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循环微小RNA-1对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发生冠状动脉斑块破裂的早期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估循环微小RNA-1(miR-1)对稳定性冠心病(SCAD)患者早期发生冠状动脉(冠脉)斑块破裂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心血管内科2019年1月至6月收治住院的67例SCAD患者,入选患者均完善冠脉造影(CAG),根据CAG结果进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单支架植入或仅行CAG。分别于患者术前(0 h)、术后3 h取静脉血,通过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血浆miR-1表达量,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比较PCI或CAG患者术前与术后miR-1、cTnI水平的差异,评估其早期诊断SCAD患者冠脉斑块破裂的潜力,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其诊断效能。结果:CAG组38例,PCI组29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既往史(除外高血压史)、心功能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CI组术后miR-1表达量显著高于术前〔2 -ΔΔCt:2.11(1.56,2.73)比1.26(1.07,1.92), P<0.01〕,术前与术后cTnI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μg/L:0.00(0.00,0.02)比0.00(0.00,0.02), P>0.05〕;而CAG组术前与术后miR-1和cTnI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iR-1(2 -ΔΔCt):1.09(1.00,1.40)比1.21(1.00,1.71),cTnI(μg/L):0.00(0.00,0.02)比0.00(0.00,0.02),均 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术后miR-1诊断冠脉斑块破裂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和95%可信区间(95% CI)为0.794(0.687~0.900), P<0.01,敏感度为82.8%,特异度为68.4%,最佳截断值为1.51;术前与术后miR-1差值(ΔmiR-1)诊断冠脉斑块破裂的AUC和95% CI为0.704(0.567~0.842), P=0.004,敏感度为62.1%,特异度为84.2%,最佳截断值为0.39;术后miR-1与ΔmiR-1诊断SCAD患者冠脉斑块破裂的能力相当( Z=1.287, P=0.198);而术前miR-1不能预测SCAD患者是否需要行PCI(AUC=0.630, P>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miR-1表达升高是SCAD患者发生冠脉斑块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 OR)=2.887,95% CI为1.044~7.978, P=0.041〕。 结论:循环miR-1可能具备早期诊断SCAD患者冠脉斑块破裂的潜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机械减容技术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性病变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机械减容技术在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性病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介入血管外科应用Rotarex机械减容治疗的52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37例,女性15例,年龄(69.4±10.1)岁(范围:47~89岁)。病变位于髂动脉6例,股腘动脉42例,同时累及髂动脉和股腘动脉4例。所有患者应用Rotarex机械减容,残余狭窄>50%的患者同期行腔内血管成形术,部分患者应用药物涂层球囊,必要时植入支架。收集患者手术情况、并发症情况、术后靶血管再狭窄、再次手术情况等。数据比较采用配对样本 t检验和秩和检验,并应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术后靶血管通畅率。 结果:52例患者均成功行血运重建,技术成功率100%。所有患者行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11例应用药物涂层球囊扩张;24例患者植入支架共26枚(2例植入2枚支架),其中9例为髂动脉支架,15例为股腘动脉支架,支架长度为(11.3±3.3)cm(范围:6~23 cm)。术中发生远端栓塞2例,均以大腔导管抽吸方法取出栓子。1例髂动脉病变患者术后发生靶病变急性闭塞,急诊行股动脉切开取栓术,术后恢复良好。患者住院时间(4.8±1.9)d(范围:2~9 d),出院时踝肱指数为0.81±0.16,较术前的0.34±0.16明显改善( t=-25.160, P<0.01),卢瑟福分级为[ M(IQR)]1(1),较术前的3(1)明显降低( Z=-6.825, P<0.01)。中位随访时间19个月(范围:6~42个月)。随访期间,2例患者因停用抗血小板药物,分别于术后2周和2个月时发现靶血管急性血栓形成,其中1例因静息痛明显再次行血运重建,另1例因消化道出血,不能行抗凝治疗,未再次手术;4例患者死亡,死亡原因为腹腔感染1例,肺癌1例,冠心病2例;13例患者超声提示靶血管病变再狭窄>50%,均位于股腘动脉,其中3例再次行腔内治疗。本组患者术后半年、1年和2年的靶血管累积通畅率分别为94.2%、87.4%和51.4%,股腘动脉病变术后半年和1年的靶血管累积通畅率分别为92.9%和84.3%。 