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预输注青年大鼠血浆对七氟烷诱发老龄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及ERK-CREB信号通路在其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预输注青年大鼠血浆对七氟烷诱发老龄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及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信号通路在其中的作用。方法:SPF级健康雄性Wistar大鼠120只,18月龄,体重550~6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 n=30):对照组(C组)、七氟烷麻醉组(S组)、青年大鼠血浆组(P组)和ERK抑制剂SL327组(SL组)。P组和SL组尾静脉注射经过处理的3月龄青年大鼠血浆100 μl/次,C组和S组尾静脉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2次/周,共4周。注射完毕后S组、P组和SL组大鼠吸入3%七氟烷麻醉3 h,麻醉前SL组尾静脉注射ERK抑制剂SL327 50 mg/kg。于麻醉前1 d和麻醉后3、7 d行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估大鼠认知功能;随后处死大鼠分离海马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磷酸化ERK(p-ERK)、磷酸化CREB(p-CREB)、突触蛋白、突触素Ⅰ和突触囊泡蛋白的表达水平,透射电镜下观察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并记录突触数量。 结果:与C组比较,其余3组大鼠麻醉后各时点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越原平台次数减少,海马p-ERK、p-CREB、突触蛋白、突触素Ⅰ和突触囊泡蛋白的表达下调,突触数量减少( P<0.05)。与S组比较,P和SL组大鼠麻醉后各时点逃避潜伏期缩短,穿越原平台次数增加,海马p-ERK、p-CREB、突触蛋白、突触素Ⅰ和突触囊泡蛋白的表达上调,突触数量增加( P<0.05)。与P组比较,SL组大鼠麻醉后各时点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越原平台次数减少,海马p-ERK、p-CREB、突触蛋白、突触素Ⅰ和突触囊泡蛋白的表达下调,突触数量减少( P<0.05)。 结论:预输注青年大鼠血浆减轻可减轻七氟烷诱发老龄大鼠认知功能障碍,其机制与激活ERK-CREB信号通路,改善海马突触可塑性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BDNF/TrkB信号通路在预先注射青年大鼠血浆减轻七氟烷诱发老龄大鼠认知功能障碍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原肌球蛋白相关激酶B (TrkB)信号通路在预先注射青年大鼠血浆减轻七氟烷诱发老龄大鼠认知功能障碍中的作用。方法: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80只,18月龄,体重550~6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 n=20):对照组(C组)、七氟烷麻醉组(S组)、青年大鼠血浆组(Y组)和BDNF/TrkB信号通路抑制剂K252a组(K组)。Y组和K组尾静脉注射经过处理的3月龄青年大鼠血浆100 μl/次,C组和S组尾静脉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2次/周,共4周。处理结束后S组、Y组和K组吸入3%七氟烷麻醉3 h,麻醉前K组尾静脉注射K252a 25 mg/kg。于麻醉后3 d时行旷场试验及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估大鼠自发运动能力和认知功能;随后处死大鼠分离海马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BDNF、磷酸化TrkB(p-TrkB)、突触后致密蛋白-95(PSD-95)和突触囊泡蛋白(SYN)的表达,行高尔基染色记录海马CA1区神经元树突长度和树突棘密度,透射电镜下记录突触数量并测量突触活性区长度。 结果:与C组比较,S组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越原平台次数减少,海马p-TrkB、BDNF、PSD-95和SYN表达下调,海马神经元树突长度、树突棘密度、突触数量及突触活性区长度降低( P<0.05)。与S组比较,Y组逃避潜伏期缩短,穿越原平台次数增加,海马p-TrkB、BDNF、PSD-95和SYN表达上调,海马神经元树突长度、树突棘密度、突触数量及突触活性区长度升高( P<0.05)。与Y组比较,K组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越原平台次数减少,海马p-TrkB、BDNF、PSD-95和SYN表达下调,海马神经元树突长度、树突棘密度、突触数量及突触活性区长度降低( P<0.05)。 结论:预先注射青年大鼠血浆减轻七氟烷诱发老龄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与激活BDNF/TrkB信号通路,改善海马突触可塑性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知信行"模式联合动机式访谈在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知信行"模式联合动机式访谈在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丽水市人民医院2018年1-12月建档进行CAPD的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观察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及动机式访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知信行"模式进行干预。比较两组干预6个月的容量管理状况及透析充分性。结果:干预6个月,观察组液体摄入、食盐摄入量分别为(716.84±127.45)mL、(3.79±1.08)g,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的(803.01±143.78)mL、(4.34±1.32)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3.474、2.498,均 P<0.05);两组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尿量逐渐减少,但干预6个月,观察组尿量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199, P<0.05)。