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照强度对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拱高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后不同光照强度下拱高的变化情况。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纳入郑州爱尔眼科医院2020年6月至2020年9月ICL(V4c)植入术61例(117眼),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根据光照强度分为暗环境组(2 lux)、常规环境组(60 lux)和明环境组(600 lux),以海德堡OCT的眼前节模块测量瞳孔直径及拱高,并根据常规环境组的拱高分为低拱高组(≤250 μm)、中低拱高组(251~500 μm)、中高拱高组(501~750 μm)和高拱高组(>750 μm)。分别比较常规环境组与暗环境组、明环境组瞳孔直径和拱高的差异。结果:各拱高组的暗环境下瞳孔直径均大于常规环境下者,明环境下瞳孔直径均小于常规环境下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各拱高组均未发生ICL接触晶状体的情况。低拱高组,暗环境下拱高大于常规环境下者( t=2.795, P=0.019),明环境下拱高小于常规环境下者( t=2.516, P=0.031);中低拱高组、中高拱高组及高拱高组,暗环境下拱高与常规环境下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1.924,1.772,0.821; P=0.062,0.082,0.425),明环境下拱高均小于常规环境下者( t=7.456,10.644,7.894;均 P<0.001)。 结论:ICL植入术后拱高受光照强度的影响,但是其动态变化仍可保持在相对安全的范围之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不同强度光照对豚鼠屈光发育和形觉剥夺性近视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光照对豚鼠屈光发育和形觉剥夺性近视(FDM)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3周龄三色豚鼠108只,分为FDM豚鼠群54只和正常屈光发育豚鼠群54只,分别采用不透明面罩法制作单眼近视模型和双眼均不遮盖处理。采用随机数表法将FDM豚鼠和正常屈光发育豚鼠分别分为低强度光照组、正常强度光照组和高强度光照组,各组分别在20、300和5 000 lx环境中连续饲养6周,每天12 h光照/12 h黑暗。各组豚鼠每2周进行眼参数生物学测量并进行比较,采用眼科A型超声诊断仪测量豚鼠眼轴长度(AL),AL定义为角膜顶点到视网膜黄斑区的距离;采用检影法测定各组豚鼠扩瞳后的屈光度。计算各组豚鼠AL和屈光度变化量,变化量定义为光照各时间点测量值与光照前的差值。结果:正常屈光发育豚鼠不同强度光照组AL值组间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组别=0.365, P=0.697),各组豚鼠AL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延长,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时间=353.750, P<0.001)。正常屈光发育豚鼠不同强度光照组间屈光度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组别=3.576, P=0.034),其中高强度光照组豚鼠光照4周屈光度为(+2.75±2.15)D,大于低强度光照组的(+0.41±3.0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FDM豚鼠不同强度光照组AL值和屈光度值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F组别=0.105, P=0.900; F组别=0.973, P=0.387),光照不同时间AL和屈光度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时间=408.302、27.407,均 P<0.001),其中低强度光照组光照2周FDM眼屈光度为(+2.35±1.95)D,大于光照前的(+1.90±0.97)D,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正常屈光发育豚鼠高强度光照组AL最短,且变化量最小;FDM豚鼠低强度光照组光照2周屈光度变化量明显小于正常强度光照组,产生短暂性远视漂移。 结论:高强度光照可减缓正常屈光发育豚鼠屈光度向近视漂移;低强度光照有延缓FDM进展的趋势,光照2周屈光度出现短暂性远视漂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认识时代变迁的推手作用 创新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策略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病率居高不下,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近视遗传和环境因素孰轻孰重仍争论不休,这一争论使研究者认识到近视自然进程的预测指标、预防控制的有效方法等相关研究仍落后于社会需求,因而需要创新思维,深刻认识时代变迁的推手作用,减少儿童青少年在低自然光照及人工照明下视近学习和视屏,增加日间户外活动,为我国儿童青少年防控提供新的策略与行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工作环境主观舒适度对铁路站点职工职业应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对某铁路站点职工工作环境主观舒适度和职业应激调查,探索影响职业应激的相关因素,为缓解工作压力,制定铁路站点员工职业应激干预措施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于2019年3月,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以重庆某铁路4个站点432名员工为研究对象,自制问卷收集研究对象的个人特征、工作特征,以《办公建筑空内环境质量问卷》调查工作环境主观舒适度情况,以《付出-回报失衡量表》评估职业应激水平,采用χ 2检验比较不同影响因素下职业应激检出率的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铁路站点职工职业应激影响因素。 