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氚β粒子照射对发育中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电离辐射对发育中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是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和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的重要课题。对原子弹爆炸幸存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的结果是目前评价辐射对人类脑发育和神经行为危险度的主要依据。这些结果是基于对一次性短时间内高剂量率辐射所产生的影响的总结,并不能准确反映氚β粒子在连续长时间内低剂量率辐射情况下所产生的生物效应。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的辐射敏感性随着其发育阶段而变化,这就造成了在不同的照射情况下所产生的辐射危险度的不同。笔者以原卫生部工业卫生实验所(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周湘艳的氚生物效应研究团队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今的研究成果为主线,概述了中国研究人员在低剂量氚辐射对发育中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及其机制领域开展的一系列综合系统的研究中所取得的重要成果。研究者对仔鼠的生长发育、神经行为学、脑组织病理学、脑组织神经生物化学、初代培养大鼠大脑组织细胞电生理学和初代培养小鼠中脑细胞形态学和生物化学的变化等方面,使用了总计56项生物学终点作为评价指标,从多层次综合地探讨了低剂量氚β粒子子宫内照射对发育中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及其机制。该研究在世界上是第一次在同一系列实验系统中,从分子、细胞、器官到整体,从组织结构、神经生化、行为到学习记忆功能,从动物的个体到细胞的离体培养,综合评价了低剂量氚β粒子连续照射对发育中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危险度。这些重要的研究成果为全面系统地评价氚β粒子辐射的危险度提供了具有可信度和权威性的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宫颈腺癌同步放化疗疗效及残余病灶挽救性治疗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估宫颈腺癌根治性同步放化疗后疗效,分析同步放化疗后仍有残留病灶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6年间收治的109例局部进展期宫颈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外照射临床靶体积处方剂量50.4 Gy分28次,内照射A点剂量30~36 Gy分5~7次。同步顺铂或紫杉醇周疗。放化疗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对部分缓解(PR)者进行挽救性治疗(手术和/或紫杉醇联合卡铂或顺铂化疗和/或放疗)。 Kaplan- Meier法生存分析。 结果:中位随访时间48个月,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4.1%、58.5%。放化疗后72例(66.1%)患者达完全缓解,31例(28.4%)患者达PR。PR患者挽救性治疗后3年总生存、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53%、41%。放化疗后仅4例(3.7%)和2例(1.8%)患者出现>3级泌尿系和胃肠道不良反应。结论:对于同步放化疗后仍有临床残余病灶的宫颈腺癌患者应积极采取挽救性治疗,以期更多的生存获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环钻切除术在治疗胸部多发性瘢痕疙瘩中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环钻切除术加浅层X线照射联合局部药物注射治疗胸部多发性瘢痕疙瘩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6月于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治疗的胸部多发性瘢痕疙瘩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先进行环钻切除术,术后24 h内照射1次浅层X线,之后每周照射1次,共照射4次,放疗结束1周后予局部药物注射治疗(1 ml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0.6 ml氟尿嘧啶注射液+3.4 ml 2%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制备成5 ml混合液),每月1次,共4次,单次注射终点反应为瘢痕疙瘩变白;对照组不接受环钻切除术,其他治疗与观察组相同。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6、12个月进行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和治疗有效性评价(治愈、显效、好转、无效),记录治疗前后瘢痕疙瘩总体积、局部注射药物总量和不良反应情况。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 ± s表示,2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同组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共纳入58例患者,每组各29例,其中男性36例,女性22例;年龄18~59岁,平均29岁;每例患者胸部瘢痕疙瘩数量为5~12个。