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布托啡诺联用右美托咪定对腹腔镜下超重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免疫功能、术后认知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目的:观察布托啡诺联用右美托咪定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超重患者机体免疫功能、术后认知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0月本院收治的、择期接受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超重(体质指数24.0~27.9kg/m2)患者204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2例,对照组术中给予瑞芬太尼、布托啡诺镇痛镇静,观察组术中给予瑞芬太尼、布托啡诺和右美托咪定镇痛镇静.记录并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手术前后免疫功能、认知功能[简易神经状态检查量表(MMSE)]、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炎症反应[白介素-6(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C-反应蛋白(CRP)]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无差异(P>0.05),术中出血量和术后排气时间观察组均少于对照组(均P<0.05).术前两组免疫功能指标、炎症指标及MMSE、VAS均无差异(均P>0.05);术后 12h 时观察组 IgG(7.25±1.32)、IgA(1.59±0.39)、IgM(1.06±0.43)、CD3(52.69±6.85)%、CD4(38.69±3.24)%均高于对照组(6.80±1.65、1.45±0.46、0.95±0.32、49.99%±6.24%、37.26%±3.16%),CD8(35.69±4.21)%、IL-6(102.63±32.65ng/L)、IL-8(106.98±13.65 ng/L)、TNF-α(162.89±36.77 pg/L)和 CRP(32.15±6.98 mg/L)均低于对照组(38.05%±4.36%、125.62±39.89 ng/L、124.78±14.58 ng/L、179.65±42.05 pg/L、45.06±7.06 mg/L)(均 P<0.05),术后 24h 时两组 IgG、IgA、IgM、CD3、CD4、CD8、MMSE、VAS、IL-6、IL-8、TNF-α 和 CRP 均无差异(均 P>0.05).术后不良反应两组(6.9%、5.9%)无差异(P=0.580).结论:布托啡诺联用右美托咪定可改善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超重患者免疫功能、术后认知及炎症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
LTD4通过肝肠轴促进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的形成导致急性肝衰竭进展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目的 研究肠道异常代谢产物通过肝肠轴如何影响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发生,并加剧急性肝衰竭进展.方法 对乙酰氨基酚诱导小鼠急性肝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模型,以明确疾病状态与肝内中性粒细胞浸润及与中性粒细胞胞外捕获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的内在关联.非靶向代谢组学系统分析肠道黏膜中代谢产物的异同,识别促发肝脏NETs的关键代谢物.在此基础上,利用抗体芯片探讨ALF进展中细胞因子与NETs的可能联系,最终聚焦并通过流式细胞及免疫荧光等方法,阐明NETs调控巨噬细胞极化及炎症因子介导的促疾病进展效应.结果 对乙酰氨基酚诱导ALF小鼠模型肝脏内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及NETs的形成.肠黏膜代谢产物的分析显示,LTD4含量显著上升,破坏了肠黏膜的屏障功能.导致内毒素和LTD4向肝脏的转移,促进NETs的形成.对肝脏细胞因子的分析表明,NETs可通过调节巨噬细胞的M1型极化,介导促炎因子的进一步释放.结论 ALF发生时,肝脏内浸润的大量中性粒细胞会被肠道中异位到肝脏的异常代谢产物刺激从而形成NETs,形成的NETs可以调节巨噬细胞的分化,进一步加剧ALF中的炎症效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
中医药干预糖尿病肾脏疾病的潜在途径:巨噬细胞极化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作为2型糖尿病普遍且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慢性微炎症状态是DKD个体肾脏组织损伤加重的重要因素.巨噬细胞是免疫-炎症反应的重要角色,其根据微环境的差异,可瞬态、可逆地极化为促炎的M1表型及抑炎的M2表型.M1/M2巨噬细胞极化平衡紊乱可导致炎性细胞因子聚集在肾小球及肾间质,加剧DKD的病情进展,因此恢复巨噬细胞极化的平衡,是改善DKD慢性微炎症状态的重要途径.巨噬细胞极化是一个多样化、可塑性的复杂动态过程,在极化过程中涉及的多种信息分子和细胞因子在DKD病情进展中具有重要的调控表型的作用,与DKD代谢、炎症、纤维化、线粒体自噬等多种机制有着紧密的联系,通过极化作用协调炎症反应,在代谢相关性疾病炎症的调节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巨噬细胞极化所涉及的复杂的通路网络与中医药多通路、多靶点的治疗模式相吻合.中药活性成分及中药复方均可通过调控巨噬细胞极化实现对DKD的干预,通过减轻肾脏炎症修复肾脏组织,促进肾功能恢复的相关研究已不鲜见.因此,该研究基于现有证据,针对中医药靶向M1/M2巨噬细胞极化平衡改善DKD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挖掘巨噬细胞极化在调控DKD方面的潜力,希冀为DKD的中医药临床诊治及生物学机制的探索提供证据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
