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宗气功能失调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的辨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本文通过梳理中医宗气学说形成背景、发展源流及主要内涵,解析宗气生理功能及其病理状态下的不同表现,并结合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的中医病机特点,认为"宗气失调、治节不出"为PAF主要病机,"心下空豁,脉律不齐"为PAF具体表现,脉象节律至数变化是PAF临床辨证治的重要参考,宗气亏虚、宗气郁滞、宗气下陷是其常见证型.治疗当以"调补宗气"为根本,通补兼施,包含调和营卫、安神定悸,开郁息风、化瘀通络,培元顾本、升阳举陷等法,并佐以养心、滋阴、温阳之品,气血并治,心神同调,则枢机得利、脏气得平、血脉得利、脏腑得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宗气理论的保元汤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经典名方保元汤最早见于明·魏直《博爱心鉴》,主治元气虚弱,广泛运用于内科杂病的治疗,但"保元"之意至今尚无明确定论.从保元汤的创立到保元汤后续的临床运用,均以治疗元气虚弱为基础;将保元汤用于治疗多种以气虚为核心病机的疾病,都与中医的宗气理论有密切关联,据此提出"保元"即"保宗气"的观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国医大师洪广祥基于"脾主肌肉"论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骨骼肌功能障碍经验
编辑人员丨2周前
国医大师洪广祥教授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骨骼肌功能障碍以宗气虚损为关键病机,提倡肺脾当同治,故以脾主肌肉为基,补益宗气为则,以补元汤化裁治疗,常可取效,可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骨骼肌功能障碍提供治疗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浅析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
编辑人员丨3周前
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外因为金刃损伤肌肉筋脉,耗伤气血,宗气失于固摄;内因是年老肝肾亏虚,肾气约束乏力.其病位在精室(前列腺)和膀胱,病机为肾气、宗气(脾肺之气)功能失常,治疗应补气、升提宗气、补益肾气,药用黄芪、柴胡、党参、白术、桑寄生、续断、桑螵蛸、金樱子、熟地黄、山茱萸、合欢皮、覆盆子等.临证需注意:(1)以益气升提为要,黄芪可重用至30~60 g,必要时可加升麻6~9g以助升提宗气之力;(2)健脾益气不可少,用党参、白术补益脾肺;(3)心情不畅,或情绪抑郁者,可加制香附9g,佛手9 g;(4)相火亢盛者,加知母、黄柏、龟板以滋阴降肝肾相火;(5)痰浊、瘀血、热毒结聚者,加浙贝母、牡蛎、玄参解郁、软坚、散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从"虚气留滞"探讨扩张型心肌病代谢障碍
编辑人员丨3周前
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为虚实夹杂之证,宗气亏虚是其本,血瘀、水湿、痰饮等病理产物是其标.血糖、血脂来源于水谷之精,是人体能量代谢的基础,也是宗气产生的基础,其代谢异常,导致宗气亏虚,心阳虚损.宗气推动无力,形成痰湿、瘀血等病理产物.痰湿、瘀血留滞,相互胶结,生为浊毒,浊毒一方面持续损伤五脏、脉络及气血,另一方面其性顽固,难以根除.宗气亏虚无以运化血液,导致血瘀脉中,甚者溢于脉外.久瘀导致新血不生,进一步加重气虚;痰浊水饮之邪停聚于脏腑,影响五脏功能.脾受困难以腐熟水谷、化生精微,升清不及,肺受损则影响清气的吸入及宗气输布."虚气"与"留滞"两者互为因果,形成正反馈的恶性循环,导致DCM及代谢障碍逐步加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气滞血瘀型乳腺癌的病机探析与辨治
编辑人员丨2024/7/20