结果:重庆铁路站点职工职业应激检出率为31.02%(134/432)。铁路站点离异职工、收入低于5 000元/月、工龄在10~20年、售票员和其他工种(行李员、值班站长和助理工程师)的职工职业应激检出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9.61、14.76、23.28、11.06, P=0.008、0.002、0.000、0.011)。与舒适状态者比较,对温度、空气质量、光照、噪音和空间布局的感受为不舒适者职业应激检出率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结果显示不同岗位、不同站点以及对空气质量、噪声、空间布局的主观感受是否舒适是铁路站点员工职业应激的影响因素( P<0.05)。对空气质量、噪声及空间布局感受不舒适是发生职业应激的危险因素( OR=0.571、0.068、0.441, P=0.051、0.054、0.007);售票员、其他(行李员、值班站长、助理工程师)是发生职业应激的危险因素( OR=1.884、2.703, P=0.065、0.019);A站和B站员工是发生职业应激的危险因素( OR=4.681、1.811, P=0.002、0.067)。 结论:铁路站点内的职工职业应激检出率较高,职工的工作环境主观舒适度是影响职业应激的重要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近视眼发生和发展机制研究的新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近视眼是世界范围的高发疾病,研究近视眼的发生和发展机制是科学防控近视的基础。近年的临床研究结果表明,户外活动具有防控近视的作用,可能与光照提高视网膜内多巴胺水平有关,确定了近距离工作及户外活动等环境因素与视网膜生化物质及眼轴变化之间存在关联,提出了巩膜缺氧、重塑和脉络膜血流在近视眼发生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本文着重介绍相关研究进展,为临床开展近视眼研究和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中华眼科杂志,2021,57:311-314)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模拟不同光疗强度对早产儿肠外营养液中丙二醛、维生素C及维生素E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模拟不同光疗强度对早产儿肠外营养液中脂肪乳过氧化产物丙二醛、维生素C及维生素E含量的影响。方法:在严格无菌条件下配制早产儿肠外营养液,模拟临床输液环境,设定4种不同强度光疗模式,分别为室内光组、单面光疗组、双面光疗组、三面光疗组,将各组根据是否遮光,再分为光暴露/光疗亚组和遮光亚组,测定每个亚组在光疗前及光疗6、12、18、24 h时肠外营养液中丙二醛、维生素C及维生素E的含量。每个亚组均配制10份肠外营养液,每个时间点抽取每份营养液的2 ml进行检测。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不符合Mauchly球形检验时,用Greenhouse-Geisser法进行校正。结果:(1)随着光疗时间的延长,单面光疗组光暴露/光疗亚组及遮光亚组的丙二醛含量均增加[光疗前:(3.777±0.112)与(3.746±0.141)nmol/ml,光疗6 h:(3.808±0.122)与(3.715±0.145)nmol/ml,光疗12 h:(4.546±0.138)与(4.507±0.136) nmol/ml;光疗18 h:(6.116±0.151)与(5.239±0.156) nmol/ml;光疗24 h:(7.569±0.136)与(5.300±0.200) nmol/ml, P值均<0.05],但维生素C和维生素E含量均降低[①维生素C:光疗前:(62.507±0.205)与(62.341±0.144)μg/ml,光疗6 h:(51.211±0.086)与(58.128±0.076) μg/ml,光疗12 h:(43.288±0.084)与(55.351±0.050)μg/ml;光疗18 h:(35.758±0.113)与(51.215±0.093)μg/ml;光疗24 h:(33.473±0.075)与(48.473±0.080)μg/ml;②维生素E:光疗前:(4.101±0.132)与(4.084± 0.141) μg/ml,光疗6 h:(3.761±0.119)与(3.904±0.075) μg/ml,光疗12 h:(3.654±0.092)与(3.729±0.087) μg/ml;光疗18 h:(3.385±0.102)与(3.582±0.119) μg/ml;光疗24 h:(3.313±0.127)与(3.438±0.113) μg/ml, P值均<0.05],室内光组、双面光疗及三面光疗组也是相同情况。不同光照强度中光暴露/光疗亚组不同时间点(光疗前除外)丙二醛含量均高于遮光组,但维生素C和维生素E含量均低于遮光组( P值均<0.001)。