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寒湿痹颗粒联合塞来昔布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探讨寒湿痹颗粒联合塞来昔布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8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128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塞来昔布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寒湿痹颗粒治疗.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周.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评分、血清炎症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好转54例,无效10例;观察组好转61例,无效3例;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3%(61/64)比84.4%(54/64)](x2=4.195,P=0.041).治疗后,2组患者VAS和BASF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2组患者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17、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75,P=0.676).结论 在塞来昔布的基础上联用寒湿痹颗粒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可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能快速改善腰背痛、晨僵、关节痛等临床症状,降低VAS、BASFI评分和体内炎症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且症状轻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2016 - 2020年黑龙江省未成年人急、慢性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分析黑龙江省未成年人急、慢性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为未成年人布病的诊断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北大荒集团总医院收治入院的未成年人布病患者的病历资料,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感染科确诊的150例未成年人布病患者,按临床分型分成急性组125例、慢性组25例;同时选取门诊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未成年人急、慢性布病患者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及误诊情况;分析比较未成年人急、慢性组及对照组实验室检测结果[血常规、肝功能、心肌酶、全血C-反应蛋白(CRP)、血培养]。结果:2016 - 2020年未成年人布病在同年总布病患者中占比分别为3.26%(37/1 136)、2.50%(28/1 119)、3.31%(36/1 088)、2.80%(35/1 250)、2.00%(14/701)。急、慢性布病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66∶1.00(78/47)、1.27∶1.00(14/11);学龄期患病率最高[35.2%(44/125),44.0%(11/25)],婴儿期最低[2.4%(3/125)、0(0/25)];3 - 6月最常见[52.8%(66/125)、44.0%(11/25)];分布在齐齐哈尔市较多[19.2%(24/125)、28.0%(7/25)];易感因素以牛/羊接触最多[89.6%(112/125)、96.0%(24/25)],急性组出现罕见感染因素即哺乳期患病1例。两组出现4种典型症状的分别有32例[25.6%(32/125)]、8例[32.0%(8/25)]。早期发热体温,急性组以高热最常见[41.2%(47/114)];在两组关节疼痛患者中,膝关节痛最常见[50.0%(36/72)、60.0%(12/20)]。急性组出现骨骼肌肉疼痛比例高于慢性组(χ 2 = 4.57, P = 0.033),而慢性组出现乏力和关节疼痛比例均高于急性组(χ 2 = 4.49、4.41, P均< 0.05)。布病患者被误诊为其他疾病的占57.3%(86/150),急性组占49.3%(74/150),慢性组占8.0%(12/150),其中感冒最常见,占38.0%(57/150)。急性组血培养阳性者比例(38.4%,48/125)明显高于慢性组(16.0%,4/25, χ 2 = 4.62, P = 0.038)。与对照组比较,急、慢性组的单核细胞计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羟丁酸脱氢酶(HB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红蛋白(HG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 0.05),急性组与慢性组比较,CRP、LDH均较高( P均< 0.01)。 结论:黑龙江省未成年人急、慢性布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症状存在一定的差异,单核细胞、红细胞系、转氨酶、TP、ALB、心肌酶会发生显著变化,需定期监测并予以一定的保护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34例布鲁氏菌病患儿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了解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患儿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以期为临床诊治儿童布病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在北大荒集团总医院感染科就诊的布病患儿(年龄≤14岁)的临床资料,对其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及治疗与转归等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共纳入布病患儿34例,其中男性25例(73.53%)、女性9例(26.47%),男女性别比为2.78∶1.00;年龄中位数为8岁1个月,主要集中在6 ~ 14岁年龄组(19例,55.88%)。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患儿多为农村居住者(25例,73.53%),接触牛/羊者较多(26例,76.47%),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夏季(15例,44.12%)和春季(13例,38.24%)。临床症状以发热(97.06%,33/34)和关节痛(64.71%,22/34)为主。实验室检查中,25例(73.53%)患儿血培养阳性,30例(88.24%)患儿白细胞计数(WBC)为(4 ~ 10)× 10 9/L;肝功能异常指标中,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升高19例(55.88%),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14例(41.18%),γ-谷氨酰转肽酶(GGT)升高6例(17.65%)。