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射工作人员淋巴细胞微核率参考值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索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参考值范围,为评价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的细胞遗传学损伤提供依据。方法:于2019年1至6月,收集839名在岗医疗放射工作人员血样,分别进行染色体畸变分析和淋巴细胞微核试验,以染色体畸变分析为金标准,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计算灵敏度、特异度和约登指数等,确定微核率临界值和参考值范围。结果: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为2.45‰(2 056/839 000)。ROC曲线下面积0.971,灵敏度100.0%,特异度91.6%,约登指数0.916;微核率临界值为6‰,参考值范围为0~5‰。结论: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参考值范围为0~5‰,应重点关注微核率≥6‰的放射工作人员,工作中加强防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儿童脉管性疾病患者介入手术后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观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估儿童脉管性疾病患者在介入手术过程中接受的电离辐射(IR)对患儿染色体畸变的影响。方法:在知情同意的条件下,于介入术前和术后立刻采集26名患儿的外周血1.2 ml,培养制备染色体,分析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情况。结果:儿童介入术后双着丝粒染色体+着丝粒环(dic+r)率明显增加,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U=647, P<0.01)。术后dic+r率与年龄、体重、累积剂量面积乘积(DAP)、累积剂量(CD)及估算的有效剂量( E)之间并无相关性( P>0.05),不同性别之间、不同年龄组之间及不同的病灶部位之间,术后dic+r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4名患儿的术后dic+r率超过40×10 -3,其中有1例高达95.83×10 -3。 结论:脉管性疾病患儿在介入术中接受的IR可导致dic+r率增加且存在个体差异,部分儿童异常敏感。儿童介入手术的正当化与防护工作需引起高度重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磁共振引导质子治疗中剂量畸变和Bragg峰位置校正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磁场对质子束传输和剂量分布的影响,探索垂直磁场条件下Bragg峰(BP)偏移的校正方法,为MR引导质子治疗的剂量计算和束流传输提供参考。方法:利用蒙特卡洛(MC)模拟研究磁场下质子束在水模体的剂量分布。通过"角度校正+能量校正"的方法对BP位置偏移进行校正,并基于模拟数据通过解析公式计算校正参数。结果:磁场引起质子剂量的畸变,造成BP位置偏移,偏移程度随磁场强度和初始能量增大而增大。与MC模拟相比,解析法计算空气中质子束偏移的误差<0.2%。基于模拟数据和计算公式,借助MATLAB编程可以在1 s内计算出不同条件下的校正参数。计算结果表明存在磁场的空气层、等中心深度、照射方向对校正参数都有不同程度影响,经过校正后BP位置与预期位置基本吻合(偏移≤0.2 mm)。结论:"角度校正+能量校正"的方法能有效地校正垂直磁场下的BP位置偏移,基于模拟数据的解析法可以快速准确地计算不同条件下的校正参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2022年全国生物剂量估算和染色体畸变分析能力比对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为了提高放射卫生技术机构生物剂量估算能力和水平,促进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的染色体畸变分析能力提升。方法:组织全国范围内的疾控中心、职防院(所)、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核工业系统、医疗及体检机构等共144家机构开展2022年全国生物剂量估算能力比对工作。参加比对机构分为A类和B类两类比对,通过对染色体畸变的识别,来估算照射剂量(A类)或染色体畸变率(B类),组织机构对比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汇总,并对不合格的原因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参加本次生物剂量估算比对A类的机构有60家,其中合格的52家(优秀12家),不合格的8家,合格率为86.7%(其中优秀比例为20.0%),不合格率为13.3%。参加本次生物剂量估算比对B类的机构有84家,合格的机构有48家,不合格的机构有36家,合格率为57.1%,不合格率为42.9%。结论:大部分参加A类比对的机构具备生物剂量估算的能力,参加B类比对的机构,一半以上具有分析染色体畸变的能力,参加A类比对的机构总体能力高于参加B类的机构;通过该项工作,提高了全国相关机构在生物剂量估算和染色体畸变分析方面的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医疗行业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畸变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索医疗行业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畸变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取214例年龄和性别匹配的放射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包括放射诊断57例、放射治疗49例、核医学52例和介入放射学56例共4组。