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的上斜肌Guyton增强牵拉试验和眼球旋转牵拉试验特征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先天性上斜肌麻痹(CSOP)患者上斜肌Guyton增强牵拉试验(FDT)和眼球旋转FDT的特征其与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横断面研究。纳入2021年9月至2022年3月于天津市眼科医院拟行斜视矫正手术的单眼CSOP患者和间歇性外斜视(IXT)患者。术前测量患者双眼黄斑中心凹-视盘几何中心夹角(FDA)及上斜肌最大横截面积(max-CSA)术中双眼行Guyton增强FDT和旋转FDT,对上斜肌松弛程度进行评价和比较。分析两种FDT的特征及其与垂直斜视度数、FDA、max-CSA的相关性。采用 t检验、ANOVA检验、Tukey、Mann-Whitney U检验和 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纳入患者共42例(84只眼),其中IXT患者19例(38只眼),男10例,女9例,年龄7(7,8)岁;CSOP患者23例(46只眼,麻痹眼和非麻痹眼各23只眼),男13例,女10例,年龄8(4,8)岁。IXT和CSOP患者性别构成和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Guyton增强FDT测得CSOP患者麻痹眼、非麻痹眼和IXT患者双眼上斜肌松弛程度分别为(-2.52±1.20)、(-0.35±0.71)和(-0.03±0.16)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88.10, P<0.001)。旋转FDT测得CSOP患者麻痹眼、非麻痹眼和IXT患者双眼的眼球外旋角度分别为48.70°±9.67°、37.39°±5.40°和38.95°±2.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6.67, P<0.001),内旋角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2.36, P=0.100)。IXT患者与CSOP患者FDA分别为-12.11°±7.42°和-19.02°±4.95°,CSOP患者麻痹眼与非麻痹眼上斜肌max-CSA分别为(7.59±4.69)和(11.63±3.64)mm 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Guyton增强FDT测得上斜肌肌腱松弛程度分级与旋转FDT测得外旋角度呈负相关( r=-0.64, P=0.001),二者与上斜肌max-CSA分别呈正相关( r=0.45, P=0.030)和负相关( r=-0.52, P=0.011),但与垂直斜视度数( r=-0.12, P=0.579; r=0.33, P=0.126)和FDA( r=-0.02, P=0.921; r=-0.23, P=0.309)均无相关性。 结论:Guyton增强 FDT和旋转FDT均可评价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患者的上斜肌松弛程度,且二者与上斜肌形态变化具有相关性,但FDT不能反映患者的垂直和旋转斜视度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血清中和抗体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确诊病例血清抗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中和抗体动态变化规律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微量中和试验检测COVID-19确诊病例血清中和抗体,采用Excel 2007和SPSS 22.0对COVID-19病例血清中和抗体检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采集、检测来自155个COVID-19病例的420份血清样本,包括急性期、恢复期和痊愈半年病例血清样本。采样时间为发病第0~221天。发病第1周血清中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eometric mean titer, GMT)为1∶13,第2周为1∶31;个别病例发病第15天血清中和抗体滴度仍表现为<1∶4;发病第6~32周血清中和抗体GMT均超过1∶52(13×4)。以1∶64作为血清中和抗体保护水平分界点,急性期病例(0~14 d,0~2 w)、痊愈病例(36~63 d,6~9 w)和痊愈半年病例血清(183~210 d,27~30 w)中和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0.56%、82.31%和86.52%。统计分析显示,除第1、2周以外,各周血清中和抗体水平无显著性差异( χ2=9.270, P=0.931)。病例血清中和抗体水平在性别、年龄、职业方面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普通型和轻型病例血清中和抗体水平不存在统计学差异( P>0.05)。 