结论:对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性病变,采用Rotarex机械减容安全有效,与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联合应用可减少股腘动脉支架的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体外循环下全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治疗左室功能低下冠心病多中心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运用双桡动脉(RA)与左乳内动脉(LIMA)桥行体外循环下全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治疗左室功能低下(左室射血分数≤40%)冠心病患者的效果。方法:收集15个省、自治区24家心脏中心2015年7月至2019年12月间对左室功能低下冠心病患者行体外循环下全动脉CABG的临床资料,对患者围手术期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纳入87例患者,男55例,女32例,年龄(57.5±9.1)岁。合并原发性高血压22例,糖尿病12例,周围血管病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7例,轻度肾损害12例,升主动脉钙化3例。合并支架内狭窄者43例,左主干病变21例。术前左室射血分数(35.5±7.3)%,左室舒张末期内径(65.5±2.6)mm。远端吻合口(3.2±0.9)个,升主动脉阻断时间(90.5±22.7)min,体外循环时间(113.4±19.2)min。二尖瓣置换32例,主动脉瓣置换9例,三尖瓣成形5例;27例预防性植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2例死于急性心力衰竭,手术死亡率2.3%(2/87)。术后房颤15例、脑卒中1例、急性肾功能不全1例、急性心肌梗死1例。术后随访(39.5±7.7)个月,随访率100%,随访中无死亡,无重要心血管事件发生;术后3个月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减小[(53.0±1.5)mm比(65.5±2.6)mm, t=9.51, P=0.02],左室射血分数提高[(45.2±3.3)%比(35.5±7.3)%, t=13.79, P=0.001];心绞痛分级术后亦有明显改善(≤2级者:98.8%比5.7%,χ 2=17.21, P=0.001)。共有62.4%(53/85)的患者于术后(30.5±7.4)个月接受CT血管造影(CTA)检查,仅1例RA桥狭窄,通畅率98.8%。 结论:在选择合适的病例中,双RA与LIMA的全动脉CABG术治疗冠心病伴左室功能低下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冠状动脉内超声引导下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冠状动脉狭窄八例远期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冠状动脉狭窄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辽宁省金秋医院2015年8月至2017年11月行冠状动脉内超声引导下实施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治疗的冠状动脉狭窄患者8例,患者均随访观察,并于术后12~36个月[26.5(14.5~32.5)个月]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8例患者均行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成形术,术中未出现影响血流的夹层,普通球囊扩张后即刻行冠状动脉内超声检查准确测量冠状动脉血管内径及病变长度,并应用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对冠状动脉狭窄病变进行球囊扩张治疗,药物涂层球囊介入治疗的即刻成功率为100.00%,术后比术前病变狭窄程度明显减轻[20.00%(11.25%~25.00%)比90.00%(80.00%~97.75%), H=11.549, P<0.01];术后比术前病变冠状动脉最小内径明显增大[2.23(2.03~2.53)mm比0.30(0.25~0.54)mm, H=11.361, P<0.01]。术后患者住院期间无心绞痛再发、无其他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随访期间有1例患者曾再发心绞痛,程度较前减轻,经药物治疗后好转;1例患者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再发狭窄,于原狭窄处植入支架治疗;1例患者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血管闭塞侧支循环形成,未予治疗。 结论: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直接用于治疗冠状动脉狭窄病变是安全有效的,提供了一个"有介入无植入"的冠心病治疗的有效手段。冠状动脉内超声检查为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成形治疗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保证了介入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治疗的远期效果是乐观的,而对于冠状动脉出现再狭窄的患者可以直接植入药物洗脱支架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远端缺血预适应对开通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时造影剂诱导急性肾损伤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远端缺血预适应(RIPC)对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造影剂诱导急性肾损伤(CI-AKI)发生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入选2017年6月至2019年1月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进行择期开通CTO病变的冠心病患者2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RIPC组( n=142)和对照组( n=140)。