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诊临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患者救治效率及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急诊临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患者救治效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6月在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进行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4例,根据患者进行治疗日期将其分为常规组及路径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溶栓治疗,并对常规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路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急诊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复发率、治疗期间并发症情况和患者对相应护理模式的评价。结果:路径组患者入院至进行溶栓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显著优于常规组,路径组患者溶栓治疗成功率显著高于常规组,院内复发率显著低于常规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并发症主要包括乳头肌功能失调、乳头肌断裂、室壁瘤及梗死后综合征,且路径组患者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患者对其护理模式的评价,在服务态度、技术水平、健康教育、心理支持及对其关爱程度等维度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患者采取急诊临床护理路径干预,能够有效缩短患者治疗时间,降低其治疗成本,并能够显著提高救治效率,并降低其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概率及复发率,同时,该模式能够得到多数患者的认可,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社会支持与功能失调性认知、人格障碍倾向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研究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社会支持与功能失调性认知、人格障碍倾向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功能失调性态度问卷和人格诊断问卷对104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患者组)和97例健康被试(健康对照组)进行评定和比较,并分析社会支持与功能失调性认知和人格障碍倾向的相关关系。结果: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社会支持在各维度[社会支持总分(37.18±8.12)分,客观社会支持(8.49±2.83)分,主观社会支持(21.90±5.44)分,社会支持利用(6.79±1.85)分]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社会支持总分(41.82±6.87)分,客观社会支持(9.92±3.38)分,主观社会支持(24.32±4.25)分,社会支持利用(7.59±1.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在躯体形式障碍患者中,社会支持总分与功能失调性认知态度( r=-0.245, P<0.05)和人格障碍倾向( r=-0.292, P<0.01)得分之间呈显著负相关。社会支持利用度对功能失调性认知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B=-5.384, P=0.007)。 结论: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社会支持情况与功能失调性认知态度和人格障碍倾向具有相关性,为团体和家庭心理治疗等心理干预手段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健康教育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遵医行为及功能失调性认知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6/1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联合认知行为干预(CBT)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遵医行为及功能失调性认知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10月某院收治的82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根据干预方案不同分成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健康教育)、干预组(对照组基础上联合C BT)各41例.比较两组患者遵医行为、功能失调性认知水平、抑郁程度及心理弹性、应对方式、社会支持水平.结果:干预后干预组遵医行为评分高于对照组(t=2.051,P<0.05);干预后干预组功能失调性态度量表(DAS)总分低于对照组(t=-11.938,P<0.001);干预后干预组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低于对照组(t=-16.376,P<0.001),康纳·戴维森复原力量表(CD—RISC)"乐观"、"自强"、"坚韧"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t=5.164,5.919,7.544;P<0.001);干预后干预组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的"积极应对"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t=5.354,P<0.001),"消极应对"维度得分低于对照组(t=-3.883,P<0.001);干预后干预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主观支持"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维度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t=4.520,3.246,5.002;P<0.01).结论:健康教育联合CBT能有效增强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遵医行为和心理弹性,改善功能失调性认知水平及应对方式,降低抑郁程度,提高社会支持水平,整体效果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
-
智能手机指导下的社区延续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管理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4/3/23
目的 探究基于智能手机指导的社区延续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2年6月某社区的70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出院后对其实施社区延续干预,按照组间基本资料匹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社区延续干预,观察组实施基于智能手机指导的社区延续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抑郁及躁狂症状的改善情况、功能失调性状况、睡眠质量,记录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和杨氏躁狂量表(YM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功能失调性状况量表(DAS)中脆弱性、吸引/排斥、完美化、强制性、寻求赞许、依赖性、自主性态度、认知哲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中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质量、安眠药物、睡眠障碍、日间功能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智能手机指导的社区延续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服药依从性、抑郁及躁狂症状、功能失调性状况和睡眠质量均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3
-
