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量磁敏感图在大脑以外区域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定量磁敏感图(QSM)是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定量MRI技术,QSM技术在量化人体脏器组织中铁沉积的含量、监测血氧饱和度以及鉴别其他各种抗磁性、顺磁性物质方面具有极大的价值与优势,有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分期以及疗效的评估,对临床决策提供良好的参考.目前关于QSM方面的大部分临床研究主要集中在中枢神经系统,比如脑卒中、脑肿瘤、阿尔兹海默症、帕金森病以及脱髓鞘病变.近年来,随着QSM技术的成熟以及算法不断革新,该技术在大脑以外区域的临床应用逐渐活跃,本文就QSM技术在大脑以外区域的临床研究现状及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DKI技术的MK参数值评价中重度OSA患者脑微结构损伤及认知功能障碍的初步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利用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技术的平均扩散峰度(mean kurtosis,MK)值探讨成人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患者脑组织微结构完整性的变化及其与神经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进而探究OSA患者认知改变的潜在神经病理机制.材料与方法收集中、重度OSA患者40例(OSA患者组)及健康对照者40例(对照组),两组之间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相匹配,并进行认知功能评估及MRI检查.通过后处理程序对MK参数图上的全脑各灰、白质脑区进行定量值提取.将两组研究对象之间各脑区的MK值进行比较,并采用偏相关分析方法对OSA患者组有差异脑区的MK值与呼吸睡眠参数及认知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OSA患者组20个脑区的MK值减低,包括双侧中央前、后回皮质、左侧扣带回、海马等脑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DR校正).OSA患者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总分、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抽象、延迟回忆评分均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OSA患者组的最低血氧饱和度(lowest oxygen saturation,LSaO2)与右侧中央前回、后回皮质、双侧顶叶皮质的MK值呈正相关(r=0.446、0.350、0.456、0.442,P<0.05),延迟回忆评分与左侧海马的MK值呈正相关(r=0.353,P<0.05).结论DKI可敏感地发现中、重度OSA患者的脑组织微结构损伤,且部分脑区微结构的异常改变与认知功能障碍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为探索OSA患者认知障碍的神经病理机制提供了影像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ICU机械通气患者并发谵妄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其预防措施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机械通气患者并发谵妄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ICU行机械通气的105例患者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分析ICU机械通气患者并发谵妄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结果:ICU机械通气并发谵妄患者在性别、疾病类型、手术创伤方面与无谵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年龄、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平均动脉压低于基础压百分比、脑血管疾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睡眠剥夺时间、血氧饱和度、不规则镇静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机械通气时间、平均动脉压低于基础压百分比是否>20%、APACHE Ⅱ评分、睡眠剥夺时间、血氧饱和度、不规则镇静均是导致ICU机械通气患者并发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 结论:机械通气时间、平均动脉压低于基础压百分比、APACHE Ⅱ评分、睡眠剥夺时间、血氧饱和度、不规则镇静等方面是诱发ICU机械通气患者并发谵妄的相关危险因素,护理人员应通过相应干预措施减少谵妄风险的发生,对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高压氧治疗中陪同人员肺气囊破裂致脑气栓症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患者,男,38岁,因亲属脑外伤昏迷行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治疗时进氧舱陪护。陪舱前(2019年9月20日)心电图、血常规、肺部X线检查无异常(图1A),于2019年9月23日上午10∶03首次进入医用空气加压氧舱陪同亲属行HBO治疗。