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副心支气管的流行病学与CT影像特征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调查副心支气管(ACB)的流行病学与CT影像特征。方法:横断面研究。纳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医院2022年11月—2023年2月行常规胸部螺旋CT扫描的11 088例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其中男5 764例、女5 324例,年龄2~101(52.5±19.4)岁。观察指标:(1)统计ACB的患病率及性别分布等;(2)观察ACB的起源、分支方向、形态和其他影像学特点,测量比较不同分型ACB的最大直径、长度、距离气管隆突距离、与中间段支气管的夹角(分支角度)之间的差异;(3)基于CT影像的其他异常发现。结果:(1)11 088例患者中,共检出32例ACB,患病率为0.29%。32例ACB患者中,25例男性、7例女性,男女比为3.6∶1;男女患病率分别为0.43%和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8.79, P=0.003)。(2)ACB起源于右侧中间段支气管内侧壁27例(84%,27/32),起源于右主支气管5例(16%,5/32);分支方向为后内侧18例(56%,18/32),内侧13例(41%,13/32),前内侧仅1例(3%,1/32)。根据形态,32例ACB患者分为憩室型(Ⅰ型)19例(59%)、囊变型(Ⅱ型)5例(16%)、通气型(Ⅲ型)8例(25%)。ACB的最大直径为5.2~13.5(9.2±2.0)mm,长度为6.0~23.8(12.7±4.5)mm,距气管隆突距离为12.6~29.2(22.6±4.7)mm,分支角度为32.4°~90.7°(56.3°±16.9°)。Ⅰ型、Ⅱ型、Ⅲ型ACB的长度分别为(10.6±2.6)、(13.8±2.1)、(16.9±6.0)mm,3种类型间总体比较,以及Ⅰ型、Ⅲ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而3种分型ACB的最大直径、距离气管隆突距离、分支角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3)32例ACB中,2例见气管内黏液栓形成,1例合并右上气管支气管,1例伴有左肺下叶上副裂,1例右侧水平裂缺失。4例患者进行过增强CT扫描,其中1例发现主动脉夹层(DeBakey Ⅲ型)同时合并右侧奇裂。 结论:ACB的患病率为0.29%,其中男性患病率为0.43%,女性患病率为0.13%,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ACB主要起源于右中间段支气管,以后内侧分支较多;根据形态可分为3种类型,其中憩室型最多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CT数据的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肾血管解剖变异分析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CT数据的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肾血管解剖变异分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1年6月聊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因肾肿瘤、肾上腺肿瘤或肾囊肿等行肾增强CT检查。男114例,女96例。年龄(56.5±13.2)岁。将CT检查数据通过3D Slicer软件重建包含肾血管的三维可视化模型。根据三维可视化模型,以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时是否需要处理的角度,分析肾血管解剖情况。肾动脉变异分为多支肾动脉、肾动脉早发分支,以及同时具有以上两种变异的混合型。肾静脉变异分为多支肾静脉、肾静脉晚期汇合,以及同时具有以上两种变异的混合型。结果:本研究210例,男性和女性的肾动脉变异分别为95例(41.7%)和79例(41.2%)( P=0.914),肾静脉变异分别为58例(25.4%)和62例(32.3%)( P=0.12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420个肾脏中,肾动脉变异(174/420,41.4%)较肾静脉变异(121/420,28.8%)更常见( P<0.01)。不同肾动脉变异类型的肾脏数量:多支肾动脉分别为右肾32个(7.6%),左肾38个(9.0%)( P=0.432);肾动脉早发分支分别为右肾89个(42.4%),左肾37个(17.6%)( P<0.01);24个(5.7%)肾脏存在混合型肾动脉变异,分别为右肾19个(9.1%),左肾5个(2.4%)( P<0.01)。