结论:COVID-19病例血清中和抗体水平仅与疾病进程具有统计学关联;中和抗体在感染后第3周整体上可达到保护性水平,并维持至发病后第30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步态周期下胫距关节旋转轴变化的在体测量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采用双平面透视技术结合三维-二维匹配方法评估胫距关节旋转轴的位置与方向的动态变化。方法:使用两个垂直放置的"C"型臂X线机对15位健康受试者步态周期中7个关键时相的进行透视摄片,其中男7位,女8位;年龄(26.2±5.4)岁(范围19~39岁);身高(170.4±6.9)cm(范围160~183 cm);体重(65.6±14.0)kg(范围50~100 kg)。结合三维-二维匹配方法确定步态中的不同时相胫骨、距骨空间位置,分别对距骨滑车面内外侧进行球形拟合,其几何旋转轴定义为拟合球体的球心连线。分别计算内外侧拟合球体半径,并比较7个时相的6次空间变化旋转轴的空间位置与成角。结果:双球拟合的内侧球半径为(19.52±1.47)mm,外侧半径为(20.62±1.49)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7.081, P<0.05)。胫距关节几何旋转中心与原点的前后方向距离分别为(1.54±1.84)、(1.71±1.69)、(1.70±1.57)、(1.72± 1.62)、(1.80±1.75)和(1.96±1.86)mm;内外侧方向距离分别为(0.06±1.84)、(-0.03±1.83)、(0.08±1.83)、(0.10±1.73)、(0.10±1.47)和(0.09±1.46)mm;上下方向距离分别为(-21.92 ±1.46)、(-22.10 ±1.32)、(-22.10±1.50)、(-22.06±1.64)、(-21.93 ±1.62)和(-21.98±1.50)mm;其几何旋转轴与冠状面成角分别为3.31°±2.48°、3.10°±2.67°、3.64°±2.71°、3.96°±3.19°、4.28°±2.82°、4.16°±3.11°;与矢状面成角分别为84.11°±2.42°、83.77°±3.19°、83.77°±3.45°、83.81°±3.69°、83.99°±2.97°、84.23°±3.01°;与水平面成角分别为4.40°±2.93°、4.54°±3.74°、3.97°±3.34°、3.73°±2.49°、3.78°±2.76°、4.48°±2.49°。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该旋转轴与水平面平均成角3.74°,与冠状面平均成角4.15°,从踝关节外下指向内上。 结论:胫距关节在步态周期下可能是沿着单一固定的旋转轴运动,使用拟合球体半径内侧小于外侧的单旋转轴的双球模型拟合距骨滑车面,可能更加符合胫距关节的运动学特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球囊肺血管成形术与利奥西呱治疗不能手术的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RACE 研究):一项多中心3 期开放标签随机对照试验和辅助随访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背景与方法:利奥西呱和球囊肺血管成形术(BPA)是不能手术的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的治疗方案。然而目前尚缺乏比较这两种治疗方法的随机对照试验。该研究旨在评估BPA 与利奥西呱在不能手术的CTEPH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在法国23个肺动脉高压专业中心开展了3 期多中心、开放标签、平行组随机对照试验。该研究纳入18~80岁、新诊断、肺血管阻力>320 dyn·s·cm-5的不能手术的CTEPH初治患者,通过网络随机系统,采用区组随机不分层(2或4例为1组)的方式,将患者1∶1随机分配到BPA或利奥西呱组。主要研究终点是第26周时肺血管阻力的变化,以意向治疗人群中占基线肺血管阻力的百分比表示。对所有接受了至少1 剂利奥西呱或至少1次BPA治疗的患者进行安全性分析。完成RACE试验的患者继续进行为期26周的辅助随访,在此期间,肺血管阻力仍超过320 dyn·s·cm-5的有症状的患者,可以在BPA后加用利奥西呱或利奥西呱后加用BPA中获益。 结果:2016年1月19日至2019年1月18日期间,105例患者被随机分配到利奥西呱(53例)或BPA(52例)组。在第26周,BPA组的平均肺血管阻力降至基线肺血管阻力的39.9%(95%CI:36.2~44.0),利奥西呱组降至基线肺血管阻力的66.7%(95%CI:60.5~73.5,均数比为0.60,95%CI:0.52~0.69;P<0.000 1)。BPA组52例中22例(42%)发生了治疗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而利奥西呱组53例中有5例(9%)发生。最常见的治疗相关严重不良事件是BPA 组的肺部损伤[18/52(35%)]和利奥西呱组的严重低血压伴晕厥(2/53,4%)。没有发生与治疗相关的死亡。在第52周,接受一线利奥西呱或一线BPA治疗的患者的肺血管阻力有类似的降低(几何平均数之比为0.91,95%CI 为0.79~1.04)。与BPA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在用利奥西呱预处理的患者中较低(5/36,14%,22/52,42%)。 