HBO治疗方案:治疗压力升至0.16 MPa(1.6 ATA)后,稳压吸氧20 min 3次,每次间歇5 min;升、减压各10 min,减压前5 min吸氧(减压速度6 kPa/min)。本例患者为陪护人员,治疗全程无吸氧,亦无任何不适,与其他陪护交流正常。减压出舱前1 min本例患者突然出现站立不稳(舱内其他人员无类似症状),出舱后迅速被送至急诊科。影像学检查:肺部X线片示右上肺野直径约32 mm圆形高密度影,边界清,提示肺大泡出血(图1B);头部CT示右额顶枕叶多发性斑片状低密度影,其内夹杂散在小气泡影(图1C)。初步诊断为脑气栓症,给予美国海军减压病加压治疗表Ⅴ方案行HBO治疗,安排医护陪舱、心电监护;入舱时患者神志清醒,对答切题,但右侧肢体躁动,给予约束带固定,经安抚可吸氧;治疗全程患者神志清醒,躁动,心率121次/min,血压130/90 mmHg,呼吸21次/min,血氧饱和度(SPO 2)100%;出舱后精神状态欠佳,嗜睡,可简单对答,左侧肢体无力,多次呕吐(为胃内容物)。HBO治疗2 h后头部MRI检查示右侧顶枕叶皮层白质斑状异常信号,无占位征象,加权像示右侧枕叶皮质下小斑片状高信号影(图1D),考虑缺血梗塞灶,收入神经内科治疗。入科后患者呈中度昏迷,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 [1]睁眼反应为1分,语言评分为1分,运动评分为3分,总分为5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2]评分为27分,左侧Gordon征(+),余正常。临床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三低饮食及抗血小板、降脂、脱水、营养神经、改善循环等对症治疗。治疗后1 d呼叫可睁眼能回应;治疗后2 d GCS评分为13分,可自主睁眼,呼叫能应答;左侧肢体肌力为0级,右侧肢体肌力为5 -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Sturge-Weber综合征所致难治性癫痫的围手术期麻醉管理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总结接受大脑半球离断/切除术的Sturge-Weber综合征(Sturge-Weber syndrome, SWS)患儿围手术期麻醉管理要点。方法:回顾2017年1月至2020年11月在全麻下行大脑半球离断/切除术的SWS患儿的医疗记录。收集并分析人口统计学、围手术期及术后相关信息。结果:8例SWS患儿因难治性癫痫在全麻下行大脑半球离断/切除术,其中7例(87.5%)患儿颜面部存在葡萄酒色斑,4例(50.0%)患儿合并青光眼,未发现有患儿合并气道血管瘤造成困难气道。手术出血均在200 ml以上,所有患儿术中均输注异体红细胞,中位输注量260(146.3~357.5) ml。因术中出血较多,有4例患儿出现不同程度的低血压,较严重的1例患儿同时伴有低血氧饱和度现象。患儿围手术期均未应用使眼内压增高的药物。术后8例患儿出现中度以上贫血,颅内感染发生率较高(7/8,87.5%)。术后远期随访患儿癫痫症状控制Engel分级:Ⅰ级7例、Ⅱ级1例,术后均未见永久性功能障碍。结论:SWS所致难治性癫痫大脑半球离断/切除术中出血量较大,严密的术中监测和积极的围手术期管理对于维持循环稳定十分重要。患儿有很大比例合并青光眼,围手术期应谨慎应用使眼内压升高的药物。基于以往研究,术前充分评估患者气道是否合并血管瘤,做好困难气道准备也是十分必要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高压氧联合呼吸肌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呼吸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高压氧联合呼吸肌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呼吸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9年1月烟台山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联合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联合组给予高压氧联合呼吸肌训练,对照组仅给予呼吸肌训练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呼吸功能、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经高压氧联合呼吸肌训练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82.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2组的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 FVC)、第1 s用力呼吸容积(forced experatory volume in 1 s,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最大通气量(maximum ventilation, MVV)占预计值百分比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联合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治疗后2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 oxygen partial pressure, PaO 2)、动脉血压饱和度(arterial oxygen saturation, SaO 2)、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 OI)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联合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治疗后2组乳酸(lactic