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麻醉学科临床科研进修培训体系建设探索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随着进修医师对临床科研的学习需求不断增加,当前进修培训体系仍不完善。本研究于2020年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科,以需求为导向,设计了“全程导师制”培训模式,搭建了规范的理论培训框架,构造了多元化的学习模块,从而建立了更加完善的麻醉学科临床科研进修培训体系。经实践,该体系较好地解决了麻醉学科进修培训中存在的医师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学习目标混杂等问题,有效提高了进修医师的临床科研能力。在已结业的42名进修医师中,所有进修医师均能独立完成1份临床研究方案,并有14名进修医师以第一作者与导师共同发表学术论文。未来,将通过继续加强人文教育、丰富培训考核维度及建立培训评价机制,进一步优化培训体系、提高培训质量,并通过加强宣传力度,积极吸纳基层人才,带动基层共同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全程导师智能管理系统的应用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住培)全程导师智能管理系统在住培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2年8月东方医院住培全程导师(72人)、住培管理人员(65人)、住院医师(92人)共229人为调查对象,自行设计问卷对其使用全程导师智能管理系统(简称管理系统)的情况进行调查。采用方差分析、卡方检验分析相关数据。结果:住培全程导师、住培管理人员、住院医师对管理系统使用方便程度[70名(97.2%)比63名(96.9%)比90名(97.8%), P=0.398]与满意程度[72名(100.0%)比65名(100.0%)比92名(100.0%), P=0.453]评价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住培全程导师、住培管理人员、住院医师对管理系统的整体优势评价中,可无纸化管理节约成本[(91.24±12.89)分比(90.98±12.75)分比(87.92±16.61)分, P=0.263]、流程清晰利于全程管理[(88.14±12.65)分比(87.80±13.16)分比(84.15±17.16)分, P=0.158]、操作简捷提高管理效率[(88.49±12.67)分比(86.20±13.11)分比(84.61±16.93)分, P=0.245]、师生自动匹配取得满意结果[(87.13±12.24)分比(87.06±11.69)分比(88.04±16.52)分, P=0.881]的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建立管理系统后的2022年度住院医师(81名)结业综合考核合格率[78名(96.3%)比57名(87.7%), P=0.049]与出科考核成绩[(91.58±5.72)分比(90.90±10.60)分, P=0.045]均高于建立管理系统前的2019年度(65名)。在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的年度考核中,71名(98.6%)导师完成了和住院医师的月度访谈。 结论:管理系统得到用户的较高评价和一致认可,在节约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系统自动匹配师生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管理系统有助于提高东方医院住院医师结业综合考核合格率和出科考核成绩,有助于提高住培管理工作效率和培训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并轨模式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实践探索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在带来一系列优势的同时,也使研究生综合素质培养面临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降低,自主学习和科研能力不足,导师全程、全方位育人的主导作用有待增强及职业精神培养面临更高要求等问题。文章通过调查详细分析了这些挑战,提出建立研究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强化行为引导;创新研究生管理方式和活动载体,强化科研能力训练;加强"双天职"教育,强化教师引领;注重职业精神养成,强化医学终极价值观教育等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全程导师制在妇产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全程导师制在妇产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采用试验对照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接受规范化培训的94名住院医师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导师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住院医师的理论知识、临床能力以及专业英语考核成绩。结果:试验组住院医师轮转出科多站式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住院医师[(92.4±4.2)分比(91.1±4.9)分, t=-2.300, P=0.022)],试验组住院医师妇产科基础理论考试成绩高于对照组住院医师[(77.6±7.3)分比(71.5±9.3)分, t=-4.648, P<0.01)],年度专业英语考试成绩试验组住院医师高于对照组住院医师[(82.3±12.5)分比(70.0±15.9)分, t=-5.326, P<0.01)]。 结论:导师制的实施明显改善了妇产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临床分析和操作能力,以及专业英语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试点班贯穿全程科研训练的探索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科研训练是培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贯穿全程的科研训练可以引导学生尽早接触科研,增加自主科研的时间。本文以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模式改革试点班(以下简称试点班)科研训练为例,阐述了训练的设计和实施过程,并通过科研训练考核、师生访谈和问卷调查评价教学效果。结果表明,92.9%(39/42)的学生第一学年科研训练考核成绩优秀,17名参加第二学年科研训练考核的学生中,15名学生成绩优秀。80.0%(24/30)的学生认为全程科研训练可以提高科研能力;10名导师中有6名导师认为全程科研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尽早明确科研方向。95.5%(64/67)的学生至少参加过一个科研课题,其中90.6%(58/64)的学生在大学三年级及之前就已经参加科研课题,且71.9%(46/64)的学生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96.7%(62/64)的学生希望得到临床研究设计方面的培训,92.2%(59/64)的学生希望得到课题设计方面的培训。试点班贯穿全程的科研训练有助于学生尽早明确科研方向,培养科研能力,在今后的训练安排中可以进一步提供科研设计等方面的培训,全面培养学生科研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信息化的住培全程导师管理体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师培养的重要阶段,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探索在住培中引入全程导师制的教学效果。