不同肾静脉变异类型的肾脏数量:多支肾静脉分别为右肾53个(12.6%),左肾3个(0.7%)( P<0.01);肾静脉晚期汇合分别为右肾41个(9.8%),左肾33个(7.9%)( P=0.306);混合型肾静脉变异8个(1.9%),均为右肾。以腹腔镜手术的角度分析,左肾有71例(33.8%)需要处理≥2支肾动脉,右肾为103例(49.1%)( P<0.01);左肾有44例(21.0%)需要处理≥2支肾静脉,右肾为78例(37.1%)( P<0.01)。 结论:基于肾CT检查数据的三维可视化技术有助于术前精准评估肾血管解剖情况。右肾血管变异更常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视网膜大动脉瘤的多模态眼底影像和疾病特征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分析视网膜大动脉瘤(RAM)的多模态眼底影像学特点及疾病特征。方法::回顾性研究。连续纳入2003年5月至2020年1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眼科确诊的RAM患者57例(58眼)。分析患者彩色眼底照相、荧光素血管造影(FFA)、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的影像学特点,并总结疾病特征。结果::纳入患者年龄为(69.0±9.3)岁,其中女性占75%,单眼发病患者占98%,共发现瘤体65个。彩色眼底照示95%的瘤体位于颞侧动脉,32%位于动脉主干,29%位于视网膜动脉分支处或动静脉交叉处。85%伴不同程度出血,86%伴硬性渗出。FFA的瘤体检出率为92%,动脉期可呈圆点状或梭状强荧光,周围出血或硬性渗出遮蔽荧光,晚期荧光增强并出现渗漏。ICGA的瘤体检出率为95%,可透过出血的遮蔽荧光见视网膜动脉壁上瘤体高荧光,造影晚期瘤体荧光仍较背景荧光强。OCT的瘤体检出率为63%,可见RAM局部高隆起,病灶处可见圆形强反射瘤体腔壁。结论::RAM常见于老年女性。多模态影像学检查可从多角度显示RAM的瘤体形态、活动性以及伴随的出血、渗出表现。其中,ICGA对于瘤体的检出率更高,显示RAM更为清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近代中国口腔医学史的研究现状及思考
编辑人员丨2天前
中国近代口腔医学史研究始于20世纪中期,口腔医学史作为医学史与口腔医学教育研究的分支,对其研究多为通史性研究,但其医学知识的传播与体系、发展历程与社会关系等问题,当下均未能引起广泛关注。本文对中国近代口腔医学史的研究现状、内容特征进行分类总结,以期思考与创新口腔医学史的研究方法,从实证与文化性互证的角度推动口腔医学史研究,启发对口腔医学史教育的重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全髋关节置换术直接前入路改良切口与股外侧皮神经损伤的解剖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直接前方入路(DAA)改良切口和经典切口的解剖特点,为术中避免股外侧皮神经(LFCN)损伤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由蚌埠医学院解剖教研室提供成年国人尸体髋关节及股骨标本6具6侧,其中男2具2侧、女4具4侧,年龄48~72(61.7±8.2)岁。通过解剖标志定位的方式做DAA手术切口,切口起点均为髂前上棘最高点向下向外3 cm;DAA经典切口延长方向指向腓骨小头;改良切口将切口延长方向向经典切口外后方偏移,偏移角度为髂前上棘最高点分别与腓骨小头、股骨大粗隆顶点连线夹角的1/2。解剖显露LFCN以及所有分支:(1)观察LFCN走行及其与DAA经典切口、DAA改良切口的关系;(2)对LFCN进行分型;(3)测量DAA经典切口和改良切口与LFCN最短距离,判断LFCN与DAA经典切口和改良切口的解剖关系。结果:(1)LFCN由髂前上棘内侧0.8 cm经腹股沟韧带下方走向股骨前方,LFCN走行向前、向外近乎平行于髂前上棘最高点与腓骨小头连线。DAA经典切口远端与LFCN有交叉,有直接损伤LFCN可能,延长DAA经典切口会增加损伤LFCN概率;而DAA改良切口与LFCN无交叉。(2)6侧标本LFCN分型:缝匠肌型3侧,后向型2侧,扇形型1侧。(3)LFCN与DAA改良切口最短距离为1.2~2.4(2.0±0.40)cm,与经典切口最短距离为0~1.4(0.98±0.55)cm。缝匠肌型和后向型LFCN主干及分支与DAA改良切口的最短距离均>2.0 cm;与DAA经典切口无交叉,且LFCN所有分支与DAA改良切口最短距离均>0.7 cm。扇形型LFCN与DAA经典切口有交叉,而与DAA改良切口无交叉,最短距离为1.2 cm。结论:在解剖关系上,DAA改良切口比DAA经典切口距离LFCN更远,DAA全髋关节置换术中更不易发生LFCN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肺动脉吊带合并异常支气管分支和气管狭窄手术治疗的临床评价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总结异常支气管分支合并肺动脉吊带形态学特征,评价手术治疗效果,为肺动脉吊带的治疗提供新思维。