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种分体式热射病急救服的设计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在全球变暖和参与高强度运动人数增多的趋势下,热射病发病率逐年增加。热射病是一种热急症,如得不到快速有效的救治,病死率高达50%以上。早期、快速、有效降温是热射病救治的关键点。在降温的"黄金30 min"内迅速将核心体温降至38.9 ℃能获得较好的临床预后,且并发症较少,但此时间内远远不足以完成急诊转运与评估。因此,迫切需要研制一种适用于野外救治及转运的热射病急救服,以实现野外环境下早期快速有效降温的治疗目标。为此,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设计并研制了一种分体式热射病急救服,适用于在缺少医疗物资和水源的恶劣环境下以及转运过程中的热射病患者,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 2020 2 1627326.4)。分体式热射病急救服由衣服部、帽子部、袖筒和包裹式裤筒4个主要部分组成,且均为温变面料制成的结构件,温变体为细孔硅胶颗粒与硝酸钾制成的复合材料。衣服部的肩部与袖筒,以及衣服部的下摆前端与包裹式裤筒均以可拆卸的连接件连接,方便固定和搬运。为了对注水量进行定量控制,还设计了注水袋和相应注水结构,以保证每次注水都能达到一致的制冷效果,且制冷温度为14~18 ℃,长时间使用不会对患者造成局部冻伤。该分体式急救服可实现热射病患者移动、救援转运时紧急应用,具有便于携带、使用方便、降温效果确切、利于搬运、成本低、可重复使用的特点,可广泛用于热射病患者现场急救及转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凝胶对手足部Ⅲ度冻伤创面的治疗效果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目的:探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凝胶对手足部Ⅲ度冻伤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2013年11月—2017年4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收治45例(共71个创面)符合入选标准的手足部Ⅲ度冻伤患者,对其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rhGM-CSF组24例(35个创面)和对照组21例(36个创面)。rhGM-CSF组患者中男20例、女4例,年龄(38±13)岁;对照组患者中男19例、女2例,年龄(36±14)岁。2组患者均进行复温、抗炎止痛、抗感染、抗凝、溶栓等全身治疗,rhGM-CSF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创面分别外涂rhGM-CSF凝胶和芦荟抑菌胶,每平方厘米创面外涂10 mg,每24小时换药1次,直至创面完全愈合。治疗1、3、7、14 d,对创面炎症反应进行评分;治疗前及治疗6、12 d,取创面分泌物行细菌培养并计算细菌阳性检出率;观察用药后的药物不良反应;记录创面完全愈合时间。对数据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t检验及Bonferroni校正。 结果:治疗1、3 d,2组患者创面炎症反应评分相近( t=0.37、2.93, P>0.05);治疗7、14 d,rhGM-CSF组患者创面炎症反应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t=5.77、5.83, P<0.01)。治疗前,2组患者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均为阴性。治疗6、12 d,rhGM-CSF组患者创面分泌物细菌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71%(2/35)、22.86%(8/35),略低于对照组的13.89%(5/36)、30.56%(11/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rhGM-CSF组患者未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对照组患者中1例出现药物不良反应,表现为创面红肿,创周皮肤片状红斑,经生理盐水冲洗后缓解。rhGM-CSF组患者创面完全愈合时间为(12.3±0.5)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6.5±0.8)d( t=24.89, P<0.05)。 结论:外用rhGM-CSF凝胶治疗手足部Ⅲ度冻伤创面可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减少创面炎症反应,临床应用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