acid, La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联合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治疗后2组患者生活质量指数(quality of life index, QL-Index)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联合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高压氧联合呼吸肌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可及早促进患者康复,提高呼吸功能,明显改善日常生活质量,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瑞马唑仑和丙泊酚对高龄衰弱患者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中血流动力学和术后早期恢复质量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比较瑞马唑仑和丙泊酚对高龄衰弱患者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中血流动力学和术后早期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2022年11月至2023年5月北部战区总医院择期行ERCP的高龄(年龄≥75岁)衰弱患者108例,根据使用的不同麻醉药物,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瑞马唑仑组(R组)和丙泊酚组(P组)。R组麻醉诱导静脉注射瑞马唑仑0.15~0.20 mg/kg和阿芬太尼5.0 μg/kg,麻醉维持静脉泵注瑞马唑仑0.4~0.8 mg·kg -1·h -1和阿芬太尼0.5 μg·kg -1·min -1;P组麻醉诱导静脉注射丙泊酚1.0~1.5 mg/kg和阿芬太尼 5.0 μg/kg,麻醉维持泵注丙泊酚2.0~6.0 mg·kg -1·h -1和阿芬太尼 0.5 μg·kg -1·min -1。主要观察指标为两组患者术中低血压[平均动脉压(MAP)<65 mmHg(1 mmHg=0.133 kPa)或较基础值下降>20%]、严重低血压(MAP<55 mmHg)的发生率;次要观察指标为两组患者在入室麻醉诱导前(T 0)、麻醉诱导后1 min(T 1)、内镜通过口咽部(T 2)、取石即刻(T 3)、内镜撤出口咽部(T 4)、患者苏醒(T 5)不同时点的MAP、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 2)、脑电双频指数(BIS),术中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量以及心动过缓、低氧血症、注射痛的发生率和术后15项恢复质量量表(QoR-15)评分情况。 结果:R组男33例,女20例,年龄(81.5±4.9)岁;P组男26例,女29例,年龄(82.3±6.0)岁。R组患者术中低血压的发生率为24.5%(13/53),低于P组的43.6%(24/55)( P=0.036);两组患者术中严重低血压的发生率分别为0(0/53)和5.5%(3/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225)。与T 0时点比较,两组T 1~T 4时点MAP降低,BIS降低(均 P<0.05);两组T 1~T 2时点心率减慢,SpO 2降低(均 P<0.05)。与P组比较,R组T 1~T 4时点MAP升高,T 1~T 2时点心率增快,SpO 2升高,BIS升高(均 P<0.05)。R组患者术中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量为(93.9±21.4)μg,低于P组的(123.3±29.7)μg( P<0.001);R组患者术中心动过缓、低氧血症、注射痛的发生率分别为5.7%(3/53)、13.2%(7/53)、3.8%(2/53),低于P组的18.2%(10/55)、30.9%(17/55)、16.4%(9/55)(均 P<0.05)。两组患者术中呛咳体动、呃逆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R组患者苏醒时间为(11.8±3.0)min,长于P组的(10.3±3.3)min( P=0.016),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为3.8%(2/53),低于P组的16.4%(9/55)( P=0.031)。两组患者麻醉后恢复室停留时间、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患者术后1 d的QoR-15评分分别为(131.9±4.7)和(129.3±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0),术后3 d的QoR-15评分分别为(134.8±4.3)和(133.6±5.0)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205)。 结论:与丙泊酚比较,瑞马唑仑可以降低高龄衰弱患者ERCP术中低血压、心动过缓、注射痛的发生率,减少术中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量,具有相对稳定的血流动力学,虽延长了患者的苏醒时间,但未影响术后早期恢复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长期口服β受体阻滞剂对脓毒症患者心肌损伤及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长期口服β受体阻滞剂对脓毒症患者心肌损伤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和重症监护病房(ICU)2015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患者,将符合脓毒性心肌损伤诊断的289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确诊前3个月内未服用过β受体阻滞剂的187例患者为非β-blocker组,确诊前每日口服β受体阻滞剂≥3个月的102例患者为β-blocker组。