方法:回顾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存在异常支气管分支的患儿资料。根据异常支气管分支形态分为气管性支气管、三叉型支气管、气管桥和气管性支气管合并三叉型支气管4种类型。统计4种异常支气管分支形态合并肺动脉吊带比例及行气管成形术比例。测量气管成形术前、后隆凸/假隆凸下角度。结果:本次研究共纳入140例存在异常支气管分支的病例。11例(21%,11/53)气管性支气管和4例(9%,4/44)三叉型支气管气管直径正常。125例(89%,125/140)合并气管狭窄,其中115例行气管成形术,且均合并完全性气管环。气管桥患儿均行气管成形术,手术比例高于气管性支气管(100%对60%, P=0.000)。76例(61%,76/125)合并肺动脉吊带,均一期处理异常血管和狭窄气管。术后隆凸/假隆凸下角度明显减小( P=0.000)。 结论:肺动脉吊带合并异常支气管分支和气管狭窄难以用单纯血管压迫解释,应积极考虑同期行气管成形术。滑片吻合术是目前治疗先天性气管狭窄的主流技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常规方案团注造影剂对冠状动脉左主干分叉区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常规方案团注造影剂对冠状动脉左主干(LMA)分叉区管腔直径和角度的影响,为应用CCTA精确测量冠状动脉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2月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54例行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及常规方案团注CCTA检查的疑似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由2名医师分别测量LMA中段管腔直径(d1)、左前降支(LAD)近段管腔直径(d2)、左回旋支(LCX)近段管腔直径(d3)和LAD与LCX分叉夹角(∠1)。比较2名医师测量数据的一致性,并比较CACS和CCTA测量各指标的结果。结果:2名医师一致性分析结果显示,仅CCTA测量的d3一致性适中(组内相关系数= 0.717),余各指标一致性良好(组内相关系数>0.75)。CACS和CCTA测量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54例患者按照CCTA左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进行分组,其中LMA及分支正常或狭窄程度<50% 25例,LMA及分支有1支或多支狭窄程度≥50% 29例。CACS和CCTA测量不同病变程度患者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CCTA检查中常规方案团注造影剂未对冠状动脉LMA分叉区管腔直径和角度造成确切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Incraft覆膜支架治疗复杂瘤颈腹主动脉瘤单中心应用经验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评价Incraft覆膜支架应用于复杂瘤颈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安贞医院2019年9月至2022年9月应用Incraft覆膜支架腔内治疗腹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瘤颈条件分为复杂瘤颈组(13例)和正常瘤颈组(50例)。早期终点事件为术中非计划性补救cuff支架和栓塞弹簧圈、30天的发病率和死亡比例以及再干预事件。随访期终点事件为内漏、支架移位、髂支和/或分支支架狭窄或闭塞以及再干预事件发生,对比两组患者的内漏、瘤腔回缩、分支/髂支支架通畅性以及免于再干预情况。结果:入组6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对比正常瘤颈组患者,复杂瘤颈组患者具有更短的瘤颈长度[(9.9±8.3)mm对(29.6±12.3)mm, P<0.001]、更大的瘤颈角度[(39.1±30.4)°对(25.1±15.4)°, P=0.036]和更大的最大瘤腔直径[(57.5±13.4)mm对(45.5±12.4)mm, P=0.016]。两组患者的围术期主体支架放大率、内漏发生率及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复杂瘤颈组患者需要更多的手术时间[(96.36±31.83)min对(63.58±26.68)min, P=0.001]。