(2)对光暴露/光疗亚组分析显示,光疗强度越大,丙二醛含量越高,维生素C和维生素E含量越低,各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对遮光亚组分析显示,室内光与单面光的丙二醛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2.383, P=0.140),其余各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光疗强度越大,维生素C含量越低,各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除双面光与三面光的维生素E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 F=1.358, P=0.259),其余各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结论:光疗可使早产儿肠外营养液中丙二醛的含量升高,加重脂肪乳的过氧化程度;同时可以使其中维生素C、维生素E含量降低,降低营养液的抗氧化程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智能可穿戴设备定量分析近视相关环境因素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智能可穿戴设备Eye-Monitor客观量化近视相关环境因素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方法:采用诊断试验研究设计,2021年12月于山东中医药大学招募42名受试者,年龄18~25岁。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从80台设备中抽取42台智能可穿戴设备,对近视相关环境危险因素进行静态和动态试验,其中静态试验包括用眼距离、坐姿头部倾斜角和光照强度测量,动态试验包括近距离工作时长、户外活动时长和看电子设备时长测量。选取总相对误差绝对值之和最大的设备,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评价设定值与Eye-Monitor测量值的相关性;采用Bland-Altman一致性分析评价其客观监测值的准确性。通过变异系数评价各个设备客观监测值的稳定性。结果:用眼距离、坐姿头部倾斜角、室内光照强度、近距离工作总时长、平均持续近距离用眼时长、户外活动时长、看计算机屏幕时长和看手机时长测量值与设定值之间均呈强正相关( rs=0.999、0.998、0.999、0.998、0.976、0.959、0.992、0.997,均 P<0.001),95%一致性界限(LoA)分别为-1.23~2.32 cm、-1.49~4.24°、-13.90~26.90 lx、-6.46~0.11 min、-4.50~1.20 min、-4.01~1.34 min、-2.54~1.94 min和-2.15~0.45 min,超过95%的点在LoA内,准确性临床可接受。测量值变异系数分别为1.23%~2.99%、2.39%~8.25%、0.87%~8.03%、1.49%~12.52%、6.63%~13.59%、0.00%~14.15%、1.20%~8.33%和1.49%~12.51%,稳定性均较好。Eye-Monitor在测量户外光照强度的95% LoA为-336.50~130.00 lx,95%的点在LoA内,准确性较好。 结论:智能可穿戴设备能够客观量化用眼距离、坐姿头部倾斜角、室内光照强度、近距离工作总时长、平均持续近距离用眼时长、户外活动时长、看计算机屏幕时长和看手机时长,并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光线管理策略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光线暴露情况,探讨光线管理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类实验研究方法,以便利抽样法选取江南大学附属妇产医院NICU2021年1—12月的住院早产儿63例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早产儿护理措施,2022年1—12月的住院早产儿60例为观察组,实施NICU光线管理策略。比较2组光照度、早产儿不良光线暴露情况、早产儿住院期间体质量、身长、住院天数、早产儿住院期间喂养情况等指标。结果:对照组最终纳入63例,男28例,女35例,胎龄(32.13 ± 1.94)周;观察组最终纳入60例,男32例,女28例,胎龄(31.79 ± 1.83)周。观察组的日间段光照度、夜间段光照度分别为(413.79 ± 181.95)、(18.95 ± 12.43)lux,优于对照组的(145.12 ± 99.56)、(53.25 ± 38.24)lux,观察组的不良光线暴露率为18.2%(183/1 008),低于对照组的41.1%(414/1 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9.08、11.55, χ2=126.99,均 P<0.05)。观察组出生后7、14 d的体质量,周均身长增长数,住院天数,出生后7、14 d的摄奶量,达到全量喂养日龄分别为(1.74 ± 0.32)kg、(1.88 ± 0.32)kg、(1.63 ± 0.60)cm、(26.92 ± 12.32)d、(125.60 ± 69.43)ml/d、(239.33 ± 92.83)ml/d、(15.07 ± 10.01)d,对照组分别为(1.58 ± 0.31)kg、(1.73 ± 0.31)kg、(1.39 ± 0.48)cm、(32.00 ± 14.00)d、(100.83 ± 68.54)ml/d、(195.05 ± 111.22)ml/d、(18.95 ± 10.76)d,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2.89~2.13,均 P<0.05)。 结论:在NICU实施光线管理策略能够有效降低早产儿不良光线暴露,促进其生长发育,缩短住院时间,建议在临床试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不同剂量视频终端蓝光对眼表影响的量化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量化分析视频终端使用时长及屏幕蓝光照度对干眼相关眼表指标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干预性试验研究。于2018年10─12月招募武汉爱尔眼科医院汉口医院非医学专业行政人员15名作为受试者,所有受试者依次进入无蓝光2 h、低蓝光2 h、高蓝光2 h、高蓝光4 h等环境进行试验,每次试验间隔2 d,以消除上次试验的影响。每次试验前后行快速干眼评估问卷调查(SPEED)、LipiView眼表干涉仪、Keratograph眼表综合分析仪及裂隙灯显微镜检查。