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决明子治疗高脂血症的网络药理学研究及斑马鱼实验验证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决明子治疗高脂血症的作用机制,并通过斑马鱼实验进行验证.方法:在中药分子机制生物信息学注释数据库(BATMAN-TCM)和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检索并筛选决明子活性成分及相关靶点,通过GeneCards、DisGeNET、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系统(OMIM)检索得到与高脂血症有关的靶点,利用Venny 2.1.0平台获得药物与疾病的共同靶点.使用Cytoscape3.8.2绘制决明子-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网络图,采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图,将决明子-高脂血症共同靶点通过注释、可视化和集成发现数据库(DAVID)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根据网络药理学研究结果,推测橙黄决明素(AO)为决明子降血脂的有效作用成分,在此基础上进行斑马鱼实验验证.以蛋黄液高脂饮食诱导斑马鱼高脂血症模型,造模后给予AO干预,验证AO治疗高脂血症的效果及作用机制.首先进行AO对高脂血症斑马鱼的毒性实验,确定AO最大给药浓度;后续观察AO对高脂血症斑马鱼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含量及肝脏组织形态学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核心靶点mRNA在高脂血症斑马鱼中的表达.结果:共获得包括AO在内的13个决明子活性成分,决明子作用于高脂血症的潜在靶点109个,包括核心靶点肿瘤坏死因子(TNF)、白介素(IL)-1β、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TGS2)、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3)、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等,主要涉及IL-17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相关作用通路等.斑马鱼验证实验结果显示:造模后斑马鱼出现明显的脂质聚积,AO可显著降低高脂血症斑马鱼组织中的TG、TC含量(P<0.05,P<0.01),减少肝脏组织内脂肪空泡和脂滴形成,并可显著下调核心靶点TNF-α、IL-1βmRNA表达(P<0.01).结论:基于网络药理学获得了决明子治疗高脂血症的核心通路与靶点,并通过斑马鱼实验初步揭示AO对高脂血症的改善效果,其机制可能是通过TNF-α、IL-1β等核心靶点发挥治疗作用,旨在为后期研究AO在高脂血症中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一体化系统的呼吸道合胞病毒分型即时检验检测技术的建立及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研发一款一体化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分型即时检验(point-of-care testing,POCT)检测试剂并评估其性能。方法:以RSV A和B亚型及ON1和BA9基因型的基因组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的引物和探针,优化PCR反应体系和条件,整合试剂玻璃化技术和多重检测平台,开发RSV分型POCT检测试剂,并对该产品的敏感度、特异度、重复性和临床性能进行评估。结果:一体化RSV分型POCT检测试剂敏感度可达500拷贝/ml,特异度好,与临床上表现相似的病原体无交叉反应,试剂批间和批内重复性Ct值的变异系数均<5%,具有较好的重复性,检测试剂应用于53例临床样本测试,检测结果与对比试剂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和符合率,阳性符合率高达98.11%。结论:本研究开发的一体化RSV分型POCT检测试剂集成了"核酸提取-纯化-检测",实现了"样本进,结果出",操作简单,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稳定,可用于RSV A和B亚型的分型即时检验,为RSV的防控和诊疗提供助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预警决策的重症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信息系统的设计与研发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研发重症患者非计划性拔管预警系统,对其非计划性拔管风险进行预警及干预,从而降低意外拔管风险,保障患者安全。方法:以重症患者非计划性拔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模型为核心,以预防重症患者非计划性拔管护理干预方案为指导蓝本,以医院重症监护临床信息系统为基础,依托计算机信息技术,对系统的界面布局、分区、模块结构、内容和功能进行整体构架,多角度、多方位研发重症患者非计划性拔管预警系统,并用该系统回顾性分析2016年1—12月18例发生非计划性拔管案例,以验证其预警效果。结果:重症患者非计划性拔管预警系统雏形由登录模块、评估模块、决策模块、预警模块、指导模块及管道固定方案模块6个主题模块集成,系统自动判断重症患者风险等级,从而实行分级预警,筛选高危风险人群,最终提供个性化护理干预方案。经回顾性分析,该预警系统的检测率为88.89%。结论:重症患者非计划性拔管预警系统是一个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的预警平台,能有效预警拔管高危患者,规避管道护理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模型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前,我国已建立了12个应用于一般人群的心血管疾病(CVD)风险预测模型。国内外主要模型的结局定义、预测因子均存在差异。在推广应用现有模型的过程中,模型的简便性和适用性是2个重要因素。简便性要求预测因子简单易得,评估过程方便快捷;适用性要求模型能灵活地适用于CVD流行特征不同的地区。如何确定非高危人群的风险定期再评估频率也是应用模型时面临的重要问题。未来,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集成式支撑平台将在模型的构建、更新与多维度评估等方面发挥作用。