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列腺小体外泄蛋白联合PSA在PSA"灰区"且PI-RADS评分3分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前列腺小体外泄蛋白(PSEP)联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在PSA"灰区"且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I-RADS)评分3 分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 2019~2022 年行前列腺多参数核磁共振检查,并且接受前列腺穿刺活检或经尿道前列腺电切/剜除术的 211 例PSA"灰区"(4~10 μg/L)且PI-RADS评分3 分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收集尿样,采用酶ELISA检测尿PSEP浓度.分析在PSA"灰区"且PI-RADS评分3 分患者中PSEP、PSA用于诊断前列腺癌的性能及差异.结果:病理确诊前列腺癌57 例(阳性组);良性前列腺组织154 例(阴性组).阳性组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与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比值(f/t PSA)、尿PSEP水平均低于阴性组(P均<0.01).在PSA"灰区"且PI-RADS评分3 分的患者中,f/t PSA,PSEP均可作为独立因子用于预测前列腺癌(P均<0.01).其中,以f/t PSA、PSEP单参数诊断前列腺癌的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最佳截断值、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 0.70、0.18、84.21%、58.44%;0.78、1.45 μg/L、70.18%、77.27%.利用PSEP联合f/t PSA多参数模型预测前列腺癌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2,最佳截断值为0.31,敏感度为 82.46%,特异度为 75.32%,其预测性能显著优于单参数f/t PSA、PSEP(P<0.01,P=0.04).结论:对于PSA"灰区"且PI-RADS评分3 分的患者,f/t PSA,PSEP均可作为独立预测前列腺癌的有效因子;PSEP联合f/t PSA多参数模型可替代传统筛查所用的单参数f/t PSA,提高诊断性能,减少非必要穿刺活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3.0T多参数磁共振对于前列腺特异抗原>4 ng/ml的前列腺穿刺活检患者前列腺相关疾病的鉴别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讨分析3.0T多参数磁共振对于前列腺特异抗原(PSA)>4 ng/ml的疑似前列腺癌、前列腺炎与前列腺增生患者穿刺活检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来我院泌尿外科就诊的PSA>4 ng/ml、影像学分期T2期内疑似前列腺癌、前列腺炎与前列腺增生并进行前列腺穿刺活检患者的临床资料,共200例;按照诊断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即对照组经直肠超声检查发现前列腺低回声区即直接行经直肠B超引导下前列腺系统+靶向穿刺活检,而试验组是先行3.0T多参数磁共振检查,再行经直肠B超引导下前列腺认知融合靶向活检(COG-TB),比较分析2种诊断方法诊断PCa、前列腺炎和前列腺增生的灵敏度、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结果 采用先行3.0T多参数磁共振检查,再行经直肠B超引导下前列腺COG-TB之后,诊断PCa的灵敏度(98.3%)和阳性预测值(89.2%)明显高于直接行经直肠B超引导下前列腺系统+靶向穿刺活检PCa的灵敏度(44.6%)和阳性预测值(67.6%)(P<0.01);诊断前列腺炎的特异度(97.8%)和阳性预测值(77.8%)明显高于直接行经直肠B超引导下前列腺系统+靶向穿刺活检的特异度(80.5%)和阳性预测值(37%)(P<0.05);诊断BPH灵敏度(93.8%)、特异度(97.1%)和阳性预测值(93.8%)特异度显著高于直接行经直肠B超引导下前列腺系统+靶向穿刺活检的灵敏度(45.2%)、特异度(78.3%)和阳性预测值(48.3%)(P<0.01).前列腺癌的ADC值、DDC值和MK值分别与前列腺炎和前列腺增生的ADC值、DDC值和MK值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SA>4 ng/ml疑似前列腺相关疾病患者穿刺活检前行3.0T多参数磁共振检查可以有效鉴别前列腺癌、前列腺炎和前列腺增生,提高灵敏度、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减少不必要穿刺针数,降低穿刺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输精管穿刺注射吲哚菁绿在荧光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索输精管穿刺注射吲哚菁绿(ICG)在荧光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 年3 月至2023 年2 月湖州师范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 50 例经阴囊皮下输精管穿刺注射ICG在荧光腹腔镜下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患者的病例资料,患者年龄(70.60±5.67)岁,PSA(18.42±2.69)μg/L.术中经阴囊皮下输精管头皮针头每侧穿刺注射ICG 0.5 ml,在分离膀胱颈后方精囊前分别采用腹腔镜普通高清、黑白荧光、绿色荧光、彩色荧光模式观察输精管精囊显影情况,根据输精管精囊显影分离粘连精囊.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其中ICG双侧注射43 例,右侧注射4 例,左侧3 例,共计注射93例侧.输精管精囊显影41 例,其中双侧均显影19 例,单纯左侧显影15 例,右侧显影7 例,合计显影60 例侧(显影率64.52%).切开膀胱颈时荧光剂外溢9 例,术中发现精囊侵犯粘连10 例,均通过荧光显影后快速找到精囊,术中无一例发生直肠损伤,仅2 例出现阴囊皮下轻微淤癍,术后病理Gleason评分为(7.44±0.88)分.