比较两组患者确诊时心率、平均动脉压(MAP),确诊24 h内心肌肌钙蛋白I(cTnI)、脑钠肽(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乳酸(Lac)、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 2)、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住院期间心脏超声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口舒张早期与晚期血流峰值流速比值(E/A)〕,以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和28 d病死率。 结果:β-blocker组确诊时的心率显著低于非β-blocker组(次/min:107±8比110±7, P<0.01),确诊24 h内cTnI和BNP水平显著低于非β-blocker组〔cTnI(μg/L):0.191(0.220)比0.291(0.300),BNP(ng/L):627(133)比690(201),均 P<0.05〕;而β-blocker组与非β-blocker组MAP、CK-MB、Lac、ScvO 2、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LVEF、E/A、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及28 d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AP(mmHg,1 mmHg=0.133 kPa):70.6±3.9比69.9±3.8,CK-MB(μg/L):4.24(3.33)比4.32(3.13),Lac(mmol/L):3.50(1.80)比3.50(1.90),ScvO 2:0.729±0.032比0.735±0.041,SOFA评分(分):7.74±2.34比7.25±2.23,APACHEⅡ评分(分):17.19±5.13比18.27±6.12,LVEF:0.567±0.058比0.557±0.051,E/A:0.71(0.20)比0.69(0.20),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60.8%(62/102)比56.7%(106/187),28 d病死率:23.5%(24/102)比25.7%(48/187),均 P>0.05〕。 结论:长期口服β受体阻滞剂有助于减轻脓毒症患者心肌损伤,但对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无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围手术期脑氧供需平衡与皮层脑功能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索先天性心脏病(CHD)新生儿手术前后脑氧供需平衡与脑功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NICU收治的CHD新生儿,分别在手术前、后采用近红外线光谱技术(NIRS)监测脑组织血氧饱和度(TOI)和氧摄取分数(FTOE),结合临床特征和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的结果,分析手术前、后TOI、FTOE的水平和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90例CHD新生儿,术前监测TOI 0.56±0.05,术后0.59±0.03,均低于正常新生儿平均水平( P<0.05)。术前FTOE 0.36±0.07,术后FTOE 0.39±0.04。术后TOI、FTOE均较术前明显改善。TOI术后较术前改善程度与术前发绀程度呈负相关( β:-0.202),术后FTOE则无明显差异。术前需要呼吸支持的患婴,术前TOI水平较低( β:-0.879));术前导管前SpO 2较高,则术前TOI也较高( β:0.214)。术前aEEG背景模式轻度异常的患婴术后FTOE较背景模式正常的患婴显著减低( P<0.05),术后aEEG监测显示睡眠觉醒周期(SWC)不成熟的患婴术后TOI较SWC成熟的患婴显著减低( P<0.05)。延迟关胸是术后死亡的风险因素。 结论:CHD患婴术后TOI较术前明显改善,尤其是紫绀型CHD改善显著。术前TOI与呼吸支持级别负相关,与导管前SpO 2正相关。术前脑电活动波幅较低的患婴术后脑氧摄取分数亦较低。术后监测脑功能异常则脑氧饱和度亦较低。NIRS监测TOI与aEEG检测皮层脑功能,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可以用于指导CHD新生儿围手术期脑保护策略的目标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近红外光谱监测在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近红外光谱(NIRS)通过监测局部组织血氧饱和度(rSO 2),实时、无创地反映测量部位氧代谢情况和局部有效血流灌注,已广泛应用于不同疾病状态下脑、肾脏以及胃肠道血流灌注监测和脏器功能评估。先天性心脏病(CHD)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波动易引起脏器灌注不足,导致缺氧缺血的发生和内环境紊乱,组织氧合状态发生有害变化,但此时机体的动脉血氧饱和度(SaO 2)甚至混合静脉饱和度(SvO 2)尚未改变,而NIRS可以灵敏监测组织的rSO 2改变,从而预警组织缺氧缺血并及早干预,防止进一步损伤的发生。现简述NIRS的基本原理、局限性及在CHD围术期应用新进展,旨在为其在CHD围术期的临床应用提供新的思路及方向,早期评估患者病情,并指导临床工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