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肥胖儿童青少年社会支持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肥胖是威胁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社会支持作为一种保护因素可有效预防肥胖发生,并改善由肥胖导致的身心健康问题。高水平的社会支持能够提高肥胖儿童青少年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效能水平,促进其体育活动和健康饮食等行为养成。提高肥胖儿童青少年的社会支持水平是一项系统工程,应整合多方资源,构建全面的社会支持体系。以儿童青少年为中心,个性化整合政府、学校、社区等正式社会支持系统以及家庭、同伴等非正式社会支持系统,构建措施精准、机制有效的综合性社会支持体系,对实现儿童青少年肥胖综合防治意义深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体育活动与总体健康水平、压力、屏幕使用时间及睡眠时间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青少年体育活动形式与总体健康状况相关。压力、屏幕使用时间和睡眠是体育活动的影响因素,并影响青少年健康。体育活动可以带来诸多健康益处,然而关于系统参与体育活动是否能够带来同样健康益处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探究系统参与体育活动和总体健康状况、屏幕使用时间及睡眠时间的相关性。方法:对34所学校中1139例青少年(年龄:13~14岁)的相关数据进行横断面分析。2019年秋天收集自我调查问卷、标准化测量的身高和体重数据。结果:结果每周参与体育活动≥3次的青少年达到较好总体健康状况( OR:2.11, CI:1.45~3.07)和较短屏幕使用时间( OR:1.98, CI:1.43~2.74)的可能性加倍,但工作日达到推荐睡眠时间的可能性较低( OR:0.43,95% CI:0.29~0.65)。 结论:与不参与体育活动的青少年相比,经常参与体育活动的青少年总体健康状况较好,屏幕使用时间和工作日睡眠时间较短。尽管其中的因果关系尚未完全明确,但这些研究结果在制定促进体育活动和青少年健康策略时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新入职全日制本科学历护士的转型冲击现状及其与心理韧性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全日制本科学历新护士的转型冲击现状及其与心理韧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三所附属医院及南阳市中心医院的全日制本科学历、工作时间1年以内的临床一线护士89名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新护士转型冲击评价量表、心理韧性量表进行调查。结果:新入职全日制本科学历护士转型冲击总分为(96.80±6.41)分,条目均分为(3.04±0.55)分,标准化得分率为69.31%,各维度的得分率介于60.3%~82.7%,呈中等水平。不同劳动人事关系、家庭支持、科室热爱程度、家庭所在地、月收入水平的本科学历新护士转型冲击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新入职本科学历护士心理韧性总分为(66.03±8.19)分。各维度得分从低到高依次为乐观性、力量性、坚韧性。新入职本科学历护士转型冲击总分与心理韧性总分存在极强负相关( r=-0.930, P=0.000);转型冲击的身体维度与心理韧性的力量性维度为负相关( r=-0.867, P=0.000);转型冲击的知识与技能维度与心理韧性的乐观性维度为明显负相关( r=-0.829, P=0.000);转型冲击的社会文化与发展维度与心理韧性的乐观性维度也为明显负相关( r=-0.958, P=0.000)。 结论:工作1年内全日制本科学历新入职护士面临较大的转型冲击体验,管理者应在身体、心理、社会及专业能力方面给予其关心支持,借助建立针对性、系统性、规范化的岗前培训与职后学历教育体系,帮助其提升个人应对压力的能力与心理承受力,以促进其身心健康,最大限度地降低职业转型冲击水平,提高其工作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孕妇口腔保健健康教育的范围综述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总结孕妇口腔保健健康教育的相关研究。方法:遵循范围综述的研究方法对文献进行描述分析,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7个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10月30日。结果:共纳入43篇文献。健康教育的实施者主要为口腔专业人员和产前保健人员;理论基础包括健康信念模型、计划行为理论、社会认知理论等;方式包括传统授课或讲座、以家庭为中心、以互联网为载体、动机性访谈;内容涉及孕妇口腔保健多个方面;效果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孕产妇口腔健康知-信-行水平及自我效能、口腔健康信念、口腔健康状态、口腔疾病患病率、不良妊娠结局及子女患龋率。