采用胱抑素C(CysC)水平变化作为CI-AKI诊断的标准:应用造影剂后24 h CysC水平高于基线水平≥10%。分析两组患者间的基线资料和CI-AKI发生率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CI-AKI的影响因素。 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合并吸烟、高血压、糖尿病、卒中及陈旧性心肌梗死、既往冠状动脉外科搭桥术、PCI术史及实验室检测指标、CTO病变靶血管及病变特征、造影剂用量、日本多中心CTO注册研究(J-CTO)评分、SYNTAX评分、PCI成功率及植入支架数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根据CysC水平变化,RIPC组CI-AKI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8.3%比29.3%, P=0.036)。Logistic分析显示,术前肌酐( OR=1.018,95% CI:1.006~1.030, P=0.003)、CysC( OR=5.200,95% CI:2.714~9.963, P<0.001)、造影剂用量( OR=1.013,95% CI:1.007~1.019, P<0.001)及J-CTO评分( OR=1.834,95% CI:1.145~2.939, P=0.012)是CI-AK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RIPC( OR=0.391,95% CI:0.199~0.765, P=0.006)是其保护因素。 结论:CTO病变患者PCI术前采用RIPC干预可减少术后CI-AKI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河南"4.26" 60Co源辐射事故受照者照后20年医学随访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通过对1999年河南省"4.26" 60Co源辐射事故受照者照后20年医学随访观察,探讨电离辐射远后效应,为放射医学研究提供实证资料。 方法:收集5名受照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眼科检查及患病史;实验室检查包括常规检查项目、体液免疫和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甲状腺功能、生殖激素水平、肿瘤标志物、辐射遗传学指标等;器械检查包括腹部彩超、甲状腺彩超、心脏彩超、颈动脉彩超、生殖系统彩超、心电图、胸部CT等。结果:"梅"照后2~3年出现放射性白内障早期典型的形态特点,照后13年行左眼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治疗,此次随访右眼视力眼前指数/10 cm,后囊下较厚,近似锅巴样浑浊,2019年11月行右眼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旺"、"天"、"民"、"义"均出现双眼后囊下或赤道部不同程度浑浊;"梅"照后7年至今心电图均提示心肌缺血改变,"天"照后12年确诊"冠心病",照后20年行"冠状动脉造影心脏支架植入手术",5名受照者均出现血清总胆固醇和(或)甘油三脂增高,4名受照者出现双侧(或单侧)颈总动脉粥样斑块形成;"梅"受照后11年至今促甲状腺素(TSH)水平持续偏高,"义"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明显增高,甲状腺实质回声不均,"梅"、"民"照后15年发现甲状腺结节;"天"照后13年确诊为"弥漫性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化疗后目前病情缓解;肿瘤标志物检测"天"、"民"、"义"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均稍偏高,"天"胸部CT提示右肺中叶小结节;5名受照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以易位(t)改变为主(t率≥0.5%),"旺"、"天"可见少量双着丝粒体(dic)或无着丝粒断片(ace)。结论:电离辐射照射可导致受照者眼晶状体、甲状腺、心血管循环系统等不同程度的确定性效应及发生肿瘤等随机性效应,遗传损伤可长期存在于受照者体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原发性主动脉十二指肠瘘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患者男,64岁,因“呕血、黑便4 d” 入院。患者无腹痛、发热。既往有冠心病病史,不规律服用阿司匹林。体格检查:血压105/53 mmHg,神志清楚,贫血貌,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血常规:红细胞2.45× 10 9/L,Hb 67 g/L。胃镜和结肠镜检查提示胃、十二指肠球部降部和大肠均未见异常,腹部增强CT发现腹主动脉壁和双侧髂动脉壁多发钙化斑块,腹主动脉近髂总动脉分叉处呈瘤样扩张,约25 mm× 24 mm,瘤体凸向十二指肠水平部,和十二指肠之间的脂肪间隙消失,未见造影剂溢入毗邻肠腔(图1)。患者入院后第10天再次便血3次,总量约1 300 ml,并出现意识丧失,血压进行性下降,动脉血气Hb 37 g/L,乳酸6 mmol/L,转入普外ICU给予输血和抗休克治疗。患者循环稳定后急诊行血管造影未见造影剂外溢,剖腹探查术中行胃十二指肠镜检查见胃腔和十二指肠球部、降部大量新鲜血液和血凝块,无出血点,十二指肠水平部有活动性出血,遂切开十二指肠探查,可见十二指肠水平部有一小溃疡,溃疡中心喷射状出血,与腹主动脉瘤相通,压迫出血时可触及肠壁外搏动的腹主动脉和质硬的腹主动脉钙化斑块,结合术前增强CT术中诊断:主动脉十二指肠瘘(aortoduodenal fistula,ADF)。行腹主动脉十二指肠瘘缝合关闭+胃窦离断关闭+胃空肠毕Ⅱ式Roux-en-Y吻合。