干预6个月,观察组水肿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2.831, P<0.05)。干预6个月,观察组尿素氮、肌酐分别为(16.19±4.62)mmol/L、(502.01±226.61)μ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19.50±4.77)mmol/L、(599.65±266.63)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3.861、2.161,均 P<0.05)。 结论:"知信行"模式联合动机式访谈对CAPD患者控制水盐摄入的效果十分明显,且可明显改善患者的水肿程度及尿素氮、肌酐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AMPK信号通路探讨活血荣络方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活血荣络方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大鼠的保护作用,明确HIBD损伤及修复过程中AMPK信号通路的表达情况。方法:在缺氧缺血再灌注模型基础上采用改良缺氧瓶建立足月HIBD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60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和中药组,每组30只,另设对照组30只。术前2 h中药组灌胃活血荣络方水煎液1.17 g/100 g(等效剂量),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术后2 h再灌胃1次,2次/d,连续灌胃5 d。采用行为学测试(惊厥评估、Longa评分、悬吊实验、水迷宫实验)评估各组大鼠运动神经功能情况和远期学习能力,HE染色与电镜观察脑组织病理结构变化和线粒体损伤情况,伊文思蓝染色与脑含水量测定用于检测血脑屏障通透性和脑水肿情况,PCR阵列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中AMPK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大鼠惊厥发作有所改善、Longa评分降低、握力测试评分与悬吊时间提升、逃避潜伏期缩短、穿越平台次数增加( P<0.05);中药组神经元与线粒体损伤程度减轻,脑血管通透性与脑含水量降低( P<0.01)。PCR阵列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脑组织中有2个基因显著上调,12个基因显著下调;与中药组比较,模型组有15个基因相对下调。 结论:活血荣络方可减轻HIBD大鼠脑损伤程度,改善运动神经功能和提高学习认知能力,其损伤修复机制与调控AMPK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SIRT1/Nrf2信号通路在睡眠剥夺致大鼠认知功能障碍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信号通路在睡眠剥夺致大鼠认知功能障碍中的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36只,54~56周龄,体重600~750 g,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 n=12):对照组(C组)、睡眠剥夺组(SD)和睡眠剥夺+SIRT1激动剂Srt1720组(SD+Srt组)。采用改良平台水环境睡眠剥夺法建立大鼠睡眠剥夺模型。SD+Srt组造模前24 h时开始每隔12 h腹腔注射Srt1720 10 mg/kg,C组和SD组腹腔注射等容量0.9%生理盐水。睡眠剥夺结束后,行水迷宫实验评估认知功能,然后处死大鼠,取海马组织,采用HE染色法检测CA1区神经细胞变性率,TUNEL法检测CA1区细胞凋亡率,免疫组化法检测CA1区SIRT1和Nrf2表达,微板法检测ROS和SOD含量。 结果:与C组比较,SD组和SD+Srt组第2~4天时逃避潜伏期延长,平台象限停留时间缩短,穿越平台次数减少,海马CA1区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变性率升高,SIRT1和Nrf2表达下调,海马ROS含量升高,SOD含量降低( P<0.05);与SD组比较,SD+Srt组第3和4天时逃避潜伏期缩短,平台象限停留时间延长,穿越平台次数增加,海马CA1区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变性率降低,SIRT1和Nrf2表达上调,海马ROS含量降低,SOD含量升高( P<0.05)。 结论:睡眠剥夺可通过抑制SIRT1/Nrf2信号通路激活,诱发海马氧化应激反应,进而导致大鼠认知功能障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孕中期大鼠丙泊酚麻醉下手术对子代认知功能及海马HDAC2-CREB-NR2B信号通路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孕中期大鼠丙泊酚麻醉下手术对子代认知功能及海马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 (HDAC2)-环腺苷酸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含2B亚基的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R2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孕14 d健康SD大鼠3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 n=10):丙泊酚组(P组)、丙泊酚手术组(S组)和对照组(C组)。S组经尾静脉注射20 mg/kg丙泊酚,继之以20 mg·kg -1·h -1速率连续输注维持麻醉4 h并行剖腹探查术。P组除不行剖腹探查术外,余处理同S组;C组输注等量生理盐水。子鼠出生后30 d,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子代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子代海马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 (HDAC2)、磷酸化(p-)CREB、NR2B、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p-酪氨酸激酶B (p-TrkB)表达,TUNEL染色法检测海马神经元凋亡水平。 