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腹部计算机断层扫描与气体容积积分检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肠道气体量的比较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比较基于气体容积积分(GVS)法与计算机断层扫描(CT)图像联合计算公式法(以下简称CT法)检测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胃肠道气体量的差异。方法:纳入2021年12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就诊的FD患者27例(FD组),同期选择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体检中心数据库的健康对照者30例(健康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同时完善立位腹部X线和全腹部CT检查。分别运用GVS法和CT法计算并比较两组患者,以及FD亚型[餐后不适综合征(PDS)型、上腹痛综合征(EPS)型、PDS重叠EPS型]患者间的胃肠道气体量。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基于GVS法,FD组胃腔、小肠、结直肠气体量分别为0.04±0.01、0.06±0.01、0.06±0.01,健康对照组分别为0.04±0.01、0.05±0.01、0.05±0.01,FD组的小肠和结直肠气体量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3.48、4.40, P=0.001、<0.001);PDS型、EPS型、PDS重叠EPS型3个FD亚型患者的胃腔、小肠、结直肠气体量分别为0.04±0.01、0.04±0.01、0.05±0.00,0.06±0.01、0.06±0.01、0.05±0.00,0.06±0.01、0.06±0.01、0.06±0.01,各亚型间的胃腔、小肠和结直肠气体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基于CT法,FD组胃腔、小肠、结直肠气体量分别为(17 090.89±4 437.40)、(32 597.53±7 865.86)、(49 010.20±12 972.42) mm 3,健康对照组胃腔、小肠、结直肠气体量分别为(13 424.43±5 211.86)、(33 567.93±9 157.23)、(39 036.22±6 343.27) mm 3;FD组的胃腔和结直肠气体量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84、3.75, P=0.006、0.001);PDS型、EPS型、PDS重叠EPS型3个FD亚型患者的胃腔、小肠、结直肠气体量分别为(18 464.03±4 088.57)、(14 560.97±3 771.26)、(16 806.17±4 299.60) mm 3,(31 820.79±7 022.77)、(30 604.84±8 343.10)、(37 140.05±8 276.58) mm 3,(47 447.66±14 047.00)、(49 645.73±9 527.73)、(51 181.96±16 836.97) mm 3,PDS型患者的胃腔气体量高于EPS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24, P=0.038)。 结论:FD患者胃肠道气体量高于健康对照者。PDS型患者胃腔气体积聚较EPS型显著。CT法可辅助医师更准确地计算FD患者胃肠道(特别是胃腔)气体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儿童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特征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掌握儿童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临床特征,做到早期诊断和治疗,避免误诊、误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8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消化科诊治的80例IBS患儿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探讨其诊治经验。结果:1.80例IBS患儿中,男53例,女27例;年龄(9.70±2.88)岁;中位病程10个月。2.80例IBS患儿均有腹痛表现,其次为腹泻(60例),便秘(31例),自觉腹胀(21例),呕吐(19例),体质量下降(11例),纳差(9例),少见的表现有头痛(3例)。29例患儿发病前存在可疑的诱因,以饮食刺激最为多见。3.80例IBS患儿中腹泻型(IBS-D)46例,便秘型(IBS-C)17例,混合型(IBS-M)13例,未定型(IBS-U)4例;IBS-C、IBS-D男童明显多于女童,IBS-M相反,IBS-U男女相等,各亚型组间比较,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0.83, P=0.001);各亚型间临床症状比较,腹胀在不同亚型间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发生率依次为IBS-M、IBS-C、IBS-D、IBS-U。4.