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体类免疫诱导剂在实体器官移植中的应用现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器官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器官衰竭的首选有效治疗方法,然而器官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往往是导致移植失败的重要因素。为了减少器官移植后排斥反应的发生,往往需要在移植前或移植中加用强效免疫抑制剂对受体免疫系统进行抑制性诱导治疗。抗体类免疫诱导剂作为器官移植早期实施覆盖性免疫抑制治疗的常用方法,可显著减少器官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同时可延迟或减少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类药物的应用,有利于保护肾功能、促进移植物功能恢复及受者长期存活。本文就抗体类免疫诱导剂在实体器官移植中的应用现状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训练免疫及其对儿童健康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训练免疫是近10余年新出现的免疫学术语,指固有免疫系统对再次刺激所产生的记忆免疫。训练免疫能够非特异性增强机体的免疫防御功能,也参与过敏性炎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训练免疫在疾病预防、治疗和发生发展等方面的作用。现就训练免疫的定义、机制、诱导剂及其对儿童健康的影响进行阐述,以提高儿科医师对训练免疫的认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血红素加氧酶-1通过抑制RAW264.7细胞TXNIP/NLRP3炎症小体活化降低炎症反应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血红素加氧酶-1(HO-1)对巨噬细胞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小鼠巨噬细胞株RAW264.7,取对数生长期细胞用于实验。将RAW264.7细胞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细胞于37 ℃下95%空气、5% CO 2常规培养,不给予任何处理;脂多糖(LPS)模型组在培养基中加入1 mg/L的LPS制备LPS攻击模型;HO-1诱导组在培养基中加入30 μmol/L的HO-1诱导剂血红素孵育1 h后,再加入1 mg/L的LPS孵育;HO-1抑制组在培养基中加入5 μmol/L的HO-1特异性拮抗剂锌原卟啉Ⅸ(ZnPPⅨ)孵育0.5 h后,再加入1 mg/L的LPS孵育。各组加入LPS孵育48 h后取细胞上清液,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检测HO-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TXNIP)、NOD样受体蛋白3(NLRP3)及线粒体自噬标志物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B(LC-3B)的蛋白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活性氧(ROS)的表达。 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LPS模型组细胞发生了一定的应激反应,出现线粒体自噬,但部分炎症因子表达受限,与细胞功能受损有关,表现为HO-1、IL-1β、LC-3B、ROS的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而TNF-α、TXNIP、NLRP3的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说明LPS攻击后细胞受损严重,模型制备成功。与LPS模型组比较,HO-1诱导组HO-1蛋白表达明显增加(HO-1/GAPDH:0.31±0.03比0.22±0.03, P<0.05),TNF-α、IL-1β、TXNIP、NLRP3、LC-3B、ROS蛋白表达均被明显抑制〔TNF-α蛋白(TNF-α/GAPDH):0.08±0.01比0.45±0.05,IL-1β蛋白(IL-1β/GAPDH):0.50±0.01比0.82±0.03,TXNIP蛋白(TXNIP/GAPDH):0.21±0.02比0.28±0.02,NLRP3蛋白(NLRP3/GAPDH):0.11±0.01比0.17±0.02,LC-3B蛋白(LC-3B/GAPDH):0.67±0.04比0.92±0.12,ROS(荧光强度):80.9±12.5比94.1±19.5,均 P<0.05〕,说明诱导HO-1表达可抑制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减少线粒体自噬;而拮抗HO-1可促进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及线粒体自噬,表现为TNF-α、IL-1β蛋白表达被抑制程度较HO-1诱导组明显减轻〔TNF-α蛋白(TNF-α/GAPDH):0.26±0.02比0.08±0.01,IL-1β蛋白(IL-1β/GAPDH):0.76±0.01比0.50±0.01,均 P<0.05〕,且TXNIP、NLRP3、LC-3B、ROS蛋白表达均较LPS模型组明显增加〔TXNIP蛋白(TXNIP/GAPDH):0.43±0.02比0.28±0.02,NLRP3蛋白(NLRP3/GAPDH):0.24±0.02比0.17±0.02,LC-3B蛋白(LC-3B/GAPDH):1.12±0.07比0.92±0.12,ROS(荧光强度):112.0±17.0比94.1±19.5,均 P<0.05〕。 