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殊形式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小儿双下肢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一例
编辑人员丨3天前
2017年1月,收治1例双下肢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患儿,采用显微削薄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DIEPF)修复右小腿创面,左侧显微削薄Flow-through股前外侧穿支皮瓣(ALTPF)、右侧显微削薄ALTPF和左侧改良背阔肌肌皮瓣修复左小腿和足部创面。术后2年随访,双下肢皮瓣无明显臃肿,左足底皮瓣感觉恢复至S 3,行走、跑步无障碍,双侧大腿、腹部和背部皮瓣供区仅遗留线形瘢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颞浅筋膜瓣联合离断耳廓组织回植急诊修复部分耳廓完全离断伤的长期随访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观察颞浅筋膜瓣联合离断耳廓组织回植急诊修复部分耳廓完全离断伤的远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23年8月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烧伤整形科急诊收治的部分耳廓完全性离断患者资料,均采用颞浅筋膜瓣联合离断耳廓组织回植进行修复。术中先切取颞浅筋膜瓣并保留蒂部,之后剥离离断耳廓软骨作为再植支架,修剪剥离软骨后的皮肤,制成全厚皮片;参照对侧耳廓位置及角度,将软骨支架缝合固定于耳软骨残端,依次采用颞浅筋膜瓣和全厚皮片覆盖后打包、缝合。术后观察皮瓣、皮片愈合情况,以及是否出现感染、血肿等并发症。术后进行1年以上长期随访,评估再造耳廓的形态、色泽、质地及触觉恢复情况;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估供、受区瘢痕情况,总分0~15分,分数越高表示瘢痕程度越严重;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评估患者对手术效果的满意度,总分30分,≥27分为非常满意,24~26分为有些满意,18~23分为无所谓,15~17分为有些不满意,≤14分为非常不满意。结果:共纳入8例患者,男5例,女3例;年龄26~65岁,平均41岁;均为单侧耳部缺损,左耳3例,右耳5例;缺损面积为1.5 cm×2.5 cm~5.0 cm×4.0 cm。术中颞浅筋膜瓣切取面积为4.5 cm×6.5 cm~15.0 cm×10.0 cm。术后皮瓣、皮片均顺利成活,供区与受区均一期愈合,未见皮瓣、皮片坏死、感染、血肿等并发症。随访3~9年,平均约6.3年,除1例需行二次皮片削薄手术外,其余患者修复后的耳廓与健侧基本一致,轮廓线条流畅,皮肤颜色、质地与周围组织接近,触觉敏感度提高。末次随访时患者供、受区瘢痕不明显,VSS评分均≤3分,患者对手术效果均评价为非常满意。结论:对于没有再植条件的部分耳廓完全离断伤,采用颞浅筋膜瓣复合离断耳廓组织修复是一种可靠且有效的治疗方式,术后远期效果良好,患者满意度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不同病理类型的风湿性二尖瓣病变行瓣膜修复手术体会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收集风湿性二尖瓣病变行二尖瓣修复手术的早期疗效分析及随访结果,总结报道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在高州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48例风湿性二尖瓣病变患者进行二尖瓣修复术的临床资料。风湿性二尖瓣修复手术根据二尖瓣病变情况联合采用交界切开、瓣叶削薄、钙化剥除、腱索松解及乳头肌劈开方法,全部应用二尖瓣人工瓣环。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采用人工瓣环(C型环)固定,合并房颤患者均采用迷宫射频消融(Maze-Ⅳ)术式进行射频消融。收集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及术后主要并发症等资料。对患者进行随访,评估二尖瓣、心功能及心律等情况。结果:根据病理分型,术中探查可见,Ⅰ型9例,Ⅱ型31例,Ⅲ型8例。其中Ⅰ、Ⅱ型病例均修复成功,Ⅲ型中出现1例患者因术中心脏复搏后出现二尖瓣中度反流而中转行二尖瓣生物瓣置换术。体外循环时间(110.62±27.68)min、主动脉阻断时间(76.63±17.63)min,ICU停留(46.16±11.37)h,机械通气(21.60±10.89)h。全组术后30天无死亡,术后出现急性肾衰竭1例,低心排血量综合征1例,肺部感染3例,无卒中、恶性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对完成瓣膜修复的47例患者进行随访,随访(9.86±6.78)月,随访率100%,随访期间无死亡、恶性心律失常、再次手术等事件发生,随访心脏功能获得明显改善( P<0.001)。 结论:风湿性二尖瓣病变的修复,保留了完整的二尖瓣结构,有利于维持心脏功能,具有良好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在熟练掌握心脏瓣膜修复的基础上,熟悉风湿性二尖瓣病变的解剖特征,严格把握适应证,术前充分评估,开展风湿性二尖瓣修复手术是可行的,针对不同的病理类型而采取相应策略,术后早期临床效果满意,远期效果建议长期随访观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多叶连体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一期修复手背合并多指指背软组织缺损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削薄多叶连体股前外侧穿支皮瓣(ALTP)一期修复手背合并多指指背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11月至2019年9月,共收治手背合并多指指背软组织缺损9例,其中男8例,女1例。年龄18~50岁,平均32岁。致伤原因:热压伤4例,绞压伤3例,车祸伤2例。受伤部位:右手7例,左手2例;手背合并第1~4指3例,第2~5指3例,第2~4指2例,第3~5指1例,均伴有骨、关节和肌腱外露。