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域医疗联合体背景下医疗器械协同管理实践探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医疗器械在医疗联合体(以下简称医联体)建设中起着硬件支持和基础保障的关键性作用,是推动医联体高效运转、保障诊疗安全、提升区域医疗水平的重要方面。作者以实现区域医联体内医疗器械高质量协同管理为目标,探索涉及人员、财务、物资、技术等的全方位管理体系,形成协同管理路径。通过在医联体内建立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统一质量控制、精准调配、医学工程人才培养等多个维度的管理机制,形成区域医联体内医疗器械保障联合体,从而有效提升区域医疗器械整体保障能力,助力医联体建设健康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医疗机构药品条码技术应用相关用药错误防范指导原则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条码技术是在计算机应用和实践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已应用到医疗机构药品采购、管理、调配、使用等各个方面,在药品信息核对、药品与患者匹配等重要环节起到了减少人为差错、提高工作效率及减少用药错误的作用。但由于人为操作、技术水平等因素,条码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也可发生用药错误。为加强医疗机构药品条码技术应用相关用药错误的防范,合理用药国际网络中国中心组临床安全用药组、中国药理学会药源性疾病学专业委员会和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社组织药学、护理、信息及管理方面的专家,以《中国用药错误管理专家共识》为依据,历经数次论证,形成本指导原则。与药品条码技术应用相关用药错误可发生在药品入库与出库、药品调配与发放、静脉药品配制、患者给药等环节,风险因素包括系统因素(条码质量受损,条码打印质量差,扫描、打印设备问题,包装问题,系统自身缺陷以及内条码不能实现信息共享等)和人员因素(条码信息维护错误、信息更新不及时、贴错条码、内条码信息量过少、操作失误及执行不当等)。药品条码技术应用相关用药错误的防范策略包括技术策略(强制和约束策略、自动化和信息化,建立完善的复核制度)与管理策略(规章制度、环境与人员)。本指导原则适用于医疗机构中涉及药品条码技术应用和管理的所有医务人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现代中药调剂产业发展路线思考
编辑人员丨2024/7/27
中药调剂是较基础的中医临床药学工作.近年来在传统中药调剂九项关键技术的基础上,中药调剂产业迎来较大发展,出现创新的中药调剂信息系统和智能调剂装备.本文梳理中药调剂产业的现状并展望其发展路线.研究结果表明,在采购验收、调配复核、中药煎煮、发药交代等关键技术环节,新技术与新设备的引入提高了调剂服务质量、保障了用药质量和安全.现代中药调剂产业发展,在调剂技术规范化方面,需完善质量控制标准体系、服务标准体系、核心设备标准体系;在调剂专业人才培养方面,需注重构建新的教育模式以培养医工交叉的新医科人才;在信息化、智能化方面,需发展更符合中药特点的智能装备,进一步推广完善基层"共享中药房"模式.通过完善中医临床药学服务内容、发展中药调剂新技术与新装备、提升调剂服务与教育水平,有望逐步实现中药调剂现代产业的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基于蓝牙静默技术的手术室共享医疗设备定位管理系统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 为安全可靠地掌握手术室共享医疗设备的实时位置,提高设备调配效率,设计基于蓝牙静默技术的手术室共享医疗设备定位管理系统.方法 该系统由蓝牙定位平台和定位管理系统组成,蓝牙定位平台布局于手术室各功能区域,利用双蓝牙通信技术,实现设备定位;利用蓝牙静默技术,避免蓝牙信号对手术间设备产生干扰;利用加速度运动感知技术,降低标签功耗.定位管理系统对设备定位信息进行处理和计算,实现设备位置显示和查询等功能.结果 该系统实现了手术室共享设备的精准和动态定位,定位准确率>98%,响应速度<10 s.系统使用后手术间备台时间显著减少,单个手术间平均备台时间减少约4~5 min,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该系统在对手术间不产生电磁干扰的前提下,实现了手术室共享设备的实时精准定位,解决了有源定位产生电磁干扰问题与医疗设备安全使用之间的矛盾,为电磁干扰敏感区域设备的定位问题提供了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医院管理学(第三版)出版:
编辑人员丨2024/4/27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发,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威胁.医疗机构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信息共享、资源调配、应急处置等方面缺乏有效协作,导致疫情防控效率低下,防控成本较高.同时,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医疗卫生人才短缺等问题也制约着医疗卫生服务效率的提升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更好地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效率,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亟需建立医防融合、协同高效的协作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5G技术在创伤急救中的应用及探索
