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列腺小体外泄蛋白联合PSA在PSA"灰区"且PI-RADS评分3分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前列腺小体外泄蛋白(PSEP)联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在PSA"灰区"且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I-RADS)评分3 分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 2019~2022 年行前列腺多参数核磁共振检查,并且接受前列腺穿刺活检或经尿道前列腺电切/剜除术的 211 例PSA"灰区"(4~10 μg/L)且PI-RADS评分3 分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收集尿样,采用酶ELISA检测尿PSEP浓度.分析在PSA"灰区"且PI-RADS评分3 分患者中PSEP、PSA用于诊断前列腺癌的性能及差异.结果:病理确诊前列腺癌57 例(阳性组);良性前列腺组织154 例(阴性组).阳性组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与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比值(f/t PSA)、尿PSEP水平均低于阴性组(P均<0.01).在PSA"灰区"且PI-RADS评分3 分的患者中,f/t PSA,PSEP均可作为独立因子用于预测前列腺癌(P均<0.01).其中,以f/t PSA、PSEP单参数诊断前列腺癌的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最佳截断值、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 0.70、0.18、84.21%、58.44%;0.78、1.45 μg/L、70.18%、77.27%.利用PSEP联合f/t PSA多参数模型预测前列腺癌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2,最佳截断值为0.31,敏感度为 82.46%,特异度为 75.32%,其预测性能显著优于单参数f/t PSA、PSEP(P<0.01,P=0.04).结论:对于PSA"灰区"且PI-RADS评分3 分的患者,f/t PSA,PSEP均可作为独立预测前列腺癌的有效因子;PSEP联合f/t PSA多参数模型可替代传统筛查所用的单参数f/t PSA,提高诊断性能,减少非必要穿刺活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3.0T多参数磁共振对于前列腺特异抗原>4 ng/ml的前列腺穿刺活检患者前列腺相关疾病的鉴别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讨分析3.0T多参数磁共振对于前列腺特异抗原(PSA)>4 ng/ml的疑似前列腺癌、前列腺炎与前列腺增生患者穿刺活检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来我院泌尿外科就诊的PSA>4 ng/ml、影像学分期T2期内疑似前列腺癌、前列腺炎与前列腺增生并进行前列腺穿刺活检患者的临床资料,共200例;按照诊断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即对照组经直肠超声检查发现前列腺低回声区即直接行经直肠B超引导下前列腺系统+靶向穿刺活检,而试验组是先行3.0T多参数磁共振检查,再行经直肠B超引导下前列腺认知融合靶向活检(COG-TB),比较分析2种诊断方法诊断PCa、前列腺炎和前列腺增生的灵敏度、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结果 采用先行3.0T多参数磁共振检查,再行经直肠B超引导下前列腺COG-TB之后,诊断PCa的灵敏度(98.3%)和阳性预测值(89.2%)明显高于直接行经直肠B超引导下前列腺系统+靶向穿刺活检PCa的灵敏度(44.6%)和阳性预测值(67.6%)(P<0.01);诊断前列腺炎的特异度(97.8%)和阳性预测值(77.8%)明显高于直接行经直肠B超引导下前列腺系统+靶向穿刺活检的特异度(80.5%)和阳性预测值(37%)(P<0.05);诊断BPH灵敏度(93.8%)、特异度(97.1%)和阳性预测值(93.8%)特异度显著高于直接行经直肠B超引导下前列腺系统+靶向穿刺活检的灵敏度(45.2%)、特异度(78.3%)和阳性预测值(48.3%)(P<0.01).前列腺癌的ADC值、DDC值和MK值分别与前列腺炎和前列腺增生的ADC值、DDC值和MK值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SA>4 ng/ml疑似前列腺相关疾病患者穿刺活检前行3.0T多参数磁共振检查可以有效鉴别前列腺癌、前列腺炎和前列腺增生,提高灵敏度、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减少不必要穿刺针数,降低穿刺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120例临床病理特征与免疫组化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120例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分析结果,提高对前列腺癌的临床和病理诊断准确率。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行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的前列腺疾病患者120例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穿刺活检样本进行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组化分析。结果:120例患者中,经病理确诊检测前列腺癌(PCA)患者45例,占37.5%;前列腺上皮瘤变(PIN)Ⅰ级3例,占2.5%;良性前列腺增生症55例,占45.8%;不典型腺瘤样增生5例,占4.2%;慢性前列腺炎患者12例,占10.0%。病理结果显示,前列腺癌腺体结构紊乱,复杂多样,间质浸润,部分侵犯神经等病理形态改变。通过Gleason评分法进行分级,45例前列腺癌患者中,6例高分化腺癌(<5分),25例中分化癌(6~7分),14例低分化癌(≥8分)。免疫组化分析显示,前列腺癌患者p63和CK34βE12表达为阴性,P504S和PSA表达为阳性。结论: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对前列腺癌诊断具有安全、准确、操作简便,是有效的诊断方法。可通过对临床病理特征与免疫组化分析进行综合判断,有助于前列腺疾病的鉴别诊断,能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T2WI信号强度对鉴别外周带前列腺癌与慢性前列腺炎的诊断效能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磁共振T2WI信号强度对鉴别外周带前列腺癌及慢性前列腺炎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11月在本院行穿刺活检确诊的32例外周带前列腺癌患者(外周带前列腺癌组)和15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慢性前列腺炎组)的临床资料。