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例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病例分析及治疗建议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不良后果严重,艰难梭菌是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最常见病原体,通过分析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病例,为临床治疗提供建议和参考.方法:对北京医院4例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病例的危险因素、治疗方案、预防措施进行分析.结果:病例存在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抗生素治疗、长期住院、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等,抗菌药物治疗是发生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重要危险因素.4个案例属于艰难梭菌轻中度至重度感染,口服万古霉素进行治疗后好转.病例存在用药疗程不足、未及时停用止泻药及质子泵抑制剂等问题.结论:以往甲硝唑是轻度至中度艰难梭菌的首选药物,现已被万古霉素取代.由于万古霉素口服生物利用度低,在粪便中浓度高,可口服治疗艰难梭菌感染,治疗标准疗程应为10~14 d或抗生素治疗结束后1周.同时应注意避免使用止泻剂及不必要的质子泵抑制剂,尽量使用风险较低的抗生素,减少患病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胰腺癌质子调强与光子容积旋转调强计划的剂量学比较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比较质子调强和光子容积旋转调强在胰腺癌大分割放射治疗计划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回顾性选取10例胰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分别使用Eclipse和RayStation进行容积旋转调强治疗(VMAT)和质子调强治疗(IMPT)的计划设计。完成计划后的剂量文件统一导入MIM软件以提取评估参数。主要评估参数包括计划靶区(PTV)的 Dmin、 Dmean、 Dmax、适形指数(CI)和新适形指数(nCI)、均匀指数(HI)、梯度指数(GI)、覆盖率(coverage)和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 结果:靶区方面两组的适形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VMAT组取得了更高的PTV Dmin、 Dmax、D 98%、D 2%、HI和覆盖率以及更优的剂量梯度GI和 D2 cm( t/ Z=-4.63~5.32, P<0.05),IMPT组则获得了更低的10%_PD( t=-7.47, P<0.05)。危及器官方面,两组的空回肠最大剂量 Dmax、胃 Dmax、十二指肠 Dmax以及左肾的平均剂量 Dmea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IMPT组在空回肠的体积剂量 D5 cm3、胃的 D10 cm 3、十二指肠的 D5 cm 3及 D10 cm 3、左肾的 D2/3、右肾的 Dmean及 D2/3上均低于VMAT组( t/ Z=-8.12~-2.60, P<0.05),但是IMPT组脊髓的 Dmax和 D0.35 cm 3均高于VMAT组( t=7.30、6.77, P<0.05)。 结论:VMAT和IMPT都能实现满足临床要求的胰腺癌大分割放射治疗计划。二者在在毗邻胰腺靶区的胃肠道组织最大受量上的保护无差异,在胃肠道的体积受量保护上IMPT拥有更大优势,但对射束肿瘤靶区前缘的危及器官保护上可能弱于VMAT。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重混凝土屏蔽质子放疗机房的感生放射性估算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估算肿瘤质子治疗时重混凝土屏蔽墙中铁元素因中子活化产生的感生放射性 56Mn及其水平。 方法:采用Geant4程序构建某质子治疗机房的重混凝土屏蔽墙模型,模拟245 MeV的质子束照射水模体产生的次级中子,统计屏蔽墙内放射性核素 56Mn的分布。将屏蔽墙按每10 cm厚度分层,计算前3层屏蔽墙中放射性核素 56Mn产生的周围剂量当量率。 结果:在最大的束流照射条件(1.872×10 10个)下,前3层屏蔽墙内的放射性核素 56Mn个数分别为3.10×10 8、1.60×10 8和9.33×10 8个;对治疗室内1 m远处产生的周围剂量当量率分别为2.13×10 -3、8.82×10 -4和9.10×10 -4 μSv/h,总的周围剂量当量率为3.92×10 -3 μSv/h。 结论:在质子治疗时,距离射束中心轴越近,屏蔽墙的感生放射性越强;屏蔽墙前端中子活化铁元素产生的感生放射性最强,感生放射性随着屏蔽墙厚度增大呈指数形式减小,应主要考虑质子治疗机房屏蔽墙前端产生的感生放射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质子束放疗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患者中的应用趋势:美国国家癌症数据库分析(2004—2021年)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估分析质子束放疗(PBT)在美国中枢神经系统(CNS)肿瘤患者中的使用趋势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利用美国国家癌症数据库查询2004-2021年CNS肿瘤患者的资料,根据患者的病理组织学类型、确诊年龄、保险状况、家庭收入水平、受教育水平、就诊医院类型等因素,探讨PBT在CNS肿瘤患者中的使用趋势。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进行各种因素与PBT使用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共纳入192 696例CNS肿瘤患者,接受PBT治疗患者为5 901例(3.1%),其中年龄≥18岁患者4 109例(69.6%)。PBT在CNS肿瘤中的使用率从2004年的1.0%增加到2021年的11.4%。在接受PBT治疗的患者中,胚胎瘤是最常见的儿童肿瘤,而星形细胞瘤是最常见的成人肿瘤。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近年来胶质母细胞瘤、室管膜瘤、髓母细胞瘤、生殖细胞瘤患者采用PBT治疗较星形细胞瘤患者增长更迅速。年龄<18岁、无其他合并症、有私人保险、家庭收入水平较高和近年来确诊也与PBT的使用呈正相关。结论:在美国,儿童及青少年患者、无其他合并症、家庭收入水平较高、有私人保险、近年来确诊和特定肿瘤组织学类型的患者更有可能接受PBT治疗。PBT的使用率从2004年的1.0%增加到2021年的11.4%。然而,应接受PBT的患者数量与实际接受PBT的患者数量之间仍存在明显差距。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成人胶质瘤质子与重离子治疗现状及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脑胶质瘤是最常见的原发脑恶性肿瘤,标准治疗是手术联合术后放疗,但疗效并不理想。质子和碳离子治疗是目前最先进的放疗技术,在多种肿瘤中显示出优于光子放疗疗效和生存质量。