冻伤与烧伤的小同与大异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冻伤是一种危害较大的损伤。为此本文总结冻伤的损伤机制、类型及康复,并介绍冻结伤分度与临床治疗。冻结伤主要造成微循环以及血管结构的破坏,而烧伤主要造成皮肤组织的损伤。冻结伤的治疗关键是适当的复温、微循环治疗,烧伤则以创面修复为主。目前冻结伤导致的截肢率仍然很高,其后遗症的康复治疗是现代医学面临的一大挑战,值得同仁们更多研究关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
北京2022年冬奥会医疗急救服务情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目的:分析北京2022年冬奥会医疗急救转运情况,探讨疫情下举办大型赛事医疗救治保障,为合理统筹并优化冬奥场馆和涉奥酒店急救资源和救治流程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7日冬奥村正式启用至2月20日冬奥会闭幕期间北京和延庆赛区涉奥医疗急救转运情况,分析冬奥会与城市、场馆与酒店急救服务等方面的情况。结果:北京2022年冬奥会期间,涉奥人员平均每万人急救转运7.5人次,其中损伤与疾病类病例平均每万人为4.8人次、涉奥疫情相关病例平均每万人为2.7人次。涉奥酒店急救服务是场馆的1.7倍;主要疾病类型为疫情相关性疾病467例(39.51%)、外伤236例(19.97%)、呼吸系统疾病165例(13.96%)、消化系统疾病65例(5.50%)、心血管疾病48例(4.06%)、皮肤疾病38例(3.21%),手部冻伤3例。结论:北京2022年冬奥会期间医疗急救服务平稳有序,外伤和上呼吸道感染是冬奥会期间最主要的伤病,运动员以外伤为主,无危重病例,工作人员急救转运比例较大,应予以重点关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
773例冬季雪上运动损伤患者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目的:对冬季雪上运动损伤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为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和"3亿人上冰雪"运动目标提供急救保障经验。方法:收集北京冬奥会雪上比赛场馆医疗站测试期间收治的各类雪上运动损伤患者的资料,分类统计伤者基本信息,损伤部位、伤害类型、受伤原因和转归情况。结果:在773例雪上运动受伤的患者中,男性461例,女性310例,2例患者未填性别,平均年龄32.9岁。损伤部位排前五的分别是下肢261例(32.04%)、上肢159例(20.37%)、躯干137例(17.57%)、头面部126例(16.16%)、脊柱76例(9.74%)。受伤类型前三位的分别是皮肤软组织损伤618例(79.95%)、骨折76例(9.83%)、脱位/半脱位30例(3.88%)。主要受伤原因分别为意外伤害663例(85.77%)、扭伤63例(8.15%)、其他(冻伤等)25例(3.23%)。现场处理541例,占69.99%;转送医院进一步治疗195例,占25.22%。结论:雪上运动是一项风险性高、易于发生各种损伤的运动,在要求滑雪者做好预防性保护措施的同时,也应做好雪上运动医疗急救保障服务工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冻伤的溶栓治疗方案能够提高指骨挽救率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冻伤是一种可以导致终身残疾的冷伤。冻伤损伤机制较复杂,至今缺少标准化诊疗方法,而传统治疗方法截肢率较高。由于冻伤造成的组织损伤界线不清楚,研究如何通过减少截肢来维护冻伤愈合后机体的正常功能,有较大临床意义。近来,溶栓治疗被认为是一种颇具临床前景的冻伤治疗方法。美国缅因州医疗中心Rosemary Elizabeth Paine教授联合外科学以及放射科的科研人员,近期在《Burns & Trauma》发文《Protocoled thrombolytic therapy for frostbite improves phalangeal salvage rates》,他们通过充分评估后,将5例严重上肢冻伤患者纳入动脉内溶栓治疗(IATT)组。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指骨的血流灌注情况进行评估,并计算初始DSA显示血流灌注量减少的指骨数量。在经过标准化的IATT后,利用DSA评估指骨的血流灌注改善情况并计算指骨挽救率。该研究结果显示IATT组患者在应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后,指骨的血流灌注改善74.5%,指骨挽救率为83.3%,手指挽救率为80%。