结论:HO-1可通过抑制TXNIP/NLRP3炎症小体活化减少炎症介质释放,从而降低炎症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地高辛可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抑制成纤维细胞活化改善肺纤维化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通过体内实验和体外实验探讨地高辛对博莱霉素诱导肺纤维化小鼠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①体内实验:将60只C57/BL6J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肺纤维化模型组(模型组)、吡非尼酮(300 mg/kg)组及地高辛1.0 mg/kg、0.2 mg/kg组,每组12只。一次性气管内滴注博莱霉素5 mg/kg制备小鼠肺纤维化模型;对照组给予等量无菌生理盐水。制模后次日起各组灌胃相应药物,每日1次,持续28 d;对照组及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处死小鼠取肺组织,检测肺系数;苏木素-伊红(HE)及Masson染色后,光镜下观察肺组织形态学和胶原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中肌成纤维细胞标志物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及细胞外基质(ECM)胶原蛋白(COL-Ⅰ、COL-Ⅲ)阳性表达;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检测肺组织中ECM纤维连接蛋白(FN)、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及磷酸化Smad3(p-Smad3)的蛋白表达。②体外实验:体外培养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FL-1),当细胞密度达到70%~90%时分为空白对照组、细胞活化模型组(模型组)、吡非尼酮(2.5 mmol/L)组及地高辛100 nmol/L、50 nmol/L组。给予相应药物处理3 h后,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加入诱导剂TGF-β处理48 h制备细胞活化模型。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中α-SMA、FN、p-Smad3蛋白表达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I3K/Akt)通路蛋白PI3K、Akt的磷酸化(p-PI3K、p-Akt)水平。结果:①体内实验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肺泡结构破坏明显,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肺间质内胶原沉积,且肺组织中ECM沉积增加,α-SMA、FN、TGF-β、p-Smad3的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说明博莱霉素诱导小鼠肺纤维化模型制备成功。与模型组比较,地高辛可以显著抑制气道炎症、胶原纤维沉积,减少ECM沉积,降低α-SMA、FN、TGF-β、p-Smad3的蛋白表达,且效果优于吡非尼酮组,除FN外以地高辛1.0 mg/kg组效果更好〔α-SMA( A值):5.37±1.10比9.51±1.66,TGF-β蛋白(TGF-β/GAPDH):0.09±0.04比0.33±0.23,p-Smad3蛋白(p-Smad3/GAPDH):0.05±0.01比0.20±0.07,均 P<0.01〕。②体外实验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FN、α-SMA、p-Smad3及PI3K/Akt信号蛋白表达均增加,表明TGF-β诱导的成纤维细胞活化模型建立成功。与模型组比较,地高辛可以显著抑制成纤维细胞活化,明显降低FN、α-SMA、p-Smad3及PI3K/Akt通路蛋白表达,且效果优于吡非尼酮组,其中以地高辛100 nmo/L组FN、α-SMA及p-Akt表达降低更为明显〔FN蛋白(FN/GAPDH):0.21±0.15比0.88±0.22,α-SMA蛋白(α-SMA/GAPDH):0.20±0.01比0.50±0.08,p-Akt蛋白(p-Akt/GAPDH):0.30±0.01比0.65±0.10,均 P<0.01〕。 结论:地高辛对博莱霉素诱导的小鼠肺纤维化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成纤维细胞活化有关,并呈一定剂量依赖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百草枯诱导多巴胺能神经元α-突触核蛋白的自噬性降解障碍机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百草枯(PQ)对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自噬水平的影响及诱导α-突触核蛋白(α-syn)异常聚集的机制。方法:以SH-SY5Y细胞作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体外模型,不同浓度PQ(0、18.75、37.5、75、150、300、600 μmol/L)处理细胞24 h,150 μmol/L PQ处理细胞不同时间(0、12、24、36、48、60、72、96 h),每组设5个复孔。CCK8法检测细胞相对存活率,确定剂量/时间-效应关系;不同浓度PQ (0、75、150、300、600 μmol/L)处理细胞24 h,150 μmol/L PQ处理细胞不同时间,检测细胞LDH活力;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自噬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Ⅲ型磷脂酰肌醇-3-激酶(Vps34)、泛素结合蛋白(p62)及α-syn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α-syn基因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法(Immunofluorescencetechnique,IF)检测α-syn表达水平;用自噬诱导剂雷帕霉素(Rapamycin,RAPA) 100 nmol/L预处理细胞6 h,Western