然而,质子与碳离子治疗应用于胶质瘤的作用尚未明确,本文将就质子与碳离子治疗成人胶质瘤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结果进行详细阐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磁性括约肌增强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19例初步临床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国产磁性括约肌增强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初步临床效果。方法:按照上海市胸科医院-胜杰康公司磁性括约肌增强器(SS-MSA)临床试验的纳入排除标准,于2018年8月至2019年12月前瞻性入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胸外科19例GERD患者,在腹腔镜下完成SS-MSA植入术。男性14例,女性5例;年龄(32.2±7.3)岁(范围:22~50岁),身高(170.7±6.2)cm(范围:160~179 cm),体重(65.2±10.3)kg(范围:47.5~90.0 kg)。术后主要疗效评价指标为24 h酸暴露总时间和反流总次数;次要疗效指标为受试者每天服用质子泵抑制剂的平均剂量,以及手术前后GERD-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表(GERD-Q)的各项评分。患者接受外科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比较采用配对样本 t检验。 结果:患者GERD病史时间为19(54)个月[ M( QR)]。手术时间为63(22)min,住院时间为3(2)d。未发生明显手术并发症。术后发生轻-中度吞咽困难14例,1~3个月逐步缓解;腹泻1例。1例患者术后1个月因严重吞咽困难接受磁环取出术,无腐蚀、穿孔、移位等。5例患者术后1年GERD-Q评分[11.0(4.5)分比6(1.0)分, t=4.274, P=0.013]、24 h酸暴露总时间[6.2(4.8)%比0.1(0.9)%, t=5.814, P=0.004]、DeMeester评分[23.72(16.20)分比0.96(3.10)分, t=6.678, P=0.003]均较术前明显下降。质子泵抑制剂复用率术后1、3、6、12个月时分别为6/18、5/15、3/10、1/5。 结论:SS-MSA植入术安全简单,住院时间短,围手术期并发症较少,1年随访结果满意,可以作为治疗GERD的方法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消化内镜治疗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NVUGIB)患者在接受消化内镜治疗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接受消化内镜治疗的NVUGIB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复发情况将患者分为复发组与无复发组,对影响复发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在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复发组与无复发组在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但在Forrest分级、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计数、消化性溃疡、休克、饮食不当、过早下床活动、便秘、后续质子泵抑制剂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表明,Forrest分级为Ⅰa级、血红蛋白水平<100 g/L、血小板计数<100×10 9/L、有消化性溃疡、有休克、有饮食不当、有过早下床活动、有便秘、后续质子泵抑制剂缺乏是导致NVUGIB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均 P<0.05)。 结论:临床上应根据影响NVUGIB患者消化内镜治疗后复发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对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质子泵抑制剂和阿莫西林双联方案在幽门螺杆菌感染根除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幽门螺杆菌感染及其相关疾病是全球重要卫生健康问题,临床上大量患者需进行根除治疗。然而,随着常用抗生素耐药率的明显升高,现有根除方案疗效显著下降,根除治疗形势日趋严峻,亟需开发安全、高效、可广泛应用的新方案。近期,4次/d口服的质子泵抑制剂和阿莫西林双联方案以其良好的疗效、安全性和依从性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对其历史、作用机制、研究现状、优缺点等进行了综述,有利于指导未来相关研究和临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奥美拉唑致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
编辑人员丨4天前
1例74岁女性多次发作性头晕、心悸、大汗,其中2次发作时静脉血糖分别为2.4 mmol/L、2.5 mmol/L时,C肽分别为6.79 μg/L、6.24 μg/l,胰岛素>1 500 mU/L,胰岛素原2 896 ng/L、2 989 ng/L;尿酮体(-),胰岛素自身抗体(IAA)>400 RU/ml,符合胰岛素介导的低血糖症。患者有间断服用奥美拉唑用药史,无糖尿病病史,否认外源性胰岛素、磺脲类及含巯基药物用药史。根据体检和相关检查,结合患者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分型为HLA-DRB1 04∶03和用药史,考虑患者为奥美拉唑致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可能性大。停用奥美拉唑,调整饮食结构并加用阿卡波糖治疗3个月后,患者IAA水平降至36 RU/ml,空腹胰岛素降至131.7 mU/L;9个月后,患者IAA转阴,空腹胰岛素降至23.3 mU/L,未再发生低血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克唑替尼相关肝损伤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克唑替尼是一种作用于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细胞间质表皮转化因子及c-ros肉瘤致癌因子1(ROS1)的多靶点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临床主要用于治疗ALK阳性和/或ROS1阳性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肝损伤是克唑替尼十分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多数患者表现为无临床症状的转氨酶水平升高,极少数患者可出现致命性肝衰竭;发生机制与线粒体介导的细胞凋亡和过度自噬、氧化应激、过敏反应等有关。克唑替尼相关肝损伤的危险因素包括既往肝病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联合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或H 2受体拮抗剂/质子泵抑制剂,以及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1和细胞色素P450基因多态性等。应用克唑替尼前,须对患者肝功能进行综合评估,治疗过程中加强监测,必要时采取暂时(再次使用时减量)或永久停药等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