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息血管硬度分析技术评价重度中心性肥胖儿童内脏脂肪分布与颈动脉弹性功能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应用全息血管硬度分析(R-VQS)技术评价重度中心性肥胖儿童颈动脉弹性功能,分析其内脏脂肪分布与颈动脉弹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在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7~14岁重度中心性肥胖儿童70例,另选取55例体质指数正常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超声测量心外膜脂肪厚度(EFT)、腹部内脏脂肪厚度(VFT)、腹部皮下脂肪厚度(SFT)、腹膜前最大脂肪厚度(PFTmax)、肝前皮下脂肪厚度(SFTmin)、肾周脂肪厚度(PRFT),采用全息血管内-中膜厚度测量(RIMT)和R-VQS技术测量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以及弹性指标血管收缩期管径(Diam)、管径变化值(Dist)、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和硬度指数(HC)。比较两组间各参数的差异性,并分析肥胖儿童各部位脂肪厚度与颈动脉弹性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肥胖组颈动脉IMT、Diam、PWV、HC及EFT、VFT、SFT、PFTmax、SFTmin、PRFT升高,颈动脉Dist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肥胖组PFTmax、VFT、EFT、PRFT与颈动脉IMT、PWV、HC均呈正相关(与IMT: r=0.334、0.425、0.415、0.370, P<0.05;与PWV: r=0.853、0.744、0.590、0.358, P<0.05;与HC: r=0.822、0.691、0.526、0.320, P<0.05),SFT、SFTmin与颈动脉IMT、PWV、HC均无明显相关性( P>0.05)。内脏脂肪厚度与颈动脉弹性参数的相关性程度为PFTmax>VFT>EFT>PRFT,但EFT和PRFT与颈动脉弹性参数的相关性较弱( r<0.7)。 结论:R-VQS技术可以较敏感地反映重度中心性肥胖儿童颈动脉弹性功能,可作为早期评估肥胖儿童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重要参考指标;肥胖儿童的内脏脂肪厚度PFTmax、VFT、EFT、PRFT与颈动脉弹性变化呈正相关,其中PFTmax与颈动脉弹性参数相关性最好,对于肥胖儿童的治疗随访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全息血管硬度分析技术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一级亲属颈动脉弹性变化特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估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一级亲属颈动脉弹性功能。方法:连续入组2020年10月至2021年5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进行诊疗的T2DM患者一级亲属90例为家族史阳性者纳入研究。根据父母糖尿病史将其分为3组:父亲家族史阳性(F)组31例、母亲家族史阳性(M)组31例和父母家族史阳性(B)组28例。另同期选择30例年龄、性别和体质指数相匹配且父母均无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病史及家族史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全息血管内-中膜厚度测量(RIMT)和全息血管硬度分析(R-VQS)技术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管径变化值(Dist)、血管收缩期管径(Diam)、硬度指数(HC)和脉搏波传导速度(PWV),比较各组间上述参数差异。结果:①四组间颈动脉Dia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家族史阳性组颈动脉参数IMT、PWV、HC升高,Dist降低(均 P<0.05);③家族史阳性组之间两两比较:B组的颈动脉IMT、PWV、HC高于F、M组,Dist低于F、M组(均 P<0.05);M组的颈动脉PWV、HC高于F组,Dist低于F组(均 P<0.05),而组间IM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家族史阳性组的颈动脉僵硬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B组的颈动脉弹性下降最明显,M组次之,F组减低程度最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全息血管硬度分析技术评价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颈动脉弹性与血流动力学状况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全息血管硬度分析(R-VQS)技术评价2型糖尿病肾病(T2DN)患者颈动脉弹性与血流动力学状况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珠海市第五人民医院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诊治的86例T2DN患者,根据临床分期不同分为早期组(44例)、临床期组(42例)。两组均行R-VQS检查,比较两组颈动脉弹性参数硬度指数(HC)、血管收缩期管径(Diam)、管径变化值(Dist)及血流动力学指标脉搏传导速度(PWV);86例患者中发生动脉硬化(AS)21例,未发生AS 65例,比较发生与未发生AS患者HC、Diam、Dist、PWV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HC、Diam、Dist、PWV诊断T2DN并发AS的价值。