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制"实施现状及建议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了解护理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Nursing Specialist,MNS)研究生"双导师制"实施现状.方法 2023年3月-4月,采取便利抽样法,抽取195名MNS研究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MNS研究生"双导师制"实施情况问卷及研究生对导师的满意度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179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1.8%.179名MNS研究生中,选择"双导师"指导模式为"按需指导"者最多,为64名(35.8%);选择"分段定期指导"者最少,为20名(11.2%).超过90%的MNS研究生认同"双导师"根据研究方向共同指导其制订个性化培养计划,共同指导其阅读文献、撰写综述和选题,共同参加开题报告会、中期考核会(和预答辩、答辩会).MNS研究生对第一导师的满意度得分高于对第二导师的满意度得分[5.00(4.66,5.00)分比5.00(4.34,5.00)分;Z=-2.491,P=0.013].接受不同模式指导的MNS研究生对第一导师/第二导师的满意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NS研究生"双导师"指导模式较为多样;"双导师"履行职责情况虽较为良好,但仍有提升空间;MNS研究生对"双导师"满意度较高.院校应致力于构建规范、高效的MNS研究生"双导师"指导模式,清晰界定各方的职责与角色,并通过打造监管与激励机制、定期了解MNS研究生的意见与反馈,以提升MNS研究生"双导师制"成效,提高MNS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上海某医院医学研究生对导师指导的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医学研究生对导师指导的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医学研究生对导师指导满意度提供实证支持。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2022年1至4月,采用便利抽样方法,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某三甲医院129名在读全日制医学研究生为调查对象,课题组自行设计问卷,基于医学研究生的视角,从师生交流、科研习惯培养、毕业课题指导等方面进行满意度的调研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研究生对导师指导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果:对导师指导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研究生为104人(80.6%)。师生学业方面的沟通频率( b=0.26, P=0.026)、非学业方面的沟通频率( b=0.37, P=0.003)、师生讨论毕业课题的频率( b=0.66, P=0.002)与研究生的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导师指定毕业论文选题( b=-0.42, P=0.024)与研究生的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 结论:医学研究生对导师指导的满意度有待提高。增加师生学业和非学业方面沟通频率、增加师生讨论毕业课题的频率有助于提高医学研究生对导师指导的满意度,毕业论文选题应充分考虑医学研究生自身的兴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导师制莱斯特评估包教学模式在全科门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导师制莱斯特评估包(LAP)教学模式应用于全科医学专业实习生的实习教学效果。方法:以2020年7月1日至12月31日北京市某大学五年制中医全科医学专业学员60人为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人。以在北京市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习的学员作为试验组,在北京市其他社区教学基地实习的同班学员作为对照组。按照中医全科医学专业本科临床实践教学大纲,对照组学员采用传统临床实习培训方法,试验组学员采用导师制LAP教学模式,即采用团队集中授课、每周1次LAP案例讨论和门诊“导师制”一对一LAP带教的教学方法。培训1个月后,采用赋分后的LAP评分表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培训后,两组学员病史采集、体格检查、问题解决、患者管理、医患关系、预期照顾和病历记录7个条目得分均较培训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 t值分别为4.23、5.06、8.94、4.85、3.99、1.04和5.13,试验组 t值分别为11.86、2.85、12.42、13.61、6.29、4.83和5.63,均 P<0.05);试验组学员病史采集、体格检查、问题解决、患者管理、医患关系和预期照顾得分高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5.66、2.83、5.67、8.13、2.76、2.52,均 P<0.05)。培训后,病史采集条目中,试验组学员以患者为中心的沟通、RICE的识别和生理-心理-社会因素得分高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5.66、7.35和2.66, 均 P<0.05);解决问题条目中,试验组临床资料的应用、综合分析力和个人能力局限性得分高于对照组( t值分别4.32、3.38和2.26, 均 P<0.05);患者管理条目中,试验组总体管理方案、医患协作、消除疑虑、复诊/随访和患者对管理方案的理解程度得分高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3.03、2.07、2.43、3.15和2.17, 均 P<0.05)。 结论:导师制LAP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医学生临床实习效果,是一种适用于全科医学专业的临床实习教学模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某三甲医院科技论文作者对科研诚信认知现状调研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某三甲医院科技论文作者科研诚信认知情况、开展科研诚信建设工作的必要性及相关需求,为完善医院相关科研诚信体系建设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某三甲医院2016—2021年发表过科技论文的746位人员进行调查,并采用广义线性模型分析科研诚信认知和科研诚信建设工作的影响因素。结果:科技论文的科研诚信认知总体知晓率为76.72%,科研诚信建设工作的总体必要率为77.75%。广义线性模型分析显示,其他学位参考博士学位,副高级职称、中级职称参考初级职称或无职称与科研诚信认知负相关( P<0.05),其他年龄参考≤30岁,中层及以上职务参考无职务,研究生导师参考非研究生导师,正高级职称参考初级职称或无职称,研究生、护理、行政、研究人员参考医技药剂人员,主持项目参考无主持项目经历与科研诚信认知正相关( P<0.05);学士及无学位参考博士学位,副高级、中级职称参考初级职称或无职称与科研诚信建设工作必要性负相关( P<0.05),中层及以上职务参考无职务,研究生、护理和研究人员参考医技药剂人员与科研诚信建设工作必要性正相关( P<0.05)。科研诚信行为认知低于60%的行为有人工智能的伦理问题、干细胞的伦理问题、人类遗传资源问题、擅自开展人类活体药物和医疗技术实验的界定。 结论:医院将以宣传教育为基础,以制度规范为准则,以日常监督为抓手,以评价体系为核心,弘扬科学家精神,完善并落实医院科研诚信制度建设和监督体系建设,加强科研活动全流程诚信管理,从而引导医务人员践行优良的科研作风学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全科规范化培训医师科研培训现状与需求调查
编辑人员丨1周前