结果:与C组比较,P组和S组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越原平台位置次数减少,第二象限停留时间缩短,海马HDAC2表达上调,p-CREB、NR2B、BDNF和p-TrkB表达下调,神经元凋亡率增加( P<0.05);与P组比较,S组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越原平台位置次数减少,第二象限停留时间缩短,海马HDAC2表达上调,p-CREB、NR2B、BDNF和p-TrkB表达下调,神经元凋亡率增加( P<0.05)。 结论:孕中期大鼠丙泊酚麻醉下手术可降低子代认知功能,其机制与调控HDAC2-CREB-NR2B信号通路,促进海马神经元凋亡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多重打击"理论建立SD大鼠认知功能障碍模型及相关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通过脑发育早期脂多糖(LPS)重复刺激,建立SD大鼠认知障碍模型,探讨炎症反应介导下的"多重打击"对其组织学、行为学的影响及相关的分子机制。方法:本研究的实验设计类型为成组设计。通过腹腔注射LPS构建SD大鼠"多重打击"认知障碍模型,将24只孕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LPS1组、LPS2组、LPS3组,每组6只。对照组孕18 d孕鼠和20日龄仔鼠均腹腔注射9 g/L盐水;LPS1组孕18 d孕鼠腹腔注射9 g/L盐水;LPS2组孕18 d孕鼠腹腔注射0.05 mg/kg LPS;LPS3组孕18 d孕鼠注射0.1 mg/kg LPS。LPS1~3组仔鼠均在20日龄时腹腔注射1 mg/kg LPS。通过前肢悬吊、网格和水迷宫等行为学实验,对仔鼠运动和认知功能进行整体评估。组织学和蛋白免疫印迹(WB)实验检测仔鼠脑组织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Notch1和Jagged1的相对表达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多组数据之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进行2组数据之间比较。 结果:1.行为学实验:与对照组比较,LPS1~3组仔鼠的前肢悬吊时间递减[(34.81±5.66) s、(22.47±4.35) s、(13.20±4.25) s比(43.88 ± 4.85) s],网格实验中足踏空次数递增(16.13±2.90、20.75±3.10、25.13±4.45比9.00±2.7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69.77、35.59,均 P<0.001);Morris水迷宫实验中的潜伏期时间和总路程呈递增趋势( P<0.05)。2.WB实验:与对照组比较,LPS1~3组GFAP、Notch1、Jagged1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加( P<0.05)。3.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电镜病理:与对照组比较,LPS1~3组仔鼠额叶皮质组织结构排列松散,细胞固缩明显。电镜下细胞质不同程度水肿、线粒体嵴断裂、部分核膜破损。 结论:在"多重打击"认知障碍模型中,仔鼠脑组织的损伤和行为学的改变,可能与LPS重复暴露介导的Notch1/Jagged1通路上调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右美托咪定对老年患者术后神经认知恢复延迟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 Dex)对老年患者术后神经认知恢复延迟(delayed neurocognitive recovery, DNR)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行全麻下非心脏、非神经外科、非移植手术的老年患者1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ex组,94例)和对照组(C组,92例),根据患者病情,Dex组又进一步分为Dex-维持剂量组(术前存在窦性心动过缓、病窦综合征、传导阻滞或心室功能不全,48例)和Dex-负荷剂量组(不存在上述疾病,46例),C组进一步分为C-维持剂量组(术前存在窦性心动过缓、病窦综合征、传导阻滞或心室功能不全,47例)和C-负荷剂量组(不存在上述疾病,45例)。各组基础麻醉用药相同,Dex-维持剂量组给予Dex 0.4 μg·kg -1·h -1维持剂量,Dex-负荷剂量组于手术开始前10 min内泵注Dex 1.0 μg/kg负荷剂量后给予0.4 μg·kg -1·h -1维持剂量;C-负荷剂量组参照Dex-负荷剂量组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C-维持剂量组参照Dex-维持剂量组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记录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信息。分别于术前3 d(T 1)、术后1 d(T 2)、术后2 d(T 3)、术后3 d(T 4)对患者进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MoCA)评分,记录患者术后3 d内及术后30 d内DNR发生率。记录各组患者T 1、T 3时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GFA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 NSE)、IL-6、磷酸化tau蛋白浓度,并计算术后增加值(即T 3值-T 1值)。记录各组患者术后30 d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采集所有患者Dex术中使用方法及用量,采用Tivatrainer软件生成Dex血药浓度-时间图。 结果:Dex组糖尿病发病率高于C组( P<0.05),Dex-维持剂量组糖尿病发生率高于Dex-负荷量组( P<0.05)。Dex组与C组、Dex-负荷量组与Dex-维持剂量组术中及术后信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Dex组术后3 d内及术后30 d内DNR发病率低于C组( P<0.05);Dex-负荷剂量组术后3 d内DNR发生率低于Dex-维持剂量组( 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30 d内DNR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30 d内,C组和Dex组各有1例出现肺部并发症,C组有2例进行二次手术,Dex组有1例进行二次手术,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DNR患者NSE、IL-6术后增加值多于非DNR的患者( P<0.05),Dex组NSE、IL-6术后增加值少于C组( P<0.05)。