采用一般线性回归分析、配对 t检验、秩和检验等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低蓝光2 h、高蓝光2 h、高蓝光4 h较无蓝光2 h环境的SPEED评分分别增加2.07、2.13、4.20分( P=0.001, P=0.001, P<0.001);泪膜破裂时间(BUT)分别缩短1.83、0.27、1.99 s( P=0.028, P=0.746, P=0.017)。高蓝光2 h、高蓝光4 h较无蓝光2 h受试者的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分别增加0.47、0.43分( P=0.008, P=0.014);结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分别增加0.33、0.30分( P=0.036, P=0.048)。各有蓝光环境间比较,高蓝光4 h较高蓝光2 h环境SPEED评分增加2.07分( P=0.002),较低蓝光2 h环境增加2.13分( P=0.003);高蓝光2 h较低蓝光2 h环境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增加0.4分( P=0.029)。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视频终端相关干眼与屏幕蓝光照度及使用时长有关,降低屏幕蓝光照度可减少角结膜上皮损伤。但即使降低屏幕蓝光照度,持续操作2 h仍可出现泪膜稳定性下降及眼部不适症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复方野菊花眼贴对蓝光诱导小鼠睑板腺功能异常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复方野菊花眼贴对蓝光诱导小鼠睑板腺功能异常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64只15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个部分,每部分32只,分别进行预防实验和治疗实验。预防实验和治疗实验各32只小鼠分别按照随机数字随机分为正常组、蓝光组、溶剂组和眼贴组,每组8只。预防实验中,除正常组外,各组小鼠采用波长460 nm、光照度2 000 lx的蓝光,每天暴露6 h,连续暴露15 d建立小鼠睑板腺功能异常模型;溶剂组和眼贴组每天在蓝光暴露前和暴露后,分别用相对应眼贴敷贴预防25 min,连续15 d,蓝光组仅接受蓝光暴露15 d处理,并于第15天行睑板腺开口照相观察小鼠睑板腺功能。治疗实验中,除正常组外,各组小鼠均采用上述方法建立小鼠睑板腺功能异常模型,溶剂组和眼贴组在结束15 d的蓝光暴露后,每天早上和下午分别用相对应眼贴敷贴治疗25 min,连续15 d,蓝光组置于标准环境中观察15 d,并在第15天行睑板腺开口照相观察小鼠睑板腺功能变化。预防实验及治疗实验的各组小鼠在处理完成后进行离体睑板腺拍照、油红O染色、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小鼠睑板腺组织学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睑板腺组织中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mRNA相对表达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睑板腺组织中核因子(NF)-κB和磷酸化NF-κB(p-NF-κB)蛋白的表达,评估复方野菊花眼贴对蓝光诱导小鼠睑板腺炎症的改善程度。结果:与正常组相比,蓝光组暴露后15 d小鼠睑板腺开口阻塞数量逐渐增加,睑板腺下睑相对剩余面积逐渐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预防实验中,眼贴组睑板腺开口阻塞数量为1.833±0.753,明显少于溶剂组的3.667±1.033,眼贴组睑板腺下睑相对剩余面积为0.718±0.091,明显大于溶剂组的0.624±0.1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显示,蓝光组和溶剂组睑板腺有炎性细胞浸润;眼贴组无炎性细胞浸润,腺泡形态接近正常组;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各组睑板腺均无明显脂质沉积。眼贴组IL-1β、IL-6、TNF-α、IFN-γ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溶剂组,眼贴组NF-κB、p-NF-κB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溶剂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实验中,眼贴组和溶剂组的睑板腺开口阻塞数量分别为4.333±1.211和4.833±1.722,睑板腺下睑相对剩余面积分别为0.572±0.151和0.588±0.154,2个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显示,蓝光组和溶剂组睑板腺有炎性细胞浸润,眼贴组无炎性细胞浸润,腺泡形态接近正常组;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各组睑板腺均无明显脂质沉积。眼贴组IL-1β、IL-6、IFN-γ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溶剂组,眼贴组NF-κB、p-NF-κB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溶剂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复方野菊花眼贴可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减轻睑板腺组织炎症反应,对蓝光诱导的睑板腺功能异常具有防治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