心肌酶学异常指标中,α-羟丁酸脱氢酶(HBDH)升高29例(85.29%),乳酸脱氢酶(LDH)升高27例(79.41%),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升高8例(23.53%)。经过治疗,25例血培养阳性患儿均转为阴性。 结论:布病患儿以男性、高年龄、农村居住者为主;临床表现以发热和关节痛为主。相关科室医生在临床工作中应针对此类患儿采取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以及相关实验室检查,实现儿童布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结节病肾损害临床病理分析3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结节病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多系统非干酪样肉芽肿性疾病。发病可累及肺、淋巴结、皮肤、肾、眼、关节等,其中肾脏受累较少见。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3例结节病肾损害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改变及治疗效果,结果显示,3例患者均为男性,临床表现为血肌酐升高、肾小管损伤,其中2例伴高钙血症;肾外表现有虹膜睫状体炎、多发淋巴结肿大、发热、关节痛等;肾脏病理改变均以肾小管-间质损伤为主,1例可见典型非干酪样肉芽肿;糖皮质激素治疗均有效。结节病肾损害起病隐匿,易被漏诊或误诊,早期诊断及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可改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英夫利西单抗治疗克罗恩病:超过10年的真实世界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评估英夫利西单抗(IFX)在中国克罗恩病患者真实世界中的治疗持续性和长期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0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使用过IFX的1 309例克罗恩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基线资料(患者性别、确诊年龄、随访时间等),IFX使用情况(治疗时间、停用情况),IFX相关不良反应。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IFX的持续使用率,采用Cox回归分析探究治疗持续性的影响因素,采用卡方检验分析不同因素与安全性结局之间的关联。结果:1 309例患者中,男性936例(71.5%),确诊年龄为28.7岁(28.1岁,29.3岁),随访时间为3.9年(3.7年,4.0年),IFX治疗时间最长达9.4年。随访期间,共421例(32.2%)患者停用IFX,在IFX治疗第1、3、5、10年IFX的持续使用率分别为84.0%、65.8%、56.7%、30.9%。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肛周病变的患者IFX持续使用率升高[ HR(95%置信区间)为0.75(0.61~0.92), P=0.006],有不良反应的患者IFX持续使用率降低[ HR(95%置信区间)为1.23(1.01~1.50), P=0.038]。共445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0%(445/1 309);急性输注反应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7%(179/1 309),其中重度急性输注反应发生率为2.8%(5/1 309);感染发生率为10.5%(138/1 309),其中严重感染发生率为2.6%(34/1 309),特殊病原体感染发生率为5.5%(72/1 309),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发生率为1.0%(13/1 309),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最常见的受累部位为肺部(10例);皮肤损害(非过敏、非感染、非肿瘤性)发生率为6.9%(90/1 309);肿瘤发生率为1.1%(14/1 309)。因不良反应停用IFX者占出现不良反应总人数的20.7%(92/445),其中因急性输注反应、感染、肿瘤、迟发输注反应、皮肤损害、肝功能异常、血液系统异常、急性胰腺炎、关节痛、癫痫发作停用IFX者分别占47.8%(44/92)、18.5%(17/92)、8.7%(8/92)、6.5%(6/92)、5.4%(5/92)、5.4%(5/92)、3.3%(3/92)、2.2%(2/92)、1.1%(1/92)、1.1%(1/92)。14例出现肿瘤事件的患者中,11例为恶性肿瘤,其中1例慢性白血病的发生与IFX相关。多轮次IFX治疗会增加急性输注反应、重度输注反应的发生风险,联用免疫抑制剂会降低肝功能异常的发生风险,IFX疗程>1年会增加皮肤损害的发生风险( χ2=6.16、11.30、18.20、9.47; P=0.013、=0.001、<0.001、=0.002)。 结论:IFX在中国克罗恩病患者中持续使用率较高,长期安全性总体较可,临床医师需重点关注接受多轮次、长疗程IFX治疗患者的安全性问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三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SLE合并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学特征、诊治及预后。方法:分析3例SLE合并PSC患者的临床、实验室、影像学表现及治疗和预后,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并与本研究结果对比。结果:搜索到文献报道7例,结合本文病例3例,共10例纳入研究。男性5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43±17)岁,临表表现多见黄疸、肾脏受累、关节痛;实验室检查见抗dsDNA抗体阳性,多见血液系统损害、ESR增快、低补体血症以及肝酶和胆酶升高,肝功能异常以ALP升高为主。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的特异表现为胆管狭窄、扩张、串珠样改变,可同时累及肝内外胆管。治疗多采用激素和熊去氧胆酸(UDCA),部分采用胆道引流。多数患者预后良好。结论:PSC虽然少见,但在SLE合并肝功能异常,特别以ALP升高为主的患者中,要注意鉴别PSC。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中国大陆首例儿童代理性孟乔森综合征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对2020年11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儿科收治的1例代理性孟乔森综合征(MSBP)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儿,女,4岁4个月,因"胸骨后疼痛、腹痛1个月,加重伴多器官痛20 d"入院,自述"胸骨后反酸、疼痛,牙齿、食管、腹部等多部位均有疼痛",住院期间常诉多器官疼痛,其母多次诉患儿髋关节痛,夜间哭叫,难以行走。但体格检查无阳性体征,辅助检查无明显异常。结合患儿病史特点及照顾者的行为特点,临床诊断为MSBP。提示当临床遇有主诉复杂、严重、医学术语多,既往就诊频繁,而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无明显异常,且照顾者就医及住院意向强烈的儿童,需考虑MSBP的可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白芍总苷与抗风湿药联用对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观察白芍总苷与抗风湿药联合应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效果。