基于肿瘤微环境力学应答-免疫调控论"虚郁致癌"病机观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虚、郁是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核心病因病机,间质高压、基质刚度增加等力学微环境特点与中医气郁病机状态相似,而力学应答引起的酸性代谢产物积累、低氧、慢性炎症的特点与中医"气郁"所致痰凝、血瘀、化火的病机相似,免疫抑制的生化微环境特点与中医"正虚"的病机相似.应用扶正、调气治法可逆转肿瘤微环境.中医药遵从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宏观诊疗思维,对局部微观环境的阴阳平衡、稳态调节也同样具有积极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
基于临床化验指标重新计算的生物标记物在预测腹膜透析患者预后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炎症及免疫、营养状态受损是腹膜透析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由于炎症、免疫及营养之间关系错综复杂,复合生物标记物可能较单一生物标志物具有较佳的临床预后预测能力。近期研究表明,一些基于临床化验指标重新计算的生物标记物简单易得,可以较好反映身炎症、免疫及营养状态,对腹膜透析患者的结局有较好预测作用。本文综述了基于临床化验指标重新计算的生物标记物在预测腹膜透析患者预后中的作用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腹膜透析患者的危险度分层与管理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联合葶苈子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目的 探讨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 2 抑制剂联合葶苈子治疗对心力衰竭(心衰)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心功能、消化功能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秭归县中医院 2017 年 8 月至 2019 年 3 月收治的 168 例心衰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84 例.对照组接受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联合头孢他啶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葶苈子治疗,共治疗30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营养状态指标[血清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红细胞计数(RBC)、体质量指数(BMI)]、免疫功能指标[分化簇抗原(CD3、CD4、CD8)、免疫球蛋白(IgG、IgM)]、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8、IL-10、IL-17)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肠道菌群(肠球菌、大肠埃希菌、乳杆菌、双歧杆菌、酵母菌、消化球菌)、心肺功能指标[动脉血氧饱和度(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心率、最大摄氧量(VO2max)、最大运动负荷(Wmax)、最大氧脉搏、无氧阈值(AT)、第 1 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FEV1 和每分最大通气量(MVV)].结果 两组治疗后PA、ALB、RBC、BMI、CD3、CD4、CD8、IgG、IgM、乳杆菌、双歧杆菌、PaO2、VO2max、Wmax、最大氧脉搏、AT、FEV1/FVC、FEV1、MVV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IL-8、IL-17、TNF-α、肠球菌、大肠埃希菌、PaCO2、心率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PA、ALB、RBC、BMI、CD3、IgG、IgM、IL-10、双歧杆菌、乳酸菌、PaO2、VO2max、Wmax、最大氧脉搏、AT、FEV1/FVC、FEV1、MVV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A(mg/L):259.69±20.73 比 217.69±20.73,ALB(g/L):41.46±4.58 比 36.56±3.73,RBC(×1012/L):4.52±0.24 比 4.21±0.31,BMI(kg/m2):22.37±2.73 比 19.66±2.24,CD3:0.63±0.08 比0.56±0.08,IgG(g/L):21.85±3.68 比 15.72±4.36,IgM(g/L):4.68±1.68 比 3.73±1.67,IL-10(ng/L):65.28±7.23 比 50.23±6.14,双歧杆菌(CFU/kg):83.5±8.6 比 78.5±8.3,乳酸菌(CFU/kg):62.1±6.5 比 53.5±6.0,PaO2(mmHg,1 mmHg≈0.133 kPa):98.36±1.75 比 91.95±2.95,VO2max(L/min):1.71±0.35 比 1.22±0.39,Wmax(W):127.49±19.54 比 97.49±15.37,最大氧脉搏(L/次):11.27±2.42 比 9.46±2.79,AT:(50.49±7.48)%比(41.35±6.67)%,FEV1/FVC:(75.68±5.86)%比(65.48±8.54)%,FEV1:(82.44±5.73)%比(73.57±7.75)%,MVV(L/min):74.86±10.64 比 64.63±9.68,均P<0.05],CD4、CD8、IL-8、IL-17、TNF-α、肠球菌、大肠埃希菌、PaCO2、心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CD4:0.32±0.06 比 0.39±0.05,CD8:0.28±0.06 比 0.34±0.05,IL-8(ng/L):16.64±2.63 比 26.35±4.13,IL-17(ng/L):112.38±30.16 比 207.75±42.23,TNF-α(ng/L):45.27±10.23 比61.26±14.29,肠球菌(CFU/kg):63.6±5.6 比 69.5±6.8,大肠埃希菌(CFU/kg):65.8±6.4 比 70.5±7.0,PaCO2(mmHg):41.84±4.45 比 56.18±5.37,心率(次/min):75.96±11.57 比 91.75±12.68,均P<0.05].