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预断式带孔克氏针和普通克氏针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尺骨鹰嘴骨折的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研究比较预断式带孔克氏针和普通克氏针张力带治疗骨质疏松性尺骨鹰嘴骨折的疗效.方法 我科自2015年5月至2019年6月行内固定手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尺骨鹰嘴患者共55例,采用预断式带孔克氏针治疗(A组)23例,Mayo分型Ⅰ型9例、Ⅱ型14例.采用普通克氏针张力带治疗(B组)32例,Mayo分型Ⅰ型13例、Ⅱ型19例.分别对比两组的透视次数、手术时间、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骨折愈合时间、内固定松动、术中出血量、软组织激惹及Broberg-Morrey评分等,统计学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术后5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7~24个月,平均(20.1±4.2)个月.在内固定松动、软组织激惹等指标上预断式带孔克氏针(A组)均优于普通克氏针张力带组(B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透视次数、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末次随访Broberg-Morrey评分上,两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既往的普通克氏针张力带,预断式带孔克氏针不仅降低了皮肤激惹和内固定松动的发生率,而且不增加手术创伤,最终获得良好的术后关节功能,比较适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性尺骨鹰嘴骨折的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细胞通讯探讨免疫细胞分化相关肺泡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探讨免疫细胞分化对脓毒性ARDS肺泡-毛细血管屏障损伤的影响.方法 基于转录组数据构建脓毒性ARDS的WGCNA网络,并筛选ARDS相关基因(ARDS-related genes,ARGs).基于单细胞测序数据构建脓毒性ARDS分化轨迹和细胞通讯,并筛选免疫分化相关基因(immunodifferentiation-related genes,IDRGs).Lasso 回归分析构建 ARDS 的免疫相关风险评分(risk Score,RS).ESTIMATE、CIBERSORT 和 ssGSEA 评估免疫微环境.Metascape、GSVA 和 GO 富集分析展示信号通路和生物学过程.结果 免疫细胞、成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通过24条信号通路进行细胞通讯.由DSTN、SNRPA和FGL2组成的RS在正常、单纯脓毒症和脓毒性ARDS的患者中差异表达,涉及免疫细胞、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分化,影响脓毒性ARDS的免疫浸润和免疫功能.脓毒性ARDS相关免疫细胞包含记忆B细胞、浆细胞、CD8+T和M0.DSTN与M0负相关(r=-0.29,P<0.05),SNRPA 与 CD8+T 正相关(r=0.28,P<0.05),FGL2 与记忆 B 细胞正相关(r=0.32,P<0.05).RS组间差异表达的免疫细胞包括CD4幼稚型T细胞、CD4记忆激活T细胞、调节T细胞、γ-δ T细胞、M0、激活的树突状细胞.富集分析提示DSTN、SNRPA和FGL2的差异表达影响了免疫细胞的分化、免疫功能的激活、抗原的呈递,以及肌动蛋白丝的解聚/切断.结论 DSTN、SNRPA和FGL2通过调控免疫细胞、成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的分化,影响脓毒性ARDS的免疫性肺泡-毛细血管屏障损伤,是预测脓毒性ARDS进展的潜在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电针介导AMPK/GFAT-1/VEGF对缺血性脑卒中小鼠脑血流量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观察电针"百会""大椎"穴对缺血性脑卒中小鼠脑血流量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揭示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5′-monophosphat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谷氨酰胺-6-磷酸果糖转氨酶-1(glutamine-fruc-tose-6-phosphate aminotransferase-1,GFA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分子通路参与电针减轻血管损伤,改善肢体运动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C57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6只.采用光栓法制备缺血性脑卒中小鼠模型.采用走格子测试和爬杯实验评估小鼠运动功能;TTC染色和激光散斑血流成像仪评估脑梗死体积与脑血流灌注量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AMPK、磷酸化AMPK(phosphorylated AMPK,p-AMPK)、GFAT-1、VEGF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运动功能受损(P<0.05),脑梗死体积增加(P<0.05),脑血流灌注量减少(P<0.05),AMPK、p-AMPK、VEGF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GFAT-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小鼠运动功能显著改善(P<0.05),脑梗死体积显著减小(P<0.05),脑血流灌注量显著增加(P<0.05),AMPK、p-AMPK、VEGF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GFAT-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 电针可能通过介导AMPK/GFAT-1/VEGF分子通路,参与改善脑皮质缺血所致脑血管损伤和运动功能障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糖萼在脓毒症内皮损伤中的病理生理变化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脓毒症(sepsis)是指机体因感染而失控的宿主反应所致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1],是急危重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常由感染、创伤、烧伤、手术等因素所诱发[2],其发病机制与血管内皮损伤密切相关.糖萼(glycocalyx)是覆盖在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VEC)表面的重要多糖蛋白结构,在维持血管稳态中具有重要作用[3].现将内皮糖萼的生理功能及脓毒症时受到损伤后的病理生理变化综述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敲低卷曲跨膜受体蛋白2抑制小鼠舌鳞癌并增强CTLA4单抗疗效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探讨卷曲跨膜受体蛋白2(FZD2)在小鼠舌鳞癌中的功能,及其对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单抗治疗的影响.方法 细胞实验:SCCVII小鼠舌鳞癌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转染LV-kdCon)和实验组(转染LV-kdFZD2).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用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迁移能力,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验证血管生成能力.动物实验:雌性C3H/He小鼠构建荷瘤小鼠模型,分为对照组[给予磷酸盐缓冲液注射(PBS)]、kdFZD组(接种实验组细胞并给予等量PBS注射)、αCTLA4组(小鼠皮下接种空白对照组细胞并给予CTLA4单抗注射)和kdFZD+αCTLA组(小鼠皮下接种实验组细胞并给予CTLA4单抗注射).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肿瘤组织mRNA相对表达水平,测量肿瘤体积和质量.结果 空白对照组和实验组细胞中FZD2 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01±0.18和0.52±0.18,细胞迁移数为(466.70±44.10)和(160.00±26.46)个,人脐静脉内皮上皮细胞形成的小管分支节点数分别为(108.70±6.35)和(84.33±10.02)个,总毛细血管长度分别为(20 235±2 229)和(16 549±338)pm,组间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对照组、kdFZD 组、αCTLA4 组和 kdFZD+αCTLA 组肿瘤体积分别为(449.50±114.80)、(131.10±13.49)、(83.62±26.47)和(2.45±0.91)mm3,肿瘤质量分别为(0.78±0.11)、(0.22±0.06)、(0.13±0.02)和(0.03±0.01)g,组间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0 1).