儿童期创伤对成人抑郁的影响:功能失调性态度和人际关系的链式中介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探讨功能失调性态度和人际关系在儿童期创伤与成年人抑郁关系中的链式中介效应.方法:采用儿童期创伤问卷简表、功能失调性态度量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930名成年抑郁症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儿童期创伤、功能失调性态度、人际关系及抑郁症状得分之间均呈两两显著性正相关;儿童期创伤可以对抑郁产生直接影响,也可以通过功能失调性态度和人际关系的独立中介作用及两者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影响抑郁,其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33.62%、5.88%、7.60%.结论:儿童期创伤不但可以直接影响成人抑郁,还可以通过功能失调性态度和人际关系的独立中介作用,以及功能失调性态度—人际关系之间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影响成人抑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抑郁患者父母教养方式与功能失调性态度的关系:家庭功能的中介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探讨抑郁障碍患者的父母教养方式、家庭功能及功能失调性态度的关系.方法:运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功能失调性态度量表(DAS)对680例抑郁障碍患者进行评分.并通过建立父母教养方式、家庭功能及功能失调性态度三者之间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三者间的相互关系.结果:DAS总分及各维度分与EMBU中积极教养因子分呈正相关,与消极教养因子分呈负相关,与家庭功能呈正相关(|r|=0.082~0.272,均P<0.01),家庭功能与积极教养因子分呈负相关,与消极教养因子分呈正相关(|r|=0.293~0.659,均P<0.01).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家庭功能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功能失调性态度间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89.4%.结论:抑郁障碍患者的功能失调性态度与消极父母教养和不良家庭功能相关,家庭功能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功能失调性态度关系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双相抑郁和单纯抑郁症患者儿童期受虐及应对方式的差异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目的 研究双相抑郁和单纯抑郁症患者儿童期受虐及应对方式的差异.方法 选取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心理医院 2018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收治的 100 例抑郁症患者,分为单纯抑郁组(n=43)与双相抑郁组(n=57).记录患者年龄、受教育年限、婚姻状况、家族史等一般资料,比较 2 组患者躯体快感缺失问卷(RPAS-C)、社会快感缺失量表(RSAS-C)、功能失调性态度问卷(DAS)、儿童期受虐经历问卷(CTQ-SF)和应对方式量表(CSQ)评分.结果 单纯抑郁组RPAS-C、RSAS-C评分显著低于双相抑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组患者DAS量表中脆弱性、吸引和排斥、寻求赞许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抑郁组完美化、强制性、依赖性、自主性态度、认知哲学及总分评分显著低于双相抑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组患者CTQ-SF量表中情感忽视(EN)、躯体忽视(PN)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抑郁组情感虐待(EA)、躯体虐待(PA)、性虐待(SA)及总分评分显著低于双相抑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组患者幻想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抑郁组退避、自责评分显著低于双相抑郁组,求助、合理化、解决问题评分显著高于双相抑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单纯抑郁患者相比,双相抑郁患者儿童期虐待经历可能更多、躯体及社会快感缺失程度更为严重,深层认知结构及应对行为均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头颈癌患者身体意象干预策略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11/4
头颈癌(head and neck cancer,HNC)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各类肿瘤中发病率位居世界第 6 位[1].头颈癌疾病本身及其治疗会带来组织缺损、畸形、疤痕、淋巴水肿、纤维化等身体外观改变以及吞咽、发音等功能障碍,从而影响患者对自己身体形象的认知、态度和行为调控,出现身体意象失调(body image disturbance,BID)[2].研究发现,我国头颈癌患者BID的发生率约为 48.26%[3],且BID又会伴随自我否定、抑郁、自卑、饮食失调、社会孤立等,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存质量[4].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4
-
远洋渔民酒精使用、抑郁症状及关联因素的混合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9/30
目的:探索远洋渔民酒精使用、抑郁症状与工作压力、神经质和功能失调性态度的潜类别及特征.方法:采用酒精依赖疾患识别测验(AUDIT)、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舰艇人员心理应激源调查问卷(MSIQ)、大五人格量表-神经质维度(NEO-FFI)、功能失调性态度量表(DAS)对749名远洋饮酒渔民进行问卷调查.使用Mplus进行混合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远洋渔民可分为中症状低风险组(5%)、高症状高风险组(8%)和低症状中风险组(87%)3个潜类别.在中症状低风险组,工作压力与酒精使用、抑郁症状均显著正相关(β=0.63、0.75,均P<0.01).在高症状高风险组,工作压力、神经质、功能失调性态度各自与酒精使用、抑郁症状均显著相关(β=-0.51~0.73,均P<0.05).在低症状中风险组,工作压力、神经质、功能失调性态度各自与抑郁症状显著正相关(β=0.11~0.42,均P<0.01).结论:在远洋渔民群体中,工作压力、神经质、功能失调性态度对酒精使用、抑郁症状的作用存在群体异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30
-
负性认知加工偏向问卷的研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制负性认知加工偏向问卷,并对编制问卷的信效度加以检验.方法 以贝克负性认知加工偏向理论为依据,通过文献分析、问卷调查、个人访谈、小组讨论等方式确定问卷的初始项目,然后对638名大学生被试进行预测,并根据结果对项目进行修订.然后对社会层面不同职业的2 101人进行问卷调查,并随机分为样本1(n=1 050)和样本2(n=1 051),样本1数据进行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样本2数据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最后运用2 101人的总体数据进行信度检验.结果 问卷包括4个维度:负性注意偏向、负性记忆偏向、负性解释偏向、负性沉思偏向;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4个维度共可解释总问卷50.152%的变异;四维度模型拟合度良好(x2/df=3.321,GFI=0.948,AGFI=0.934,NFI=0.886,CFI =0.917,RMSEA=0.047);Cronbachα系数为0.893,分半信度系数为0.866,校标效度分别为0.395(与贝克抑郁自评量表)、0.548(与功能失调性态度问卷);各因素与总分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为0.769 ~0.828,P<0.01).结论 负性认知加工偏向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以对正常人的负性认知加工偏向进行测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