编辑人员丨2024/4/27
随着数字科技的快速发展,以往的创伤医疗救治模式已不能适应未来医学现代化的发展要求.大数据共享背景下的5G技术助力创伤急救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并已在一些救治过程中尝试应用.探索出更多5G技术应用于创伤识别、救治及预防的新场景,有望实现区域急救资源合理调配、生命体征信息实时传输及创伤救治各个环节的有效衔接,提高创伤患者的救治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基于C/S架构和物联网技术的可移动医疗设备共享调配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设计一个可移动医疗设备高效管理与临床科室共享调配相结合的医疗设备共享管理平台,实现可移动医疗设备使用的全过程管理.方法 基于C/S架构,利用物联网技术优化整合现有医疗设备大数据资源,结合医院需求,构建可移动医疗设备共享调配系统,实现医疗设备共享管理、预约借用、统计分析等核心功能.通过比较系统上线前后呼吸机调配次数、平均调配时间、呼吸机使用率、单台呼吸机日均收入4个指标,分析系统应用效果.结果 系统上线后,呼吸机调配次数明显增加、平均调配时间明显降低,呼吸机使用率、单台呼吸机日均收入明显升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系统对提高呼吸机调配效率与使用效率有促进作用.结论 可移动医疗设备共享调配系统优化了医院设备管理流程,实现了医疗资源的统一调配,有效满足临床紧急抢救时医疗设备调配使用的相关需求,提高了医疗设备周转率以及设备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有助于医院节约人员成本、降低采购费用,为医院管理者制定相关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重庆市血库智能化管理系统建设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血液库存管理是采供血链条中的后端关键环节.如何有效避免差错发生,保证血液制剂安全,保障区域内血液供应,及时对血液调配作出反应,实时反馈区域内的血液供应情况,是血库工作不断深入研究和创新的重点.该文主要研究重庆市血库智能化管理系统,建设内容包括全自动化设备、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应用、智能云平台及物联网先进技术应用,整合自动化贴签包装、自动化分拣、温度实时监控系统等全自动化设备,完善血液智能检索、自动批量出入库、自动盘存、数据动态实时交互与共享等功能.系统参考国内已实现血库智能化管理单位的经验,进一步实现血库与血站内部各科室、血库与医院、血库与卫生行政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此外,通过智能云计算逐步建立重庆市血液保障体系大数据库,实现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血站-医院的全链条管理和信息共享,打破"信息孤岛",提升重庆市血液管理和保障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基于医联工程的急诊数据集成平台的建设与思考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目的:探索区域急诊医疗大数据管理和共享模式,优化急诊工作流程,为合理调配急诊资源提供数据支撑.方法: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构建"一中心、多终端"的市级医院急诊数据集成平台,汇聚上海市 30 家市级医院急诊医疗数据,从完整性、规范性、一致性、时效性 4 个维度提高急诊数据质量,将急诊业务数据梳理和转化为管理数据.结果:急诊数据集成平台实现了统一数据管理、统一服务建设、统一系统建设的管理功能,为急诊专业医疗质控、急诊科室规范化建设提供实时、全面的数据支撑.结论:基于医联工程的急诊数据集成平台满足区域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可为区域医疗数据中心的构建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
手术室护理排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在手术室护理排班各项约束条件下,利用信息化技术对手术室人力资源进行最优调配,避免人力资源短缺与浪费共存的现象.方法 基于触摸技术,设计交互友好的手术室护理排班系统;系统从身份信息、手术类型、台次、请休假情况等多个维度为排班管理提供辅助信息.结果 系统投入使用以后,彻底改变了我院手术室"黑板贴牌式"排班模式,不但方便了各区护士长日常的排班工作,而且系统实现了与HIS系统数据共享,免去了传统排班方式下,需手工录入手术安排护理人员信息的工作流程;不但方便了护理人员随时随地查看排班信息,而且避免了在"黑板贴牌式"排班模式下,需在固定地点查看排班情况,造成的围堵现象.结论 本系统的实现,不但完成了我院手术室日常排班工作信息化的转变,而且为各区护士长进行最优的人力资源规划、调配提供了技术辅助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