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良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壳聚糖温敏水凝胶对糖尿病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制备改良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A-PRF)/壳聚糖温敏水凝胶(以下简称复合水凝胶)并探讨复合水凝胶对糖尿病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该研究为实验研究。成功制备具有多孔网状结构及温敏特性的含质量浓度为10、15、20、50、100 g/L A-PRF的复合水凝胶。取6~8周龄雄性SD大鼠,通过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成功制造糖尿病大鼠模型,并在每只大鼠背部制造4个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最终36只大鼠成功造模)。将每只大鼠3个创面分别作为空白组(不进行药物干预)、阳性对照组(滴加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凝胶)、壳聚糖水凝胶组(滴加壳聚糖水凝胶溶液)。取其中30只大鼠,将每只大鼠剩余的1个创面共30个创面分为10、15、20、50、100 g/L复合水凝胶组,每组6个创面,分别滴加含10、15、20、50、100 g/L A-PRF的复合水凝胶溶液;取剩余6只大鼠,于每只大鼠剩余的1个创面滴加含100 g/L A-PRF的复合水凝胶溶液。伤后14 d,取其中1个创面滴加含100 g/L A-PRF的复合水凝胶溶液的6只大鼠,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心、肝、脾、肺和肾等炎症、出血或坏死情况;伤后10 d,取其中1个创面滴加含15 g/L A-PRF的复合水凝胶溶液的6只大鼠,采用激光血流成像系统观测4组创面血流灌注量(样本数为6)。伤后7、14 d,计算8组创面愈合率。伤后14 d,取8组创面组织,分别行HE、Masson染色,观察新生上皮形成和胶原生成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D3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的阳性表达情况并计算阳性面积百分比;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CD31、VEGFA的蛋白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法检测CD31、VEGFA的mRNA表达(样本数均为4)。结果:伤后14 d,6只大鼠心、肝、脾、肺、肾中均未观察到明显的炎症、出血或坏死。伤后10 d,15 g/L复合水凝胶组创面血流灌注量明显多于空白组、阳性对照组、壳聚糖水凝胶组( P值均<0.05)。伤后7、14 d,空白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26.0±8.9)%、(75.0±1.8)%,均分别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壳聚糖水凝胶组及10、15、20、50、100 g/L 复合水凝胶组的(45.8±3.2)%、(49.8±3.7)%、(51.2±2.9)%、(68.5±2.4)%、(68.8±1.5)%、(72.7±2.1)%、(75.0±3.7)%及(79.1±1.9)%、(77.2±1.7)%、(82.3±1.3)%、(89.6±1.9)%、(89.8±1.3)%、(87.3±1.1)%、(87.9±1.3)%( P<0.05);阳性对照组、壳聚糖水凝组、10 g/L 复合水凝胶组创面愈合率均明显低于15、20、50、100 g/L 复合水凝胶组( P<0.05)。伤后14 d,15、20、50、100 g/L 复合水凝胶组创面上皮化程度较其他4组创面更高、新生微血管情况更好,胶原数量更多且排列更整齐。伤后14 d,阳性对照组创面CD31、VEGFA及壳聚糖水凝胶组创面VEGFA阳性面积百分比均明显高于空白组( P<0.05),10 g/L 复合水凝胶组创面VEGFA阳性面积百分比明显高于空白组、壳聚糖水凝胶组、阳性对照组( P值均<0.05),15、20、50、100 g/L 复合水凝胶组创面CD31、VEGFA阳性面积百分比均明显高于空白组、阳性对照组、壳聚糖水凝胶组、10 g/L 复合水凝胶组( P<0.05)。伤后14 d,壳聚糖水凝胶组、阳性对照组、10 g/L 复合水凝胶组创面组织中CD31、VEGFA蛋白和mRNA表达均明显高于空白组( P<0.05),10 g/L复合水凝胶组创面组织中VEGFA蛋白表达明显高于阳性对照组( P<0.05)和CD31、VEGFA mRNA表达均明显高于阳性对照组、壳聚糖水凝胶组( P<0.05),15、20、50、100 g/L复合水凝胶组创面组织中CD31、VEGFA蛋白和mRNA表达均明显高于空白组、阳性对照组、壳聚糖水凝胶组、10 g/L 复合水凝胶组( P<0.05),壳聚糖水凝胶组创面组织中CD31、VEGFA的mRNA表达均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 P<0.05)。 结论:复合水凝胶生物安全性高,可改善创面血流灌注,有效促进创面组织中血管和胶原生成,从而促进糖尿病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15 g/L为复合水凝胶中A-PRF的较优使用质量浓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负载真皮脱细胞基质的聚乳酸静电纺丝纤维敷料制备及检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聚乳酸(PLA)静电纺丝纤维与真皮脱细胞基质(ADM)结合制备适宜伤口愈合的敷料。方法:利用静电纺丝工艺制备不同质量浓度(10%、12%、14%)的聚乳酸(PLA)纤维膜,筛选出最佳浓度后测定一系列生物学性能。采用4%过氧化氢-6%氢氧化钠溶液浸泡法制备兔ADM,评价脱细胞程度。将纤维膜在质量浓度为5%的ADM溶液中孵育24 h,经干燥、辐照灭菌制成负载ADM的PLA纤维膜,评价生物相容性。动物实验:在新西兰兔背部皮肤制造急性创面研究纤维膜促进创面愈合的效果。结果:12%浓度PLA纤维膜性能最佳,平均孔隙率79.37%,纤维直径分布主要范围为0.4~1.0 μm,平均吸水率为550.484%,最大拉伸强度可达5.74 MPa,完全培养基孵育12周失重率为12.47%。制备的ADM无细胞残留,DNA残留量(47.528±0.419) ng/mg,与未脱细胞真皮比较,DNA去除率高达96.01%,脱细胞效果良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7.750, P<0.01)。