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矢车菊根HPLC指纹图谱的建立及化学模式识别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建立欧矢车菊根的高效液相(High performance liquid phase,HPL 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法进行分析,建立多指标成分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WondaSil C18色谱柱(250 mm ×4.6 mm,5 μm),以乙腈(A)-0.1%甲酸水(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为290 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10 μL.利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建立15批欧矢车菊根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并分析相似度,通过对照品比对指认,确定化学成分并进行含量测定,使用SPSS 26.0和SIMCA-P 14.1软件进行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alclus-ter analysis,HCA)、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分析,对不同批次样品进行质量评价.结果 建立了 15批欧矢车菊根HPLC指纹图谱共匹配出20个共有峰,通过对照品比对指认出绿原酸(11号峰)、咖啡酸(13号峰)、异绿原酸A(19号峰).建立了绿原酸和异绿原酸A含量测定方法;指纹图谱相似度范围为0.601~0.983;HCA将15批欧矢车菊根分为2类;PCA得到4个主成分的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5.260%;OPLS-DA表明绿原酸和异绿原酸A是影响欧矢车菊根药材质量的差异性标志物.结论 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技术可快速筛选出欧矢车菊根药材的差异性特征成分,为欧矢车菊根药材的质量控制及标准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不同采收时间茵陈药材HPLC指纹图谱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建立10个不同采收期批次茵陈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考察整个生长期中主要功效成分合成累积变化规律,揭示绵茵陈和花茵陈药材的整体质量特征,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数据支撑.方法 基于3~12月份采收的10批茵陈药材建立HPLC指纹图谱并进行相似度评价,以共有峰的相对峰面积为指标,采用SPSS22.0软件对不同采收时间茵陈药材进行聚类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评价.结果 建立了10批不同采收时间茵陈药材指纹图谱,确定18个共有峰,共指认出5个共有成分.10批药材样品可分为3类,其中3、4、5月份采收的茵陈样品聚为第一类,6、7、8、9月份样品聚为第二类,10、11、12月份样品聚为第三类.结论 不同采收时间的茵陈药材功效成分种类和含量存在不同,其中绵茵陈(采收期3、4、5月份)和花茵陈(采收期6、7、8、9月份)药材中功效成分累积量差异明显,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对绵茵陈和花茵陈进行分类临床运用的科学性,同时也表明以绿原酸和滨蒿内酯分别作为两者指标成分进行质量控制的合理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指纹图谱和网络药理学预测丹楂通脉丸药效物质基础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建立丹楂通脉丸的指纹图谱,利用化学计量学分析色谱峰贡献率,结合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其药效物质基础.方法 采用Agilent C18 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检测波长 280 nm,流动相 0.1%磷酸水-乙腈,流速 1.0 mL·min-1,梯度洗脱,建立丹楂通脉丸甲醇提取物指纹图谱.利用网络药理学筛选相关成分的靶点和通路,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对丹楂通脉丸潜在的药效物质与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通过体外实验验证潜在的药效物质的抗炎活性.结果 10批样品指纹图谱中有 15个共有峰,2个特征峰被指认,分别为丹酚酸B和丹酚酸A.网络药理学分析表明,丹酚酸B和丹酚酸A是丹楂通脉丸发挥活性作用的有效成分,预测其可作为丹楂通脉丸的主要药效物质.体外细胞实验证明,与模型组比较,丹酚酸B高、中、低剂量组NO释放量均明显降低(P<0.01),丹酚酸A高剂量组NO释放量显著下降(P<0.01),具有一定的抗炎活性.