治疗包括对诱因及病情进行疾病宣教、心理干预、饮食管理及药物治疗。治疗6个月后有效随访74例,其中34例得到持续缓解,25例得到部分缓解,总体治疗有效率为79.73%;15例患儿未愈。 结论:IBS是儿童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男多于女;饮食刺激为最常见的诱因;4种亚型中以IBS-D构成比最高;大部分患儿对症治疗有效,少部分患儿治疗效果不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肠道菌群移植联合营养支持治疗和心理干预对“同济四联征”的临床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总结分析菌群移植联合营养支持和心理治疗对“同济四联征”(慢性胃肠功能紊乱、精神心理障碍、营养不良和内分泌失调)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纵向观察性研究方法。病例纳入标准:(1)年龄70岁以下。(2)有慢性胃肠功能障碍(符合罗马Ⅳ对肠易激综合征、慢性功能性便秘、腹泻、腹痛和腹胀的诊断标准),且时间≥1年以上。(3)伴有营养不良,体质指数≤18.5 kg/m 2。(4)根据专业心理医师依据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诊断抑郁、焦虑症或者状态。(5)育龄期女性伴有闭经或者月经失调≥6个月。排除消化道出血、短肠综合征、放射性肠损伤、各类肠梗阻和炎性肠病等消化道器质性病变者,肿瘤复发或转移、存在全身感染性疾病和存在危及生命的全身并存症者,不能耐受或接受鼻肠管、或经皮胃(或空肠)造口以及不能接受菌群移植治疗者。前瞻性收集2017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结直肠疾病科收治的诊断同济四联征并行菌群移植联合营养支持和心理治疗的43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2例,女性31例;年龄(35.2±16.7)岁;43例均存在慢性胃肠功能障碍;24例患有抑郁症或存在抑郁状态,19例患有焦虑症或存在焦虑状态;26例育龄期女性患者中,13例月经失调,9例闭经。治疗采取菌群移植(口服菌群胶囊)、营养支持治疗(肠内营养为主)和心理干预。观察记录并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1、3、6个月时的以下指标:(1)胃肠功能:症状改善情况和胃肠道症状评定量表(GSRS,分数越高提示胃肠道症状越严重)及胃肠道生活质量指数(GIQLI,分数越高提示生活质量越好)评分。(2)精神心理状态:HAMA和HAMD量表评分,分数越低提示抑郁或焦虑症状越减轻。(3)营养状态:检测总蛋白、白蛋白、纤维蛋白原和前白蛋白等营养指标和体质量、体质指数。(4)神经内分泌功能:检测皮质醇、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内分泌指标以及育龄期女性月经的情况。 结果:在治疗结束后第1、3、6个月时的随访率分别为90.7%(39/43)、72.1%(31/43)和55.8%(24/43)。治疗后6个月时,对慢性肠功能障碍总有效率为81.4%(35/43)。GSRS评分治疗前为(29.35±3.56)分,在治疗结束后6个月时下降至(18.25±2.56)分;GIQLI治疗前为(56.23±10.34)分,在治疗结束后6个月时上升至(91.04±20.39)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均存在营养不良,体质量在随访第6个月时,由治疗前的(40.61±8.88)kg,上升至(50.45±6.23)kg,体质指数由治疗前的(15.17±1.87)kg/m 2上升至(19.58±1.42)kg/m 2;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总蛋白由治疗前的(60.99±5.99)g/L,上升至随访第6个月时的(64.21±4.23)g/L( F=2.715, P=0.022);前白蛋白由治疗前的(150.14±56.04)mg/L,上升至随访第6个月时的(258.17±86.94)mg/L( F=15.124, 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4例患有抑郁症或存在抑郁状态的患者,经治疗后,HAMD量表评分由治疗前的(22.79±6.63)分下降至随访第6个月时的(9.92±7.24)分;19例患有焦虑症或存在焦虑状态的患者,经治疗后,HAMA评分由治疗前的(17.15±4.34)分下降至随访第6个月时的(7.73±4.10)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对26例育龄期女性内分泌疗效观察发现,其对内分泌调节有效率为69.2%(18/26)。虽然治疗结束后6个月随访时检测皮质醇与治疗前比较未见明显改变,但多巴胺由治疗前的(32.91±10.65)nmol/L下降至(13.02±5.58)nmol/L;去甲肾上腺素由治疗前的(49.75±15.23)ng/L下降至(19.21±9.58)ng/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 结论:肠道菌群移植联合营养支持和心理干预的综合治疗策略对改善“同济四联征”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低发酵性碳水化合物肠内营养改善肠易激综合征一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类与排便改变相关、以腹痛为主要表现的功能性胃肠病。