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子诊断技术在遗传代谢性疾病中的应用及问题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遗传代谢性疾病(IMD)又称先天性代谢缺陷,从发病率来看IMD属于罕见病,虽单一病种发生率均较低,但作为一类疾病的群体患病率较高。迄今发现的IMD疾病有700多种,并随着分子诊断技术的提高而逐步增加。由于IMD受累基因多,临床症状复杂多样,且不具有特异性,对IMD的准确诊断存在很多困难和挑战。本文就IMD发生的分子基础、疾病诊断思路、检测手段及其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儿童上尿路结石危险因素及早期复发原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儿童上尿路结石(upper urinary tract calculi,UUTC)的危险因素及早期复发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4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泌尿外科确诊为UUTC患儿(结石组, n=129)以及同期住院的非UUTC患儿(非结石组, n=130)临床资料,对比两组人口学特征、结石病家族史、饮食饮水及排尿情况等。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儿童UUTC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分析各因素对UUTC患儿早期复发的影响。 结果:129例UUTC患儿中,男性81例、女性48例,就诊年龄(7.58±4.02)岁。高钠饮食( OR=4.199,95% CI:1.418~12.440)、高钙摄入( OR=5.043,95% CI:1.720~14.788)、低饮水量( OR=2.691,95% CI:1.125~6.435)、低排尿量( OR=2.462,95% CI:1.108~5.470)、结石病家族史( OR=2.041,95% CI:1.137~3.664)、先天性上尿路畸形( OR=7.133,95% CI:1.420~35.817)是儿童UUTC的独立危险因素。结石早期复发率为8.5%(11/129),早期复发原因依次是原发性高草酸尿症(3/6)、胱氨酸尿症(2/6)、低排尿量(1/6)。 结论:高钠饮食、高钙摄入、低饮水量、低排尿量、结石病家族史、先天性上尿路畸形与儿童UUTC发生有关;遗传代谢性疾病、低排尿量是儿童UUTC早期复发的主要原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组织管理及血片采集技术规范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能够早期发现一些严重危害儿童身心健康的先天性、遗传性疾病,从而使疾病得到早期诊断与治疗,避免患儿各器官系统受到不可逆的损害。由于本项工作是多系统、多学科、多环节的公共卫生项目,因此需要制定行业规范为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管理和业务人员提供参考依据。本共识旨在进一步提高我国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组织管理能力及血片采集质量,促进筛查相关技术的规范化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儿童急性肝衰竭的病因构成分析及短期疗效评价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索儿童急性肝衰竭病因构成,优化病因查找方向、评估短期疗效。方法:收集2011年11月至2019年11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并确诊的儿童急性肝衰竭病例,统计不同性别、年龄段、居住环境、发病季节的病因构成,并分析不同病因的短期预后情况。率的比较和组间构成比比较采用χ 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 结果:236例病例中,病因不明者114例(48.31%),病因明确者122例(51.69%)。在病因明确组中,药物/毒物相关38例(16.10%),感染性相关27例(11.44%),先天发育性/血管性/胆道性相关22例(9.32%),遗传代谢性疾病15例(6.36%),肿瘤相关17例(7.20%),自身免疫性疾病3例(1.27%);且整体病因分布在不同性别、年龄别及发病季节等因素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在不同居住环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不同首诊科室的确因率也不同,其中,肝移植科最高(78.26%),儿科最低(26.09%)。在病因明确的122例患儿中,不同病因组之间在性别比例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在年龄别、居住环境和发病季节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中<3岁患儿以先天发育/血管性/胆道性和感染性相关为主,而>3岁患儿以药物/毒物相关原因为主;农村患儿以药物/毒物相关原因和感染性相关原因居多,而城市患儿以肿瘤及药物/毒物相关居多;且夏秋季以药物/毒物相关为主,冬春季以感染相关为主。在病因不明组中,内科治疗与外科治疗组相比,临床治愈+好转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7.50%比20.00%, P>0.05);而在病因明确组中,上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3.96%比83.87%, P<0.05)。