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良双负压疗法联合清创减张缝合术治疗骶尾部及周围4期压疮并感染患者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改良双负压疗法联合清创减张缝合术治疗骶尾部及周围4期压疮并感染患者的疗效。方法:2015年1月—2019年6月,临邑县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美容外科收治20例骶尾部及周围4期压疮并感染患者,其中男11例、女9例,年龄48~88岁,13例患者创面位于骶尾部,其中8例见骶尾骨外露;4例患者创面位于股骨大转子区,3例患者创面位于坐骨结节区。入院时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发热、细菌感染、低蛋白血症及电解质紊乱等。Ⅰ期根据病变累及范围彻底清创、换药后行常规负压治疗,负压值为-16.6 kPa;待肉芽组织新鲜、渗出少、无坏死组织残留时,立即行Ⅱ期改良双负压疗法联合清创减张缝合术,其中改良双负压疗法为创面深部置入负压引流导管与表层负压引流导管同时实施持续负压吸引,表层负压值为-19.9 kPa。同时予以全身抗感染及营养支持等治疗。观察创面愈合等级,缝合处皮肤有无坏死、裂开或积液,出院后随访1~6个月,观察创面愈合情况,记录患者住院时间、清创减张缝合术前后感染情况、治疗过程中有无并发症。结果:创面均甲级愈合,缝合处皮肤无裂开或积液、坏死。出院后随访1~6个月,术口外形良好,皮肤少量色素沉着,无瘢痕增生或挛缩,压疮均未复发。本组患者住院时间为24~33 d,平均28.5 d。清创减张缝合术前,2例患者创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1例患者创面混合感染大肠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1例患者创面感染奇异变形杆菌;术后再次行细菌学培养,结果均呈阴性。治疗期间患者均未并发骨或关节感染、坏死性筋膜炎、败血症等。结论:改良双负压疗法联合清创减张缝合术治疗骶尾部及周围4期压疮并感染患者,操作简单、创伤小、患者易于接受且对效果满意度较高,适合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小腿组织瓣联合载抗生素硫酸钙人工骨治疗足踝部骨髓炎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小腿组织瓣联合载抗生素硫酸钙人工骨治疗足踝部骨髓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8年10月至2021年10月期间宝鸡第三医院手显微外科应用小腿组织瓣联合载抗生素硫酸钙人工骨(或混合髂骨植骨)治疗的11例足踝部骨髓炎患者资料。男8例,女3例;年龄(42.3±23.7)岁。对慢性低毒性骨髓炎,彻底扩创后应用小腿组织瓣联合载抗生素硫酸钙人工骨一期填塞空腔、覆盖创面,修复重建。对感染急性期创面,先局部换药、引流或扩创后负压封闭吸引,全身抗感染治疗;待急性感染控制并稳定后再彻底扩创、应用小腿组织瓣联合载抗生素硫酸钙人工骨填塞空腔、覆盖创面,修复重建。组织瓣切取面积为3.5 cm×2.0 cm~12.0 cm×6.0 cm。应用腓动脉穿支蒂皮瓣联合载抗生素硫酸钙人工骨治疗4例,腓动脉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联合载抗生素硫酸钙人工骨治疗3例,胫后动脉穿支蒂皮瓣联合载抗生素硫酸钙人工骨治疗3例,腓骨长肌肌瓣联合载抗生素硫酸钙人工骨治疗1例。术后观察皮瓣的成活情况、骨愈合时间、踝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末次随访时感染控制情况[包括局部红肿疼痛、有无破溃、渗出等临床表现,血液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降钙素原]以评价疗效。结果:除1例皮瓣远1/3坏死,经换药愈合外,其余组织瓣均顺利成活。所有患者术后获(22.6±11.5)个月随访。术后6个月所有组织瓣外形、质地均良好。复查WBC、CRP、ESR、降钙素原等指标均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局部皮肤无红肿、破溃,且不同程度地恢复保护性感觉。除1例术后18个月复查X线片示骨愈合不良外(但无其他不良症状或体征),其余患者依X线片示(12.1±2.3)个月病灶均消失,并达到骨性愈合;踝关节恢复基本屈伸功能,患肢也恢复负重及行走功能。结论:应用小腿组织瓣联合载抗生素硫酸钙人工骨治疗足踝部骨髓炎,不仅可以彻底填塞空腔、覆盖创面,且可有效控制感染,促进骨愈合,恢复足踝部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肠外营养在全球及中国的启动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文章旨在梳理肠外营养(名词编号:01.080,又称静脉营养)的开创历史。1937年,美国外科医师Elman等通过静脉途径将水解纤维蛋白输注到犬体内并观察到正氮平衡,之后在撰写的章节中报道了正氮平衡的示意图。瑞典外科医师Schuberth和内科医师Wretlind在1961年研制出安全的静脉注射用的高能量制剂,是国际上最早的含有葡萄糖、氨基酸和脂肪乳的混合溶液。