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V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21±1.24)分vs.(12.90±1.21)分, t=0.97, P=0.337]。治疗结束后随访3、6、12个月,观察组VSS评分分别为(4.21±1.26)、(4.34±1.40)、(4.55±1.33)分,对照组VSS评分分别为(5.66±1.32)、(6.07±1.44)、(6.62±1.40)分,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27、-4.63、-5.78, P均<0.001);组内比较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3、6、12个月V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2.50, P=0.111),对照组患者治疗后3、6、12个月VSS评分呈逐渐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30.75, P<0.001)。观察组显效22例,好转7例,显效率为75.86%(22/29);对照组显效6例,好转23例,显效率为20.69%(6/29),2组显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7.68, P<0.001)。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瘢痕疙瘩总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76±1.71) cm 3 vs.(8.27±1.26) cm 3, t=-1.28, P=0.207];治疗后随访12个月,观察组瘢痕疙瘩总体积[(2.57±0.59) cm 3]明显小于对照组[(5.51±1.39) cm 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0.47, P<0.001)。观察组局部注射药物总量[(6.45±1.25) ml]明显少于对照组[(11.00±1.73)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1.48, P<0.001)。2组患者均在进行浅层X线照射后3~5 d出现照射区域一过性色素沉着,6个月内自然消退。除此之外,观察组出现5例不良反应,分别为部分创面延迟愈合2例,毛细血管扩张2例,月经周期异常1例;对照组出现13例不良反应,包括毛细血管扩张7例,月经周期异常2例,皮肤萎缩凹陷4例。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24%(5/29) vs. 44.83%(13/29), χ2=5.16, P<0.001]。 结论:环钻切除术加浅层X线照射联合局部药物注射治疗胸部多发性瘢痕疙瘩,具有操作简便、治疗效果好、不良反应少的优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125I粒子植入放疗在儿童眼眶横纹肌肉瘤综合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 125I粒子植入放疗在儿童眼眶横纹肌肉瘤综合治疗中的效果与并发症。 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例儿童眼眶横纹肌肉瘤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经手术切除和病理检查确诊,根据WHO制定的病理组织学分型标准分为胚胎型6例,腺泡型2例。根据美国横纹肌肉瘤研究协作组(IRSG)分期标准分为Ⅰ期1例,Ⅱ期3例,Ⅲ期4例。所有患儿均在儿科规范化疗,计划在肿瘤切除术后1个月行 125I粒子植入放疗。随访项目包括肿瘤控制情况和放疗并发症情况。 结果::4例手术中肉眼切除干净,另4例因边界欠清晰未切除干净。7例患者按照各自预定方案完成了化疗,1例未完成化疗并放弃后续治疗。完成综合性治疗的7例患儿4年无瘤生存率为100%,中位随访时间48(37~66)个月。未完成综合治疗方案者1例,因脑转移死亡(眼眶部位稳定控制)。穿刺并发症:1例穿刺道出血。放疗并发症:早期(≤6个月)有角膜刺激征5例,睫毛眉毛脱失5例,局部皮肤色素沉着2例;晚期(>6个月)有视力下降5例,眼表新生血管性病变5例,局部皮肤色素沉着5例,皮下组织萎缩、硬化4例,角膜刺激征3例,睫毛眉毛脱失2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2例(其中角膜溃疡、穿孔并摘除眼球1例)。所有患儿均无眼眶及面骨发育异常,存活的7例患儿中有6例完整保留眼球,3例视力无影响。结论::包含 125I粒子植入内照射的综合治疗可较好地治疗儿童局限于眼眶内的横纹肌肉瘤,但粒子特有的并发症需要进一步观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核医学场所空气中 131I浓度监测及工作人员内照射剂量评价探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了解医疗机构 131I治疗工作场所空气中 131I核素的活度浓度水平,探讨通过空气采样方法估算工作人员内照射剂量的方法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方法:选取郑州市10家开展 131I核素治疗的工作场所,采用空气采样方法采集 131I治疗工作场所中放射性气溶胶,用高纯锗γ能谱仪进行γ放射性核素测定并推算工作场所空气中 131I核素的活度浓度水平,根据测量结果和现场调查结果估算放射工作人员因 131I核素吸入导致的内照射剂量。 结果:19个分装间空气样品的 131I活度浓度为0.087~570 Bq/m 3,平均为(51.04±128.58)Bq/m 3;11个病房空气样品的 131I活度浓度为0.162~54.6 Bq/m 3,平均为(7.97±15.89)Bq/m 3。根据GBZ 129-2016《职业性内照射个人监测规范》推荐的典型工作时间估算,放射工作人员由于吸入 131I核素导致的年待积有效剂量范围为2 μSv~10 mSv,平均为(0.61±1.80)mSv,年有效剂量均未超过国家标准所规定的剂量限值。 