采集患者临床及实验室指标,观察磁共振T2WI序列上病灶形态、测量同一层面病变与闭孔内肌信号强度的比值,确定鉴别诊断的临界值,并评价该试验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外周带前列腺癌组以单侧发生、不均质、边界模糊的T2WI低信号结节或肿块灶多见,慢性前列腺炎组以双侧发生、不均质、边界模糊的斑片状T2WI低信号多见。两组在病灶发生的侧别和病变形态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外周带前列腺癌组的T2WI信号强度比值低于慢性前列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7±0.524)vs.(2.97±0.759), P=0.031]。两组研究对象的T2WI信号强度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16,鉴别诊断的界值为2.25,该临界值的诊断特异度为92.3%,灵敏度为61.3%。 结论:测定T2WI信号强度对于鉴别外周带前列腺癌及慢性前列腺炎具有一定帮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及其衍生指标在第二版前列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3分病灶临床决策中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临床相关指标在第2版前列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PI-RADS V2)3分病灶临床穿刺活检决策中的价值,比较上述观察指标对前列腺癌(PCa)和临床显著性前列腺癌(csPCa)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10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121例前列腺主病灶PI-RADS V2评分为3分患者的病例资料,PCa 31例,csPCa 14例,患者年龄46~91(71±9)岁。比较年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游离与总量比值(f/t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以及前列腺体积(PV)在PCa组和非PCa组间以及csPCa组和非csPCa组间的差异,运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对PI-RADS 3分患者的PCa及csPCa的诊断价值。结果:患者的PSA、f/tPSA、PSAD值在PCa组和非PCa组间( Z=-2.004、-2.527、-2.623,均 P<0.05)以及csPCa组和非csPCa组间( Z=-2.415、-2.158、-2.870,均 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均以PSAD诊断效能最高,其检出PCa和csPCa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58和0.736。若以PSAD>0.20 μg·L -1·ml -1作为穿刺参考阈值,诊断csPCa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8.6%、58.9%、20.0%、95.4%,有54.5%(66/121)的病例可避免穿刺,3例csPCa漏诊。 结论:PSA、f/tPSA、PSAD,尤其是PSAD可提高PI-RADS 3分病灶中PCa,尤其是csPCa的检出效能,对临床决策制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前列腺癌的空间分布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前列腺癌(PCa)是男性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中国,由于人口老龄化、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筛查的逐步推广,前列腺癌的检出率快速增长。目前超声引导下前列腺活检是诊断前列腺癌的标准。明确肿瘤在前列腺内的空间分布,更好地对患者进行评估、提高前列腺癌检出率、指导后续诊疗措施、降低肿瘤相关死亡率,仍为前列腺癌研究上的热点问题。本文就PCa空间分布特点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bpMRI的认知融合靶向穿刺和系统穿刺在PI-RADS评分≥3分患者中的诊断效率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双参数磁共振(bpMRI)的认知融合靶向穿刺和系统穿刺在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I-RADS)评分≥3分前列腺活检患者中的诊断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到2019年11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PI-RADS评分≥3分同时行bpMRI-经直肠超声(TRUS)认知融合靶向穿刺和系统穿刺的2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中位年龄66(60,73)岁,中位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8.73(6.52,11.93)ng/ml,中位前列腺体积39.25(29.26,58.39)ml,体质指数(24.02±2.60)kg/m 2。分别由2名泌尿外科医生独立对每例患者行bpMRI-TRUS认知融合靶向穿刺和系统穿刺。主要研究终点为有临床意义前列腺癌-A[CsPCa-A,定义为国际泌尿病理学会(ISUP)分级分组≥2组]的检出率;次要研究终点为CsPCa-B(ISUP分级分组≥3组)和无临床意义前列腺癌(CIPCa,ISUP分级分组=1组)的检出率。通过McNemar检验和 χ2检验比较靶向穿刺和系统穿刺诊断CsPCa-A、CsPCa-B和CIPCa的差异。 结果:220例中112例(50.91%)诊断为前列腺癌,其中靶向穿刺诊断前列腺癌的阳性率为42.73%(94/220),系统穿刺阳性率为46.82%(103/220)。220例中84例(38.18%)诊断为CsPCa-A,靶向穿刺和系统穿刺对CsPCa-A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00%(66/220)与34.09%(75/220), P=0.120]。如仅行靶向穿刺,则有8.18%(18/220)的CsPCa-A会被漏诊;如仅行系统穿刺,则有4.09%(9/220)的CsPCa-A会被漏诊。