方法:选取威海市中心医院2017年8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200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研究组应用白芍总苷加抗风湿药(DMARD S)二联及三联组合共5组,每组20例;对照组100例患者未加白芍总苷,单服抗风湿药(DMARD S)二联及三联组合共5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定期复诊,随访1年,并按统一制订的标准进行疗效评价。 结果:两组治疗前晨僵持续时间、关节肿胀、关节压痛、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每组治疗后晨僵持续时间、关节肿胀、关节压痛、血沉、C反应蛋白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 P < 0.05)。治疗后A、B、C、D、E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晨僵持续时间、关节肿胀、关节压痛、血沉、C反应蛋白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 P < 0.05)。A、B、C、D研究组治疗后晨僵持续时间、关节肿胀、关节压痛、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E研究组治疗后晨僵持续时间[(18.96±11.29)min]、关节肿胀指数(1.26±7.73)、关节压痛指数(1.93±3.76)、红细胞沉降率[(19.43±7.84)mm/h]、C反应蛋白[(2.13±3.92)mg/L]与A组[(29.31±42.36)min、(2.31±3.61)、(3.16±2.17)、(29.63±17.36)mm/h、(4.35±2.17)mg/L]、B组[(28.37±41.45)min、(2.37±4.2)、(3.69±3.24)、(27.49±18.45)mm/h、(4.28±1.63)mg/L]、C组[(29.69±41.63)min、(2.68±3.75)、(2.96±3.68)、(27.65±19.31)mm/h、(3.96±7.69)mg/L]、D组[(27.64±19.23)min、(2.19±4.95)、(2.81±4.15)、(26.54±65.32)mm/h、(3.19±6.39)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c=4.37、4.24、3.95、3.87;4.48、4.22、3.73、3.92;4.39、4.01、3.85、3.24;4.52、4.15、3.79、3.89;5.28、4.23、3.83、3.63,均 P < 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9.00%(89/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1.00%(61/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50, P < 0.001)。 结论:白芍总苷联合DMARD S口服,尤其是白芍总苷联合甲氨喋呤+叶酸+柳氮璜吡啶组,治疗效果好,患者耐受性好,是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联合用药最佳选择,有着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综合征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据世界卫生组织(www.who.int)实时公布数据显示,自2019年底至2023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已造成全球逾6.6亿人感染,超过750万人死亡,导致世界范围的医疗危机和卫生资源紧张。该病毒不仅影响呼吸系统,也会侵及多个器官和系统,产生局部或全身症状。虽然大多数患者经过综合治疗可以在几天或几周内康复,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新冠病毒感染期间或之后出现的一系列症状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包括疲劳、呼吸困难、认知障碍、睡眠障碍、焦虑、抑郁、味觉和嗅觉丧失、头痛、胸痛和关节痛等 [1],通常称为新冠肺炎后综合征(PCS)或长新冠肺炎后综合征(long COVID-19 syndrome)。预计新冠肺炎大流行后,PCS将成为后疫情时代的重要健康问题,如处理不当,不仅会影响患者本人的生命质量,也会给其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负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开放性胫骨高位楔形截骨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究开放性胫骨高位楔形截骨术(openinging wedge high tibial osteotomy,OWHTO)对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治疗效果,并分析其影响临床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武警海警总队医院2016年12月至2020年5月行OWHTO治疗的KOA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疗效分为有效组(76例)和无效组(4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 score,HSS)、美国西安大略大学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the western Ontarioand Mc 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WOMAC)评估手术前及术后3个月KOA改善情况,并对临床疗效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80例患者术后VAS评分、WOMAC功能评分、HSS评分及关节疼痛、关节功能、关节活动度、肌力、屈曲畸形各单项项目评估均较术前显著改善( t=24.92、21.45、52.62、15.87、10.88、15.28、42.54、11.07,均 P < 0.05)。术后,疗效为优的有29例(36.25%),疗效为良的有34例(42.50%),疗效为一般的有13例(16.25%),疗效为差的有4例(5.00%)。有效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24.10±3.06)kg/m 2]、术前VAS评分[(5.55±1.57)分]、术前WOMAC功能评分[(36.96±9.62)分]均明显低于无效组[(27.64±3.62)kg/m 2、(7.87±1.39)分、(47.95±9.63)分],HSS评分[(52.81±3.71)分]明显高于无效组[(46.83±3.69)分]( t=2.23、2.89、2.22、3.14,均 P < 0.05)。患者BMI、术前VAS评分、术前WOMAC功能评分与临床疗效呈显著正相关,术前HSS评分与临床疗效呈显著负相关( r=0.24、0.31、0.24、-0.33,均 P < 0.05)。对以上显著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术前HSS评分为疗效独立保护因素,BMI、术前VAS评分为疗效危险因素。 结论:采用OWHTO可显著改善KOA患者膝关节功能,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但同时要注意,过度肥胖患者疗效可能受到影响,且要控制患者术前VAS评分、WOMAC功能评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