结论 FZD2可作为潜在的舌鳞癌治疗靶点,有望成为舌鳞癌辅助免疫治疗优化的关键分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重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基础与临床研究,探索诊疗新策略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以内皮-上皮屏障功能损害、肺泡损伤以及肺水肿为主要病理特点,临床上表现为严重低氧血症[1].ARDS住院病死率高达35%~45%[2],其有效的治疗仍然以保护性机械通气、保守的液体管理为主,在针对ARDS中失调的炎症、上皮和内皮细胞的损伤、凝血障碍为靶点的研究中,尚无明确的药物被证明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桃仁红花煎联合康复训练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MDA、bFGF、PTX3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探讨桃仁红花煎联合康复训练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丙二醛(MDA)、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正五聚蛋白3(PTX3)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5月在定州市人民医院就诊的100例CIR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桃仁红花煎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评分及各指标水平差异,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6.00%(43/50)]显著高于对照组[68.00%(3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显著降低,ADL评分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NIHSS评分显著降低,ADL评分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MDA和PTX3水平显著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bF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12.00%(6/50)]显著低于对照组[30.00%(1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桃仁红花煎联合康复训练对CIRI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炎调方改善老年急性胆囊炎PTGD后炎症指标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炎调方对老年急性胆囊炎(AC)行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PTGD)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方法.纳入72例老年AC行PTG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6例.PTGD后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干预,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予以炎调方安慰剂口服治疗,治疗组患者予以炎调方口服治疗,治疗周期为4周.治疗前后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炎症反应指标[包括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介素(IL)-6]、肝功能指标[包括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肽酶(GGT)、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总积分.结果:试验过程中,对照组4例患者被剔除,治疗组6例患者被剔除,最终纳入统计分析者对照组32例、治疗组30例.①治疗后,两组患者的WBC、N%、CRP、PCT、IL-6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CRP、PCT、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BIL、PT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总积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患者的总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AC患者PTGD后使用炎调方内服有助于进一步减轻胆囊穿刺后的炎症反应、改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三维CT的锁骨中段骨折改良Robinson分型及临床治疗方案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探讨利用术前三维CT对锁骨中段骨折进行改良Robinson分型及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我科自2016年3月至2020年12月收治锁骨中段骨折患者150例.参照Robinson分型,结合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归纳出改良Robinson分型,共分为三型五个亚型:2A型4例,锁骨中段简单骨折,移位<100%;2B1型31例,简单骨折,包括横形、斜形、螺旋形,骨折移位>100%;2B2型64例,粉碎骨折,远近端骨折断端有皮质接触,断端骨块数量≥1;2B3型29例,2B1、2型骨折,骨折线累及至锁骨远端折角处锁骨锥形结节平面;2C1型19例,远近端骨折断端无骨皮质接触,断端骨块粉碎;2C2型3例,节段性骨折,中间骨块完整.手术方案:99例2A~B2型患者中,37例采用弹性钉内固定,62例采用钢板内固定;2B3~C2型全部选择钢板内固定.根据骨折分型及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随访2A~B2型患者中,弹性钉固定及钢板固定两组术后肩关节Constant评分及DASH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弹性钉组手术切口长度比钢板组明显短,术后瘢痕美观度较高,且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手术切口仅1 cm.结论 根据改良Robinson分型可指导手术方案,对于2A~2B2型患者,微创弹性钉内固定术后瘢痕美观度较高,功能恢复满意,而对于2B3~C2型患者仍首选钢板内固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JAK2/STAT3通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及其对神经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观察电针"百会""大椎"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酪氨酸蛋白激酶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Janus kinase 2/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JAK2/STAT3)通路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影响,探讨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神经保护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9只,采用Longa线栓法进行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复制,电针组模型复制4 h后予以电针治疗,共治疗7 d.比较各组大鼠模型复制后4 h和7 d的神经功能评分;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JAK2、磷酸化酪氨酸蛋白激酶2(phosphorylated Janus kinase 2,p-JAK2)、STAT3、磷酸化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phosphorylated 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p-STAT3)、VEGF蛋白表达水平;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JAK2、STAT3、VEGF mRNA表达水平.结果 模型复制后4 h,电针组、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和正常组(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JAK2、p-JAK2、STAT3、p-STAT3、VEGF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JAK2、STAT3、VEGF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7 d后神经功能评分显著降低(P<0.05);STAT3、VEGF、p-STAT3、JAK2、p-JAK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JAK2、STAT3、VEGF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 电针可能通过激活JAK2/STAT3通路、促进下游VEGF的表达发挥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