结论 通过指纹图谱和网络药理学预测丹楂通脉丸药效物质,为丹楂通脉丸质量的全面控制和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白头翁药材UPLC特征图谱的建立及其在产地区分与伪品鉴别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建立白头翁药材的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特征图谱方法,为白头翁药材的产地区分及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UPLC法,色谱柱为Agilent SB C18(2.1 mm×100 mm,1.8 μm);以乙腈-甲醇(2∶1)-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30 ml/min;柱温30 ℃;检测波长215 nm;进样量2 μl。通过特征图谱对比及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对常见的白头翁伪品及不同产地的白头翁药材进行评价。结果:白头翁药材特征图谱呈现9个特征峰,通过高分辨质谱及对照品对比,指认了其中8个共有峰。通过主成分分析,可明显区分不同产地的白头翁药材,并结合OPLS-DA分析发现,峰2、峰3、峰6是不同产地白头翁差异的主要标志物。结论:所建立的方法专属性、重复性、耐用性良好,可有效区分白头翁的常见伪品,并为白头翁药材的质量控制及产地选择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以标准汤剂为基准的猕猴桃根配方颗粒量值传递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通过HPLC法建立猕猴桃根饮片、标准汤剂、配方颗粒的特征图谱,并同时测定指标成分含量。以标准汤剂中出膏率、儿茶素含量及特征图谱为基准,研究配方颗粒的量值传递规律。方法:收集15批猕猴桃根饮片,制备标准汤剂,测定出膏率。建立猕猴桃根饮片、标准汤剂和配方颗粒的HPLC指纹图谱,标定特征峰,对特征峰进行归属。测定猕猴桃根饮片、标准汤剂及配方颗粒中儿茶素含量,计算转移率。以出膏率、指纹图谱共有峰传递数、儿茶素含量及转移率为主要评价指标,分析其量值传递规律。结果:15批猕猴桃根标准汤剂的出膏率在3.9%~6.3%范围内;特征图谱标定了6个特征峰,指认峰2为原儿茶酸、峰4为儿茶素;猕猴桃根饮片、标准汤剂及配方颗粒均检测出6个特征峰,且相对保留时间均在规定范围内;猕猴桃根饮片中儿茶素含量为0.4%~1.4%,猕猴桃根配方颗粒中儿茶素含量为3.8%~4.9%;其饮片-标准汤剂转移率为13.6%~38.3%,饮片-配方颗粒转移率为15.5%~21.2%。结论:猕猴桃根饮片、标准汤剂及成品颗粒之间的质量传递具有较好的移行性,配方颗粒与标准汤剂也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和一致性,表明猕猴桃根的制备工艺合理可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女性快感缺失型抑郁症患者的语音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女性快感缺失型抑郁症患者的语音特征,及其对快感缺失症状的识别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10月在南京脑科医院住院的女性抑郁症患者102例,其中62例快感缺失型抑郁症患者(快感缺失组),40例非快感缺失型抑郁症患者(非快感缺失组)。同期招募女性健康对照50例。所有被试均进行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item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17)、斯奈斯汉密尔顿愉快体验量表(Snaith-Hamilton pleasure scale,SHAPS)和时间性愉快体验量表(the temporal experience of pleasure scale,TEPS)评估,并进行语音采集。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统计方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非参数检验、Logistic回归与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与非快感缺失组相比,快感缺失组患者梅尔倒谱系数、共振峰、声强和能量特征共有15个语音特征存在显著改变(均 P<0.05);其中梅尔倒谱系数特征识别女性快感缺失型抑郁症的准确率最高,敏感度47.5%,特异度91.9%,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751,95% CI=0.686~0.866;共振峰特征在识别女性快感缺失型抑郁症中,敏感度90.0%,特异度40.3%,AUC为0.647,95% CI=0.605~0.824;能量特征在识别女性快感缺失型抑郁症中,AUC为0.679,敏感度60.0%,特异度74.2%,95% CI=0.587~0.804;声强特征在识别女性快感缺失型抑郁症中,敏感度70.0%,特异度58.1%,AUC为0.751,95% CI=0.554~0.769。 