结果:临床期组HC、Diam、PWV高于早期组[4.76 ± 0.60比4.15 ± 0.52、(8.69 ± 1.13)mm比(7.21 ± 0.84)mm、(7.42 ± 0.63)m/s比(6.84 ± 0.57)m/s],Dist低于早期组[(0.27 ± 0.07)mm比(0.35 ± 0.09)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发生AS者HC、Diam、PWV高于未发生AS者[4.82 ± 0.63比4.33 ± 0.51、(8.85 ± 1.18)mm比(7.63 ± 1.06)mm、(7.68 ± 0.75)m/s比(6.94 ± 0.59)m/s],Dist低于未发生AS者[(0.24 ± 0.05)mm比(0.33 ± 0.1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HC、Diam、Dist、PWV联合诊断T2DN并发AS的曲线下面积为0.921,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0.48%、84.62%。 结论:R-VQS技术能检测T2DN患者颈动脉弹性与血流动力学异常变化情况,且能诊断T2DN并发AS,可为临床防治T2DN患者心、脑血管并发症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人体测量学指标与R-VQS技术测量的颈动脉弹性指标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人体测量学指标与超声全息血管硬度分析(R-VQS)技术测量的颈动脉弹性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及在预测心血管疾病风险中的价值。方法:563例体检者,按男女性别分组。采集各位受试者的人体测量学指标[体重指数(BMI)、腰围(WC)、身体形态指数(ABSI)、身体圆润指数(BRI)、内脏脂肪指数(VAI)],并应用R-VQS技术检测受试者颈动脉弹性参数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分析人体测量学指标与PWV的相关性,并采用线性回归分析PWV的预测因素。结果:⑴男性BMI、WC、ABSI、BRI、VAI、PWV参数均高于女性( P<0.05);⑵男、女性BMI、WC、ABSI、BRI、VAI参数与SBP、DBP、TC、TG呈正相关,与HDL呈负相关( P<0.05);⑶男性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可预测PWV( β=0.110、0.101, P均<0.05),女性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及吸烟史是PWV的预测因素( β=0.061、0.095、0.067, P均<0.05);⑷在矫正糖尿病、高血压、吸烟相关因素后,ABSI和VAI在男性群体中可预测颈动脉PWV( β=0.078、0.068, P<0.05);BMI、WC、ABSI、BRI、VAI在女性群体中是颈动脉PWV的预测因素( β=0.131、0.123、0.204、0.153、0.196, P<0.05)。 结论:ABSI和VAI在男、女性群体中均是颈动脉PWV的预测因素,可作为临床简便评估肥胖并预测心血管疾病风险的人体测量学指标。R-VQS技术可早期反映颈动脉血管壁弹性变化,是一种方便、实时、快捷的检查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全息血管硬度分析技术在首发腔隙性脑梗死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颈总动脉僵硬评估中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12/16
目的 应用全息血管硬度分析技术(R-QVS)检测首发腔隙性脑梗死(LI)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颈总动脉血管弹性参数,探讨影响LI、TIA患者颈总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PWV)的影响因素.方法 2022年8月—2023年5月黄河中心医院和河南省人民医院就诊首发LI患者47例为LI组,TIA患者43例为TIA组,同期体检健康者52例为对照组.LI、TIA患者于入院次日、对照组于体检时行超声检查,在颈内、外动脉分叉水平下方1~2 cm范围内测量颈总动脉远段后壁内-中膜厚度(IMT),采用R-QVS测量颈总动脉远段血管收缩期管腔内径(Diam)、血管壁位移(Dist)、硬度指数(HC)和PWV.收集LI、TIA患者入院次日及对照组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100(APOB100)、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法分析TIA组、LI组颈总动脉IMT、Diam、HC、PWV与收缩压、脉压等的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TIA组、LI组患者PWV的因素.结果 (1)3组颈总动脉IMT、Diam、HC、PWV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ist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I 组 IMT[(0.74±0.09)mm]、Diam[(7.44± 0.66)mm]、HC(4.00±0.92)、PWV[(7.77±0.89)m/s]均高于 TIA 组[(0.68±0.13)mm、(7.09±0.52)mm、3.49± 0.90、(6.93±1.11)m/s]和对照组[(0.65±0.85)mm、(6.87±0.33)mm、3.27±0.56、(6.53±0.73)m/s](P<0.05);TIA组PWV高于对照组(P<0.05).