blot检测处理前后细胞内自噬相关蛋白及α-syn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PQ染毒细胞24 h后,细胞相对存活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Q呈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抑制SH-SY5Y细胞的增殖活性( 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染毒组细胞上清中LDH活力明显升高( P< 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染毒组细胞内自噬相关蛋白比值(LC3II/LC3I)、Beclin1和Vps34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 P<0.05),p6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 P<0.05);细胞内α-syn蛋白和基因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 P<0.05);IF结果显示,经PQ处理后,细胞内α-syn荧光信号明显聚集于胞质,荧光强度增强( P<0.05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染毒组比较,RAPA干预组的LC3II/LC3I、Beclin1和Vps34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 P<0.05),α-sy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 P<0.05)。 结论:PQ可能通过诱导SH-SY5Y细胞自噬功能障碍,引起细胞内α-syn的异常聚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自噬对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豚鼠背根神经节模型中病毒结构及功能蛋白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自噬诱导剂雷帕霉素及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对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感染豚鼠背根神经节模型中病毒结构及功能蛋白生物合成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在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ELF)中培养扩增VZV,同时分离提取豚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VZV-HELF与PBMC共培养18~20 h,离心收集VZV-PBMC。32只豚鼠随机平均分为4组,每组8只:空白对照组于内眦静脉丛注射自体PBMC;自噬抑制组、自噬诱导组、VZV感染组分别先腹腔注射3 mg/kg 3-甲基腺嘌呤溶液、0.5 mg/kg雷帕霉素溶液、相同体积的0.9% NaCl溶液,2 h后均于内眦静脉丛注射VZV-PBMC 50 μl。14 d后,处死各组豚鼠,取背根神经节组织,透射电镜观察病毒颗粒形态及自噬囊泡形态及数目,Western印迹检测VZV核衣壳蛋白(NCP)和立即早期蛋白62(IE62)及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和p62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VZV感染的背根神经节中抗VZV抗体的表达。统计分析采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LSD- t检验或Kruskal-Wallis H检验。 结果:透射电镜下,VZV感染组背根神经节中可见核衣壳病毒粒子及散在的自噬体结构。空白对照组、VZV感染组、自噬诱导组及自噬抑制组自噬囊泡数量[ M( Q1, Q3)]分别为0、5(4,6)、7(5,9)、0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H = 135.60, P<0.01),VZV感染组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及自噬抑制组(均 P<0.05),但与自噬诱导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自噬诱导组显著高于自噬抑制组( P<0.05)。Western印迹显示,VZV感染组IE62蛋白表达水平(1.49 ± 0.06)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0.50 ± 0.09), t = 9.17, P<0.05;自噬抑制组抗VZV抗体表达显著低于自噬诱导组和VZV感染组( t值分别为9.24、7.78,均 P < 0.01),而自噬诱导组与VZV感染组抗VZV抗体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VZV感染豚鼠背根神经节后发生了自噬;通过抑制自噬,豚鼠背根神经节中部分VZV结构及功能蛋白的表达水平下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血红素加氧酶1通过Toll样受体4信号通路减轻烧伤相关的早期急性肾损伤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该研究旨在探讨血红素加氧酶1在烧伤早期急性肾损伤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采用100 ℃水浴建立经典的大鼠烧伤模型,伤后即刻腹腔注射血红素加氧酶1。采用基于结构变化和功能的组织病理学和血生物化学评估早期急性肾损伤进展,ELISA、免疫染色、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血红素加氧酶1、氧化应激、促炎症介质和Toll样受体4(TLR4)相关信号通路。