结论:郑州市10家医疗机构核医学工作场所中 131I核素活度浓度较高的样品多分布在甲状腺癌住院患者较多、核素操作量较大的三甲医院,由此导致的工作人员内照射剂量不容忽视。根据空气样品的测量结果估算内照射剂量带有很大不确定度,但空气采样方法可及时发现异常或事故情况下的放射性污染,为工作人员开展体外直接测量和内照射评价提供预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2015—2019年三门核电站周围近海海水与三类海产品中 90Sr放射性水平调查及人群剂量评估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调查分析2015—2019年三门核电站周围近海海域海水与海产品中 90Sr放射性水平,估算食入海产品所致年待积有效剂量。 方法:2015—2019年,在近海海域采集海水样品,并结合当地居民饮食习惯,采集三门当地3类常见海产品,测定分析 90Sr放射性水平,结合浙江省沿海地区居民海产品消费量估算人群年待积有效剂量。 结果:2015—2019年,三门核电站近海海域海水中 90Sr放射性活度浓度范围为2.4~4.1 mBq/L,处于本底水平;3种海产品 90Sr放射性活度浓度范围为6.7×10 -2~1.3 Bq/kg(鲜重),均低于《食品中放射性物质限制浓度标准》(GB 14882-94)指导值。三门县居民食用海产品摄入 90Sr所致年待积有效剂量为2.2×10 -4~4.2×10 -4 mSv,远低于全球内照射所致年待积有效剂量。 结论:2015—2019年期间三门核电站周围海水及海产品中 90Sr放射性水平平稳,人群剂量负担轻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2013—2020年辽宁红沿河核电站周围地区的食品放射性水平及公众内照射剂量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辽宁红沿河核电站运行后对周边地区食品放射性水平的影响。方法:通过对2013年至2020年核电站运行期间周边30 km范围内食品放射性水平的分析,对比核电站运行前后及对照点的放射性水平,评估核电站的运行对当地食品放射性水平的影响。结果:当地食品中未发现 131I、 134Cs、 60Co、 58Co、 110Ag m等人工放射性核素,天然放射性核素 238U、 226Ra、 232Th、 40K均在正常本底水平,平均值分别为(0.088±0.053)、(0.155±0.178)、(0.314±0.388)和(81.3±18.1)Bq/kg(鲜重)。食品样品中人工放射性 137Cs活度浓度平均值为(0.013±0.010)Bq/kg(鲜重)。与对照点及运行前水平比较,放射性核素水平未见增加。 结论:红沿河核电站的运行未对周边食品放射性水平带来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以肾转移为首发症状的甲状腺碰撞癌1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本文报道1例患者,女,62岁。因体检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左肾占位1 d入院。泌尿系CT检查示左肾下极占位性病变。术前诊断为左肾癌。行后腹腔镜根治性左肾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甲状腺滤泡样左肾细胞癌,甲状腺肿瘤转移不除外。甲状腺彩色多普勒超声和CT检查示甲状腺右叶占位。甲状腺穿刺病理诊断为右侧甲状腺滤泡样癌。行甲状腺癌根治术,术后病理诊断为甲状腺右叶滤泡癌,甲状腺左叶乳头状癌。术后诊断为甲状腺碰撞癌。予I 131内照射辅以左甲状腺素钠片治疗。术后7个月复查CT未见肾癌复发和肺转移。术后9个月复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未见甲状腺癌复发;I 131显像未见明显异常。碰撞癌成分复杂,组织起源不明,甲状腺碰撞癌伴肾转移极为罕见,诊断依靠病理检查。甲状腺癌肾转移的预后好于原发性肾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125I粒子植入联合其他方案治疗不可切除胰腺癌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胰腺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预后较差,约80%的患者诊断时已丧失手术切除机会。在不同的治疗方案中,放射性 125I粒子植入可以改善不可切除胰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有望提高其生存率。本文综述了 125I粒子植入治疗联合化疗、冷冻疗法、腔内照射、支架置入、射频消融、纳米刀、旁路手术在不可切除胰腺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使其更好地在临床上推广。同时有必要制定统一的剂量标准和规范指南,使其更安全、更广泛地服务于临床实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尿样中 14C的分析方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为了完善放射性核素 14C的监测方法,估算 14C对人体造成的内照射剂量,保护 14C暴露行业职工和公众的身体健康。 方法:用湿法氧化法对尿样进行前处理。分析时用过硫酸钾作为氧化剂把尿素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并用1 mol/L氢氧化钠吸收后,使吸收液转化为碳酸钙沉淀,碳酸钙粉末悬浮法制样,低本底液体闪烁计数仪检测计数并计算分析结果。结果:用尿素作为载体优化后的反应时间为1 h,对于80 ml尿样,过硫酸钾的使用量为10 g,方法回收率可达到97.15% ~ 102.09%,测量时间300 min时,方法检测下限为0.22 Bq/L。实际检测的4个尿样中, 14C活度浓度分别为0.32、0.60、0.86和0.74 Bq/L。 结论:优化后的方法稳定性好,准确度高,能够满足放射卫生工作中 14C日常检测的需求。尿样中 14C定量方法的建立进一步完善了 14C监测的方法体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