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瞻性靶向护理对老年脑胶质瘤患者术后血清创伤标记物及精神心理状态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 探究前瞻性靶向护理干预措施对老年脑胶质瘤患者术后血清创伤性标记物及术后精神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21 年11 月—2023 年11 月于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进行治疗的94 例老年脑胶质瘤术后患者,根据入院编号单双号,采用随机信封抽签原则将纳入对象分为观察组(n =47)与对照组(n =47).患者均在全麻下行手术治疗,观察组予前瞻性靶向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予以神经外科围手术期常规护理,2 组干预观察时间均为14 d.分别于干预前后检测并比较2 组患者血清应激反应指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s)]水平、氧化损伤指标[肌红蛋白(MYo)、缺血修饰清蛋白(IMA)、八廓环磷酰胺(TAC)]水平、血清疼痛指标[皮质醇(Cor)、白细胞介素-6(IL-6)、前列腺素E2(PGE2)]水平;同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简表(QOL-BREF)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并比较 2 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生活质量情况、抑郁及焦虑程度.结果 干预14 d,2 组患者血清Cor、IL-6、PGE2、IMA、MYo、Cs、ACTH均明显低于同组干预前(P<0.01),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P<0.01);而2 组患者血清TAC均明显高于同组干预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P<0.01);2 组HAMA、HAMD、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同组干预前(P<0.01),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P<0.01);而2 组QOL-BREF评分均明显高于同组干预前(P<0.01),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P<0.01).结论 前瞻性靶向护理干预措施可能有效改善老年脑胶质瘤患者术后的心理应激反应,缓解其术后精神心理状态,同时可明显减轻手术创伤对患者的疼痛程度,减轻氧化应激损伤,有助于促进患者提高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陈达夫太阴目病辨治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陈达夫为著名中医眼科专家,他将《内经》理论及《伤寒论》六经辨证结合眼科五轮八廓学说,创新性地提出了眼科的六经辨证,并编写《中医眼科六经法要》著作,在太阴目病举要篇中,陈老以肉轮浮肿定太阴,胞睑软硬辨虚实,四肢烦疼用桂枝,眵多郁热加大黄,气轮色兰面无泽,太阴里虚理中汤,睛黄睑红茵陈剂,胞湿烂痒苓桂当.将六经、八纲与五轮八廓学说联系到一起,观局部查整体,体现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完善了眼科辨证,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干支象数理论探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辨治思路
编辑人员丨2023/8/6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是由糖尿病引起的严重并发症,是以视网膜血管闭塞性循环障碍为主要病理改变特征的致盲眼病.基于干支象数理论探讨眼科五运六气与五轮八廓学说.运用五运六气与五轮八廓学说,从中医角度分析DR的病因病机,并初步探讨中药糖网方治疗DR的组方配伍规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河图洛书后天八卦图浅析眼针之观眼诊病
编辑人员丨2023/8/6
受华佗观目“可验内之何脏腑受病”之观点启发,彭静山教授1974年首创中华眼针疗法.眼针观白睛,断诸病,刺眼周,疗众疾.其弟子田维柱教授变先天为后天,按后天八卦图完善八廓学说,观眼识病,针眼治病.本文在此基础上,基于河图洛书后天八卦图原理和眼科“五轮八廓”学说,根据眼科疾病的发病季节及时间,运用五运六气和天时分析,阐述对眼针之观眼诊病学说的一些初步见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医目诊理论的探索与问题评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诊理论依据可追溯至自《黄帝内经》,随着后代医家及学者对五轮学说、八廓学说、生物全息理论与虹膜诊断学的不断深入研究和"内五轮""望目辨证""五轮辨证""眼科六经辨证"等新观点的提出,中医目诊的内容得到极大的丰富,中医目诊亦日趋完善.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中医目诊的理论研究现状并对其进行了评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医目诊八廓医易思想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诊八廓理论是根据医易思想和后天八卦的特点将目睛分为八个部分,并通过卦名、卦位将各廓与脏腑对应,达到目睛与脏腑的统一,反映了中医学整体观念的特点.相较于西医学重解剖、重实体的特点,中医目诊八廓学说基于天人相应思想,更倾向于对人体的功能特点的表达,因此,从功能特点的角度来诊疗眼科疾病,八廓学说无疑具有其正确性和先进性,被历代众多医家采用,其临床价值值得肯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眼针沿革及眼周穴区划分中医基础理论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眼针疗法是由中国著名针灸家彭静山教授于70年代创立的一种微针疗法,广泛应用于中风偏瘫、高血压、落枕等多种疾病的治疗,临床效果极佳.其徒田维柱教授,继承了眼针的优势,将“八区十三穴”的穴区合并,发明了“八区八穴”的划分之法,后代临床工作者经研究发现“八区八穴”在疗效、取穴简易等方面更有优势.该文对眼针眼周穴区划分的中医基础理论进行了研究,对比了“八区十三穴”与“八区八穴”的差异,探讨“八区八穴”的科学性及其优越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八廓学说临床价值的思考
编辑人员丨2023/8/6
八廓学说是中医眼科学独有学说,自形成以来就存在争议.本文简要回顾八廓学说的形成及演变,并对历代各家学说中关于八廓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八廓学说与五轮学说的异同.经文献回顾及分析,作者认为八廓学说虽然体现中医眼科的“眼与全身相联系”的整体观,但存在如下缺陷:与五轮学说相矛盾、自身概念及脏腑隶属关系混乱、不符合临床实际,故自形成以来罕有八廓学说应用于临床的经验介绍.本文亦分析了八廓学说与眼针疗法的不同.八廓学说可能具有文献及古代哲学等方面的研究价值,但与五轮辨证及辨眵泪、辨翳膜等其他眼科辨证相比,并无独特的临床指导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论两眦为心窍
编辑人员丨2023/8/6
通过查阅分析古今关于两眦与心关系的相关文献资料,从两眦与心的生理病理联系探究两眦为心窍的中医学理论依据.通过两眦与心的经络联系、涕泪与心的关系及五轮八廓联系,分析目眦与心的关系.心以经络为径,充养目眦,化生涕泪,滋润眦窍;而经络是心开窍于两眦的枢纽,故心的病变常外显于两眦.两眦病变主要与心主血和心主脉功能失常有关,即心不主血,或血溢脉外,或血液瘀滞则成眼漏、胬肉樊睛、漏睛脓出等证;心不主脉、血不循经则成目睛干涩、两眦赤脉等证.目眦病变的治疗常从心着手,以清泻心热、疏风散热、活血通络为基本治则.据此本文着重论述两眦为心窍的相关依据,旨在为临床治疗目眦病变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医目诊的基本理论及临床运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诊是眼科临床特色,更是中医诊断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诊察眼睛的神、色、形、态和询问眼睛不适感觉及功能情况可以察病因、定病位、断病性、明病质、测病势.中医目诊既有着系统、成熟的五轮八廓理论,近现代也有新的发展和成就,古今皆用以辅助诊断疾病,它不单单运用于眼科临床,而且在内、外、妇、儿科等疾病的辅助诊断中也有所发挥.本文通过对中医目诊基本理论、临床运用的相关研究,有利于推动中医目诊更好的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