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轻可去实"论治胸痹心痛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轻可去实"最早属于药物分类法,后演变为方剂分类法,旨在运用轻解宣散药治疗内伤杂病.至温病学派提出"逆传心包"理论,运用竹叶、连翘、莲子心、菖蒲、郁金、灯芯草等轻灵开窍,透热转气,为轻剂治疗心系疾病奠定了基础.胸痹心痛核心病机为"阳微阴弦",与风、冷、热、毒、湿等病邪相关,络脉为重要病位,轻剂可宣透阴邪、驱散外邪、疏经搜络;轻剂包含风药,能开通上焦,解表发汗、调和营卫、培补宗气,从多个方面达到养心去邪、通脉宣痹之效,以治疗胸痹心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伤寒杂病论》总结张机在中医外科中的辨证论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伤寒杂病论》是中医学的方书之祖,开辨证论治的先河,在《素问·热论篇》的基础上,总结东汉以前医家著作,结合自身临证经验,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而完成.本书不仅论述外感热病,同时也包括内伤杂病、妇科、外科疾病的诊治,所录外科病证如痈肿肠痈、浸淫疮、阴阳毒、百合病等,其辨证治法至今仍对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学术价值.经查阅文献发现,张机在外科疾病的诊治中具有以六经辨证为本,重视疾病传变,重视脉诊,以经方为主,采用合方,内外并重,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等特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理论探讨复方益糖康调控糖尿病肾病"炎症因子"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糖尿病是对生命健康具有不良影响的代谢障碍性疾病,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炎症因子是发生糖尿病肾病的重要病理基础,"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理论是《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中"病机十九条"之一,该文以此理论为基础,探讨炎症因子对糖尿病肾病的病理演变作用."湿热内伤,脾肾失司,精微不固"为发病之本,诸多炎症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阴火炽盛,壮火内生"是糖尿病肾病形成的关键.复方益糖康具有健脾清热、养阴益气、活血化瘀功效,方中各药物的有效成分都具有保护肾脏、防止肾损伤的作用,方中药物组合使用能够通过抑制JAK2/STAT3、NF-κB、MAPK等信号通路,降低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TGF-β)等炎症因子的水平,对糖尿病肾病起到良好的治疗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从柴胡体质论治甲状腺结节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甲状腺结节为临床常见内分泌系统疾病,起病多与情志内伤相关,其核心病机是肝失条达、木郁不舒,主要病理变化为气滞、痰浊、血瘀。体质秉承于先天,滋养于后天,与疾病的发生、证候的转化、疾病的传变等密切相关。柴胡体质是指适合长期服用柴胡及柴胡类方的体质类型,临床上柴胡体质患者与甲状腺结节患者体质特点较为类似,发生甲状腺结节的风险更高,柴胡体质是甲状腺结节发病的内在基础。临床治疗属于柴胡体质的甲状腺结节患者应突显柴胡的主导地位,灵活应用柴胡及柴胡类方,柴胡剂量多在6~15 g,并针对病机的变化随证配伍疏肝行气、化痰祛浊、活血化瘀等中药,以预防甲状腺结节的发生与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黄连阿胶汤抗焦虑作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黄连阿胶汤抗焦虑临床研究主要以黄连阿胶汤加减结合西药基础治疗,针对心肾不交型广泛性焦虑或阴虚火旺型继发性焦虑患者进行疗效观察,多认为本方可有效改善患者焦虑状态,并具有远期疗效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复发率低的优势。但研究中也存在一定不足,如在广泛性焦虑的研究中,多数临床观察的中医辨证分型并无权威标准,部分纳入标准对广泛性焦虑和惊恐障碍划分不明确,且广泛性焦虑病程持续,研究中对药物长期疗效、疾病复发率的观察明显不足;在焦虑综合征的研究中,对于焦虑症状的诊断标准往往较为模糊,焦虑改善情况的评定标准并不统一,且针对药物安全性的评价有所欠缺,对该方抗焦虑作用机制的研究亦不完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3D打印纳米β-磷酸三钙修复海水浸泡兔胫骨缺损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负载万古霉素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的3D打印纳米β-磷酸三钙(β-TCP)材料对海水浸泡兔胫骨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选取27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普通组、对照组、海水组,每组9只。