不同病因组之间先天发育性/血管性/胆道性组短期疗效最好(72.72%,16/22),药物/毒物相关组次之(60.53%,23/38),肿瘤相关组最差(23.53%,4/17)。 结论:儿童急性肝衰竭约有一半尚不能明确病因,明确病因的患儿其人群分布与年龄、居住环境和季节有关,与性别无关。而不同年龄、不同生活环境、不同发病季节的病因有所倾向,明确病因后对因治疗的临床短期疗效明显好转。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新生儿期常见遗传代谢病处理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遗传代谢病(IEM)是一类由基因变异所引起的以细胞生化功能破坏为特征的先天性疾病。症状缺乏特异性,鉴别诊断困难。了解新生儿期常见代谢异常在IEM的诊断意义,有助于提高新生儿科医师对IEM的认知和治疗水平。简要介绍在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新生儿期常见代谢异常以及几种常见IEM的诊断、处理要点,希望对新生儿科医师的临床工作有所帮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AGPAT2基因复合杂合突变导致全身性脂肪营养不良1型一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先天性全身性脂肪营养不良1型(congenital generalized lipodystrophy type 1, CGL1)是由AGPAT2基因异常导致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全身皮下脂肪消失、肌肉发达、皮下静脉明显、假性肢端肥大症、多毛、黑棘皮症等,常合并代谢性疾病,易被误诊为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多囊卵巢综合征、肢端肥大症及库欣综合征等。同时,与部分脂肪萎缩综合征的鉴别在临床上存在难度。本研究回顾分析1例CGL1患者的临床和遗传特征,并结合国内外文献进行分析总结,从而有助于加深对该罕见疾病的认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遗传性代谢相关性黄疸的基因诊断和治疗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黄疸是婴幼儿期常见的临床表现,病因繁多,诊断困难。而遗传因素是代谢相关性黄疸的常见病因之一。本文将重点介绍先天性胆红素代谢、先天性胆汁酸合成障碍及其他代谢紊乱相关黄疸性疾病的基因诊断和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AMT基因突变致非酮性高甘氨酸血症家系的临床表型及遗传学分析一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非酮性高甘氨酸血症(NKH)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遗传代谢性疾病,临床上存在诊断率低的情况。文中报道1例AMT基因突变所致NKH病例,该患儿以疑似新生儿败血症起病,之后病情迅速恶化,出现呼吸暂停、呃逆、昏迷、惊厥等。查血糖、酮体、血气分析电解质、血氨等均大致正常。血、尿筛查结果提示甘氨酸水平稍高,脑脊液与血清甘氨酸浓度比增高。脑电图提示暴发抑制。高通量全外显子组测序结果检出存在AMT基因的母源外显子3 c.664C>T(p.Arg222Cys)致病变异,父源外显子3 c.793C>T(p.Arg265Cys)疑似致病变异,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复合杂合致病。现将该患儿的临床诊疗经过、基因突变特点进行总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新生儿疾病基因筛查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新生儿疾病筛查对危害严重的遗传代谢缺陷病、先天性疾病可早发现、早期诊治,从而避免或减轻疾病的危害。基因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及遗传性疾病的基因筛查和相关临床研究的广泛开展,新生儿疾病基因筛查已为儿童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展现了良好前景。本文就基因检测在新生儿疾病筛查与诊断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奥尔波特综合征致病机制及新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奥尔波特综合征(Alport syndrom,AS)又称眼耳肾综合征或遗传性肾炎,是常见的遗传性疾病。AS的病因为Ⅳ型胶原(type Ⅳ collagen,COL4)α3/4/5链编码基因( COL4α3、 COL4α4和 COL4α5)发生致病性突变,导致肾小球、耳蜗和眼晶状体的基底膜缺陷,患者出现血尿、蛋白尿和肾功能减退。随着AS的重新定义,以及高通量测序技术在临床的开展,AS的发病率可能远高于以往的认识。AS的具体致病机制不明,研究显示, COL4突变可能通过引起肾小球基底膜成分异常、脂质沉积和能量代谢紊乱、内质网应激、炎症及纤维化等导致肾脏损伤。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是目前治疗AS的主要药物,但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新的治疗策略主要包括抑制胶原异常信号传导、减轻足细胞内质网应激、调节能量代谢、抗氧化应激、抗炎症纤维化、基因治疗和干细胞治疗等,随着研究不断深入,有望为AS患者带来新的治疗方法。该文综述AS的致病机制及新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