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COX模型分析流产关爱后重复流产发生原因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COX模型分析流产关爱后重复流产发生原因。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在河源市妇幼保健院实施人工流产手术,接受流产后关爱并完成术后随访1年的女性(486名)为研究对象。采取回顾性调查法,对486名女性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随访资料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将其分为重复流产组52名和非重复流产组434名,采用COX模型回归分析法对流产关爱后重复流产发生的相关危险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根据对人工流产妇女进行PAC咨询服务后的调查结果显示,在术后随访12个月期间内486例研究对象中,52例发生重复流产,占总例数的10.70%;434例未发生重复流产,占总例数的89.3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流产妇女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避孕知识认知水平、既往产史、生殖健康知识、既往孕史、术后6个月避孕措施及术后12个月避孕措施均为流产关爱后重复流产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 P<0.05);COX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避孕知识认知水平、既往孕史、术后6个月避孕措施及术后12个月避孕措施均为流产关爱后重复流产发生的独立因素(均 P<0.05)。 结论:年龄、避孕知识认知水平、既往孕史、术后6个月避孕措施及术后12个月避孕措施均为流产关爱后重复流产发生的独立因素。因此,针对上述因素应加强全程规范化的流产后关爱服务,院内配备专人负责和加强培训,院外增加随访干预深度及广度,将避免重复流产的服务不断拓展,鼓励社会及家庭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关注,切实保障广大女性的生殖健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早产儿健康——关注与行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随着围产新生儿医学的进步,早产儿救治能力大大提升,早产儿的近远期健康结局也受到国际组织、我国政府、医务人员及社会团体的广泛关注与重视。近年来我国针对早产儿,尤其是胎龄<32周的极早产儿早期生存及预后研究增多,加强随访及长期跟踪管理势在必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新冠肺炎疫情精益防控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采用新乡模型的"原则-系统-工具"理论开展精益管理,尝试构建新冠肺炎疫情精益防控新模式。该医疗中心在整体统筹、全员参与、系统协同、过程及改进和以人为本5项精益管理原则指导下,构建与之相匹配的风险识别、快速筛查、同质治疗、定制随访和员工关爱5个支撑系统,集成运用多种精益管理工具,提升了医院危机应对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阶段性成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对社区老年人焦虑症状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前和疫情期间老年人焦虑状况差异及影响因素,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老年人心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20年4至5月采取方便抽样方法在2019年实施全国老年人心理关爱项目的818个社区中,从完成心理健康状况评估的188 407名65岁及以上常住老年居民中抽取6 467名作为调查对象。采用结构化问卷随访调查疫情期间焦虑状况以及影响因素。数据录入与管理采用该项目专门开发的"老年人心理关爱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完成。采用McNemar检验比较老年人疫情前(2019年10月至2020年1月23日)和疫情期间(2020年4至5月)焦虑症状检出率的差异,采用χ 2检验比较不同特征老年人焦虑症状检出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疫情前和疫情期间焦虑症状的影响因素。 结果:调查的老年人群焦虑症状检出率在疫情前为4.95%(95 %CI:4.42%~5.48%),疫情期间为10.10%(95 %CI:9.36%~1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疫情期间调查人群的焦虑症状检出率较疫情前增长了约1倍。疫情前存在焦虑症状的危险因素是患一种疾病( OR=1.57,95 %CI:1.05~2.37)、患两种及以上疾病( OR=3.10,95 %CI:2.13~4.51),而有兴趣爱好、子女关系好、配偶关系好、有积极老化态度、心理韧性好则是保护性因素(均 P<0.05)。疫情期间新发生焦虑症状的危险因素有:居住在农村( OR=1.77,95 %CI:1.42~2.20)、平时参加社会活动( OR=1.23,95 %CI:1.02~1.48)、朋友关系好( OR=1.42,95 %CI:1.11~1.82)、本人或身边有人被医学隔离( OR=2.80,95 %CI:1.90~4.13)。 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导致老年人群焦虑症状检出率较往常成倍增长,应重点关注农村以及本人或身边有人被医学隔离的老年人的心理状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改进流产后关爱措施对高危流产妇女心理弹性和避孕方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改进流产后关爱措施对高危流产妇女避孕方式选择和心理弹性的影响。