发酵性碳水化合物(fermentable oligosaccharides,disaccharides,monosaccharides and polyols,FODMAPs)指食物中可被发酵的寡糖、双糖、单糖和多元醇。高发酵性碳水化合物饮食可诱发或加重IBS相关肠道症状,但在国内较少被消化科医生所认识。该文报道1例IBS患者,并介绍其高FODMAP饮食与症状的关系和如何实施低FODMAP饮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反流高敏感和功能性烧心患者临床特征比较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比较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ERD)、反流高敏感(RH)和功能性烧心(FH)患者的临床特征,为三者的鉴别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方法:连续选择2016年10月至2019年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内镜检查无异常的持续烧心患者64例,包括NERD患者26例(NERD组)、RH患者12例(RH组)和FH患者26例(FH组)。比较3组患者的性别、年龄、BMI、有无食管裂孔疝、PPI治疗效果、就诊前1个月内胃食管相关症状评分和发生率,以及重叠功能性消化不良(FD)、餐后不适综合征(PDS)和上腹痛综合征(EPS)的发生率。统计学方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最小显著性差异法、Kruskal-Wallis H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和卡方检验。 结果:NERD组、RH组和FH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和有无食管裂孔疝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 NERD组的BMI高于FH组[(23.74±3.10) kg/m 2比(21.26±2.75) kg/m 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066, P=0.003);NERD组的PPI治疗有效率高于RH组和FH组(分别为19、4、11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5.428、5.042, P=0.020、0.025)。NERD组上腹烧灼感症状评分和发生率均低于FH组[0分(0分,0分)比0分(0分,5分)、7.7%(2/26)比38.5%(10/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2.756, P=0.006; χ2=6.933, P=0.008);NERD组、RH组和FH组烧心症状评分和胸痛、反流、癔球症、咽喉部烧灼感、咳嗽、上腹痛、早饱或餐后饱胀感、嗳气、恶心呕吐症状评分和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NERD组、RH组和FH组重叠FD、重叠PDS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但FH组重叠EPS发生率高于NERD组[46.2%(12/26)比11.5%(3/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7.589, P=0.013)。 结论:NERD、RH和FH患者的临床特征有所不同,主要体现在PPI治疗反应和是否重叠EPS两个方面,FH重叠EPS发生率较高进一步强化了功能性胃肠病存在共同病理生理学机制的假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儿童肾上腺皮质癌25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儿童肾上腺皮质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病理科2014年3月至2022年8月诊断的儿童肾上腺皮质癌25例,分析其临床和组织学特点、免疫表型、分子特征等,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本组纳入的儿童肾上腺皮质癌共25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14例,男女比1.0∶1.3。发病年龄范围8个月至14岁,中位年龄4岁。除3例资料不详外,其余22例中18例为有功能性肿瘤(18/22,81.8%),其中临床表现为男性化或性早熟(15/18)、皮质醇增多相关症状(8/18)或两者混合的内分泌症状(5/18)。无功能性肿瘤4例,临床表现为腹部包块和/或腹痛、步态不稳等。大体检查:肿瘤最大径平均9.4 cm,多呈结节状,部分有包膜,切面灰白、灰黄、灰褐,质软,部分有出血。组织学特点:肿瘤细胞弥漫分布,被丰富的薄壁血管网分隔,细胞体积较大,胞质丰富,嗜酸性或淡染,核圆形或卵圆形,核仁明显。核分裂象多见,常可见病理性核分裂象。肿瘤伴大片坏死、钙化。常见血管内癌栓和/或包膜侵犯,部分病例肿瘤侵犯周围软组织或肾。免疫组织化学:肿瘤细胞弥漫表达突触素、SF1,部分表达α-抑制素、Melan A、Calretinin,不表达嗜铬粒素A,Ki-67阳性指数2%~90%。分子检测:7例行TP53基因检测,其中4例检测到点突变。治疗及随访:21例获得随访资料,其中18例接受化疗,3例接受放疗。13例术后出现远处转移。