结论:应建立口腔科与妇产科合作团队,将孕妇口腔保健纳入产前保健项目,充分利用孕妇学校平台,探索孕妇口腔保健健康教育的最优理论基础,完善孕妇口腔保健健康教育的内容;同时,通过开展高质量孕妇口腔健康教育的随访研究,促进母婴的口腔及整体健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150名孕妇产前分娩恐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孕妇产前分娩恐惧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探讨分娩恐惧与家庭关怀度的相关性,为缓解孕妇产前分娩恐惧提供参考。方法:使用一般资料问卷、分娩恐惧量表和家庭关怀度量表于2021年1~4月对广州市某三甲医院产前检查的150名孕妇进行调查。结果:分娩恐惧发生率为74.7%,总得分为33分,家庭关怀度量表中家庭适应度、合作度、成熟度、情感度及亲密度与分娩恐惧量表的胎儿健康恐惧维度呈负相关,家庭合作度与产痛伤害恐惧维度呈负相关。家庭人均月收入、孕妇学校和孕期健康教育参与情况、孕期异常妊娠情况和家庭关怀度均是分娩恐惧的独立影响因素(均 P<0.05)。 结论:孕妇产前分娩恐惧率发生高,应根据孕妇身心情况提供系统的个体化干预措施,以减轻孕妇产前恐惧心理,促进分娩顺利进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患病体验的Meta整合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系统评价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患病过程中的真实体验。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EBSCO、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网中关于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患病体验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7月。由2名经过循证培训的研究人员独立进行文献筛选与资料提取,采用Meta整合方法对结果进行整合。结果:最终纳入13篇文献,提炼出42个结果,归纳组成11个类别,综合为4个整合结果,分别为疾病感知、复杂的心理体验、疾病管理、创伤后成长。结论: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和心理体验应受到重视。医疗机构、家庭和学校应为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提供全方位支持,以帮助其提高疾病自我管理水平,改善健康结局,促进创伤后成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精细化护理配合个性化健康教育对心脏搭桥术患者认知性及心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精细化护理配合个性化健康教育对心脏搭桥术患者认知性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行心脏搭桥术治疗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原则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患者给予精细化护理配合个性化健康教育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2 w的认知性及心功能指标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后日常生活知识知晓率、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治疗相关知识知晓率、康复相关知识知晓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后正确字母划消个数、正确字母划消率、连续相加测验正确率均高于对照组,连续相加测验完成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前,两组6 min步行距离、美国纽约口腔病学会(NYHA)心功能等级、B型脑纳肽(BN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后,研究组6 min步行距离、LVEF均高于对照组,NYHA等级、BN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精细化护理配合个性化健康教育应用于心脏搭桥术患者护理效果明显,可有效提高患者认知性,改善心功能,促进患者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互联网+康复护理服务和延续性护理对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互联网+康复护理服务和延续性护理与常规护理对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骨折(OLCF)患者术后康复作用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8年5月至2019年10月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收治的123例OLCF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6例,女77例;年龄56~74岁[(65.3±5.4)岁]。损伤节段:L 1 93例,L 2 19例,L 3 10例,L 4 1例。骨折Denis分型:A型26例,B型30例,C型27例,D型40例。患者均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62例给予互联网+康复护理服务和延续性护理指导(A组),61例在出院时给予常规护理健康宣教(B组)。