2019年4月,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全科规范化培训(简称“规培”)医师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规培医师的基本情况、科研培训现状、科研培训需求。共发放问卷177份,回收有效问卷164份,有效回收率92.6%。分别有52名(31.7%)及31名(18.9%)规培医师参加过临床科研项目课题及临床科研相关培训,仅10名(6.1%)以第一作者发表过学术论文。大部分规培医师认为参加科研项目培训很有必要,有126名(76.8%)认为需要开展统计分析与医学文献检索知识培训,有122名(74.4%)认为需要开展临床科研设计、数据收集与管理、论文撰写与发表、医学科研英语知识培训,有121名(73.8%)认为需要开展期刊选择与投稿知识培训。研究生及非研究生规培医师对不同科研课程培训的需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高、低年级规培医师仅临床科研设计课程的需求度存在差异[84.9%(45/53)比69.4%(77/111),χ 2=4.55, P<0.05]。全科规培医师科研能力薄弱,可从改进全科规范化培训模式、导师指导科研工作、开展互联网教育、制定激励机制等方面提升全科规培医师的科研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ACGME核心能力的Milestones评价系统在风湿免疫科规培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基于ACGME核心能力的Milestones评价系统在风湿免疫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制定改良后的风湿免疫科Milestones评价表,对2023年5月之前在岗的第1~3年级规范化培训的150名住院医师进行自我评分和导师评分,收集结果并进行统计分析,应用SPSS 27.0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 t检验。 结果:全部住院医师的自评及师评评分均随着培训时长逐年增长。2年级的医学知识( t=2.95, P=0.006)、诊疗能力( t=2.57, P=0.015)、学习能力( t=2.67, P=0.015)方面,3年级的学习能力方面( t=2.87, P=0.007)师评与自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自评分数大于师评分数( P<0.05)。不同来源的住院医师的入规培基地基线评分和能力提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Milestones评价体系可用于风湿免疫科专业方向住院医师的培训考核及反馈,并反馈住培基地的培训效果,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三师共管模式"在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探索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导师制被逐步应用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教学管理,现行的导师制基本是基于"一对一"导师制、"双师"共管制,而全科医生的培养需要来自综合医院的全科师资、专科师资及来自社区实践基地的师资共同完成,基于此提出"三师共管模式",即全科导师、专科导师、社区实践基地导师共管的教学管理新模式。实践证明开展以"全科导师"为中心的"三师共管"教学管理新模式可提高专科、社区实践基地导师的积极性,激发其责任心,各导师之间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可提高整体全科师资水平,从而保障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构建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本研究旨在构建针对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全过程且实践性强的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为完善公共卫生教育体系提供依据。方法:基于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调查,结合文献调查法、焦点小组讨论法和专家座谈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系数。所有资料采用Excel双人录入数据,使用matlabR2018a计算权重、判断矩阵最大特征根、一致性指标、一致性比例。结果:形成了由7个一级指标和24个二级指标构成的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纳入研究的32名专家权威程度平均为0.791;一级指标中权重最高的前三项分别为导师指导(0.213)、专业实践(0.157)和科研课题(0.149);权重系数一致性比例 CR=0.040,一致性检验通过( CR<0.1)。 结论:本研究所构建的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具有科学性,各指标权重系数大小反映了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点所在,能够为提高公共卫生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北京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的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近年来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并已经成为医学生本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评估其在提升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综合能力方面的作用,本研究就北京大学医学部2018~2021级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育阶段学生64人参与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简称大创项目)的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创项目有助于提升医学生的检索文献能力[39人(60.9%)]、论文写作能力[37人(57.8%)]、基础科研能力[30人(46.9%)]、临床科研能力[36人(56.3%)]和团队协作能力[42人(65.6%)]。医学生在项目中承担的工作内容比较单一,主要为检索文献[61人(95.3%)]。为此,提出优化大创项目的建议:为学生提供详细课题背景和科研内容、筛选项目并开设科研技能培训课程、结合本校培养方案调整大创项目设置、设置导师-学生双向评价体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北京市某高校附属医院导师指导学术型研究生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调查北京市某高校附属医院学术型研究生导师指导研究生情况,为改进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提供参考。方法:2018年7月,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北京市某高校附属医院185名学术型研究生进行调查,其中硕士研究生68人,博士研究生117人。问卷内容包括研究生和导师的基本情况、导师指导研究生的具体情况、研究生对导师指导的满意度3个方面。结果:导师指导研究生以1周~2周居多,65.9%(122/185)的研究生表示实际的指导方式为导师独立指导,但是,70.3%(130/185)的研究生期望能够以导师指导组的形式进行指导。导师指导时间间隔与研究生发表SCI论文的数量、发表SCI论文杂志的影响因子总和及期刊引用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Q2分区以上SCI论文数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导师是否提供国内外学术交流的机会与研究生发表SCI论文的数量以及IF之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学术型研究生对导师的指导总体比较满意。建议强化研究生培养的导师负责制,定期考核导师指导研究生的情况,鼓励以导师组的形式联合指导研究生;同时,增加研究生学术会议交流的机会,促进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