方法:将156例高危流产妇女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流产后关爱模式,观察组采用改进流产后关爱措施。流产术后1、3、6、12个月随访2组避孕方法的选择、再次妊娠率和重复流产率,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后采用《心理弹性量表》评价妇女心理弹性水平。结果:术后6个月、12个月观察组高效避孕方式使用率、坚持每次避孕率分别为93.2%(68/73)、94.5%(64/20)、94.5%(69/73)、92.9%(65/7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9%(51/72)、76.1%(54/71)、83.3%(60/72)、80.4%(57/71);术后12个月观察组再次妊娠率为2.9%(2/7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7%(9/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为4.187~6.102, P<0.05)。干预后观察组坚韧、力量、乐观维度得分及心理弹性总分分别为(36.34 ± 6.65)、(25.86 ± 4.32)、(14.57 ± 2.83)、(76.77 ± 8.7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2.08 ± 5.58)、(23.17 ± 3.09)、(12.34 ± 2.20)、(67.62 ± 6.7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4.123~6.984, P<0.01)。 结论:改进流产后关爱措施有助于提高高危流产妇女高效避孕方法的使用率,改善妇女的心理弹性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微信随访的流产后关爱服务对重复人工流产患者避孕依从性的影响及满意度评价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随访的流产后关爱服务对多次人工流产患者避孕依从性的影响,评价接受PAC服务的患者满意度效果。方法:采用类实验研究方法,利用便利抽样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东院区接受人工流产手术的患者150例作为研究组,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西院区接受人工流产手术的患者150例为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及基于电话随访的流产后关爱服务,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基于微信随访的流产后关爱服务,比较2组患者手术后失访情况、避孕方式的选择,调查2组患者术后一年内是否再次出现意外妊娠,评价2组患者随访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对人工流产手术危害知晓度90.4%(120/135),高于对照组的77.5%(88/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为9.128, P=0.010),2组术后立即避孕意识分别为99.3%(134/135)、94.6%(105/1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值为3.256, P=0.071),研究组患者术后1、3、6、12个月失访人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为13.664, P=0.003),73.3%(99/135)研究组患者选择高效避孕方式,与对照组19.8%(22/11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为69.795, P<0.01),研究组患者一年内无再次意外妊娠的发生,与对照组6.3%(7/11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为6.630, P=0.003),研究组随访患者的参与调查率为(95.37 ± 12.29)%,高于对照组(90.77 ± 16.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2.438, P<0.05),研究组总体满意度得分(26.55 ± 2.80)分,高于对照组(23.66 ± 3.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7.285, P<0.01)。 结论:基于微信随访的流产后关爱服务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及满意度,指导患者选择正确的避孕方式,降低重复流产率,促进女性生殖健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流产后关爱服务对未育青少年女性避孕措施选择及重复流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未育青少年人工流产及避孕现状,探讨流产后关爱(post-abortion care,PAC)服务对未育青少年女性避孕措施选择及重复人工流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2018年1月至12月期间广东省妇幼保健院门诊进行人工流产的未育青少年女性患者,通过PAC咨询和随访,比较手术前后避孕及重复人工流产等状况。结果:①未育青少年人工流产1137人次,占同期青少年人工流产总数的85.30%(1137/1333),占人工流产总数的29.51%(1137/3853);术前有人工流产史者占23.39%(266/1137),人工流产总次数≥3次者占5.54%(63/1137)、半年内重复人工流产(即≥2次人工流产)者占2.73%(31/1137)、1年内重复人工流产者占6.86%(78/1137)。