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脂肪干细胞增殖能力,48 h复合纤维膜浸提液培养吸光度值(1.121±0.013)与完全培养基培养吸光度值(0.934±0.04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7.181, P<0.01),说明复合纤维膜生物相容性良好。且动物实验复合纤维膜覆盖创面收缩速度最快,14 d时复合纤维膜组相对伤口面积分别与PLA组、ADM组、纱布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908、15.540、23.640, P<0.01)。 结论:本研究制备负载ADM的PLA纤维膜性能良好,可促进兔表皮急性创面修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高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医工结合类项目资助基本情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通过分析高校(以西安交通大学为例)在医工结合领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情况,以期揭示西安交通大学医工结合研究概貌,管窥高校医工结合发展。方法:采用描述统计方法,对医工结合领域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西安交通大学医工结合领域获资助692项,总经费4.20亿元。资助类型以面上项目为主,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次之。重点重大类项目数量较少,但其对于资助金额的增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医学科学部和工程科学部是资助项目总数和资助金额最多的学部。就资助学科,重点围绕影像医学和生物医学工程、机械设计与制造、生物力学、生物材料、成像与组织工程学、光学和光电子学等学科。结论:研究表明,西安交大医工结合资助规模持续增长,吸引了理、工、医、管理等方向的学者参与到医工结合研究中来,形成了优势学科群。对于国内高校医工结合研究发展,建议加强医工结合制度建设、加大对青年人员从事医工结合研究的培育和扶持、重视多学科交叉融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STAT3 rs1053005位点与miR-452-3p靶向结合及其基因多态性与噪声性听力损失的关联性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信号转换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的rs1053005位点与miR-452-3p靶向结合及STAT3的基因多态性与噪声性听力损失(NIHL)的关联。方法:于2017年12月,选择江苏省2017年参加职业健康体检的某汽车制造工厂、某能源公司以及某化纤工厂的有职业性噪声接触且工龄≥3年的1 220名在岗工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双耳高频(3 000、4 000和6 000 Hz)平均听力阈值≥26 dB(A)的工人作为病例组(609人),其余为对照组(611人)。选取STAT3的rs4796793、rs1053023、rs1053005、rs1053004和rs3744483位点,探索STAT3基因多态性与NIHL的关联。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miR-452-3p是否靶向结合STAT3,并在HEI-OC1细胞中过表达miR-452-3p探索STAT3的表达调节机制。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工人性别、年龄、吸烟情况、饮酒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对照组[(15.58±4.76)dB]比较,病例组工人的听力阈值[(37.50±12.39)dB]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工人rs1053023和rs1053005位点的C等位基因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OR校正=1.367、1.370, P<0.05)。男性携带TC/CC联合基因型患NIHL风险分别是携带TT基因型的1.545和1.531倍( P<0.05)。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工人STAT3的mRNA表达量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miR-452-3p组细胞STAT3的mRNA表达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STAT3的rs1053023和rs1053005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NIHL存在关联,rs1053023和rs1053005位点的C等位基因可能是噪声接触工人的生物标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3种不同材料三维模型牙临床应用特点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应用口腔数字印模仪结合Mimics 19.0软件,分析3种不同材料三维模型牙的精度,并结合问卷调查比较其理化性能、经济学特点和临床应用特点.方法:对开展自体牙移植技术的医师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对不同供牙模型材料的认识;然后就各模型牙的材料使用性能、工艺性能、经济性、环境协调性等特点进行比较分析.搜集完整拔除的第三磨牙20颗,根据患者术前CBCT数据分别制作聚乳酸、光敏树脂、钴铬合金材料的三维牙模型,使用口腔数字印模仪扫描离体牙及各种材料的模型牙,数据用Mimics 19.0软件进行最佳拟合对齐和三维分析,对所得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RMS)误差值进行统计分析,明确精度差别.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问卷结果显示,95.2%的口腔医师认为供牙模型在自体牙移植术中用处很大且经常使用,90.5%的口腔医师认为材料成本以及无毒无公害最为重要.常用的3种不同材料的模型牙与第三磨牙的RMS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3种材料加工技术成熟、工艺性能良好、使用性能较好,其中聚乳酸价格低廉,兼具生物降解性,操作风险较低;光敏树脂价格中等,但其制造过程可能会产生毒性物质且操作风险较高;钴铬合金耐高温高压,但打印周期较长,成本较高.结论:聚乳酸、光敏树脂、钴铬合金3种材料的模型牙三维精度无显著差异,但综合3种材料模型牙的各种特点,聚乳酸的性价比最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绿藻产氢的机制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4/6
