-
神经外膜小间隙缝合联合脱细胞基质周围神经修复膜包裹修复正中神经损伤的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神经外膜小间隙缝合联合脱细胞基质周围神经修复膜包裹修复正中神经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21年4月—2022年10月南通市海门区人民医院腕掌侧开放性正中神经损伤患者62例,其中男42例、女20例,年龄18~65(47.6±10.9)岁;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2例)。实验组在神经外膜小间隙缝合后,吻合部位以脱细胞基质周围神经修复膜包裹固定;对照组在神经外膜小间隙缝合后,吻合部位旷置。观察指标:(1)比较2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等基线资料;(2)比较2组伤口愈合情况,以及有无感染、排异反应等围手术期并发症;(3)术后3、6个月通过塞姆斯塞温斯坦单丝(SWM)测验、两点辨别觉(2PD)评估并比较2组患者正中神经感觉功能恢复情况;(4)术后3、6个月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正中神经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并比较2组患者正中神经运动功能恢复情况;(5)术后3、6个月比较2组患者正中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结果:(1)2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2)2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2周伤口愈合良好,均未出现炎症、感染等并发症情况。(3)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SWM、2PD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术后6个月比较,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2.64、-2.43 ,P值均<0.05)。组内比较,2组术后6个月均优于术后3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SWM=-4.36、-3.46, Z2PD=-3.60、-2.65, P值均<0.05)。术后6个月正中神经感觉功能比较,实验组优良率为93.33%(28/30),对照组为68.75%(22/3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96, P=0.014)。(4)术后3个月2组患者正中神经运动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6个月比较,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63, P=0.01)。组内比较,2组术后6个月均优于术后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5.75、13.85, P值均<0.001)。术后6个月,正中神经运动功能实验组优良率90.00%(27/30),对照组65.63%(21/32),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26, P=0.022)。(5)术后3个月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MNCV、SNCV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术后6个月比较,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42、5.13, P值均<0.001)。组内比较,2组术后6个月均优于术后3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MNCV=15.01、11.67, tSNCV=17.41、15.57; P值均<0.001)。 结论:对于腕侧开放性正中神经损伤的患者,在神经外膜小间隙缝合的基础上,吻合口包裹脱细胞基质周围神经修复膜,术后正中神经感觉、运动及协调功能恢复加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iRoot SP联合骨缺损区覆盖口腔修复膜在慢性根尖炎根尖暗影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5/18
目的 探讨iRoot SP联合骨缺损区覆盖口腔修复膜在慢性根尖炎根尖暗影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天津市口腔医院收治的120例慢性根尖炎根尖暗影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iRoot SP根管封闭剂配合热牙胶垂直加压根管充填,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骨缺损区覆盖口腔修复膜治疗.所有患者术后行X射线检查,比较两组根管填充1周内急症反应程度(0、Ⅰ、Ⅱ、Ⅲ级)、治疗3和6个月时的有效率、根尖周暗影变化、通过回访及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两组组患者在治疗后1、3和7 d的疼痛情况;于微渗漏检测装置中分别在1、2、4、7、14、21和28 d以葡萄糖氧化酶比色法检测葡萄糖渗出浓度,进而评价根尖微渗漏情况;对比两组患牙封闭剂超填率.结果 观察组根管充填1周内急症反应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根管治疗后3和6个月的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均未出现自发痛和咬合痛,临床检查未显示叩痛、触痛等阳性体征.对照组X射线显示29颗患牙根尖暗影完全消失,19颗减小,12颗无变化,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X射线显示47颗患牙根尖暗影完全消失,13颗减小,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与观察组术后1、3和7 d的VAS评分比较,结果:①不同时间点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对照组与观察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VAS评分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1、2、4、7、14、21和28 d的葡萄糖渗出浓度比较,结果:①不同时间点葡萄糖渗出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对照组与观察组葡萄糖渗出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葡萄糖渗出浓度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牙根管封闭剂超填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Root SP联合骨缺损区覆盖口腔修复膜在慢性根尖炎根尖暗影治疗中可显著提高根尖暗影治疗效果,改善疼痛程度,有效降低根尖微渗漏程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8