从冲任、天癸、宗气等方面论述气滞血瘀型乳腺癌的病因、病机及辨治.其临床表现为在乳房肿块出现前便长期存在胸闷胸痛、腹部隐痛、不欲饮水,乳房肿块日久不增大也无甚疼痛,却在围绝经期迅速进展,乳腺癌术后表现出患侧上肢肿胀难消、术口渗血渗液难以愈合.认为其发病因素主要与任脉水液停滞水湿、湿阻脉道,冲任胞宫气血盈泄失司兼之宗气不降,产后乳络不通共致血瘀气滞,天癸将竭加剧任脉水湿停滞、血瘀胸乳等因素密切相关.临证以行气利水化瘀为要,用增骨益髓汤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乳腺癌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预防化疗骨髓抑制,疗效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基于宗气与五脏相关学说探讨中医辅助治疗困难撤机
编辑人员丨2024/4/27
以宗气为切入点探讨机械通气患者困难撤机的中医病机及诊疗思路.根据五脏相关学说,认为困难撤机与宗气密切相关,宗气不足、肺脾肾虚损为其核心病机,宗气痹阻、气血失和为中心环节;治疗可采用四君子汤、补肺汤、参苓白术散等补益宗气,以补中益气汤、升陷汤、举元煎等升阳举陷,同时应注意调和气血,并根据五脏之虚实加以辨证调护,以期提高脱机成功率.基于宗气与五脏相关学说探讨中医辅助治疗困难撤机可为困难撤机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基于"同气相求"理论探讨肺胃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4/4/27
肺、胃疾病在临床上可作为相互继发的存在,提示着肺胃之间存在着某种必然性,目前两者相互影响的桥梁和动力尚不明确.文章从"同气相求"的概念出发,认为肺胃之间相互感应的桥梁为肺胃之"同气",动力为媒介之气,即肺胃之气在人体的运动变化,"相求"为肺胃相互感应后的生理体现.肺胃之"同气"包括来源相同、结构中空且与外界相通、功能上同升以输送营养且同降以排泄糟粕、生理特性上均喜润恶燥 4 个方面,在"同气"的基础上依赖媒介之气产生感应,肺胃之"相求"体现在 3 个方面,云雨相求为肺胃共主精微、津液和宗气的生成和输送,精微和津液可濡润周身脏腑,宗气可滋养元气;气机相求为胃将水谷之精上输至肺,助肺藏精化气以输送营养物质;肺若雾露之溉,将水谷之精和津液降于胃,助胃传导以排泄糟粕;营卫相求为胃主营卫化生的来源,肺主营卫的化生及运行,两者相辅相成.从"同气相求"探究肺胃关系,为临床治疗肺系、胃系及肺胃相关疾病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运用调补大气治则治疗慢性病心法
编辑人员丨2024/4/13
现代医家传承、创新历代中医特别是张锡纯胸中大气(宗气)理论,逐渐形成了一个在病机研究及临床治疗以中医宗气理论作为指导的医学流派——中医宗气学派.中医宗气学派临证善于使用调补大气治则:"调"即调节大气的气机,若大气郁滞者,通行之,通行即是要排除大气运行之障碍,如内舍于脏腑经络的瘀血、痰饮、滞气及其他内外邪气;"补"即补益大气,依其生成来源与布散动力,主要有补益肺、脾、肾精气及补益心、肝、肾阳气两端.大气虚损者以补益为主,若伴微邪,辅之以调;大气上逆者以调节为主,若伴气虚,辅之以补;大气下陷、涣散、郁滞者,调补结合.百病皆生于气也,笔者作为中医宗气学派传承人,运用调补大气治疗大法治疗上焦心肺、中焦脾胃、下焦肾膀胱,以及全身肢体经络、气血津液的虚实夹杂性慢性疾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基于"血不利则为水"探讨宗气在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4/2/3
宗气是生命活动的直接动力,是气血水相互转化的纽带,维持着气血水的协调平衡.宗气贯心脉而司呼吸,是沟通心肺的关键物质基础.而心主血、肺主气,心肺的关系即是气血的关系.因此宗气失调在以心肺为主要病位,在气血水失调为核心病机的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EF)的发病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贯穿HFpEF发病始终.HFpEF早期以微饮内停、宗气运行不畅为主;中晚期宗气虚损逐渐加重,饮停形成支饮;急性发作期以宗气虚陷、失于宣降,水饮凌心射肺为主.治疗上以调补宗气,活血利水为大法,早期宜调畅宗气以祛微饮,中晚期宜补宗气以活血利水,急性发作期宜升提宗气以泻水逐饮.从宗气论治HFpEF,抓核心病机,以简驭繁,可拓展中医药防治HFpEF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