结论:在第26周,BPA的肺血管阻力降低比利奥西呱更明显,但与治疗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在BPA中更常见。与接受BPA作为一线治疗的患者相比,在后续研究中接受利奥西呱预治疗的患者,BPA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较少,这表明多模态治疗方法对不能手术的CTEPH患者具有潜在益处。今后需要进一步探索一种或两种药物联合BPA序贯治疗在不能手术的CTEPH患者中的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三维超声心动图定量评价退行性二尖瓣反流瓣环动态变化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应用经胸三维超声心动图定量分析退行性二尖瓣反流(DMR)患者二尖瓣环(MA)静态几何结构及动态变化。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3月于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就诊的35例DMR(均为二尖瓣脱垂和Barlow样改变)患者作为DMR组,选取同期健康志愿者42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在舒张晚期、收缩早期、收缩中期和收缩晚期定量测量二尖瓣环面积(MAA)、二尖瓣环周长(MAP)、二尖瓣环前外后内侧直径(DALPM)、二尖瓣环前后径(DAP)、二尖瓣非平面角(NPA)、二尖瓣环高度(AH)以及瓣环高度与联合间径的比值(AHCWR),并计算以上各参数的收缩期变化分数。比较两组间MA静态结构和动态变化差异,分析两组MA在整个心动周期内的动态变化特点。结果:静态结构:DMR组整个心动周期内MAA、MAP、DAP和DALPM较对照组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DMR组收缩中期和晚期鞍形结构较对照组扁平(AHCWR:0.17±0.01比0.21±0.01,0.15±0.01比0.23±0.01;均 P<0.05),其余时相鞍形结构相对保留。动态变化:对照组舒张晚期至收缩早期出现收缩前收缩(MAA、MAP、DAP、DALPM减小,均 P<0.05),鞍形加深(NPA减小,AH和AHCWR增大,均 P<0.05);与对照组相比,DMR组MA收缩前收缩和鞍形加深均消失(舒张晚期与收缩早期所有MA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DMR组收缩期动态变化也较对照组减弱受损,表现为DALPM、NPA及AHCWR收缩期变化分数小于对照组(均 P<0.05),除DAP外,其余MA参数4个时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正常人MA鞍形结构明显,且MA在心动周期内动态变化显著,出现明显的收缩前收缩,鞍形加深现象。DMR患者MA明显增大,且MA鞍形结构在收缩中晚期扁平化。DMR患者整个心动周期内MA动能均减弱,收缩前收缩现象消失,收缩期动态变化也不同程度受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国18~79岁成年男性尿砷与睾酮水平的关联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研究中国18~79岁成年男性尿砷与血清总睾酮水平的关联。方法:研究对象来自国家人体生物监测项目2017—2018年的横断面调查人群,共纳入5 048名18~79岁的成年男性。通过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收集研究对象人口学特征、家庭基本信息、生活方式、膳食频率及健康状况等信息,同时采集研究对象的静脉血、随机尿以检测血清总睾酮和尿砷、尿肌酐,采用复杂抽样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尿砷与睾酮水平的关联。结果:5 048名研究对象年龄(46.72±0.40)岁,尿砷、肌酐校正的尿砷、血清总睾酮的几何平均浓度(95% CI)分别为22.46(20.08,25.12)μg/L、19.36(16.92,22.15)μg/g·Cr、18.13(17.42,18.85)nmol/L。加权后的多重线性回归模型显示,调整混杂因素后,与尿砷低水平组比较,尿砷中、高水平组的睾酮水平较低,变化百分比(95% CI)分别为-5.17%(-13.14%,3.54%)、-10.33%(-15.68%,-4.63%);亚组分析结果显示,BMI<24 kg/m 2组中尿砷与睾酮水平的关联更强( P交互=0.023)。 结论:中国18~79岁成年男性的尿砷和血清总睾酮水平呈负向关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2014 - 2018年江西省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监测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江西省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防治措施落实后病情现状和变化趋势。方法:按照国家《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监测方案》的要求,2014 - 2018年,每年在江西省芦溪、上栗县分别抽取3个固定监测村和5个非固定监测村,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每个村抽取10户家庭,监测灶使用情况和食用辣椒相关行为方式,并在固定监测村开展8 ~ 12岁儿童氟斑牙和尿氟监测。