比较两组干预前和干预后3个月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骨质疏松症健康信念量表(OHBS)评分、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测评量表(AHSMSRS)评分,干预3个月后采用自制问卷和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NSNS)评估遵医率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患者均获随访3~6个月[(4.5±1.2)个月]。A组干预前JOA评分为(12.1±2.1)分,干预后3个月为(23.0±1.1)分;干预前VAS为(4.4±1.3)分,干预后3个月为(1.5±0.6)分;干预前OHBS评分为(81.4±4.0)分,干预后3个月为(121.6±9.7)分;干预前AHSMSRS评分为(96.3±3.5)分,干预后3个月为(143.5±11.0)分。B组干预前JOA评分为(12.3±2.1)分,干预后3个月为(20.4±1.2)分;干预前VAS为(4.2±1.4)分,干预后3个月为(3.6±1.1)分;干预前OHBS评分为(82.1±3.7)分,干预后3个月为(108.7±9.4)分;干预前AHSMSRS评分为(97.1±3.8)分,干预后3个月为(127.7±9.9)分。两组JOA评分、VAS、OHBS评分和AHSMSRS评分均优于干预前( P<0.01),干预后3个月A组各项评分均优于B组( P<0.01)。A组干预后3个月遵医率和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0%(56/62)、94%(58/62),B组则分别为74%(45/61)、75%(46/61)( P<0.05或0.01)。 结论:与常规护理比较,互联网+康复护理服务和延续性护理能促进OLCF患者术后腰椎功能恢复,减轻疼痛,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和遵医行为,提升对护理服务认可度,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青春期哮喘患儿自我管理影响因素的描述性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青春期哮喘患儿对影响疾病自我管理因素的观点,为改善哮喘患儿自我管理提供依据并提出改进建议。方法:本研究为描述性质性研究。于2023年2—6月,通过目的抽样方法,招募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哮喘门诊就诊的10~17岁青春期哮喘患儿。围绕自我管理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一对一半结构化访谈,并采用主题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主题分析。结果:共纳入17例青春期哮喘患儿,年龄(13.00±2.03)岁,病程(5.00±2.85)年。经过分析,访谈资料包括自我管理的促进因素和阻碍因素2个方面。其中,促进因素编码为3个主题及7个亚主题,包括哮喘患儿的个人管理意识(责任感、依从意识);社会支持(家长照护和补偿、教师和同学支持、病友互动);健康教育(医护健康指导、学校健康宣传)。阻碍因素编码为3个主题及6个亚主题,包括疾病认知(需求竞争、重视度);社交环境(人际互动、物理环境);医疗保健服务(医疗服务可及性、学校相关医疗资源)。结论:青春期哮喘患儿的自我管理受多种因素影响,个人管理意识、社会支持和健康教育可促进哮喘患儿的自我管理,而疾病认知、社交环境和医疗保健服务方面的不利因素会阻碍哮喘患儿的自我管理。医护人员应制定和开展针对哮喘患儿自我管理的赋能方案,通过调动多渠道医疗资源、给予多维度全程赋能并帮助哮喘患儿构建多元人际支持网络系统等方式,促进青春期哮喘患儿实现有效的健康管理过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初中学生人乳头瘤病毒及其疫苗知识的知晓水平和疫苗接种意愿的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知晓HPV疫苗的初中学生对HPV及相关疫苗知识的知晓情况,及其对该疫苗的接种意愿,为在该人群中推广使用HPV疫苗,预防HPV感染相关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23年3—5月,在抽取的浙江省3个城市6个县区6所初中学校中开展在线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人口统计学特征、HPV知识、HPV疫苗知识、感染风险及HPV预防教育。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初中学生HPV疫苗接种意愿相关因素。结果:共调查学生4 089人,1 551人报告知晓HPV疫苗,知晓率为37.9%。在知晓HPV疫苗的学生中,1 352名表示愿意接种HPV疫苗,199名不愿意接种。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女生、知晓周围有人接种过HPV疫苗、接种HPV疫苗效果测量得分分值高,认为初中学校有必要开展HPV和HPV疫苗相关的健康教育、HPV感染后果测量得分5~7分是愿意接种HPV疫苗的促进因素。结论:浙江省初中学生对HPV疫苗的知晓率低,知晓HPV疫苗的初中学生HPV接种意愿虽然较高,但HPV感染后果、HPV疫苗疾病预防知识水平有待提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