使用TLR4抑制剂环己烯衍生物TAK242和诱导剂LPS检测血红素加氧酶1在烧伤大鼠肾脏炎症及TLR4信号通路中的作用。研究表明,氯化高铁血红素诱导的血红素加氧酶1通过减少肾氧化应激和释放促炎症介质,下调TLR4的表达及下游核因子κB抑制剂(IκB)激酶α/β、IκBα和核因子κB p65的磷酸化,改善烧伤大鼠的肾损伤和功能障碍;TAK242的作用与血红素加氧酶1相似但较弱;LPS抑制了血红素加氧酶1的抗炎及TLR4信号的调节作用。结果证实血红素加氧酶1通过TLR4/核因子κB信号途径保护肾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甲胎蛋白抑制顺铂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抑制顺铂诱导的肝癌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选用HepG2(甲胎蛋白阳性)和QSG-7701(甲胎蛋白阴性)两种常见肝癌细胞系。分别在HepG2细胞中转染甲胎蛋白干扰质粒和在QSG-7701细胞中转染甲胎蛋白过表达质粒,培养12、24、36和48 h后,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在HepG2和QSG-7701细胞中分别干扰和过表达甲胎蛋白24 h后,加入凋亡诱导剂顺铂,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甲胎蛋白对顺铂诱导的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蛋白质免疫共沉淀技术(CoIP)检测甲胎蛋白与转录因子维甲酸受体(RAR)的相互作用;运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技术(ChIP)实验联合蛋白质印迹法验证甲胎蛋白表达水平对DNA损伤诱导转录基因1( DDIT1)表达的影响,以及甲胎蛋白和 DDIT1对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统计学方法采用 t检验。 结果:CCK-8结果显示,质粒转染12、24、36和48 h后,过表达甲胎蛋白的QSG-7701细胞相对增殖率分别较对照组升高28.7%±2.7%、49.8%±6.1%、65.8%±3.0%和79.3%±2.0%,而敲减甲胎蛋白后的HepG2细胞相对增殖率分别较对照组降低16.5%±6.1%、28.5%±5.7%、42.5%±1.7%和57.6%±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3.978、4.357、3.461、3.636、2.858、2.446、3.233、4.492, P均<0.05)。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QSG-7701细胞过表达甲胎蛋白24和48 h后的细胞凋亡率较单独顺铂处理细胞24和48 h后分别降低46.3%±2.9%和47.7%±7.4%,HepG2细胞敲减甲胎蛋白24和48 h后的细胞凋亡率较单独顺铂处理细胞24和48 h后分别升高86.7%±4.0%和31.6%±1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3.543、3.893、2.336、2.561, P均<0.05)。CoIP实验结果显示,AFP与RAR能够发生相互作用。在HepG2细胞中敲减甲胎蛋白表达后,提取核蛋白发现RAR的入核较对照组增加;而在QSG-7701细胞中过表达甲胎蛋白后,RAR的入核较对照组减少。ChIP实验结果显示,AFP能够调控 DDIT1表达。敲减甲胎蛋白的HepG2细胞中 DDIT1表达量高于对照组,而过表达甲胎蛋白的QSG-7701细胞中 DDIT1表达量低于对照组。转染 DDIT1后,HepG2和QSG-7701细胞凋亡率分别较对照组上升53.1%±4.0%和73.3%±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3.462、3.012, P=0.009、0.017)。在QSG-7701细胞中,过表达甲胎蛋白后细胞凋亡率较单独加入顺铂下降46.6%±4.8%,过表达甲胎蛋白+顺铂+过表达 DDIT1后细胞凋亡率较过表达甲胎蛋白+顺铂上升43.6%±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833、2.545, P=0.018、0.029)。在HepG2细胞中,敲减甲胎蛋白后的细胞凋亡率较单独加入顺铂上升73.3%±6.1%,敲减甲胎蛋白+顺铂+敲减 DDIT1后的细胞凋亡率较敲减甲胎蛋白+顺铂下降32.7%±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497、2.773, P=0.032、0.020)。 结论:甲胎蛋白能够通过与转录因子RAR相互作用,抑制其下游基因 DDIT1表达,不仅促进肝癌细胞增殖,还可增强肝癌细胞的抗凋亡能力,削弱顺铂对肝癌细胞的促凋亡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草酸钙晶体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铁死亡的机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草酸钙(CaOx)晶体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发生铁死亡的机制。方法:2021年3—9月使用CaOx晶体悬浊液干预HK-2细胞,构建HK-2-CaOx反应模型。设置CaOx晶体浓度分别为0、0.25、0.5、1.0、2.0、4.0、8.0 mmol/L,干预HK-2细胞24 h,干预完成后提取HK-2细胞蛋白。采用最佳干预浓度的CaOx晶体干预HK-2细胞,分别于干预后0、3、6、9、12、24、48 h提取细胞蛋白。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内铁死亡标志蛋白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的表达情况。用铁死亡诱导剂爱拉斯汀(Erastin)和铁死亡抑制剂3-氨基-4-环己基氨基苯甲酸乙酯(Fer-1)干预HK-2细胞以调控细胞内铁死亡水平。