结果:固定监测村各年度改良灶使用率、电炊具等清洁能源使用率、改良灶合格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 = 111.70、83.96、36.64, P均< 0.05),而改良灶正确使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 = 2.35, P > 0.05)。非固定监测村各年度改良灶使用率、电炊具等清洁能源使用率、改良灶合格率、改良灶正确使用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 = 132.32、42.63、50.03、15.29, P均< 0.05)。固定监测村和非固定监测村各年度间食用辣椒正确干燥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 2 = 4.068、3.436, P均> 0.05),食用辣椒正确保管率和加工前淘洗率均达到或接近100%。2014 - 2018年8 ~ 12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从17.04%(106/622)下降至6.68%(90/1 347),且呈逐年下降趋势(χ 2趋势 = 72.60, P < 0.01);各年度尿氟几何均数分别为0.77、0.74、0.71、0.74、0.72 mg/L,各年度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H = 4.142, P > 0.05)。 结论:江西省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防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伤口负压联合自体富血小板凝胶治疗糖尿病足及皮肤软组织难愈性溃疡的疗效探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该研究探讨糖尿病足及皮肤软组织难愈性溃疡行创面负压联合自体富血小板凝胶治疗(APG)的疗效。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糖尿病足治疗中心收治的50例糖尿病足及皮肤软组织难愈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辅助式负压闭合引流治疗(VAC)2周后,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VAC联合APG治疗组(25例,足踝以下创面18例,膝以下、踝以上7例;Wagner 2级12例,3级13例)、VAC联合敷料换药组(25例,失访3例,最终纳入22例,足踝以下创面21例,膝以下、踝以上1例;Wagner 2级10例,3级12例)。VAC联合APG治疗组采用自体富血小板凝胶治疗,VAC联合敷料换药组予每日或隔日泡沫敷料或(和)藻酸盐敷料换药,通过创面多维度几何评价指标的变化观察两组治疗后愈合情况。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秩和检验和 χ2检验。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前创面面积、创面周长、创面周长面积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2周后,VAC联合APG治疗组和VAC联合敷料换药组的创面面积缩小率(分别为46.84%±18.10%和19.14%±11.33%, P<0.001)、周长缩小率[分别为24.51%(18.89%,32.24%)和13.68%(3.81%,20.56%), P=0.002]、平均愈合速度[分别为0.24(0.13,0.43)和0.14(0.08,0.26)cm 2/d, P=0.034],完全上皮化时间[分别为(56.32±21.55)d和(86.09±49.54)d, P=0.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上结果提示,采用VAC联合自体富血小板凝胶治疗糖尿病足及皮肤软组织难愈性溃疡,创面愈合效果优于敷料换药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操作简单的治疗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仿制与原研贝伐珠单抗药代动力学和安全性比对的Ⅰ期临床试验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比较仿制贝伐珠单抗注射液WBP264与原研贝伐珠单抗注射液Avastin ?在健康男性志愿者单次静脉给药的药代动力学和安全性。 方法:研究设计为随机、双盲、单剂量、平行、对照的Ⅰ期临床试验。将公开招募的健康男性受试者随机分入试验组(静脉输注WBP264)与对照组(静脉输注Avastin ?),给药剂量为3 mg/kg。