结论:经阴囊皮下输精管穿刺注射ICG微创、安全,通过ICG的近红外光成像原理,被输精管和精囊实时荧光成像,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能精确定位及准确切除精囊及前列腺,避免直肠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120例临床病理特征与免疫组化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120例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分析结果,提高对前列腺癌的临床和病理诊断准确率。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行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的前列腺疾病患者120例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穿刺活检样本进行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组化分析。结果:120例患者中,经病理确诊检测前列腺癌(PCA)患者45例,占37.5%;前列腺上皮瘤变(PIN)Ⅰ级3例,占2.5%;良性前列腺增生症55例,占45.8%;不典型腺瘤样增生5例,占4.2%;慢性前列腺炎患者12例,占10.0%。病理结果显示,前列腺癌腺体结构紊乱,复杂多样,间质浸润,部分侵犯神经等病理形态改变。通过Gleason评分法进行分级,45例前列腺癌患者中,6例高分化腺癌(<5分),25例中分化癌(6~7分),14例低分化癌(≥8分)。免疫组化分析显示,前列腺癌患者p63和CK34βE12表达为阴性,P504S和PSA表达为阳性。结论: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对前列腺癌诊断具有安全、准确、操作简便,是有效的诊断方法。可通过对临床病理特征与免疫组化分析进行综合判断,有助于前列腺疾病的鉴别诊断,能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2020版EAU前列腺癌指南更新解读之一
编辑人员丨6天前
2020版欧洲泌尿外科学会(EAU)指南在前列腺癌主动监测部分的更新主要参考2019年《European Urology》发表的延迟治愈性治疗用于局限性前列腺癌的国际合作研究(DETECTIVE)共识制定。2020版EAU指南在主动监测部分主要更新的内容有:①病理上,符合条件的ISUP1、2级患者均可入选主动监测,同时指南也明确了需要排除的病理类型;②指南强调了MRI在主动监测的确认穿刺、监测过程及退出3个环节中的重要作用;③强调了PSA速率、PSA倍增时间在监测过程和退出时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T2WI信号强度对鉴别外周带前列腺癌与慢性前列腺炎的诊断效能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磁共振T2WI信号强度对鉴别外周带前列腺癌及慢性前列腺炎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11月在本院行穿刺活检确诊的32例外周带前列腺癌患者(外周带前列腺癌组)和15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慢性前列腺炎组)的临床资料。采集患者临床及实验室指标,观察磁共振T2WI序列上病灶形态、测量同一层面病变与闭孔内肌信号强度的比值,确定鉴别诊断的临界值,并评价该试验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外周带前列腺癌组以单侧发生、不均质、边界模糊的T2WI低信号结节或肿块灶多见,慢性前列腺炎组以双侧发生、不均质、边界模糊的斑片状T2WI低信号多见。两组在病灶发生的侧别和病变形态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外周带前列腺癌组的T2WI信号强度比值低于慢性前列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7±0.524)vs.(2.97±0.759), P=0.031]。两组研究对象的T2WI信号强度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16,鉴别诊断的界值为2.25,该临界值的诊断特异度为92.3%,灵敏度为61.3%。 结论:测定T2WI信号强度对于鉴别外周带前列腺癌及慢性前列腺炎具有一定帮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泼尼松转换为地塞米松联合阿比特龙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一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探讨阿比特龙联合泼尼松方案改为联合地塞米松方案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的效果。患者,61岁。2017年11月因体检发现PSA升高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就诊。PSA 11 ng/ml。前列腺MRI检查:前列腺外围带异常信号影,考虑前列腺癌;右侧髂骨体内转移灶;双侧精囊腺内侧部分信号改变,考虑有受累。前列腺穿刺病理检查:左侧前列腺腺癌,Gleason评分5+4=9分。诊断为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mHSPC)。2017年12月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前列腺腺泡腺癌,Gleason评分:5+4=9分,肿瘤侵犯双侧精囊腺,侵犯神经。术后辅助比卡鲁胺+戈舍瑞林持续治疗,定期复查PSA。2018年2、6、10月复查PSA分别为0.32、0.15、1.72 ng/ml。2018年10月复查睾酮为40 ng/dl,考虑生化进展。2018年11月复查PSA为2.51 ng/ml,考虑进入mCRPC,改用阿比特龙+泼尼松+戈舍瑞林持续治疗。2019年1、3、6月复查PSA分别为0.1、0.03、1.1 ng/ml,至2020年3月已达8.9 ng/ml。将治疗方案改为阿比特龙+地塞米松,2020年4、7、9月复查PSA分别为7.9、3.98、2.58 ng/ml,继续应用阿比特龙+地塞米松治疗。