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能量平衡理论论述健运中焦法在体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6/15
肥胖是全球性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本研究以能量平衡理论为基础,结合中医藏象学说对人体中焦生理功能的认识,分析肥胖产生的原因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干预措施和治疗方法.阐述中医藏象学说、健运中焦法在减肥中的作用机制、重要作用和独特价值.探索中、西医学理论认知的相通之处,为更好地理解和治疗肥胖提供理论依据.中医藏象学说和养生观念认为中焦是人体能量代谢的枢纽.通过均衡膳食可以起到运脾化湿之功;健四肢、强筋肉达到疏肝健脾之效;畅情志、利胆胃维持易瘦体质.由此中焦健运,斡旋升降,则痰湿膏脂代谢有度;五脏六腑运转协调,能量代谢稳定平衡,则体质量可控,肥胖得治.在临床方面,也可以通过疏肝健脾,祛湿化痰,和胃利胆的思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辨证论治,结合饮食、锻炼、情志等方面的调摄,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基于"土壅木郁-膏脂转运障碍"辨治冠心病合并血脂异常思路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4/4/6
血脂异常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的首要致病因素."土壅木郁-膏脂转运障碍"而内生痰浊瘀毒,壅积于血脉之中,引发胸痹,这一病理过程与血脂异常导致CHD的形成机制相似.CHD合并血脂异常大致经过三阶段:土壅木郁,膏脂失衡;膏脂化浊,酿生痰湿;痰瘀同源,毒瘀互结.相应的治疗原则为健脾疏肝、化痰祛湿、化瘀解毒,以恢复肝脾关系,改善膏脂转运的内环境.验之临床,收效明显.附验案1则以佐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6
-
健脾祛湿膏对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目的 探讨健脾祛湿膏对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大鼠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参照三因素法(母婴分离+醋酸刺激+束缚应激)复制肝郁脾虚型IBS-D模型,随机将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补脾益肠丸组,匹维溴铵组,健脾祛湿膏低、高剂量组.连续灌胃给药14 d后,评价各组大鼠粪便含水率、肠道疼痛阈值及糖水偏好值.取材后,检测各组结肠组织5羟色胺1A受体(5-HT1A)、5-HT2A受体、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表达,闭锁小带蛋白1(ZO-1)、紧密连接蛋白-1(Claudin-1)和环状鸟苷酸-腺苷酸合成酶-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cGAS-STING)信号通路相关靶点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健脾祛湿膏组粪便含水率降低(P<0.05,P<0.01),肠道疼痛阈值和糖水偏好值升高(P<0.05,P<0.01),结肠组织干扰素β(IFN-β)水平、5-HT1A、5-HT2A、TNF-α、cGAS、STING mRNA 和 STING、TANK 结合激酶 1(TBK1)、p-TBK1 蛋白表达降低(P<0.05,P<0.01),ZO-1、Claudin-1 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P<0.05,P<0.01).结论 健脾祛湿膏能改善IBS-D大鼠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内脏高敏感、调节紧密连接蛋白表达、调控cGAS-STING通路激活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邱克宁教授治疗痤疮临床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9/16
邱克宁教授认为,痤疮的发病与肺、脾、肝有关,兼有湿、热、痰、瘀,内外合邪,合而为病,发于肌肤.提出痤疮的主要临床证型为肺经风热、肝郁气滞、脾虚湿热、痰瘀内阻.临床上辨证辨病相结合,治疗以清泻肺热、疏肝解郁、健脾祛湿、解毒化痰散瘀为主,同时倡导联合痤疮膏及养颜消风止痒膏内外结合治疗痤疮,同时配合中药面膜、中药外洗、中药涂擦等辅助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特色及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黄福斌应用膏方治疗久泻之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8/6