Dex-负荷剂量组较Dex-维持剂量组更快达到Dex有效血药浓度0.153 μg/L,且Dex有效血药浓度维持时间更长。 结论:使用Dex能够降低老年患者术后3 d内DNR发生率,可能与Dex抑制术后IL-6、NSE升高,减轻神经炎症有关;Dex 1.0 μg/kg负荷剂量使用可更快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并维持较长时间,从而相对于维持剂量具有更显著的脑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N-甲基-D-天冬氨酸诱导的视网膜兴奋性毒性大鼠模型中5-甲基胞嘧啶的表观转录组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和验证N-甲基-D-天冬氨酸(NMDA)诱导的视网膜兴奋性毒性大鼠模型中经5-甲基胞嘧啶(m5C)甲基化修饰的转录本的差异性表达。方法:7~ 8周龄雄性Sprague Dawley大鼠65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MDA组。NMDA组大鼠右眼(模型眼)玻璃体腔注射浓度为50.0 mmol/L的NMDA 3 μl,正常对照组大鼠右眼玻璃体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建模后7 d,采用视觉诱发电位检测大鼠视神经传导功能;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大鼠视网膜整体结构,检测视网膜各层厚度以及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的细胞数量;视网膜铺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β3微管蛋白免疫荧光染色阳性细胞个数。收集正常对照组、NMDA组大鼠视网膜,提取总RNA,进行高通量m5C修饰RNA测序,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视网膜中 SLFN3、 PLXNB3、 CD36、 HIC2 mRNA相对表达量。组间比较行非配对 t检验。 结果:正常对照组、NMDA组P1波潜伏期分别为(117.86±6.48)、(148.46±3.78) ms,振幅分别为(42.57±2.41)、(8.68±0.63)μV;与正常对照组比较,NMDA组潜伏期延长,振幅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1)。正常对照组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排列均匀,细胞核大而圆;NMDA组大鼠视网膜RGC体积萎缩,数量减少,细胞核固缩。正常对照组、NMDA组视网膜总厚度分别为(207.51±12.76)、(187.51±12.54)μm;β3微管蛋白阳性细胞数分别为(79.86±6.56)、(29.36±2.16)个。与正常对照组比较,NMDA组视网膜总厚度、β3微管蛋白阳性细胞数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NMDA组筛选出差异表达m5C mRNA 576个,其中上调、下调基因分别为230、346个。生物信息分析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NMDA组表达上调的m5C mRNA主要参与感知力、细胞-细胞黏附等生物过程,主要富集于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的相互作用、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通路中;表达下调的m5C mRNA参与的生物过程主要包括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传导途径、细胞通信等,主要富集于原发性免疫缺陷通路、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等通路中。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结果显示,相对于正常对照组,NMDA组大鼠视网膜中 SLFN3、 PLXNB3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 CD36、 HIC2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NMDA诱导的视网膜兴奋性毒性大鼠模型中,经m5C修饰的视网膜转录组存在异常表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p38 MAPK/CREB信号通路在川芎嗪减轻脓毒症相关性脑病小鼠海马炎症反应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38 MAPK/CREB)信号通路在川芎嗪减轻脓毒症相关性脑病小鼠海马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健康雄性C57BL6小鼠60只,体重24~27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 n=15):假手术组(Sham组)、脓毒症组(Sep组)、川芎嗪组(TMP组)和p38 MAPK抑制剂SB203580组(SB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制备小鼠脓毒症相关性脑病模型。于模型制备前3 d时TMP组腹腔注射川芎嗪10 mg/kg,1次/d,SB组于模型制备后30 min时腹腔注射SB203580 2.0 mg/kg,Sham组和Sep组腹腔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于术后1 d时行Morris水迷宫实验测试认知功能,记录逃避潜伏期和靶象限活动时间比率。于水迷宫测试结束后处死小鼠取海马组织,采用ELISA法测定L-1β、TNF-α和IL-6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p38 MAPK、GSK3和CREB磷酸化水平及BDNF的表达。 结果:与Sham组比较,Sep组、TMP组和SB组逃离潜伏期延长,靶象限活动时间比率降低,海马IL-1β、TNF-α和IL-6含量升高,p38 MAPK磷酸化水平升高,GSK3和CREB磷酸化水平降低,BDNF表达下调( P<0.05);与Sep组比较,TMP组和SB组逃离潜伏期缩短,靶象限活动时间比率升高,海马IL-1β、TNF-α和IL-6含量降低,海马p38 MAPK磷酸化水平降低,GSK3和CREB磷酸化水平升高,BDNF表达上调( P<0.05);与TMP组比较,SB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p38 MAPK/CREB信号通路参与了川芎嗪减轻脓毒症相关性脑病小鼠海马炎症反应的过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