探讨在全院范围内开展全程导师培训住院医师的具体办法,通过资格认定、师生互选、导师赋能、计划执行和考核评价逐步构建住培全程导师体系;同时开发配套的信息化平台,为住培全程导师的实施和推进提供必要的工具支持,利用信息化工具实施管理,进行流程优化和质量监控,从而形成管理闭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临床医学专业"5+3"一体化本科全程导师制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大连医科大学制定实施了"5+3"创新人才培养改革方案,以导师制培养为载体,在医学本科教育全过程中,制定分阶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涵盖课程、讲座、实验设计、论文等基本科研能力训练,强化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通过对首届"5+3"学生阶段性培养成果的统计学分析发现,"5+3"学生发表中文期刊、SCI,主持国家级创新项目、省级创新项目的比例均显著高于普通5年制学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虽然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但以导师制为核心的科研基础训练对提高学生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效果显著,对培养医学创新型人才具有可实施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科研导师制实施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调查临床医学专业本科阶段科研导师制的实施情况及本科生对科研导师指导的满意度,为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编问卷对北京大学医学部2014级、2015级临床医学专业71名本科生进行科研导师制实施情况的调查,采用频数和百分比等数据形式对调查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本科生共发表34篇学术论文,76.1%(54/71)的本科生认可导师指导的总体情况,74.6%(53/71)的本科生对科研项目表示认可。结论:本科生对科研导师指导和科研项目的认可度较高。通过完整、连续、兼顾全程的科研能力培养,可以促进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全面提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全程导师指导能力培训项目的开发设计与实施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中,住培全程导师的指导能力对住院医师的培养至关重要。本研究团队在建立上海市东方医院住培导师制体系的基础上,采用经验萃取技术凝练出了住培全程导师所应具备的核心指导能力,并设计了导师指导能力培训项目,使其掌握在定期交流、随机指导、纠正偏误3大辅导场景中应具备的创建目标、"说、演、练"、正确反馈3项核心能力,并实施相应的9种关键行为。2020年11月至2021年12月共培训167名导师,课后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导师对课程内容、授课讲师、设备环境、总体评价的满意度平均评分均为9分以上(满分10分),导师对导师制的理解体会在课前课后的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8.6分比9.4分, P<0.001)。对住院医师的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95%以上的住院医师对导师实施的关键行为表示非常满意和满意。培训项目得到了导师的认可,有助于提升导师的实际带教能力并得到了住院医师的认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全病程管理在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实践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1/6
背景 全病程管理是指"以患者为中心"的照护模式,贯穿患者的全病程整体服务体系,旨在提高患者就医满意度,改善就医体验,更好地实施疾病全程管理.全病程管理模式已在多个医学领域如精神类疾病治疗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但全病程管理教学模式运用于全科医师培训中研究较少.目的 探讨全病程管理教学模式在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实践效果.方法 2022 年 5 月选取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2020 级、2021 级和 2022 级接受国家规范化培训的全科医师 60 名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 30 名全病程管理教学导师,每名导师带教 2 名全科医师,即研究组和对照组全科医师各 1 名,以减少导师个人因素的影响,确保研究结果更客观.将 2020 级、2021 级、2022 级全科医师各级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研究组运用全病程管理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授课教学模式,各年级推选1名小组长.经过为期9个月(2022年7月—2023年3月)培训后从疾病诊断能力、治疗效果评价、患者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自我学习能力、教学能力6个项目进行考评.同时采用自行设计的满意度问卷调查表对全科医师所负责的患者进行调查,3 名患者对同一责任全科医师进行评分后取平均分.结果 2020 级研究组疾病诊断能力、患者管理能力、自我学习能力、教学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2021 级研究组疾病诊断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自我学习能力、教学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2022 级研究组疾病诊断能力、患者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自我学习能力、教学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结果:2020 级和 2021 级研究组沟通方式、隐私保护、制定诊疗方案/检查知情权、操作给药前解释宣教、治疗效果和操作技能、耐心答疑解惑、责任心/服务态度、廉洁行医、医疗公平公正、出院指导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2022 级研究组沟通方式、隐私保护、制定诊疗方案/检查知情权、操作给药前解释宣教、治疗效果和操作技能、耐心答疑解惑、责任心/服务态度、廉洁行医、礼仪着装、出院指导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全病程管理教学模式带教的全科医师在疾病诊断能力、患者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自我学习能力、教学能力项目均有优势,患者对接受全病程管理培训的全科医师在沟通方式、隐私保护、制定诊疗方案/检查知情权、操作给药前解释宣教、治疗效果和操作技能、耐心答疑解惑、责任心/服务态度、廉洁行医、出院指导方面满意度也更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