采用常规细胞遗传分析方法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对染色体畸变的影响因素。结果:4种工种间放射工作人员间无着丝粒片段(ace)率、易位(t)率和染色体型总畸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9.906、19.965、32.824, P<0.05),其中介入放射学组和核医学组的ace率、t率和染色体型总畸变率高于放射诊断组( χ介入2=4.711、10.798、10.845, P<0.05; χ核医学2=3.853、7.674、7.708, P<0.05)和放射治疗组( χ介入2=9.209、9.772、21.330, P<0.05; χ核医学2=8.010、6.969、10.812, P<0.05)。不同工龄组间放射工作人员的t率和总畸变率存在差异( χ2=7.706、6.667, P<0.05),不同年有效剂量组间的ace率、t率和总畸变率亦存在差异( χ2=12.263、15.360、21.478, P<0.01),且t率和总畸变率随受照剂量的增加有升高趋势( r=0.347、0.263, P<0.01)。Poisson回归分析显示,工种和年有效剂量是影响染色体畸变水平的因素(核医学组、介入放射学组和0.5~1 mSv组的 IRR=1.797、2.136、1.422, P<0.05)。 结论:介入放射学与核医学工作人员的染色体畸变水平相对较高,应加强对这两个工种从业人员的辐射防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一起介入治疗意外照射导致背部大面积放射性皮肤损伤患者的生物剂量估算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对疑似因介入治疗致背部大面积皮肤损伤的患者进行生物剂量估算与重建。方法:术后约7个月(2020年7月22日),采集患者外周血进行染色体畸变分析并用不同方法构建的剂量曲线估算剂量,用剂量估算的修正系数、Dolphin′s模型和 Qdr方法重建患者术后短期内的受照剂量。 结果:基于dic半自动与dic+r人工分析及4条剂量曲线估算患者的全身平均吸收剂量为0.68~0.95 Gy,泊松分布检验结果显示 u值均>1.96,患者受到局部不均匀照射,且半自动分析可明显提高剂量估算的效率。3种重建剂量方法修正后估算患者术后短期内的全身平均吸收剂量为1.80~2.86 Gy。估算的生物剂量与该患者存在放射损伤和临床诊断为局部放射性皮肤损伤Ⅳ度的结果基本一致。 结论:通过染色体畸变分析和生物剂量估算,确诊了1例因介入治疗致背部大面积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患者,非稳定性染色体畸变分析对局部不均匀照射受照者回顾性生物剂量的估算与重建有可行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不同结构类型双着丝粒体建立的剂量-效应曲线估算剂量可行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不同结构类型双着丝粒体(dicentrics,dic)建立的剂量-效应曲线估算生物剂量的可行性。方法:采集两名健康人外周血样品,用0、0.5、1、2、3、4、5和6 Gy 60Co γ射线(剂量率为0.27 Gy/min)离体照射人外周血,常规培养、收获和制备染色体标本,镜下分析并记录不同结构类型dic;应用CABAS软件建立dic剂量-效应曲线;并对两验证样本进行剂量估算。 结果:不同结构类型dic率均随受照剂量的增加而升高( R2=0.886~0.943, P< 0.01),各剂量点经典型和单端型dic构成比之和约占所有类型dic的92%以上,而近距型dic和双端型dic分别在各照射剂量点的构成比均<4%。不同结构类型dic剂量-效应曲线的 R2值均达到0.998;应用4条曲线估算的受照射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经典型dic剂量-效应曲线估算较高剂量时(3.9 Gy),相对偏差均≤13.08%。 结论:基于不同结构类型dic建立的剂量-效应曲线具有估算生物剂量的可行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陕西省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陕西省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结果,为有效进行职业健康监护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于2016年4月至2022年1月,用问卷调查方式收集陕西省2016至2021年具有资质的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的基本情况,并且根据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异常率,按照整群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1 018人,分析不同岗位、工种、性别、工龄、受照剂量职业健康检查结果。