合并有骨折或关节脱位6例,均无明显骨和关节缺损,清创后均采用VSD敷料覆盖。所有皮瓣均根据创面的形状和大小设计成多叶连体ALTP,一期修复手背及指背软组织缺损,同时将皮瓣修薄。皮瓣大小7 cm×13 cm~12 cm×17 cm。术后定期门诊、电话和微信随访,根据皮瓣成活情况、外观形态、色泽弹性、供区瘢痕、感觉恢复、患指功能恢复情况、患者满意度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本组9例皮瓣术后完全成活。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2个月。皮瓣外形良好,不臃肿,质地柔软,恢复了保护性触觉。供区创面愈合良好,功能无影响。末次随访参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优5例,良3例,可1例。手功能恢复满意,术后平均6周回归工作和日常生活。结论:应用修薄的多叶连体ALTP可以一次性修复手背合并多指指背软组织缺损,皮瓣外形良好,不臃肿,无需再次分指及皮瓣修整,是较为理想的方法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显微削薄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指背侧软组织缺损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显微削薄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指背侧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5年8月-2020年7月,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骨伤科收治手指背侧软组织缺损采用显微削薄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的患者19例,创面缺损面积为3.8 cm×1.5 cm~5.8 cm×3.0 cm,均伴指骨、肌腱外露。皮瓣切取面积4.0 cm×1.8 cm~6.0 cm×3.3 cm。根据手指背侧软组织缺损面积大小,以腓动脉穿支为中心设计皮瓣,皮瓣长、宽均比缺损创面大0.2~0.3 cm,皮瓣在深筋膜浅层切取,切取穿支血管长2.0~3.0 cm。在显微镜下将皮瓣大部分脂肪组织剔除,保护好脂肪组织间微小动脉。将皮瓣覆盖手指缺损创面,皮瓣穿支动脉与受区指掌侧固有动脉吻合,穿支动脉的伴行静脉与受区指背静脉吻合,皮瓣内的皮神经和指背神经缝接,皮瓣供区直接拉拢间断缝合。术后定期门诊及微信随访伤口愈合情况、皮瓣成活情况、皮瓣感觉及皮瓣供区恢复情况及手指的屈、伸功能等。手功能恢复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结果:全部伤口一期愈合,19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9~25个月,平均11.5个月,皮瓣外观满意,质地良好,皮瓣感觉恢复到S 4 4例,S 3 9例,S 2 6例,皮瓣供区仅留线状瘢痕;手功能恢复评价参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进行,结果优18例、良1例。 结论:显微削薄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指背侧软组织缺损外形良好,手术操作简单,避免了二期修薄整形手术,治疗效果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游离显微削薄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足部软组织缺损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游离显微削薄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SCIAPF)修复手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6年5月至2020年12月,我科应用游离显微削薄SCIAPF修复手、足部创面32例,男22例,女10例;年龄18~51岁,平均38.2岁。软组织缺损位置:手背部15例,足背部10例, 趾7例。创面软组织缺损面积4.5 cm×4.7 cm~6.5 cm×10.6 cm。所有供区均直接闭合。术后随访皮瓣外形、患肢功能以及患者满意度。 结果:本组32例皮瓣均存活,3例术后出现静脉危象,经拆线、换药后血管危象解除,皮瓣顺利存活。本组病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个月。32例皮瓣外形美观,质地柔软,无明显色素沉着、破溃及瘢痕增生,恢复一定保护性感觉。供区无明显增生,仅遗留线状瘢痕。皮瓣受区手、足活动均不受影响。15例患手功能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手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2例,良10例,可3例。17例患足按Maryland足评分方法(Maryland Foot Score)评价术后功能:优3例,良12例,可2例。所有皮瓣外形不臃肿,无需二次整形,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结论:显微削薄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SCIAPF)供区隐蔽,质地柔软,供区损伤小,是修复手、足部软组织缺损的良好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削薄ALTPF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18例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削薄ALTPF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5年3月至2018年6月,应用削薄ALTPF修复足踝部创面18例,其中5例创面进行了急诊修复,其余13例均二期应用削薄ALT-PF覆盖。切取皮瓣面积7 cm×10 cm~12 cm×20 cm。结果:本组18例皮瓣均成活,2例术后24 h出现血管危象,予急诊探查后成活。18例均获随访10~24个月,平均16个月,其中门诊随访10例,微信随访8例。