CsPCa-B的阳性率为26.36%(58/220),靶向穿刺和系统穿刺对CsPCa-B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00%(44/220)与23.18%(51/220), P=0.190]。如仅行靶向穿刺,则有6.36%(14/220)的CsPCa-B会被漏诊;如仅行系统穿刺,则有3.18%(7/220)的CsPCa-B会被漏诊。靶向穿刺+系统穿刺、仅靶向穿刺或系统穿刺诊断CIPCa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者均为12.73%(28/220), P=1.000]。9例活检后出现并发症,其中5例感染,2例迷走神经反射,2例尿潴留,均予对症治疗后好转。 结论:bpMRI-TRUS认知融合靶向穿刺与系统穿刺对CsPCa的检出率无显著差异,但靶向穿刺联合系统穿刺可在不增加CIPCa阳性率的前提下提高CsPCa的检出率。因此,在首次活检患者中,bpMRI-TRUS认知融合靶向穿刺是必要的,同时系统穿刺也是必不可少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株洲市年龄≥50岁男性的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筛查的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株洲市年龄≥50岁男性运用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筛查前列腺癌(PCa)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株洲市天元区泰山路社区的1 567例年龄≥50岁男性为研究对象,均采集其空腹静脉血,检查PSA水平,然后对于PSA≥4.0 ng/mL者判断为PCa可疑病例,并且及时行前列腺穿刺活检,再选择同期医院收治的35例PCa患者为对照组,对筛查得到的PCa患者与对照组的临床病理分期(TNM)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本组的1 567例受检者中,109例(6.96%)血清PSA≥4.0 ng/mL,其中7例确诊为PCa,检出率为6.42%;PCa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和PSA水平的升高而升高( P<0.05);通过分析PSA的不同浓度水平,发现PCa的发病率随着PSA水平的上升而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PCa病理分级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112)。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2期以下的局限癌所占比例较高,而T3期以上的进展期癌所占比例较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对于社区老年男性人群,运用血清PSA对PCa进行筛查可以尽早发现PCa,是比较有效的一种方法,有助于尽早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前列腺小细胞癌伴膀胱高级别浸润性尿路上皮癌并小细胞癌1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前列腺小细胞癌是一种罕见的高度恶性泌尿系统肿瘤,前列腺小细胞癌伴膀胱癌的发病率更低。本文报道1例,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染色检查提示前列腺小细胞癌伴膀胱高级别浸润性尿路上皮癌并小细胞癌。患者采用膀胱局部灌注化疗,并予依托泊苷+洛铂全身化疗6个疗程联合特瑞普利单抗免疫治疗。术后随访12个月,复查前列腺MRI、膀胱镜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前列腺、精囊腺病变较治疗前缩小,PSA明显降低,膀胱未见肿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微灶前列腺癌206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微灶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学特征及预后。方法:收集2013—2019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接受前列腺穿刺并诊断为“微灶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微灶前列腺癌定义如下:穿刺标本Gleason评分3+3=6分,穿刺总针数≥10针,阳性针数≤2针且单针病灶小于穿刺组织的50%。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参数、治疗方案及随访资料。对比穿刺与根治标本的病理信息,分析微灶前列腺癌患者临床和穿刺病理参数与根治标本不良病理特征(根治标本Gleason评分升高、前列腺外扩散、手术切缘阳性、神经侵犯)的相关性。结果:(1)前列腺穿刺活检诊断微灶前列腺癌共206例,占所有腺癌的6.7%(206/3 076)。其中穿刺阳性针数为1针者139例,2针者67例。(2)与非微灶前列腺癌相比,微灶前列腺癌患者的年龄更小(69岁∶71岁, P<0.001)、穿刺前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和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水平更低(11.2 μg/L∶23.7 μg/L;1.4 μg/L∶3.0 μg/L, P<0.001)、fPSA/tPSA水平更高(12.9%∶10.7%, P<0.05)、前列腺体积更大(38.9 mL∶34.3 mL, P<0.05)、PSA密度更低(0.3 μg/L 2∶0.8 μg/L 2, P<0.001)。(3)130例患者选择前列腺根治,30例患者选择积极监测,31例患者选择内分泌或放射治疗,15例患者失访。积极监测组中有3例患者在观察21~39个月后疾病进展行前列腺根治术;行根治术组中2例患者出现生化复发;余患者目前均无疾病进展。(4)对比穿刺与根治标本,64/115例(55.7%)患者根治标本Gleason评分升高;根治标本中,前列腺外扩散14例(12.2%,14/115);神经侵犯35例(30.4%,35/115);切缘阳性16例(13.9%,16/115)。(5)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fPSA/tPSA比值低、穿刺阳性针数2针是微灶前列腺癌根治标本Gleason评分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fPSA/tPSA比值低是微灶前列腺癌根治标本检出神经侵犯的独立危险因素;患者fPSA/tPSA水平低和前列腺体积小与根治标本切缘阳性有关。 结论:本组穿刺诊断微灶前列腺癌的患者,根治标本中Gleason评分升高的患者占比较高,且根治标本中存在一定比例的不良病理特征,因此穿刺组织中仅发现少量低级别腺癌的患者需结合PSA、PSA密度水平综合选择治疗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