3年期随访(中位时间18个月)发现两组患者在内漏和支架相关并发症发生以及再干预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Incraft覆膜支架在治疗包括复杂瘤颈在内的肾下型腹主动脉瘤具有良好的近中期安全性和有效性,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新冠病毒感染者病毒RNA脱落时间的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了解新冠病毒感染者病毒RNA脱落时间与病毒单核苷酸突变和感染者人口、基础疾病等因素的关系,为新冠病毒感染动力学的研究提供更多线索。方法:收集江苏省2021年7月至9月暴发的一起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感染者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基础疾病等资料,采集病例鼻咽拭子样本,采用二代测序技术对样本进行病毒全基因组测序。利用在线分析平台判断病毒型别、分析突变位点,利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新冠病毒RNA脱落时间与各研究因素的关系。结果:本起新冠疫情最终获得病毒全基因组序列的人员350例,其中女性占60.3%,年龄中位数49岁[四分位数间距( IQR,37~65岁)],中位病毒RNA脱落时间33天( IQR,26~44天)。全基因组测序分析显示,同武汉参考株序列相比,感染者序列存在34~41个核苷酸突变位点,属于VOC/Delta变异株(B.1.617.2进化分支),C346T、C1060T、T2803C、T7513C、A29681C为本起疫情350例病例新冠病毒基因组序列主要单核苷酸变异位点(SNP)。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基础疾病、临床分型、疫苗接种情况、SNP T2803C和T7513C对新冠病毒RNA的脱落时间存在影响;调整后的多因素Cox回归结果显示,年龄[ HR=0.73,95% CI(0.55,0.95)]及T7513C[ HR=0.37,95% CI(0.18,0.77)]仍然是新冠病毒RNA脱落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 结论:本研究从病例个体因素和病毒单核苷酸变异两个角度分析了对病毒RNA脱落时间的影响,发现年长、患有高血压、较重临床症状、未接种或未全程接种疫苗,感染病毒存在T7513C突变者,存在新冠病毒RNA脱落时间较长的风险,应给予重点关注和康复后随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单神经管超高分辨力CT影像解剖学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应用超高分辨力CT(U-HRCT)观察单神经管的形态特点并进行测量,对单神经管的解剖形态再认识。方法:2019年12月至2020年1月间使用U-HRCT对52例(104耳)人体头颅标本进行扫描,重组显示单神经管最佳的标准横断面和冠状面图像。观察单神经管主干和分支形态,根据转折点数量将单神经管主干分为单折点、双折点、无折点型,根据分支形态将有分支的单神经管分为分叉型、汇合型、侧支型、双侧分支型。测量单神经管主干壶腹端、折点及内耳道端的管径、夹角和各段长度。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有无分支单神经管主干管径的差异。 结果:52例(104耳)单神经管主干分为单折点型79耳、双折点型20耳及无折点型5耳。双侧形态分型相同30例(60耳),其中单折点型24例(48耳)、双折点型5例(10耳)、无折点型1例(2耳),22例(44耳)左右形态不同。单折点型单神经管壶腹端、转折点和内耳道端管径为(0.31±0.07)、(0.40±0.10)、(0.46±0.10)mm,夹角为60.5°±7.8°、120.3°±9.6°、38.3°±7.5°,壶腹侧、内耳道侧长度为(1.95±0.38)、(2.31±0.68)mm。双折点型壶腹端、近壶腹侧转折点、近内耳道侧转折点、内耳道端管径为(0.32±0.09)、(0.38±0.09)、(0.47±0.12)、(0.47±0.13)mm,角度为60.9°(57.3°,64.9°)、117.9°±12.3°、129.6°±12.4°、41.7°(32.9°,79.5°),壶腹侧、两转折点间、内耳道侧长度为(1.78±0.31)、0.96(0.80,1.15)、0.65(0.46,1.15)mm。无折点型壶腹端和内耳道端管径分别为(0.20±0.01)、(0.50±0.12)mm,与壶腹和内耳道夹角角度分别为58.4°±9.6°、46.2°±5.1°,长度为(3.61±0.32)mm。48耳存在分支,其中分叉型36耳、汇合型4耳、侧支型5耳、双侧分支型3耳。在单折点型单神经管中,无分支者转折点处管径较有分支宽( t=2.11, P=0.039);双折点型单神经管中,有无分支间各管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 结论:U-HRCT能够清晰显示单神经管,单神经管主干及分支影像所见形态多样,需重新认识其解剖形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