结论:梅尔倒谱系数、共振峰、声强和能量特征在女性快感缺失型抑郁症患者中可能存在特异性改变;其中梅尔倒谱系数对女性抑郁症患者快感缺失症状的识别准确率最高,有望成为女性快感缺失型抑郁症的客观评价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高效薄层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及模式识别的人参根茎和主根比较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对人参根茎(芦头)、主根的色谱指纹图谱进行比较分析,检视其化学成分整体一致性,为人参是否去芦头炮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薄层色谱(HPTLC)比较人参不同部位样品的色谱一致性;运用HPLC测定人参不同部位的指纹图谱,并结合对照品进行共有峰鉴定及相似度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HPTLC图谱中,人参芦头、主根及全参特征图谱相似,并且有较清晰的共有条斑7~9个。HPLC指纹图谱显示,人参芦头、主根及全参的色谱图有13个共有峰,鉴定了6个峰,包括7个人参皂苷,分别为人参皂苷Rg1&Re(混合峰)、Rf、Rb1、Rc、Ro、Rd;各样品相似度范围为0.842~0.993;各峰面积的差异综合贡献了样品间的相似度差异,其中芦头为主要影响;人参皂苷Ro、Rb1等6个成分为差异标志物,在人参芦头中相对含量显著高于主根。结论:人参芦头与主根和全参化学成分类型一致,人参炮制去芦头将导致人参整体有效成分人参皂苷损失。结合资源、人力成本方面考虑,建议人参炮制时无须去芦,以全参入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不同产地绵马贯众药材质量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建立绵马贯众药材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特征图谱及含量测定方法,对不同产地绵马贯众药材进行综合评价。方法:采用UPLC对15批不同产地绵马贯众药材进行特征图谱测定,并结合聚类分析、偏最小二乘法分析对其质量进行评价,同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总黄酮含量测定。结果:所建立的特征图谱共确定了21个共有峰,并通过对照品比对指认了其中4个成分。聚类分析及偏最小二乘法分析显示,辽宁省鞍山市、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吉林省吉林市样品具有一定的一致性,而总黄酮含量测定结果显示,不同产地之间样品含量差异较大。结论:建立绵马贯众药材的UPLC特征图谱及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可用于全面评价不同产地绵马贯众药材的质量。不同产地绵马贯众样品质量较为接近,但3个产地药材总黄酮含量差异较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HPLC测定不同产地叶下珠中6种成分含量及指纹图谱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叶下珠中没食子酸、短叶苏木酚、柯里拉京、老鹳草素、鞣花酸和芦丁6种成分含量的方法及指纹图谱分析方法。方法:叶下珠以50%甲醇超声提取,采用Phenonmenex Luna C18(4.6 mm×250 mm,5 μm)色谱柱,以乙腈(A)-0.1%磷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25 ℃,进样量10 μl,检测波长270 nm。建立不同产地叶下珠HPLC指纹图谱,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OPLS-DA)分析不同产地叶下珠化学成分的差异性。结果:没食子酸、短叶苏木酚、柯里拉京、老鹳草素、鞣花酸和芦丁分别在0.042 8~0.641 6、0.033 4~0.501 4、0.142 2~2.133 1、0.383 1~5.746 5、0.063 1~0.946 2、0.019 2~0.287 8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3.65%、96.39%、101.85%、95.04%、98.79%、98.33%。不同产地叶下珠HPLC指纹图谱共有14个特征峰,鉴别指认其中6种化合物。PCA分析结果显示不同产地叶下珠所含化学成分具有差异性,OPLS-DA筛选出老鹳草素、鞣花酸和柯里拉京3个化合物为不同产地叶下珠的差异性成分。结论:该方法高效、准确、灵敏度高,可用于叶下珠药材中上述6种成分含量的测定,建立的不同产地叶下珠HPLC指纹图谱结合6个特征性指标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可用于叶下珠的质量控制评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紫连油指纹图谱与含量测定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建立紫连油的HPLC指纹图谱和含量测定方法,为紫连油的质量控制与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紫连油中紫草、黄连、冰片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批次紫连油的指纹图谱,并测定β,β'-二甲基丙烯酰阿卡宁含量。结果:薄层色谱法鉴别显示,紫草、黄连、冰片斑点清晰,专属性好;通过HPLC指纹图谱分析,标定了紫连油的13个共有峰,并确认了盐酸小檗碱和β,β'-二甲基丙烯酰阿卡宁的特征峰,各批次间的指纹图谱相似度≥0.981;β,β'-二甲基丙烯酰阿卡宁在40.48~202.40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结论:本研究建立的薄层色谱鉴别、指纹图谱和含量测定方法简单、可靠,稳定性好,可为紫连油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