系统介绍绿藻在厌氧条件下利用氢化酶产氢的3种不同途径,包括依赖光系统Ⅱ的直接产氢、不依赖光系统Ⅱ的间接产氢和暗发酵产氢,同时分析3种产氢途径各自的优缺点.受技术和制造成本限制,绿藻产氢仍处于初步开发阶段,实现大规模工业生产仍需很长一段时间.针对提高绿藻产氢效率、实现工业化的目标,综述该领域最新研究结果,概括从氢化酶改造、降低体系中氧气含量、减弱环式电子传递、降低卡尔文循环、缩小捕光天线、底物预处理和光生物反应器设计等7个方向优化产氢反应的方式,并展望绿藻产氢的未来发展趋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6
-
进化工程在蓝细菌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研究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1/6
蓝细菌是光合作用、叶绿体起源和植物进化等基础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模式生物,也作为极具潜力的微生物光合平台在固碳合成领域引起广泛关注.蓝细菌基础生物学研究和生物技术开发过程中面临大量的复杂生理和代谢表型改造需求,理性的靶向改造技术往往难以取得理想效果.进化工程不依赖于对微生物遗传背景和代谢网络的认识,在微生物复杂生理耐受表型改造和相关功能机制解析方面有着显著的技术优势,在蓝细菌基础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研究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结合进化工程的技术特点和实施案例,在蓝细菌基础科学机制解析和光合生物制造技术开发两条路线上,对进化工程的应用进展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6
-
树脂基陶瓷材料不同表面处理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近年树脂基陶瓷产品大量出现,做为一种新型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computer aided design/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CAD/CAM)修复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机械加工性能、粘接性能、美学特性及与天然牙体组织相近的物理特性.越来越多树脂基陶瓷材料被应用于口腔修复学,对于其远期修复效果很大程度取决于修复体的粘接强度,其中影响修复体与牙体粘接强度的主要因素就是修复体的表面处理,本文将结合文献就树脂基陶瓷在喷砂、酸蚀、硅烷化、激光和大气压冷等离子体不同表面处理方面展开综述,以期为临床上树脂基陶瓷材料的应用提供有价值参考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光生物调节疗法对细菌的双向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非侵入性激光照射可以诱导细胞和组织的光生物调节效应.光生物调节(PBM)应用广泛,特别是在抗微生物感染和改善炎症方面有着很好的效果.然而,研究发现,PBM对细菌和炎症有双向调节现象,抗菌-促菌和抑炎-促炎在不同的试验条件下会发生变化.近些年来,PBM的临床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特别是在抗菌领域,因为它是一种无创的策略,禁忌症少.然而,由于双向调节效应,研究人员仍然对PBM的应用方式存疑,必须根据其临床应用进行光照波长、剂量等参数的修改.因此,本文总结了PBM对细菌的双向调节效应,分析了这种双向调节效应产生的影响因素及其分子机制.PBM对细菌的双向调节作用受光照波长、剂量、细菌类别及细菌状态的影响.更好地了解低强度激光治疗中双向剂量反应的程度能够探索PBM使用的最可靠机制,并最终使各种疾病患者的治疗标准化,这对于优化临床治疗是必要的.此外,研究人员对PBM双向调节机制的合理利用使其可以达到促进或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这在微生物制造、菌群调节、改善和治疗疾病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3D生物打印在组织/器官类似物制造领域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背景:3D生物打印技术在组织工程领域具有巨大潜力,有望利用活细胞和活性生物材料构建具有良好生物组织相容性和生物学功能的简单组织和器官.目的:分析3D生物打印技术和各种生物材料的特点,探讨其在相关组织/器官类似物制造中的应用.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1998至2017年PubMed数据库、Web of Science数据库、Medline数据库、万方医学网数据库有关3D生物打印技术和应用的相关文献.以"3D生物打印,3D生物打印技术,生物材料,组织工程"为中文主题检索词;以"3D bioprinting,3D bioprinting technology,biomaterial,tissue engineering"为英文主题检索词,检索题目和摘要同时包含上述检索词的文献共88篇,排除重复性研究和无关研究,最终纳入47 篇文献进一步分析.结果与结论: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3D生物打印技术主要包括喷墨式技术(热喷墨与压电喷墨)、压力辅助打印技术、激光辅助打印技术、光固化立体印刷技术(单光子和双光子).生物墨的构成除了原生活细胞,还包括天然聚合物和合成聚合物,各有优劣势.3D生物打印含有活细胞的组织/器官类似物在组织工程领域显示出巨大的潜力,尽管已有较广泛的研究,但目前的印刷技术只能完成相对简单的组织结构和生物功能,含有活细胞的3D组织/器官生物打印仍然处于探索阶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