结果:2016至2021年陕西省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分别为0.26%(10/3 876)、0.77%(27/3 512)、0.16%(16/10 153)、0.09%(13/14 769)、0.10%(13/13 399)、0.12%(20/16 671),甲状腺彩超检查异常率分别为32.33%(150/464)、24.46%(649/2 653)、55.24%(786/1 423)、32.89%(888/2 700)、35.69%(1 475/4 133)、42.51%(1 993/4 688),不同年份异常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男性放射工作人员肾功能检查异常率高于女性( P<0.05);与非医疗应用者比较,医疗应用放射工作人员的肾功能、甲状腺功能、血常规检查异常率较高( P<0.05),医疗应用中介入放射学肾功能、甲状腺功能、血常规检查异常率均高于放射诊断、核医学、放射治疗( P<0.05);心电图、胸片、血压、甲状腺功能、血常规检查异常率随工龄升高而升高( P<0.05);血压、肝功能、肾功能、甲状腺功能、血常规异常率随受照剂量升高而升高( P<0.05)。 结论: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加强职业健康监护,尤其是介入放射岗位职业健康检查,以及眼晶状体、甲状腺等敏感器官指标变化,切实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健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2019年全国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状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掌握全国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测情况,发现职业性放射性疾病防治的薄弱环节。方法:于2020年1月,根据"全国放射卫生信息平台"(职业性放射性疾病与职业健康监测子系统和职业性放射性疾病报告子系统)监测数据,对201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全国职业健康监测数据,包括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数量、职业健康检查情况、个人剂量监测和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全国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共394 436人,各省放射工作人员数量差异较大,中位数为10 206人,与各省常住人口数呈正相关( r=0.947)。全国共有个人剂量监测机构376家,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率为96.61%(381 045/394 436)。全国共有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机构419家,有269家(64.20%)使用软件打印体检表,共对334 455名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开展职业健康检查,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率为84.79%(334 455/394 436)。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异常率为0.33%(776/233 571),后极后囊下浑浊检出率为0.63% (2 093/334 455),甲状腺彩超异常率为28.49%(14 946/52 464)。2019年共上报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6例。 结论:全国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率和职业健康检查率较高,但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眼晶状体检查和甲状腺彩照检查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医用羧甲基葡糖胺聚糖凝胶生物安全性评价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医用羧甲基葡糖胺聚糖凝胶的生物安全性。方法:采用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实验(Ames实验)、体外染色体畸变实验和体外基因突变实验检测医用羧甲基葡糖胺聚糖凝胶的遗传毒性。以日本大耳白兔为受试动物,经耳缘静脉缓缓注入凝胶盐水浸提液(10 ml/kg),测其体温并计算体温升温值。以昆明种小鼠为受试动物,分别经腹腔注射和尾静脉注射凝胶盐水浸提液(50 ml/kg)和氯化钠注射液(对照),观察动物的毒性反应,记录动物的体质量变化。在抗凝兔血中分别加入凝胶盐水浸提液、氯化钠注射液与蒸馏水,检测溶血率。结果:在活化和非活化条件下,凝胶盐水浸提液组和凝胶二甲基亚砜浸提液组4种菌株的回变菌落数均未达到相应阴性对照组的2倍;3个剂量组(凝胶培养基浸提液和1/2、1/4凝胶培养基浸提液组)中国仓鼠肺成纤维细胞的染色体畸变率均为0;3个剂量组小鼠淋巴瘤细胞L5178Y的大集落突变频率、小集落突变频率和总突变频率均无明显增长(均 P>0.05)。注射凝胶盐水浸提液后,3只日本大耳白兔的体温升温值分别为0、0.3和0.2 ℃。注射凝胶盐水浸提液后24、48和72 h,各组小鼠均未见毒性反应症状,且随着注射后时间的延长,样品组和对照组小鼠体质量均有所增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溶血实验结果显示,医用羧甲基葡糖胺聚糖凝胶的溶血率为0.1%。 结论:医用羧甲基葡糖胺聚糖凝胶无诱发细菌突变、体外细胞染色体畸变及细胞基因突变的作用,亦无热原性、急性全身毒性和溶血性,表明其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