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达夫太阴目病辨治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陈达夫为著名中医眼科专家,他将《内经》理论及《伤寒论》六经辨证结合眼科五轮八廓学说,创新性地提出了眼科的六经辨证,并编写《中医眼科六经法要》著作,在太阴目病举要篇中,陈老以肉轮浮肿定太阴,胞睑软硬辨虚实,四肢烦疼用桂枝,眵多郁热加大黄,气轮色兰面无泽,太阴里虚理中汤,睛黄睑红茵陈剂,胞湿烂痒苓桂当.将六经、八纲与五轮八廓学说联系到一起,观局部查整体,体现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完善了眼科辨证,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干支象数理论探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辨治思路
编辑人员丨2023/8/6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是由糖尿病引起的严重并发症,是以视网膜血管闭塞性循环障碍为主要病理改变特征的致盲眼病.基于干支象数理论探讨眼科五运六气与五轮八廓学说.运用五运六气与五轮八廓学说,从中医角度分析DR的病因病机,并初步探讨中药糖网方治疗DR的组方配伍规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河图洛书后天八卦图浅析眼针之观眼诊病
编辑人员丨2023/8/6
受华佗观目“可验内之何脏腑受病”之观点启发,彭静山教授1974年首创中华眼针疗法.眼针观白睛,断诸病,刺眼周,疗众疾.其弟子田维柱教授变先天为后天,按后天八卦图完善八廓学说,观眼识病,针眼治病.本文在此基础上,基于河图洛书后天八卦图原理和眼科“五轮八廓”学说,根据眼科疾病的发病季节及时间,运用五运六气和天时分析,阐述对眼针之观眼诊病学说的一些初步见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医目诊理论的探索与问题评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诊理论依据可追溯至自《黄帝内经》,随着后代医家及学者对五轮学说、八廓学说、生物全息理论与虹膜诊断学的不断深入研究和"内五轮""望目辨证""五轮辨证""眼科六经辨证"等新观点的提出,中医目诊的内容得到极大的丰富,中医目诊亦日趋完善.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中医目诊的理论研究现状并对其进行了评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医目诊八廓医易思想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诊八廓理论是根据医易思想和后天八卦的特点将目睛分为八个部分,并通过卦名、卦位将各廓与脏腑对应,达到目睛与脏腑的统一,反映了中医学整体观念的特点.相较于西医学重解剖、重实体的特点,中医目诊八廓学说基于天人相应思想,更倾向于对人体的功能特点的表达,因此,从功能特点的角度来诊疗眼科疾病,八廓学说无疑具有其正确性和先进性,被历代众多医家采用,其临床价值值得肯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八廓学说临床价值的思考
编辑人员丨2023/8/6
八廓学说是中医眼科学独有学说,自形成以来就存在争议.本文简要回顾八廓学说的形成及演变,并对历代各家学说中关于八廓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八廓学说与五轮学说的异同.经文献回顾及分析,作者认为八廓学说虽然体现中医眼科的“眼与全身相联系”的整体观,但存在如下缺陷:与五轮学说相矛盾、自身概念及脏腑隶属关系混乱、不符合临床实际,故自形成以来罕有八廓学说应用于临床的经验介绍.本文亦分析了八廓学说与眼针疗法的不同.八廓学说可能具有文献及古代哲学等方面的研究价值,但与五轮辨证及辨眵泪、辨翳膜等其他眼科辨证相比,并无独特的临床指导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五轮八廓学说探讨芪明颗粒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思路
编辑人员丨2023/8/5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最主要并发症之一,主要为视网膜微血管病变,在过去的20年中,已成为世界上最困难的健康问题之一,文章基于中医理论中五轮八廓学说分析DR的发病机制,讨论芪明颗粒治疗DR的组方配伍规律及现代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全息理论中医观眼识病理论探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该文通过探析现代医学的全息理论与中医整体观念及眼针疗法的关系,从全息理论的角度出发,分别比较了中医整体观念,以及组成彭氏眼针疗法理论体系的五轮学说、八廓八卦学说和观眼识病等方面,以求说明中医学和现代医学全息理论之间存在某些共通性,寻找到某些理论的结合点,并详细阐述了中医眼针观眼识病理论与符合生物全息律的虹膜诊断学之间的联系,为眼针疗法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进而促进其更加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治疗.全息理论与中医眼针疗法的很多思想都有不谋而合之处,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互通有无,这为眼针疗法基础理论的研究打开另一扇窗,也为眼针疗法更加科学的服务临床打下坚实的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五轮八廓"学说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之思路初探
编辑人员丨2023/8/5
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是眼科临床常见的视网膜血管性疾病,由视网膜静脉血流阻塞所致,其继发的黄斑水肿(ME)已成为导致RVO患者视力受损的重要原因.保护患者黄斑区视功能对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一线治疗方法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玻璃体腔注射虽短期疗效显著,但ME易复发,需多次反复用药,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及手术风险,且治标而未治本.本文结合中医眼科传统"五轮八廓"学说,在传统中医理论基础上传承发展,从整体的角度看待视网膜血管病,创新提出"黄斑八廓"假说.借助现代眼科检测设备,从分析RVO继发黄斑周围区域视功能损伤的中医发病机理等方面,浅析基于脏腑辨证、生物全息律,个体化治疗RVO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当代中医目诊的创新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为五脏六腑缩影,五脏六腑的病理变化可显现在眼目,根据眼目与五脏六腑的生理病理联系,发展成了独具中医学特色的中医目诊法.新中国成立后,对中医目诊法的研究不断加深,其中一些创新性研究极大地促进了中医目诊的发展.就诊断部位而言,眼底病理信息已较多的用于诊断疾病,中医目诊初步形成了内眼+外眼的诊断模式;中医目诊的辨证方法亦有较多发展,如以六经辨证理论指导辨证,以眼部证候、证素为主进行辨证等.对部分中医目诊的创新理论进行介绍,以期为中医目诊的研究提供帮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