在多组学框架下,探索可继续改进模型的预测因子方兴未艾。新的模型构建算法有望进一步提高预测能力。针对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等特殊人群建立的预测模型值得更多关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大型医院检查智能自动预约平台的构建及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在大型医院中构建检查智能自动预约平台,可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缩短患者等候检查周期。本研究通过调研建立医院检查信息知识库,整合医院所有预约检查系统与项目集成到统一的预约平台,按照让患者在可能的最短时间内完成所有检查的原则进行预约,为医院构建统一智能化预约平台。结果表明,上线检查智能自动预约平台后,节省了预约中心及住院外勤人员的人力成本,缩短了各项检查预约周期,住院患者所有检查均保证在48 h内完成,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临床智能应用平台的架构设计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实践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2018年10月,某三级甲等医院启用临床智能应用平台,该平台以AI助理为智能应用载体,支持智能应用的角色扩展、功能扩展和内涵扩展,为临床智能化建设奠定基础。截至2022年7月,临床智能应用平台借助AI助理已嵌入医院门诊、急诊和住院业务系统,实现了辅助诊断、辅助治疗、风险预警、AI病历质控、科研入组和传染病管理等智能应用,丰富了骨科和耳鼻喉等专科的智能应用内涵,满足了医院信息化建设集成化和一体化要求,为临床提供了便捷有效的智能辅助工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病案自动归档无纸化管理建设实践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病案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某院进行了病案自动归档无纸化管理的建设实践:梳理并明确业务系统改造范围,构建集各业务系统、集成平台、数据中心、归档系统、电子服务认证体系于一体的体系架构,打造病案首次归档、晚归归档、修改归档三大自动归档流程,对归档病案的审查与追踪进行精细化管理。实施病案自动归档无纸化管理后,病历文书的归档率达95.95%,检验结果达96.47%,医嘱单达99.58%;实现了对病案收集、归档、审查、利用的全流程、全周期信息化闭环管理,切实提升了医院信息化程度及病案管理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实时监管的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信息化平台建设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构建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信息化平台,实现对考核指标的实时监测、干预,可将指标优化的责任传导至科室、医疗组,对于推进医院精细化管理、促进高质量发展有重要意义。作者介绍了项目医院自2022年起围绕数据准确抓取、及时动态监测、可视化展示以及安全管理4个方面构建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信息化平台的实践及成效,并从数据质控、共建共享、推广应用、系统集成4个方面提出平台优化的建议,以期为同行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大型医院互联网业务标准化接入管理应用实践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随着互联网诊疗业务的发展,传统点对点的应用接入模式难以应对迅速增长的业务需求。某院通过信息化手段,建设互联网应用接入管理平台,形成"三平台一中心"管理模式,制定以集成接入文档为依据的应用接入标准管理流程,引入一系列信息安全保障措施,构建了一套全方位、标准化的互联网应用接入管理体系。实践证明,该体系实现了对应用接入的统一设计、标准接入、集中管理和安全审计,能有效解决互联网应用接入困难的问题,也能为医院医教研工作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挖掘分析中医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组方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治疗的用药规律和组方原则。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3月河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医疗队支援河北省新冠定点医院期间收治且临床确诊为普通型新冠肺炎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临床症状、中药用药频次和处方信息等,将信息资料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数据的挖掘与分析通过该软件的集成关联规则及复杂熵聚类等分析方法实现,包括对每味药物使用频次、药物归经和性味以及组方规律的分析,同时衍化出新处方。结果:共纳入564例患者(即564张处方),涉及中药200味,其中普通型新冠肺炎357例,无症状感染207例。普通型新冠肺炎患者的女性比例较高,高发年龄段为51~70岁;无症状感染者性别则无明显差别,高发年龄段为1~20岁。大部分患者以头重、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其次为低热、咳痰,两种类型患者的主要舌苔和脉象相似。普通型新冠肺炎患者所用中药频次从高到低依次为甘草(326次)、茯苓(264次)、半夏(263次)、杏仁(236次)、黄芩(229次)、石膏(205次)、藿香(201次)、陈皮(194次)、麻黄(184次)、柴胡(163次),无症状感染者则为黄芩(174次)、甘草(142次)、神曲(137次)、藿香(127次)、半夏(114次)、柴胡(100次)、厚朴(91次)、苍术(89次)、赤芍(84次)、黄芪(83次)。两种类型患者用药均以温、寒、平药物为主,性味以辛、苦、甘为主,用药归经均以肺、脾、胃为主,高频药物组方均以化浊解毒药物为主。同时衍化出用于普通型新冠肺炎的新处方7张,用于无症状感染者的新处方4张。结论:浊毒疫戾是新冠肺炎发生发展的基本病因,化浊解毒为基本治则;在此基础上,对于普通型新冠肺炎患者应同时兼顾解表、清热、化痰、止咳药等对症治疗,对于无症状感染者的治疗则应更侧重于扶正祛邪。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