-
海奥口腔修复膜与Bio-Gide胶原膜在即刻种植牙膜引导骨再生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探讨海奥口腔修复膜修复及Geistlich Bio-Gide胶原膜修复在即刻种植牙膜引导骨再生的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3年1月于本院行即刻种植牙的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39)及B组(n=39).给予A组患者海奥口腔修复膜修复,B组则采用Geistlich Bio-Gide胶原膜修复.比较两组植骨情况、术后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种植修复效果,并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B组患者植骨厚度、植骨高度、成骨厚度、成骨高度、水平骨成长效果及垂直骨生成效果均高于A组(P<0.05).术后3个月B组患者VAS评分低于A组(P<0.05).B组种植成功率高于A组,且B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结论:与海奥口腔修复膜比较,Geistlich Bio-Gide胶原膜修复能改善即刻种植牙膜引导骨再生治疗患者植骨情况与种植修复效果,且有助于降低术后疼痛程度与并发症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显微外科技术下脱细胞基质周围神经修复膜在上肢周围神经损伤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探讨显微外科技术下脱细胞基质周围神经修复膜在上肢周围神经损伤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23例上肢周围神经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8例,女5例;年龄为10~60岁,平均41.3岁,指神经损伤9例,腕部及前臂远端的正中神经损伤14例.神经损伤予脱细胞基质周围神经修复膜修复,记录病人两点辨别觉,参考英国医学研究院神经外伤学会(MCRR)的评定标准评估指神经恢复情况,手部功能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估.结果 病人术后随访9~14个月,9例指神经损伤病人的两点辨别觉平均为7 mm,S3级6例,S3+级3例,14例腕部及前臂远端的正中神经损伤拇指对掌功能基本恢复到正常,优7例,良3例,可4例,优良率为71.4%.结论 脱细胞基质周围神经修复膜在人体上肢周围神经损伤中运用安全,能较好地改善神经恢复情况,在促进神经恢复方面有一定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可吸收口腔修复膜用于口腔内软组织浅层缺损修复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2/9
目的 探讨胶原蛋白类可吸收口腔修复膜修复口腔内软组织浅层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共纳入口腔内软组织浅层缺损患者32例.缺损部位为唇部、舌、颊部、腭部、前庭沟及口底.随机将研究对象分配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6例进行非劣效性实验.实验组采用胶原蛋白类可吸收口腔修复膜,对照组采用脱细胞基质类口腔修复膜.分别在术后7天,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记录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创面愈合率、瘢痕形成率以及有无过敏、排斥、炎症反应.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口腔修复膜在术后都发生吸收降解,创面不断缩小.术后3个月创面愈合完全,留有少量瘢痕.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创面愈合率较高,瘢痕形成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和对照组都不引起过敏、排斥、炎症反应.结论 胶原蛋白类可吸收口腔修复膜能够促进口腔内软组织浅层缺损更快地修复,并且在修复过程中不引起过敏、排斥、炎症反应,修复后的瘢痕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壳聚糖创面修复膜凝胶治疗Ⅱ度烧伤的效果及对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为了探讨壳聚糖创面修复膜凝胶治疗浅Ⅱ度烧伤对患者创面愈合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细胞介素-10 (IL-10)、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的影响,本研究选取在我院(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97例浅Ⅱ度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抗感染、保暖、止痛、补液等基础治疗,其中49例患者加用壳聚糖创面修复膜凝胶治疗(治疗组)、48例患者采用凡士林油纱布包扎(对照组),对比两组的创面愈合情况、疼痛评分、瘢痕形成情况、血清TNF-α、IL-10、ICAM-1水平.