黄福斌教授认为久泻病位在脾,与肝肾密切相关.病机以脾虚湿盛为主,虚实夹杂为多.治疗以健脾运气,化湿利湿为基本治法,辅以温肾、疏肝、化滞、活血等.临证善用风药,升脾燥湿;补通兼施,动静结合.附验案1则以佐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健脾祛湿汤治疗脾虚湿蕴型湿疹的疗效观察及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研究自拟健脾祛湿汤治疗脾虚湿蕴型湿疹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对其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湿疹患者,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盐酸西替利嗪片10mg,口服,每日1次;外用糠酸莫米松乳膏,每日1次;观察组患者给予制健脾祛湿汤治疗,每日1剂;外用糠酸莫米松乳膏,每日1次;2组均半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将2组治疗前后血清中的T细胞的亚群(CD4+、CD8+、CD4+/CD8+)、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白细胞介素-6(interIeukin-4,IL-6)、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0,IL-17)及白细胞介素-23(interleukin-23,IL-23)的含量进行比较;比较2组湿疹面积及严重程度评分、瘙瘁程度评分、临床疗效以及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IL-2、IL-6、IL-17及IL-23的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D4+/CD8+显著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治疗后2组EASI积分、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并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幅度更大(P<0.0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8.9%,而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9%.结论:健脾祛湿汤治疗脾虚湿蕴型湿疹的临床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T淋巴细胞的失衡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分析治疗失眠膏方的组方规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分析治疗失眠膏方的组方规律,为中医治疗失眠提供参考.方法:整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医膏丹丸散大典·膏剂分典》《中华膏滋方系列丛书》等记载的治疗失眠的膏方,并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中统计药材用药频次;运用Apriori算法及关联规则对膏方核心组合进行统计分析(支持度为20%,置信度为0.80);采用熵聚类算法统计2味不同药材间的关联系数(相关系数为8,惩罚系数为2)和3、4味药材核心组合,根据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法提取新方.结果:共筛选出125首治疗失眠的膏方,包含236种药材,其中用药频次≥20次的有28味,安神药7味、养血补肝药5味、健脾祛湿药3味、补气药5味、补血药4味、活血药2味、清热药2味;得到常用药材组合28个,其中频次排前3的药材组合分别为酸枣仁-远志、茯苓-酸枣仁、茯苓-远志,茯苓、酸枣仁、远志分别具有健脾化湿、养心安神、宁心定志的功效;得到关联规则12个,3味药材核心组合56个,4味药材核心组合16个;提取治疗失眠的新方7首.结论:失眠膏方单味药功效以安神、养血补肝、补气活血为主.膏方药材组合功效以健脾、养心、定志为主.新方组方特点呈现多样性,以疏肝泻火、解郁安神、消导和中为主,可为临床治疗失眠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杨倩基于浊毒理论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8/6
杨倩教授认为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生与情志不疏或饮食不节密切相关,肝郁脾虚为病之本,浊毒内蕴为病之标,其发病部位在大肠,涉及脾胃、肝胆、肺肾等多个脏腑,治宜疏肝健脾、化解浊毒,临证采用疏肝理脾化浊方加减治疗,大便秘结者,加用麻子仁、枳实等润肠通便、行滞通闭;大便溏泄、黏滞不爽者,重用茯苓,加仙鹤草、薏苡仁等清热祛湿、健脾补虚;若口干、心烦、肛门灼热等,加栀子、石膏、知母等清热滋阴、宁心补津;若伴有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者,加酒萸肉、黄精等滋肾填精、补气养血.杨倩教授主张“一病一方”,辨证要精细,用药需灵活,不可固守验方而一成不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健脾祛湿丸醇提工艺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健脾祛湿丸的醇提工艺.方法 以盐酸小檗碱、苦参碱含量及浸膏得率的综合评分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考察乙醇浓度、加醇倍量和提取时间对健脾祛湿丸醇提工艺的影响.结果 最佳提取工艺为:加10倍量60%乙醇,回流提取3次,d每次2h.结论 本试验优选的醇提工艺稳定、可行,为工业大生产奠定了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健脾祛湿丸水提工艺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健脾祛湿丸的水提工艺.方法 以丹酚酸B、多糖含量及浸膏得率的综合评分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考察浸泡时间、加水倍量和提取时间对水提工艺的影响.结果 最佳提取工艺为:浸泡1 h,加11倍量水,回流提取3次,每次1.20 h.结论 优选的工艺方便、稳定、可行,可为后续研究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