(2)3组收缩压、脉压及血清HDL-C、Hcy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张压、FPG及血清TC、TG、LDL-C、APOA1、APOB100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I组收缩压、脉压及血清Hcy水平均高于TIA组和对照组(P<0.05),血清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TIA组收缩压、脉压均高于对照组(P<0.05).(3)LI组、TIA组收缩压、脉压、Hcy与HC、PWV均呈正相关(P<0.05),LI组HDL-C 与 HC、PWV 均呈负相关(P<0.05).(4)脉压(β=0.475,95%CI:0.02~0.09,P<0.001)、HDL-C(β=-0.260,95%CI:-2.55~-0.27,P=0.02)是 LI 患者颈总动脉 PWV 的影响因素,脉压(β=0.732、95%CI:0.11~0.23,P<0.001)是TIA患者颈总动脉PWV的影响因素.结论 R-QVS技术可早期识别LI、TIA患者颈总动脉僵硬情况,LI患者颈总动脉僵硬较TIA患者明显;LI、TIA患者脉压增大,LI患者HDL-C水平降低提示颈总动脉僵硬风险增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16
-
基于射频信号全息血管硬度分析评价终末期肾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颈动脉弹性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以基于射频信号的全息血管硬度分析(R-QVS)技术评价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治疗终末期肾病(ESRD)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颈动脉弹性.方法 纳入61例接受M HD的ESRD患者(ESRD组),根据血尿酸(SUA)水平将其分为高SUA亚组(n=31)及正常SUA亚组(n=30),另以35名健康人为对照组,测量并计算其6个心动周期双侧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均值,以R-QVS技术测量收缩期直径(Diam)、血管位移(Dist)和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及硬度系数(HC);评价各指标测量结果的一致性,比较组间各指标差异,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观察者间及观察者内测量颈总动脉各参数的一致性均较好,组内相关系数为0.89~0.93(P均<0.05).双侧颈总动脉IMT、Diam、Dist、PWV及HC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双侧颈动脉参数均值中,高SUA亚组、正常SUA亚组与对照组IMT、Dis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高SUA亚组和正常SUA亚组Diam、PWV及HC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高SUA亚组Diam、PWV及HC均高于正常SUA亚组(P均<0.05).ESRD组颈总动脉PWV与透析龄、脉压、SUA及病程均呈正相关(r=0.70、0.72、0.54、0.58,P均<0.05),与其他临床指标均无明显相关(P均>0.05).结论 接受MHD治疗的ESRD患者颈动脉弹性降低早于其形态改变,合并高尿酸血症者更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全息血管硬度分析及动态向量血流成像评估青年男性H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结构及功能改变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观察基于射频信号全息血管硬度分析(R-QVS)和动态向量血流成像(V Flow)评估青年男性H型高血压(HTN)患者颈动脉结构及功能改变的价值.方法 收集134例首诊青年男性原发性HTN患者,依据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血压分为1级H型HTN(Hcy≥15μmol/L且血压为140~159/90~99 mmHg,HH1组,n=33)、2级H型HTN(Hcy≥15μmol/L且血压≥160/100 mmHg,HH2组,n=33)、1级单纯型HTN(Hcy<15μmol/L且血压为140~159/90~99 mmHg,SH1组,n=36)及2级单纯型HTN(Hcy<15μmol/L且血压≥160/100 mmHg,SH2组,n=32);选取同期60名男性健康体检者,分为正常血压及正常Hcy(NH1组,n=30)和正常血压高Hcy(NH2组,n=30).以全息血管内-中膜厚度(RIMT)技术测量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以R-QVS测量收缩期颈总动脉远段管径(Diam)、血管壁位移(Dist)、硬度指数(HC)和脉搏波传导速度(PWV),以V Flow模式测量该处血管后壁最大壁面剪切应力(WSSmax)和最大瞬时流速(Vmax).比较6组超声参数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其评估青年男性H型HTN患者颈动脉结构及功能改变的效能.结果 6组颈总动脉IMT、Diam、Dist、HC、PWV、WSSmax及Vmax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以颈总动脉超声参数IMT、Diam、Dist、HC、PWV、WSSmax及Vmax评估青年男性H型HTN患者颈动脉结构及功能改变的AUC分别为0.81、0.82、0.30、0.82、0.88、0.20及0.23.结论 R-QVS和V Flow技术有助于评估青年男性H型HTN患者颈动脉结构及功能改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