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宗气理论的保元汤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经典名方保元汤最早见于明·魏直《博爱心鉴》,主治元气虚弱,广泛运用于内科杂病的治疗,但"保元"之意至今尚无明确定论.从保元汤的创立到保元汤后续的临床运用,均以治疗元气虚弱为基础;将保元汤用于治疗多种以气虚为核心病机的疾病,都与中医的宗气理论有密切关联,据此提出"保元"即"保宗气"的观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以"从阴引阳"谈阴火升降之机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通过对李东垣的学术理论进行整理,尝试探索发掘阴火的含义.通过整理原文得出,阴火当为阴分之火,是谷气不在其位的病理状态,谷气和阴火实为一物之两态.阴火的产生则是由各种原因导致脾胃虚弱后,谷气下流于肾,激发相火而起,阴火再损伤脾胃,从而形成恶性循环.阴分常指五脏及附属器官、血脉等.通过整理李东垣遣方用药思路,总结出在经风药的升提、甘温药物补养脾肺后,阴火可恢复为阳气,经脏腑重新布散开来,不再为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陈中沛从"三隧""九窍"治疗肺结节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4/7/13
陈中沛主任认为,人有"三隧",体有"九窍","三隧"即元气之隧、津液之隧、糟粕之隧,"九窍"是一种既宏观又微观的孔窍及门户结构,人体之腧穴、玄府、腠理、膜原等皆属于"九窍".基于上述观点,陈主任提出元气虚弱是肺结节形成的先决条件,上焦元气之隧与津液之隧不利是肺结节的核心病机,痰瘀互结和窍闭络阻是肺结节的致病特点.治疗方面,当以补益元气与调畅两隧为主,辅以化痰散结、行瘀开窍,标本兼顾,可明显缩小或消除肺结节.附验案1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基于"升清-理中-培元"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诊治思路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目的]总结储浩然教授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认识及治疗经验.[方法]通过临床跟师学习,查阅古籍并结合现代文献研究,总结储师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认识及治疗思路,明确该疾病基本诊治规律,并举临床医案一则加以佐证.[结果]储师认为,中焦气机失调是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核心病机,主张以"升清气机-调理中焦-培补元气"为治疗思路,以天枢穴为核心穴位,配以中脘、章门、上巨虚、大肠俞、足三里调理中焦脾胃,配以龙虎交战的针刺手法,助中焦气机畅达.重点选用"百会-内关"调节清气,梳利头脑心神,提升整体气机,此外以"关元-足三里"固本培元,培补先天元气.验案中患者中医辨证为脾胃虚弱证,兼有心神不宁、阳气虚衰之象,储师以升清-理中-培元法治之,补后天以滋先天,并予以安神,收效显著.[结论]储师临床上根据辨证,增减穴位,通过整合穴位群,使中焦气机升降有利,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调中复元"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诊疗体系,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陈永灿从"本虚毒结"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经验浅析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总结陈永灿主任基于"本虚毒结"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经验.[方法]通过随师临诊,收集、整理典型医案,结合陈主任临证的阐释,从核心病机、辨证论治、遣方用药三个方面,总结陈主任临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经验,并附一则验案予以佐证.[结果]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是胃癌发生发展的关键环节,陈主任认为"本虚毒结"是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核心病机,"本虚"即脾胃虚弱,元气不足;"毒结"即浊毒留滞,蕴结隐伏.辨治以寒热错杂为基本面,主张平调寒热,根据虚实偏胜,随证治之.处方以自拟十味泻心汤为主,扶元解毒,如脾虚及肾,加用滋肾之品;兼有气血怫郁,喜用花类疏和;针对痰毒、瘀毒、热毒的不同,分别选用山慈菇、石见穿、猫人参,蜂房、刘寄奴、莪术,蒲公英、半枝莲、白花蛇舌草三对角药治之.验案辨证为脾虚毒结、寒热错杂,治法为健脾解毒、平调寒热,以十味泻心汤为主方,考虑兼有瘀毒阻滞、浊滞血瘀,选用蜂房-刘寄奴-莪术角药;复诊因气血不通,气机升降失调,以三花百草饮轻宣开郁;三诊考虑患者年龄增长,肝肾渐衰,且久病伤元,合四君贞元饮健脾益肾、固本培元.