所有病例皮瓣外形美观,不臃肿,无需二次削薄,皮瓣无感染、破溃。皮瓣感觉按英国医学研究会标准感觉功能评分:S 3 + 8例,S 3 5例,S 2 3例,S 1 2例。足部功能按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OFAS)足功能评分系统:优12例,良6例。 结论:削薄ALTPF是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较好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足底皮肤异位寄养原位回植显微治疗足部脱套伤五例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应用足底皮肤异位寄养原位回植治疗足部脱套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14年3月至2020年1月,应用足底皮肤异位寄养原位回植治疗足部脱套伤5例。足部创面从踝关节以远完全撕脱,创面污染。将全足部撕脱的皮肤分为足背和足底两部分,足背皮肤急诊削薄后一期回植,撕脱足底皮肤修剪成全厚皮移植到大腿前外侧,足底移植皮肤面积18 cm×10 cm~24 cm×13 cm。术后定期门诊随访,观察足部回植皮肤成活情况并定期随访。结果:术后随访5~18个月,术后4例足部回植皮肤全部成活,1例边缘出现部分坏死,术后经清创植皮后痊愈;患肢皮肤回植成活后下地走路足底皮肤耐磨,无破溃,足底感觉麻木,半年后逐渐减轻。结论:足底皮肤异位寄养原位回植治疗足部脱套伤效果满意,临床较实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多穿支腓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足创面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携带2条及以上同源穿支的腓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足创面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21年1—9月,苏州瑞华骨科医院收治23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合并骨骼或肌腱外露的手足创面患者,其中男16例、女7例,年龄23~68岁。扩创后创面的面积为3.0 cm×2.0 cm~11.0 cm×4.0 cm,均采用携带2条及以上同源穿支的腓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创面,皮瓣切取面积为4.0 cm×2.0 cm~12.0 cm×5.0 cm。将所有供区创面直接缝合。术中记录皮瓣切取情况及携带穿支的数量与口径、腓浅动脉口径、血管蒂长度及腓浅动脉伴行静脉数量;术后观察皮瓣成活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供区创面愈合情况;随访观察供受区恢复情况,并于末次随访时采用综合评价量表评估皮瓣修复疗效,采用感觉分级量表评定受区感觉功能。结果:术中共成功切取24块皮瓣,共携带56条腓浅动脉穿支,穿支口径为0.20~0.70 mm,7块皮瓣携带的所有穿支口径均<0.40 mm。19块皮瓣分别携带2条穿支,3块皮瓣分别携带3条穿支,1块皮瓣携带4条穿支,1块皮瓣携带5条穿支。术中切取腓浅动脉口径为0.40~1.50 mm,血管蒂长2~6 cm,腓浅动脉均有2条伴行静脉。术后皮瓣均顺利成活,未发生血管危象或远端坏死,供区创面均愈合良好。术后随访6~10个月,受区色泽、质地、弹性良好,其中6处受区因较臃肿行削薄整形;供区仅遗留线状瘢痕,无明显瘢痕增生或色素沉着,感觉及运动功能无明显变化。末次随访时,皮瓣修复疗效评定:优者22块、良者2块,受区感觉功能评定:S 3级者1处、S 2级者23处。 结论:携带2条及以上同源穿支的腓浅动脉穿支皮瓣血供充足可靠,修复手足创面的效果好,为术野内仅存在多条口径<0.40 mm的纤细穿支、仅保留单一穿支无法满足皮瓣血供及受区需要而放弃原手术方案的临床难题,提供了较为理想的解决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超薄分叶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足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8例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应用自浅筋膜浅、深交界层逆行分离穿支血管的超薄分叶股前外侧穿支皮瓣(ALTPF)修复足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21年8月至2022年11月,大连理工大学附属中心医院手足外二科收治足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患者8例,男5例,女3例;年龄28~52岁。软组织缺损位于足背及足底部,足底部创面均累及负重区,创面均合并骨、肌腱或内固定物外露,软组织缺损面积6.0 cm×5.0 cm~16.0 cm×8.0 cm,所切取ALTPF面积8.0 cm×5.5 cm~18.0 cm×8.5 cm,均为分叶皮瓣。术前采用高频CDU结合CTA造影确定2条皮瓣穿支血管,以此为中心,根据软组织缺损面积及创面形状,于大腿股前外侧区域设计一适宜面积及形状的穿支皮瓣,切取皮瓣过程中,于浅筋膜浅、深交界层逆行分离穿支血管,可明显削薄皮瓣厚度,切取后根据创面形状,在确保2条穿支血管均供血有效后,于2条穿支之间进行分叶,最后覆盖于足部创面,并保证皮瓣覆盖足底负重区。皮瓣供区处理情况:8例患者供区均直接予以缝合。术后定期随访,随访方式包括门诊复诊、微信联系或电话询问等。观察皮瓣成活情况及修复部位的功能恢复情况,并评价临床效果。根据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量表评价足踝部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移植8例ALTPF全部成活。随访6~18个月,平均10.8个月,所移植皮瓣血运良好,质地柔软,弹性好,外观菲薄。皮瓣供区随访情况:外形及功能均恢复良好,1例患者瘢痕轻度增生。足底皮瓣耐磨程度佳,无患者诉行走后皮瓣出现破损、出血、肉芽组织增生的情形。AOFAS踝-后足评分,平均分为95.6分。结论:应用自浅筋膜浅、深交界层逆行分离穿支血管的超薄分叶ALTPF修复足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