结论 葶苈子联合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 2 抑制剂治疗心衰合并肺部感染,可有效改善患者心肺功能,降低炎症指标水平,提升患者的营养状态,纠正肠道菌群情况,对临床治疗有一定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
血清miRNA-21、术前清蛋白-球蛋白比值对大脑胶质瘤预后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目的:探讨血清 miRNA-21、术前清蛋白-球蛋白比值与胶质瘤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 2019年 1月—2023年 1月 243例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胶质瘤的病人,收集病人年龄、性别、吸烟和饮酒情况、体质指数、Karnofsky表现状态(KPS)、肿瘤大小、肿瘤位置(脑区)、切除范围、术前淋巴细胞计数、术前清蛋白水平、辅助放疗、化疗等资料,并根据磁共振成像数据计算肿瘤大小,采集病人术前 1周血液学指标数据,评估术前清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GR)及总生存期(OS).检测血清 miRNA-21,OS由 Kaplan-Meier分析估计,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 AGR和 miRNA21的预测能力.Cox比例风险模型用于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结果:排除65例不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人和 12例失访病人,共纳入 166例病人.Kaplan-Meier分析曲线显示,AGR≤1.75或miRNA-21≤48的病人 OS明显低于 AGR>1.75或 miRNA-21>48的病人(P均<0.001).1年生存期:AGR和 miRNA-21的 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 0.680,0.631;2年生存期:AGR和miRNA-21的AUC分别为 0.651,0.656.在多变量分析中,AGR[HR=0.785,95%CI(0.357,0.979),P=0.040]和 miRNA-21[HR=0.757,95%CI(0.378,0.985),P=0.039]均是 OS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术前 AGR和 miRNA-21 与胶质瘤病人的 OS显著相关.基于术前炎症、免疫和营养状况等指标,AGR和 miRNA-21可为胶质瘤病人制定更有效的术前调节策略和更好的辅助治疗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
IVIM、mDixon-Quant多参数定量成像联合血细胞参数评估直肠癌Ki-67表达水平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目的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IVIM)、魔镜成像(mDIXON-Quant)技术联合血细胞参数在评估直肠癌Ki-67表达水平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经病理证实为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血常规和影像检查资料,测量病灶IVIM参数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纯扩散系数(pure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D)、伪扩散系数(pseudo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D*)、灌注分数(perfusion fraction,f)及mDixon-Quant参数脂肪分数(fat fraction,FF)、R2*、T2*.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各参数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价单一及联合参数预测直肠癌Ki-67表达状态的效能.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评价两组间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像学和血细胞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Ki-67高表达组的R2*值、FF值、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 inflammation index,SII)、全身炎症反应指数(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index,SIRI)高于Ki-67低表达组,而ADC值、D值低于Ki-67低表达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DC值、D值、R2*值、FF值、NLR、SII、SIRI、影像学联合参数(ADC值+D值+R2*值+FF值)及影像学参数联合血细胞参数(ADC值+D值+R2*值+FF值+NLR+SII+SIRI)预测直肠癌Ki-67表达状态的AUC分别为0.691、0.775、0.739、0.724、0.784、0.726、0.718、0.839及0.906;影像学联合血细胞参数的诊断效能较各单一参数的诊断效能得到了明显提升.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Ki-67高表达组中FF值与SII呈正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0.525,P=0.012).结论IVIM、mDixon-Quant及血细胞参数均能有效判断直肠癌Ki-67表达水平,且影像学联合血细胞参数可明显提升鉴别诊断的效能.癌症的异常脂质代谢导致肿瘤病灶内脂肪沉积,可能会引起炎症反应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