mCRPC患者经阿比特龙联合泼尼松治疗进展后,改为阿比特龙联合地塞米松治疗仍有一定的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糖尿病患者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淋巴囊肿感染致脓毒性休克13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者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淋巴囊肿感染致脓毒性休克的临床特征和诊疗经过,提高其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1-2020.1新诊断膀胱癌、前列腺癌、肾癌、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及卵巢癌,入住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泌尿外科及妇科的糖尿病患者,均按专科规范行包含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在内的手术治疗,共计462例。148例术后盆腔淋巴囊肿形成,其中89例发生感染,之中的13例发展为脓毒性休克。比较淋巴囊肿感染者中休克和非休克患者的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BMI、糖基化血红蛋白、手术切除的淋巴结个数、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淋巴囊肿最大直径及与辅助化疗的相隔时间;分析13例脓毒性休克患者始发症状和发病后首次血象、发病至引流穿刺的时间及最终转归;分析感染的淋巴囊液病原学培养和药敏结果。结果:分类变量检验显示休克和非休克患者相比,糖基化血红蛋白( P=0.018)、辅助化疗( P=0.014)和囊肿大小( 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例脓毒性休克患者中就诊时11例首发症状仅为轻中度的发热或腹痛;初次血象白细胞总数均在2万以下;从发病至穿刺的时间平均为33 h。13例患者中,有5例发展为多器官功能衰竭,其中1例死亡;有2例病情反复难以控制,经影像学检查证实脓腔和周围脏器连通;12例患者好转后仅1例对残留的淋巴囊肿预处置,其中4例再发囊肿感染1-2次,之中2例进展为脓毒性休克,1例死亡。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常见,主要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及铜绿假单胞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碳青酶烯类及替加环素均为敏感药物,头孢他定、头孢曲松和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均为50%以上。 结论:血糖控制不佳、化疗和较大的淋巴囊肿(d≥5 cm)是糖尿病患者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发生淋巴囊肿感染致脓毒性休克的高危因素;大多数休克患者始发症状及白细胞总数均没有显著的示警意义,导致从感染发生到穿刺引流时间较长,延误处置;早期诊断、及时穿刺引流和广谱抗生素治疗是救治成功的关键。治疗效果欠佳时脓腔贯通周围脏器感染的可能性要被考虑。糖尿病患者在发生术后淋巴囊肿感染致脓毒性休克后,应积极干预处置较大的残留淋巴囊肿,避免再次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感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及其衍生指标在第二版前列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3分病灶临床决策中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临床相关指标在第2版前列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PI-RADS V2)3分病灶临床穿刺活检决策中的价值,比较上述观察指标对前列腺癌(PCa)和临床显著性前列腺癌(csPCa)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10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121例前列腺主病灶PI-RADS V2评分为3分患者的病例资料,PCa 31例,csPCa 14例,患者年龄46~91(71±9)岁。比较年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游离与总量比值(f/t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以及前列腺体积(PV)在PCa组和非PCa组间以及csPCa组和非csPCa组间的差异,运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对PI-RADS 3分患者的PCa及csPCa的诊断价值。结果:患者的PSA、f/tPSA、PSAD值在PCa组和非PCa组间( Z=-2.004、-2.527、-2.623,均 P<0.05)以及csPCa组和非csPCa组间( Z=-2.415、-2.158、-2.870,均 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均以PSAD诊断效能最高,其检出PCa和csPCa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58和0.736。若以PSAD>0.20 μg·L -1·ml -1作为穿刺参考阈值,诊断csPCa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8.6%、58.9%、20.0%、95.4%,有54.5%(66/121)的病例可避免穿刺,3例csPCa漏诊。 结论:PSA、f/tPSA、PSAD,尤其是PSAD可提高PI-RADS 3分病灶中PCa,尤其是csPCa的检出效能,对临床决策制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前列腺癌的空间分布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前列腺癌(PCa)是男性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中国,由于人口老龄化、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筛查的逐步推广,前列腺癌的检出率快速增长。目前超声引导下前列腺活检是诊断前列腺癌的标准。明确肿瘤在前列腺内的空间分布,更好地对患者进行评估、提高前列腺癌检出率、指导后续诊疗措施、降低肿瘤相关死亡率,仍为前列腺癌研究上的热点问题。本文就PCa空间分布特点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