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足底内侧岛状皮瓣联合腹股沟游离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目的:探讨足底内侧岛状皮瓣联合腹股沟游离皮瓣修复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20年12月榆林市第二医院烧伤整形手足外科收治的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经急诊清创或扩创后,应用足底内侧岛状皮瓣修复足跟部创面,腹股沟游离皮瓣修复足底内侧供区创面,腹股沟供区直接缝合。术后观察皮瓣血运及存活、皮瓣供区愈合情况,并对足跟外形与功能恢复情况进行随访。结果:共纳入8例患者,男7例,女1例,年龄20~71岁,平均32.2岁。其中5例为足跟外伤,1例足跟鳞状细胞癌,1例足跟冻伤,1例足跟溃疡。足跟部创面面积4 cm×3 cm~7 cm×6 cm。手术过程顺利,足跟岛状皮瓣及腹股沟皮瓣切取范围较足跟创面扩大0.5~1.0 cm。8例患者术后皮瓣血运良好,创面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3~12个月,所有患者足跟弹性佳,外形无臃肿,耐磨、耐压,感觉及行走功能满意;足底内侧供区无凹陷,无瘢痕增生及挛缩,无局部皮肤溃疡;腹股沟供区仅见线性瘢痕。结论:足底内侧岛状皮瓣联合腹股沟游离皮瓣修复足跟部缺损,足部外观及功能恢复良好,效果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2019版《荒野医学协会冻伤预防和治疗实践指南》解读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国际荒野医学协会于2019年7月更新并发布了《荒野医学协会冻伤预防和治疗实践指南》,该指南针对冻伤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循证推荐意见,主要包括冻伤的病理生理、分类、预防及治疗等内容。本文重点对该指南进行解读,旨在让临床医务人员了解冻伤治疗的新进展,为临床实践提供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本期导读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北京冬季奥运会(冬奥会)、冬季残疾人奥运会(冬残奥会)的举办推动了我国冰雪运动跨越式发展,开启了中国、乃至全球冰雪运动的新时代。随着运动的普遍开展,以及技术的参差不齐,冰雪运动损伤患者越来越多。冰雪运动常见的损伤类型有扭伤、拉伤、划伤、摔伤、脱臼、骨折、头部损伤、脊椎损伤、内脏损伤及冻伤等,其中扭伤、拉伤和骨折占滑雪损伤总数的70%~80%。本期王钢教授特组织一期"冰雪运动损伤"重点刊,共刊出5篇相关文章,着重介绍了目前我国冰雪运动损伤的特点与防治现状,内容涉及2022年北京冬奥会与冬残奥会张家口赛区雪上项目的创伤特点与救治及高山滑雪相关严重运动损伤的特点,以及新疆地区、青岛部分地区冬季冰雪运动损伤患者的临床特征与治疗等,旨在进一步明确我国冰雪运动损伤的临床特点,规范冰雪运动损伤的防治,进而提高此类患者的诊疗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人工真皮移植结合自体微型皮柱点阵式种植在修复深度创面的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目的 探讨人工真皮移植结合自体微型皮柱点阵式种植在深度创面的疗效及预后.方法 选择东莞市厚街医院烧伤与创面修复科2022年5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14例深度创面患者,其中男8例,女6例;年龄31~86(47.7±10.7)岁.烧冻伤6例,挫擦及抓伤3例,静脉曲张溃疡2例,糖尿病足2例,车祸毁损伤1例.所有患者经彻底清创后,行人工真皮移植结合自体微型皮柱点阵式种植.观察创面愈合及有无复发情况,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对瘢痕的色泽、厚度、充血情况、柔软度等进行评分,并计算总分.记录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4例患者移植微型皮柱成活并扩展融合,创面愈合,住院时间为6~51(22.3±9.9)d,创面愈合时间为12~42(22.2±6.7)d,VSS总分为1~4(2.8±0.7)分,色泽与正常皮肤相近,厚度正常,充血情况不明显,质地柔软,无新增供区损伤、瘢痕挛缩及功能受损.结论 人工真皮移植结合自体微型皮柱点阵式种植可有效修复深度创面,无复发,无新增供区损伤,为深度创面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