中位无进展生存期11.2个月,中位总生存期54.7个月。年龄≤5岁者总生存期预后较好( P<0.05),无进展生存期有预后较好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男性、Ki-67阳性指数<15%者总生存期有预后较好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儿童肾上腺皮质癌罕见,常为有功能性肿瘤,与Li-Fraumeni遗传综合征相关,预后较差。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结合形态、表型和临床综合分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功能性消化不良常用评价指标的比较与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以餐后饱胀、早饱感、上腹痛等症状为主要症状,经检查排除引起此类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临床上常用的评价指标包括7分整体症状量表、鲁汶餐后不适症状评分量表、胃肠道症状积分问卷、胃肠道症状等级评估量表、功能性消化不良生活质量量表、尼平消化不良指数、固体胃排空检查和液体营养餐负荷试验等。现就各个评价指标的主要内容和自身特点进行比较和分析,旨在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指标的选择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儿童肠易激综合征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儿童功能性胃肠道疾病中较多见的一种,也是儿童慢性腹痛的常见原因,它不仅严重影响了患儿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对医疗保健系统造成重大负担。目前IBS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且大多数关于IBS的病理生理机制的研究均基于成人,这对有效地管理儿童IBS患者造成了一定的困难。该文对近几年儿童IBS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IBS患儿的治疗提供更好的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重叠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证候及证素特征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重叠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中医证素分布规律,探讨IBS-D重叠FD的中医证候特征.[方法]通过临床调查收集IBS-D、FD和IBS-D重叠FD(简称重叠组)各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证素辨证学方法分析其中医证素,并采用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以及聚类分析归纳其中医证候和证素特征.[结果](1)频数分析结果显示:重叠组以情志异常为主要诱发或加重因素,其次为饮食不节.主要证候是腹泻、腹胀、胃脘痞满、腹痛和食后痞胀.舌色多为舌淡、舌淡红、舌暗或舌红,舌体大多胖大或有齿痕,舌苔以薄白或白为主;最常见的脉象是脉滑、脉弦、脉沉和脉细.病位证素主要是脾、胃、小肠和肝,病性证素主要是气滞、湿、气虚和阳虚.(2)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中医证候方面,腹胀和腹泻的支持度最高,为70.00%;病位证素方面,脾和胃的支持度最高,为80.00%;病性证素方面,湿和气滞、气虚和气滞两组的支持度最高,均为36.00%.(3)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中医证候方面,共聚为4类,分别为脾虚湿滞证、脾虚气滞证、脾阳虚证和脾气虚证的主要表现;证候和证素组合方面,共聚为5类,分别为肝郁脾虚证和肠道湿滞证表现、食滞胃脘证表现、脾虚气滞证表现、苔腻以及胃失和降、胃气上逆表现.[结论]IBS-D重叠FD的主要病位在脾,与胃、肝和小肠密切相关,主要证候是脾虚湿滞证和肝郁脾虚证、肠道湿滞证.气滞与湿阻是重叠病机的关键,病性表现为虚实夹杂,疾病后期可出现痰湿、食积、血瘀等病理产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中西医临床病症特点的肠易激综合征动物模型评价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以慢性或者反复性腹痛同时伴随着排便异常或排便习惯变化为特点的功能性胃肠道疾病.目前IBS动物模型吻合度较高的为多因素联合的病症结合模型,但此类模型多为中药灌胃合并某证型,多因素造模方法在IBS复杂的病因病机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更完善的动物模型可以有助于临床研究和筛选治疗药物.构建更加符合中西医临床病症特点的动物模型尤为重要.基于IBS的中西医临床病症特点,对现有的IBS模型进行归纳分析,评价动物模型和临床的吻合度,分析其优缺点.完善动物模型评价标准,结合中医优势联系各建模方法的相互作用,结合环境、遗传、生活方式等因素,是未来IBS动物模型的发展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