采用手术截骨的方法构建兔胫骨骨缺损模型。普通组不用海水浸泡,对照组和海水组在术后8 h内用海水浸泡2 h。造模成功后,三组动物术后5~7 d内伤口外观无明显红肿及脓性分泌物后行清创并植入填充物。对照组用负载万古霉素和 BMP-2的明胶海绵填充;普通组和海水组植入负载万古霉素和 BMP-2的3D打印纳米β-TCP支架。三组动物填充结束后,逐层缝合,碘伏消毒,并注射硫酸庆大霉素抗感染,石膏外固定。分别于术后4,8,16 周摄患肢胫骨正位 X 线片,运用Lane-Sandhu X线评分标准评价各组骨缺损修复效果。取16周骨缺损组织行HE染色,观察骨组织生长情况。结果:术后4周,普通组、对照组、海水组的Lane-Sandhu X线评分分别为(2.8±1.1)分、(1.1±0.9)分、(2.2±1.0)分,其中对照组较普通组低( P<0.05),海水组与普通组、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术后8周,普通组、对照组、海水组的Lane-Sandhu X线评分分别为(8.2±1.0)分、(2.8±1.0)分、(6.1±0.9)分,其中海水组、对照组较普通组低( P均<0.05),海水组较对照组高( P<0.05);术后16周,普通组、对照组、海水组的Lane-Sandhu X线评分分别为(10.0±1.3)分、(3.8±1.0)分、(9.3±1.2)分,其中对照组较普通组、海水组低( P均<0.05),海水组与普通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6周,三组骨组织学形态观察可见不同程度骨组织形成,其中普通组的骨缺损修复效果最佳,海水组次之。 结论:负载万古霉素和BMP-2的3D打印纳米β-TCP材料能较好修复海水浸泡骨缺损,促进骨组织再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宋兴治湿理论经验探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宋兴教授认为湿邪为病为害最广,甚至百病皆由湿作祟,认为湿邪闭郁为当今诸多顽疾、疑难疾病之因。其病因不外乎外感和内伤,湿病中以湿闭病证最为难治,湿邪壅闭难解,日久变生重病大病。提出治湿立足于中焦脾胃,兼顾上焦肺、下焦肾的功能,恢复机体自身所具有的祛湿功能,同时注重辨证调护,医养结合,杜绝生湿之内外根源。附举验案一则以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肉极”源流考释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肉极”作为病证名,其相关理论曾在历史文献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现代文献对此论述较少,有关“肉极”的临证经验亦不为医家所重视。“肉极”的概念萌芽于春秋战国,其名最早见于南北朝时期《删繁方》。关于该病的症状,最初主要指肢体软弱无力,此后逐渐扩展为:①消瘦或者肌肉萎缩;②乏力;③皮肤色泽改变,干黑或者枯槁;④皮肤感觉异常;⑤脾胃消化吸收机能较差。病因亦从外感转变为内伤,再转变为母气不足。随着对疾病认识的转变,治疗方法也随之变化。古医籍中有关肉极的辨证施治或对当前临床诊疗有一定参考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医经脉理论发展的回顾与省思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经脉理论是中医临床诊疗疾病的基础,从《伤寒论》到《脾胃论》,外感、内伤诊断体系的建立,经脉理论无不为其贡献了重要的理论组织素材和临床实践经验,针灸临床中包含的腧穴载录症状及总结的某些规律被大方脉吸收借鉴,显示了其在临床诊疗方面的积极意义,然而中医经脉理论虽历史悠久,其治疗手段在病症、腧穴、针灸方法、刺激量等方面多有探索,却未形成具有针灸特色的外感、内伤辨治体系。本文从经脉学术发展历史出发,就中医针灸在内伤诊治中的贡献与局限进行了回顾与分析,以期对目前中医的学习和认识有所启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医心方》霍乱辨治特点探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丹波康赖《医心方》是自《伤寒论》首次记载霍乱辨治方药至宋以前的最全总结.笔者认为,《医心方》霍乱以吐利为主症,不具有传染性,病因为外感风寒和内伤饮食,证型分为脾胃失调证、阴虚内燥证和阳气欲脱证;治疗包括温中散寒、滋阴潜阳和回阳救逆等内治法,以及易于操作实施的外治、艾灸、暗示等疗法.《医心方》对霍乱病因病机的认识,辑录总结的诸多治法和方药,对现代临床治疗急性吐泻类疾病和传染病霍乱具有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