美国外科医师Dudrick等开展了通过中心静脉途径输注30%葡萄糖、微孔径滤器除菌、硅橡胶导管材料选择和氮平衡监测等实验室工作,验证肠外营养可维持比格犬的生长发育。美国外科医师Wilmore等将肠外营养应用于1例先天性消化道狭窄的女婴,经过18个月的观察验证了肠外营养可维持人类生长发育。以上均是肠外营养开创历程上的里程碑。肠外营养的开创历程崎岖而有趣,蕴含科学研究的一般规律和方法,走过了56年的历程。如今,肠外营养已经到了转化医学T3阶段。在国际同行指导下,中国肠外肠内营养学领域的T3转化初步临床研究也正在开展。希望该文对读者理解肠外肠内营养学需在临床实践中不断优化、不断规范,最终实现营养支持疗法的“合理应用-患者受益”有所帮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全营养混合液医嘱临床决策支持系统的建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建立一种全营养混合液(total nutrient admixture,TNA)计算机化医师医嘱输入系统(computerized physician order entry,CPOE)和系统内辅助临床决策支持系统(clinical decision support,CDS)的功能设计,保障TNA医嘱的正确开具。方法:通过梳理TNA、医嘱开具的工作流程,改进并设计新工作流程。建立TNA医嘱专属的CPOE界面,并在界面中建立一种临床决策支持方式,在TNA医嘱各组分输入同时,通过CDS的运算与反馈,判断是否同时满足患者的临床营养需要与药学工艺要求,并在界面直接通知开具医嘱的临床医师。CDS通过确保TNA医嘱的适宜性,及时保证肠外营养的临床使用安全。通过判断医嘱选择的合理性,并对不合理医嘱提供实时报警反馈,完成前置审方功能,并对临床医师的开具肠外营养的医嘱行为兼具教育功能。结果:通过CDS后台可选择药品目录的建立,杜绝了TNA医嘱中加入治疗性药物的不合理医嘱。肠外营养CPOE辅助支持系统后台运算能正确判断载体输液是否合理,并能在CPOE界面对临床医师进行实时反馈。结论:该CPOE辅助支持系统的建立杜绝了TNA医嘱中成分比例不合理、加入其他治疗性药物等,确保TNA医嘱保证患者每日所需能量,成分配比合理,相容性与稳定性良好,使患者肠外营养的用药安全获得了保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管理软件优化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肿瘤患者用药批次
编辑人员丨2023/9/16
为提高抗肿瘤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临床治疗时会采用联合化疗方案,方案中药物输注顺序影响联合化疗的疗效及安全性[1,2].正确的给药顺序可以在提高疗效的同时,减少或避免毒性,消除或延迟耐药性,给药顺序不当不仅会增加药物的毒副作用,而且会使药物的抗瘤作用减弱,严重时甚至导致最终治疗失败[3].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s,PIVAS)是医疗机构为患者提供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专业技术服务的部门,通过静脉用药处方医嘱审核干预、加药混合调配、参与静脉输液使用评估等药学服务,为临床提供优质可直接静脉输注的成品输液[4].中日友好医院PIVAS服务全院48个临床科室,承接普通药物、抗菌药物、肠外营养制剂及抗肿瘤药物的静脉用药配制,日均配制量约2200袋.我院PI-VAS配制的抗肿瘤药物涉及多个临床科室、病种多样,化疗方案及抗肿瘤药物的配制复杂,科学合理地决策药品配制批次,能保证抗肿瘤药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从而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规范肠外营养液配制
编辑人员丨2023/8/6
国内不同地区、 不同医院肠外营养混合液处方组成和配制方法差别较大.为改善国内肠外营养液配制认知、减少不当配制、 降低患者相关风险,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药学协作组组织专家,按目前中国当前实际情况及国际上发表的研究结果及循证医学证据,结合配制方面有关专家的经验,形成 《规范肠外营养液配制》 专家共识,为国内肠外营养液配制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提供推荐意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飞行人员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并多系统功能障碍一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一、临床资料患者男性 ,28岁 ,运输机领航员. 2016年4月11日受凉后感咽痛 ,左侧腹股沟处疼痛. 4月14日开始出现发热 ,体温37 .5℃ ,航医考虑为上呼吸道感染.给予抗感染治疗 ,体温无明显下降. 