给药前30 min内、给药开始后45 min、给药结束即刻、给药后2.5、3.5、5.5、9.5、13.5、24、48 h和第5、8、15、22、29、36、43、57、71、85和99天采集受试者外周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药浓度,绘制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及其半对数图,计算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包括从0时至最后一个浓度可准确测定的样品采集时间t的AUC(AUC 0-t)和从0时至无限时间(∞)的AUC(AUC 0-∞)]、血药峰浓度( Cmax)、达峰时间( Tmax)、血浆消除半衰期、清除率和表观分布容积等药代动力学参数。试验组与对照组AUC 0-t、AUC 0-∞和 Cmax几何均值比值的90%置信区间( CI)介于0.80~1.25,表明WBP264与Avastin ?药代动力学相似。在给药观察期间及每次采血随访时,对受试者进行体格、生命体征、心电图、实验室检查,记录不良事件(AE)发生情况并进行AE严重程度分级以及AE与试验药物相关性评价。给药前和给药后第8、15、29、43、71和99天进行抗药抗体及其中和抗体检测,评估药物的免疫原性。 结果:纳入试验的受试者为78例,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9例。试验组有2例退出试验(未给药和给药后因个人原因退出各1例),安全性分析集77例,药代动力学分析集76例。2组受试者年龄、身高、体重和体重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贝伐珠单抗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变化趋势相似,AUC 0-t、AUC 0-∞、 Cmax的几何均值比值(90% CI)分别为1.04(0.98~1.10)、1.03(0.98~1.10)、1.09(1.03~1.14)。试验组与对照组受试者总体AE发生率[89.5%(34/38)比87.2%(34/39)]、与试验药物可能相关AE发生率[86.8%(33/38)比79.5%(31/3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AE严重程度仅试验组有1例为3级且经评估与药物无关,余为1~2级,以1级占绝大多数。试验组和对照组抗药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5%(4/38)比10.3%(4/39), P>0.05)。抗药抗体阳性者中和抗体检测均为阴性。 结论:WBP264与Avastin ?的药代动力学和安全性相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社区超重绝经后女性代谢综合征与骨转换指标、髋部骨几何参数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超重绝经后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 MS)女性骨转换指标、髋部骨几何参数的变化及MS各成分对其影响,并分析骨折发生风险与其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12月在江苏省丹阳市练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检的超重绝经后女性患者505例,根据2009年国际糖尿病联盟MS诊断标准,分为MS组(331例)和非MS组(174例),抽空腹静脉血测定1型原胶原氨基端前肽(procollagen type 1 N-terminal propeptide, P1NP)、1型胶原交联羧基端肽(carboxy-terminal cross-linked telopeptide of type 1 collagen, CTX),并采用双能X线吸收仪及自带的髋结构分析软件获得骨密度和髋部骨几何参数。结果:MS组骨质疏松性骨折、髋部骨折发生率显著高于非MS组(21.1%对13.8%、4.8%对1.1%, P<0.05),而腰椎1~4、股骨颈、全髋骨密度显著高于非MS组,在校正年龄后仍存在( P<0.05),进一步校正体重指数后差异消失( P>0.05)。MS组P1NP、CTX、股骨强度指数(femur strength index, FSI)、截面模量(section modulus, SM)、骨横截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 CSA)显著低于非MS组,曲率比率(buckling ration, BR)显著高于非MS组,在校正年龄及体重指数后差异仍存在( P<0.05)。MS组骨折与非骨折者腰椎1~4、股骨颈、全髋骨密度、P1NP、CTX无明显差异,但骨折者FSI、SM、截面惯性矩(cross-sectional moment of inertia, CSMI)、CSA显著偏低,BR显著偏高( P<0.05),股骨强度下降。对骨折发生风险进行回归分析,显示BR是骨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FSI、SM、CSMI、CSA为保护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影响骨密度、骨转换指标和髋部骨几何参数的主要MS成分为腰围、舒张压和空腹血糖。 结论:超重绝经后MS患者骨整体转换率减慢,股骨强度下降,骨质量相对较差。髋部骨几何参数可作为评估MS患者骨折风险的方法之一。腰围、舒张压和空腹血糖是影响骨量和骨质量的主要MS成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