[结论]陈主任从"本虚毒结"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经验独到,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学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岭南地区应用升阳除湿法临证浅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湿为阴邪,属水之类,“其在天之阳时为雨露,阴时为霜雪,在江河为水,在土中为湿,体本一源,易于相合,最损人之阳气.热湿者,在天时长夏之际,盛热蒸动湿气流行也,在人身湿郁本身阳气,久而生热也,兼损人之阴液”[1].若人体元气旺盛,则湿不为害;若人体元气虚弱,则湿可阻气机,也可以阻滞三焦.湿阻滞在三焦之中,与水合则化寒,成寒湿;与火合则化热,成湿热.湿的转化除了因为于体内的水、火相合情况相关以外,还与自身的体质有关.正如叶天士所言:“在阳旺之躯胃湿恒多,在阴盛之体脾湿亦不少”[2].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李东垣阴火理论探讨小儿疳证诊治
编辑人员丨2023/8/6
从李东垣阴火理论出发,认为脾胃虚弱,元气不足,清阳下陷,阴火上乘是疳证等内伤杂病的主要病因病机,治当以益气、升阳、泻火为法,并根据脾虚气陷、阴火上乘所产生的热毒、湿浊、痰瘀等病邪而作随证加减,方选李氏"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从李东垣阴火理论出发,准确判断气虚、阳陷、火郁或者其它病邪的轻重缓急,从而采取标本兼顾的诊治之法,可为临床诊治疳证提供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医“治未病”与结直肠肿瘤的防治
编辑人员丨2023/8/6
结直肠肿瘤在临床上具有极高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预防与筛查结直肠腺瘤性息肉以及早期治疗是预防结直肠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中医药亦是结直肠肿瘤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运用中医药防治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符合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对控制和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以及死亡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总结前人认识和现代临床经验,认为脾肾两虚是决定结直肠腺瘤性息肉、肿瘤复发的最主要因素,贯穿于结直肠肿瘤的始终.基于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的病因病机,选择以健脾扶正为主、燥湿化瘀为辅的中医治疗方案,尤其是对于先天不足、素体虚弱及术后元气亏虚、正虚邪恋而导致病情迁延、易复发的息肉等病症,可以起到明显的疗效,甚至预防其癌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从"虚"论治妇人产后足跟痛
编辑人员丨2023/8/6
足跟痛是妇人产后常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足底及足跟疼痛,行走或运动时加剧,属中医学中"痹症""经筋损伤"等范畴.现就其虚损病因病机作一初步探讨.1 肾气不足肾是医家治疗足跟痛的首要着眼点,《王旭高临证医案》言:"肾主骨,膝者,骨之溪谷也.肾虚则骨髓空,而寒湿乘之,两足跟痛及于膝."从经脉循行来看,足少阴肾经循行于足跟,上行下肢内侧,足跟为其经脉之起始,故肾气充盛则腰膝足跟健旺有力,活动自如.妇人产时气血损失,肾气大伤,导致肾经循行之处肌肉关节及筋脉失于荣养.又因肾气为人一身之根本,肾气虚弱则正气不足,邪气易侵,循经入脉,发为足痛.若妇人产后足跟疼痛伴腰痛脚软,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方用肾气丸加减,补肾助阳,恢复元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樊志敏教授运用补中益气汤治疗肛门坠胀
编辑人员丨2023/8/6
肛门坠胀是肛肠科的常见疾病,作为一种症状,肛门坠胀也可伴发于多种疾病.其病因非常复杂,常常反复发作,久治难愈,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均造成伤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肛门坠胀与中医所说“后重”相类,樊志敏教授认为治疗肛门坠胀首先应辨明病因,对症施治;功能性肛门坠胀多见于中老年女性,多与气虚有关,患者平素脾胃虚弱,脾为后天之本,脾虚则元气不足,清阳不升,中气下陷,遂发为本病.因此,对于功能性肛门坠胀的治疗应注重后天之本,运用补法,选用补中益气汤为主方;辅以疏肝行气、活血导滞,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