葛根芩连汤对肠道湿热证泄泻小鼠肠道机械屏障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目的 探讨葛根芩连汤对肠道湿热证泄泻模型小鼠肠道机械屏障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 15只SPF级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 5 只和模型组 10只.采取"高糖高脂+高温高湿+白酒稀释液+冰水法"复制肠道湿热证泄泻小鼠模型,造模成功的10 只小鼠随机分为自愈组和治疗组,每组5只.治疗组灌胃5.07 g/(kg·d)葛根芩连汤水煎液,正常组和自愈组给予等容积无菌水,连续灌胃4d后无菌提取各组小鼠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肠段.观察各组小鼠一般状态;HE染色观察各组肠段形态;采用Image J图像处理软件测量各组绒毛长度(villus height,VH)、隐窝深度(crypt depth,CD),计算VH与CD的比值(绒隐比,V/C)、杯状细胞数目和紧密连接蛋白平均光密度值(average optical density value,AOD);采用二步法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各肠段密封蛋白 1(Claudin 1)、闭合蛋白(Occludin)和紧密连接蛋白-1(zonula occluden-1,ZO-1)的表达.结果 正常组小鼠毛发有光泽,精神状态佳,饮水量、肛温和二便均正常;治疗组小鼠毛发洁白、精神状态良好、大便颗粒饱满、肛温恢复正常、泄泻症状消失;自愈组小鼠毛发暗淡、肛温高、大便含水量较多、挤压不成型.与正常组相比,自愈组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肠黏膜结构部分受损,小肠腺出现萎缩,出现炎性症状.与自愈组相比,治疗组肠黏膜结构较清晰,肠上皮细胞和固有层细胞排列紧密,炎症情况明显改善.与正常组相比,自愈组十二指肠CD升高(P<0.01),十二指肠V/C和杯状细胞数降低(P<0.05,P<0.01);治疗组十二指肠V/C降低(P<0.05).与正常组相比,自愈组空肠、回肠VH和V/C均明显降低(P<0.05,P<0.01).与自愈组相比,治疗组十二指肠CD显著降低(P<0.01),十二指肠、回肠V/C升高(P<0.05,P<0.01).十二指肠肠段,与正常组相比,自愈组和治疗组Claudin 1、Occludin、ZO-1 AOD值降低(P<0.05,P<0.01);与自愈组相比,治疗组Claudin 1、Occludin、ZO-1 AOD值显著升高(P<0.01).与正常组比较,自愈组空肠、回肠肠段Occludin AOD值明显降低(P<0.01).与自愈组比较,治疗组空肠肠段Claudin 1 AOD值升高(P<0.05),回肠肠段Occludin AOD值明显升高(P<0.01).结论 葛根芩连汤可改善肠道湿热证泄泻小鼠肠道炎症水平、促进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Occludin和ZO-1 的表达,其机制可能与修复肠道机械屏障功能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
新型渗透性敷料对创伤性脑损伤合并海水浸泡伤大鼠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目的 探讨新型渗透性敷料对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合并海水浸泡伤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甲基丙烯酰化明胶和导电聚吡咯制备水凝胶,同时将生理盐水包裹在水凝胶中制备成新型渗透性敷料用于TBI合并海水浸泡伤大鼠的治疗.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n=12)、TBI+海水浸泡伤(B组,n=12)和新型渗透性敷料治疗组(C组,n=12).利用颅脑打击器制备TBI大鼠模型,采用人工海水浸泡30min.C组在浸泡海水结束后于损伤部位贴敷新型渗透性敷料.于模型制备成功后72h时进行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mNSS)和旷场实验评估大鼠神经功能状态.行为学测定结束后处死大鼠,测定脑组织含水量及伊文思蓝(Evans blue,EB)含量.苏木精-伊红染色染色观察脑组织形态,Nissl染色检测神经元存活情况,透射电镜观察神经元超微结构改变,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炎症相关因子(NF-кB、TNF-α、IL-10)表达情况.结果 新型渗透性敷料能够包裹生理盐水并且以一定速率渗透出生理盐水,45min后渗出约80%左右.病理学检查可见,B组出现明显脑水肿,脑出血严重;C组脑出血及脑水肿较B组减轻.Nissl染色显示,A组神经元结构完整,C组髓鞘完整性与神经元存活数量均明显优于B组.透射电镜下,B组线粒体缩小、线粒体膜增厚、嵴断裂,C组细胞核染色质部分发生边集,线粒体破坏减少.与B组比较,C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降低,脑组织中NF-кB、TNF-α含量显著降低(均P<0.05),IL-10含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 新型渗透性敷料能有效促进TBI合并海水浸泡伤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其机制可能与调节炎性反应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