术后出血停止,术后第5天行CT主动脉造影血管三维重建提示腹主动脉瘤,未见造影剂外溢(图2)。术后第20天患者再次出现便血,急诊行腹主动脉覆膜支架植入后患者再无消化道出血,痊愈出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司美格鲁肽治疗新诊断中年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报道1例在天津市南开区中医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新诊断中年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起始司美格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恩格列净治疗的诊疗过程。患者为45岁男性,因“口干、多饮、多尿1个月”入院,既往冠心病、冠脉支架植入术病史,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明确诊断为2型糖尿病。考虑患者的既往疾病、生活要求,起始司美格鲁肽皮下注射(0.25 mg,1次/周),并联用恩格列净(10 mg,1次/d)及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1.0 g,1次/d)控制血糖,血糖控制达标,能够获得心血管获益,降糖方案适合长期坚持,患者满意度高。司美格鲁肽是我国首个同时具有降糖和心血管适应证的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周制剂,可用于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或心血管高危因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冠脉血运重建术后患者中医证候特征及伴焦虑抑郁状态的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通过真实世界数据挖掘,分析探讨冠脉血运重建术后伴焦虑抑郁状态患者的中医证治规律及危险因素。方法:多中心回顾性临床研究。利用冠脉病中西医诊疗随访协作平台系统,采集2018年9月-2019年12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科、辽宁省人民医院心血管科577例成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的基线资料、中医证型及证素、冠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情况、相关疾病史、汉密尔顿焦虑及抑郁量表评分等数据,建立临床资料数据库。以电话与门诊访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随访,每3个月随访1次,共随访1年。结果:入组577例患者,最终完成随访561例。①年龄分布:男性患者年龄为(61.80±11.00)岁、女性为(68.37±10.13)岁,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男性发病年龄有早于女性的趋势。②中医证素分布:虚性证素中占比最高的为气虚(61.75%,176/285),其次为阴虚(28.77%,82/285);实性证素中占比最高的为血瘀(39.13%,108/276),其余依次有痰浊(36.23%,100/276)、气郁(20.29%,56/276)等。③中医证型分布:伴焦虑抑郁状态的患者中,频率高于10%的中医证型依次为痰瘀互结伴忧郁气结证、气虚血瘀证、心胆气虚证、气阴两虚兼血瘀证;不伴焦虑抑郁状态的患者中,频率高于10%的中医证型为心血瘀阻证、气虚血瘀证,其中伴焦虑抑郁状态的痰瘀互结伴忧郁气结证、心血瘀阻证患者与不伴有焦虑抑郁状态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2.07, P<0.01)。④相关性分析:支架植入数、LDL-C与焦虑抑郁状态呈正相关( r分别为0.107、0.118, P<0.05),尿酸呈负相关( r=-0.127, P=0.011)。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在治疗第6个月时,年龄[ RR(95% CI)为1.052(1.012~1.094), P=0.010]、糖尿病[ RR(95% CI)为4.561(1.028~20.238), P=0.046]是发生终点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行冠脉血运重建术后患者年龄多集中在60~70岁,男性患者发病有早于女性趋势,罹患冠心病风险较高;中医虚性证素中气虚证占比最高,实性证素中血瘀证占比最高;伴焦虑抑郁状态频率高的中医证型为痰瘀互结伴忧郁气结证、气阴两虚兼血瘀证;支架植入数、LDL-C与术后焦虑抑郁状态呈正相关;年龄、糖尿病是发生终点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护理干预对冠脉支架植入患者症状改善及自我管理能力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护理干预对冠脉支架植入患者症状改善及自我管理能力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9年5月期间该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冠脉支架植入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症状改善情况、自我管理能力以及应对方式。结果:实施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各生理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面对"应对方式评分高于对照组,"回避""屈服"应对方式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冠脉支架植入患者症状,有效地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促进自我管理行为建立,降低患者自我负担,积极态度面对疾病,对患者获取优质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