研究发现,治疗组在治疗第7天、第14天的创面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创面愈合时间上治疗组的显著短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疼痛程度评分上,治疗组在治疗第7天、第14天时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血清TNF-α、IL-10、ICAM-1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后,治疗组患者的血清TNF-α、IL-10、ICAM-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6个月,治疗组的瘢痕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壳聚糖创面修复膜凝胶治疗浅Ⅱ度烧伤具有促进创面愈合、减轻烧伤患者炎症反应程度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喜勒可吸收生物修复膜治疗下颌角区骨缺损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本研究旨在对比喜勒可吸收生物修复膜与市售生物修复膜修复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12只兔子分为2组:喜勒可吸收生物修复膜组6只(左侧植入自体骨覆盖喜勒可吸收生物膜,右侧不植骨不覆膜),市售生物膜组6只(左侧不植骨不覆膜,右侧植入自体骨覆盖市售生物膜),在生理盐水充分冷却的条件下,采用直径为6 mm的球钻在兔下颌骨左右两侧下颌角区分别制备直径6 mm洞穿性的骨缺损.覆盖生物膜,需超出缺损边缘2 mm,分层缝合创口.术后3 d每天皮下注射抗生素.分别于术后1个月、3个月采用空气栓塞法处死实验兔,取整个下颌骨.结果 X线及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术后1个月覆膜的动物骨缺损有不同程度修复,而不覆盖膜的骨缺损均明显存在,且骨缺损内有肌肉长入,但喜勒可吸收生物修复膜组具有完整的生物膜结构.术后3个月覆膜的骨缺损区均有新骨形成,而不覆膜缺损区被结缔组织填充,没有新骨形成.结论 喜勒可吸收生物膜与市售生物修复膜均能有效阻挡软组织长入骨缺损区,作为骨细胞载体促进骨修复,但喜勒可吸收生物修复膜有较强的抗降解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早期声门型喉癌术后喉腔缺损黏膜修复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喉部分切除术后不同组织修复喉腔缺损创面的疗效.方法: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60例喉癌患者,均接受喉部分切除术,术中肿瘤切除均造成较大创面,在修复过程中,10例T1期患者采用局部黏膜瓣修复,40例T2期患者采用口腔修复膜修复,10例T3期患者采用双蒂接力肌修复.结果:采用不同修复方法的60例喉癌患者均取得良好的疗效,均保留了喉的正常生理功能并按预期拔管,恢复正常生活.结论:喉癌患者行过部分喉切除术后,根据组织创面缺损的情况采用自体组织或人工材料修复,手术方式得当并结合围手术期的规范化护理,均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海奥口腔修复膜在腭瘘修复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应用海奥口腔修复膜在腭瘘修复术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腭瘘病人32例,根据患者意原随机分为实验组(n=15例)采用瘘口周围组织瓣翻转作为鼻腔层+海奥口腔修复膜作为口腔层修复腭瘘.对照组(n=17例)采用瘘口周围组织办翻转作为鼻腔层+转移局部邻位组织瓣作为口腔层修复腭瘘.评估患者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发热情况,术后并发症及住院费用等指标.结果 实验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发热率,体温值及发热持续天数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出血率,也是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复裂率及住院费用等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海奥口腔修复膜可以用于某些腭瘘的修复术,并具有安全,可靠,术后反应轻,恢复快等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改性甲壳素联合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浅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改性甲壳素联合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bFGF)在治疗浅Ⅱ度烧伤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石家庄市第一医院烧伤整形科2015年11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80例浅Ⅱ度烧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患者创面先外用rh-bFGF喷洒,再用改性甲壳素生物修复膜覆盖,常规预防感染治疗,每天换药1次,直至创面愈合;对照组清理创面后,外用改性甲壳素生物修复膜覆盖创面,每日换药1次.观察两组患者平均创面愈合时间、患者伤后7、10、13 d创面愈合率、创面感染情况、瘢痕情况、患者换药疼痛指数及其他不良反应. 患者创面平均愈合时间及不同时间点烧伤创面愈合率、患者换药疼痛指数比较均采用t检验.结果 治疗组患者创面平均愈合时间(11.55 ±2.02)d,较对照组[(12.63±1.96)d]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1,P=0.02);治疗组伤后7、10、13 d创面愈合率分别为(86.00±4.28)%、(95.53±3.65)%和(99.55±0.68)%,明显高于对照组[(84.23±3.38)%、(93.50±3.21)%和(99.10±1.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6、2.63、2.27,P=0.04、0.01、0.03);治疗组患者换药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为(3.46±0.51)分,对照组患者换药疼痛NRS评分为(3.50±0.50)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27,P=0.78).治疗过程两组均未出现感染患者,随访3个月均未出现瘢痕增生;未发现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应用改性甲壳素联合rh-bFGF能明显缩短浅Ⅱ度烧伤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提高创面愈合率,未见其他不良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