4月16日体温持续在38 .8℃以上送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入院查体 :体温39 .5℃ ,余生命体征平稳.全身皮肤黏膜未见皮疹、出血点 ,未见破溃 ,咽部稍充血.左侧腹股沟可扪及3.0cm×1.0cm淋巴结 ,质软、边界清晰 ,有压痛.余查体无阳性体征.查血常规提示 :白细胞计数2 .5×109/L 、血小板计数87×109/L .尿常规 :尿隐血(+ ) 、尿蛋白质(+ + ).呼吸道病毒、人类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伤寒、G试验均为阴性.风湿、类风湿正常 ,血培养阴性.头颅CT 、肺部CT 、腹部超声、心脏超声未见明显器质性病灶.腹部CT :右侧腹股沟多发增大淋巴结 ,余未见异常.考虑病毒感染 ,入院后给予抗感染及抗病毒治疗 ,但患者体温无明显下降 ,每日均在39℃以上. 4月19日复查血常规白细胞及血小板进一步下降 :白细胞计数1 .4×109/L 、血小板计数48×109/L ,肝功能、凝血功能+D-二聚体、心肌酶谱、心肌标志物及尿常规均出现异常. 24 h尿蛋白定量 6 .33 g .紧急行骨髓穿刺检查提示 :反应性髓象.考虑合并多系统功能障碍 ,给予加强抗感染治疗 ,并加用护肝、护肾、保护心脏、改善循环等治疗. 4月20日下午突然出现痫样发作 ,继而意识模糊 ,烦躁 ,低血压休克.经镇静治疗后发作终止 ,给予补液、升压、对症支持、肠内外混合营养 ;脱水、甲基强的松龙40 mg静滴控制炎症反应 ,球蛋白32.5g/d,连续 5d.经上述治疗后患者生命体征基本稳定. 4月22日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检验所分离血清检测新型布尼亚病毒核酸 ,结果为阳性.确诊为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人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患者各脏器及系统逐渐稳定并恢复 ,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出院. 2016年8月22日返院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心肌酶谱、血脂、甲状腺功能3项、心肌标志物、癌胚抗原、甲胎蛋白及大小便常规未见异常 ;心脏彩超、腹部彩超、头颅磁共振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脑电图正常 ;动态心电图:窦性心律 ,偶发房性早搏(1个) ,心率变异性降低 ;认知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规范肠外营养液配制
编辑人员丨2023/8/6
国内不同地区、不同医院肠外营养混合液处方组成和配制方法差别较大.为改善国内肠外营养液配制认知、减少不当配制、降低患者相关风险,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药学协作组组织专家,按目前中国当前实际情况及国际上发表的研究结果及循证医学证据,结合配制方面有关专家的经验,形成《规范肠外营养液配制》专家共识,为国内肠外营养液配制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提供推荐意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持续质量改进在降低临床全肠外营养混合液医嘱不合理率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降低临床全肠外营养混合液(TNA)医嘱不合理率,提高肠外营养使用的安全性,提升药师TNA审方专业技能以及与医生沟通协调的能力和参与临床团队协作的意识.方法:通过持续质量改进(CQI),运用FOCUS-PDCA的方法思路,分析临床TNA医嘱不合理的原因,提出对策并实施.结果:临床TNA医嘱的不合理率由67.94%降为14.96%%,人均、日均TNA使用费用及人均用药天数均显著下降(P<0.01);静脉输液集中配置中心(PIVAs)药师的自信心、责任心、积极性、解决问题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意识等也有一定程度提高.结论:运用质量管理的手段可有效进行TNA医嘱审核与干预,大大降低了临床TNA医嘱不合理率,优化了TNA使用流程,确保患者用药安全的同时节约了临床TNA药品费用;并且提高药师专业技能,增加团队的凝聚力,提升医院整体药学服务的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脂肪乳注射液致不良反应2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肠外营养液是将患者每日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脂肪乳、氨基酸、葡萄糖、电解质、维生素、微量元素以及特殊营养物质等)按一定比例,以严格的配置顺序混合到一个营养袋内,通过静脉途径供应给患者营养支持的"全合一"溶液体系,可使不能进食或进食不能满足每日生理需要量60%的患者得到营养供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