将HK-2细胞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NC组),无干预处理,单纯使用完全培养基培养;CaOx晶体刺激组(CaOx组),使用含4.0 mmol/L CaOx晶体的完全培养基培养;CaOx晶体+Erastin处理组(CaOx+Erastin组),使用含10.0 μmol/L Erastin和4.0 mmol/L CaOx晶体的完全培养基培养;CaOx晶体+Fer-1处理组(CaOx+Fer-1组),使用含1.0 μmol/L Fer-1和4.0 mmol/L CaOx晶体的完全培养基培养。培养24 h后,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GPX4、长链脂酰辅酶A合成酶4 (ACSL4)和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在HK-2细胞内的表达情况;检测HK-2细胞内谷胱甘肽含量;采用DCFH-DA荧光染色法观察HK-2细胞活性氧(ROS)表达情况。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组HK-2细胞内CaOx黏附情况,DAPI染色检测HK-2细胞核损伤情况。结果:采用0、0.25、0.5、1.0、2.0、4.0、8.0 mmol/L浓度CaOx晶体干预24 h后,细胞中GPX4的表达量分别为5.67±1.05、5.60±0.02、4.99±0.94、4.82±0.93、4.50±0.70、4.14±0.53、0.97±0.53,4.0 mmol/L组与0 mmol/L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26)。选用4.0 mmol/L作为最佳浓度干预细胞,干预0、3、6、9、12、24、48 h后细胞中GPX4的表达量分别为11.73±1.29、11.68±1.32、11.72±1.30、10.97±1.28、10.63±1.21、8.79±1.10、8.03±1.06,24 h组与0h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90)。CaOx+Erastin组与NC组相比,ACSL4表达量(9.71±0.68与3.96±0.17, P<0.01)升高;SLC7A11(5.76±1.31与9.18±1.54, P=0.001)和GPX4(3.61±0.25与9.26±0.13, P<0.01)表达量降低;CaOx+Fer-1组与CaOx组相比,GPX4(7.52±0.23与3.61±0.25, P<0.01)、SLC7A11(7.85±1.34与5.76±1.31, P=0.012)表达量升高,ACSL4(5.84±0.62与9.71±0.68, P=0.002)表达量显著降低。CaOx+Erastin组与CaOx组相比,GPX4(2.71±0.18与3.61±0.25, P=0.001)、SLC7A11(3.82±1.60与5.75±1.31, P=0.017)表达量显著降低,ACSL4(11.15±0.44与9.71±0.68, P<0.01)表达量升高。NC组、CaOx组、CaOx+Fer-1组、CaOx+Erastin组的谷胱甘肽含量分别为(81.88±4.02)、(53.38±3.53)、(68.26±4.55)、(38.22±2.95)mmol/L;DCFH-DA荧光染色强度分别为(22.72±3.73)、(63.36±5.17)、(82.38±6.25)、(45.32±4.33);免疫荧光强度分别为(50.36±4.23)、(31.63±2.86)、(23.36±3.74)、(39.89±3.35),CaOx组与NC组、CaOx+Fer-1组、CaOx+Erastin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意义( P<0.05)。DAPI染色计算NC组、CaOx组、CaOx+Fer-1组、CaOx+Erastin组细胞核损伤比例分别为2.85%、11.96%、8.76%、16.27%。 结论:CaOx晶体可以通过增加HK-2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进而诱导HK-2细胞发生铁死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低氧微环境促进聚3羟基丁酸酯-co-4羟基丁酸酯与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三维培养形成心肌补片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低氧微环境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MSCs)与聚3羟基丁酸酯-co-4羟基丁酸酯[P(3HB-co-4HB)]三维培养形成心肌补片的影响。方法:提取mMSCs,将5代mMSCs与P(3HB-co-4HB)三维培养制作成细胞补片,随机分为常氧组和低氧组,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测定细胞增殖;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补片存活、黏附、生长。加入诱导剂5氮杂胞苷,免疫荧光检测两组心肌肌钙蛋白T(cTnT)的表达;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mRNA的表达,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两组HIF-1α蛋白的表达。采用独立样本均数 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CCK-8法测定低氧组吸光度( A)值(0.349±0.038)显著大于常氧组(0.308±0.025)( t=2.420, P<0.05),SEM观察到低氧组P(3HB-co-4HB)材料上细胞数量更多,细胞形态正常,黏附牢固。免疫荧光显示低氧组cTnT表达比常氧组更加显著;实时定量PCR观察到低氧组的HIF-1 mRNA表达水平上调( P<0.05);Western blot检测HIF-1α蛋白相对表达水平低氧组(0.63±0.06)显著高于常氧组(0.47±0.05)( P<0.05)。 结论:低氧微环境可促进mMSCs在P(3HB-co-4HB)上的黏附、存活、增殖、分化,并且形成一种更有效的心肌补片,这一效应可能与HIF-1α通路的激活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