②PAC后选择高效避孕方法较术前显著增加(2.73%比84.43%, P<0.001),其中复方口服避孕药(combined oral contraceptive,COC)和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 device,IUD)使用率均显著增加(2.73%比83.46%, P<0.001;0比0.97%, P=0.001),使用IUD的已婚人数多于未婚人数(5.71%比0.86%, P=0.047);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COC续用率逐渐下降(83.01%、5.95%、2.46%),而IUD续用率相对稳定(0.97%、1.14%、1.23%)。③PAC后半年及1年内重复人工流产率与术前比较显著下降(1.26%比2.73%, P=0.022;3.70%比6.86%, P=0.003)。 结论:未育青少年女性重复人工流产率高,高效避孕措施使用率低,PAC能显著提高高效避孕措施即时落实率。尚需进一步提高IUD即时落实率和COC续用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原发性肝癌患者饮食治疗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的纵向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随访观察原发性肝癌患者饮食治疗依从性的变化轨迹,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21年3月-2022年4月选取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住院首次治疗的243例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出院前(T0)完成第1次问卷调查,首次治疗后1个月(T1)、3个月(T2)及6个月(T3)随访完成依从性量表调查.结果 肝癌患者在T0、T1、T2和T3时点的饮食治疗依从性得分分别为(37.62±6.53)分、(37.82±6.34)分、(37.12±6.10)分和(34.43±5.76)分,T0-T1、T0-T2 和 T1-T2 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 T0-T3、T1-T3、T2-T3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潜类别增长模型可识别3个潜在轨迹类别:"紧紧跟随组"占比30.87%(75例),"放松警惕组"占比33.33%(81例),"重视不足组"占比35.80%(87例).宗教信仰、营养不良风险、独居和健康信念是肝癌患者饮食治疗依从性潜在轨迹类别的影响因素.结论 医护人员应尊重患者的宗教信仰,帮助重度营养不良风险的患者形成正确的疾病认知,配合社区开展独居患者精准关爱服务,准确评估患者的健康信念状况,提高饮食治疗的依从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使用含依非韦伦方案艾滋病患者基线HIV RNA水平与免疫功能重建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4/6
目的 通过观察使用含依非韦伦(efavirenz,EFV)方案进行治疗的不同基线人免疫缺陷病毒核糖核酸(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ribonucleic acid,HIV RNA)水平的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CD4+ T淋巴细胞计数的变化,探讨基线病毒载量(viral load,VL)与免疫功能重建的相关性.方法 研究对象为 2010 年 1 月 31 日—2020 年 12 月 31 日在柳州市人民医院关爱门诊随访管理的初治成年AIDS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含EFV的抗病毒治疗方案,观察期为120个月.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确定基线VL预测免疫功能重建的最佳界值,根据最佳界值将患者分为低基线VL组和高基线VL组,用广义估计方程(generalized estimating equations,GEE)分析基线VL的高低与免疫功能重建的关系.结果 基线VL预测免疫功能重建的最佳界值为5.533×104 copies/mL.低基线VL组免疫重建成功率(87.58%)高于高基线VL组(70.93%)(P<0.05).广义估计方程模型效应检验显示,CD4+ T淋巴细胞计数在低基线VL组和高基线VL组之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ald χ2=24.789,P=0.000),不同随访时间点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Wald χ2= 911.501,P=0.000).结论 当AIDS患者的基线VL<5.533×104 copies/mL时,使用含EFV方案进行抗病毒治疗后,其免疫功能的恢复和重建效果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6
-
非意愿妊娠女性人工流产后放置吉妮致美IUD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探讨非意愿妊娠女性人工流产后放置吉妮致美宫内节育器(IUD)效果.方法:以2021年7月-2022年7月在本院自愿要求人工流产术的未育女性213例,对实行流产后关爱干预,其中选择IUD避孕103例为观察组,未选择IUD避孕方法110例为对照组,问卷调查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对人工流产危害的知信行,比较流产后性生活恢复时间,随访1年非意愿妊娠及其妊娠原因、人工流产情况.结果:干预前后两组对人工流产危害性知识理论认知、态度信念、行为能力评分均提升(P<0.05),但两组间无差异;干预后观察组性生活恢复时间(3.7±0.1月)晚于对照组(3.2±0.9月),非意愿妊娠发生(8例,7.8%)低于对照组(24例,21.8%)(P<0.05),两组人工流产(0.9%、1.9%)发生无差异,观察组非意愿妊娠原因均为IUD脱落,对照组为避孕措施失败(11例,45.8%)和未避孕或避孕措施使用不正确(13例,54.2%).结论:吉妮致美IUD对降低人工流产后妇女非意愿妊娠有效,但需要重视IUD脱落率问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