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胰岛素联合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伴唐氏综合征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报道重庆市第七人民医院2型糖尿病合并唐氏综合征1例患者,应用胰岛素联合利拉鲁肽、达格列净控制血糖的诊治过程。患者,男,41岁。因烦渴、多饮、多尿4年,肌酐升高3年,夜尿增多1周收入院。幼年时确诊唐氏综合征,3年前诊断为糖尿病肾脏病。入院前1周,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夜尿增多,伴阵发性头昏不适,血糖水平明显高于目标值。从安全性、有效性方面考虑,调整患者降糖治疗方案,入院第1天开始使用胰岛素联合达格列净10 mg(1次/d)降糖,效果不满意后第3天加用利拉鲁肽0.6 mg(1次/d)皮下注射联合治疗。入院7天后空腹血糖5.0 mmol/L,餐后2 h血糖波动于5.6~6.5 mmol/L,无低血糖发生,患者夜尿增多、阵发性头昏症状明显改善。利拉鲁肽联合达格列净可以保护心肾功能,有效控糖,降低低血糖风险,延缓糖尿病相关并发症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老年人餐后不适综合征的治疗:一项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估米曲菌胰酶片治疗老年人餐后不适综合征(PD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及其与促胃肠动力药物的疗效差异。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老年PDS患者用随机数表法抽样分为3组,莫沙必利组采用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5 mg/次,3次/d,餐前服用,疗程2周),米曲菌胰酶片组采用米曲菌胰酶片治疗(244 mg/次,3次/d,餐中或餐后服用,疗程2周),联合治疗组采用枸橼酸莫沙必利片和米曲菌胰酶片治疗(用法用量同前,疗程2周)。采用改良的尼平消化不良指数(NDSI)评分标准,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周、2周、停药4周后,对患者进行NDSI评分、不适强度评分和PDS评分,同时进行疗效分析和药物不良反应评估。结果:全国16家三级甲等医院参加本研究,共有323例患者入组,其中,莫沙必利组105例,米曲菌胰酶片组109例,联合治疗组109例。研究对象中,男148例(45.8%),女175例(54.2%),年龄60~100(71.4±9.0)岁;3组的基线特征无差异。治疗后,3组的NDSI评分均明显下降( P<0.001);不论是米曲菌胰酶片组还是联合治疗组,治疗1周、2周的NDSI评分与莫沙必利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3组的不适强度评分和PDS评分在治疗后均下降( P<0.001),其中联合治疗组的评分下降最明显;米曲菌胰酶片组第1周和第2周的不适强度评分和PDS评分均低于莫沙必利组[不适强度评分:第1周,4.0(2.8,8.0)分比6.0(3.0,10.0)分;第2周,3.0(0.0,5.0)分比4.0(2.0,6.0)分; P值均<0.05。PDS评分:第1周,6.0(3.0,9.0)分比7.0(3.5,10.5)分;第2周,3.0(0.0,5.0)分比4.0(2.0,7.0)分; P值均<0.05]。莫沙必利组、米曲菌胰酶片组和联合治疗组在治疗1周时的总有效率均超过15.0%,治疗2周时总有效率分别为55.2%、68.8%和73.4%,其中米曲菌胰酶片组和联合治疗组的2周总有效率均高于莫沙必利组( P=0.041和 P=0.006)。停药后,莫沙必利组的复发率最高(9.5%),显著高于米曲菌胰酶片组(1.8%, P<0.05)和联合治疗组(1.8%, P<0.05)。3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米曲菌胰酶片可以安全、有效改善老年人PDS症状,其治疗老年人PDS的效果与莫沙必利相近,且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米曲菌胰酶片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老年人PDS的效果优于单用一种药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腹部计算机断层扫描与气体容积积分检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肠道气体量的比较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基于气体容积积分(GVS)法与计算机断层扫描(CT)图像联合计算公式法(以下简称CT法)检测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胃肠道气体量的差异。方法:纳入2021年12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就诊的FD患者27例(FD组),同期选择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体检中心数据库的健康对照者30例(健康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同时完善立位腹部X线和全腹部CT检查。分别运用GVS法和CT法计算并比较两组患者,以及FD亚型[餐后不适综合征(PDS)型、上腹痛综合征(EPS)型、PDS重叠EPS型]患者间的胃肠道气体量。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基于GVS法,FD组胃腔、小肠、结直肠气体量分别为0.04±0.01、0.06±0.01、0.06±0.01,健康对照组分别为0.04±0.01、0.05±0.01、0.05±0.01,FD组的小肠和结直肠气体量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3.48、4.40, P=0.001、<0.001);PDS型、EPS型、PDS重叠EPS型3个FD亚型患者的胃腔、小肠、结直肠气体量分别为0.04±0.01、0.04±0.01、0.05±0.00,0.06±0.01、0.06±0.01、0.05±0.00,0.06±0.01、0.06±0.01、0.06±0.01,各亚型间的胃腔、小肠和结直肠气体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基于CT法,FD组胃腔、小肠、结直肠气体量分别为(17 090.89±4 437.40)、(32 597.53±7 865.86)、(49 010.20±12 972.42) mm 3,健康对照组胃腔、小肠、结直肠气体量分别为(13 424.43±5 211.86)、(33 567.93±9 157.23)、(39 036.22±6 343.27) mm 3;FD组的胃腔和结直肠气体量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84、3.75, P=0.006、0.001);PDS型、EPS型、PDS重叠EPS型3个FD亚型患者的胃腔、小肠、结直肠气体量分别为(18 464.03±4 088.57)、(14 560.97±3 771.26)、(16 806.17±4 299.60) mm 3,(31 820.79±7 022.77)、(30 604.84±8 343.10)、(37 140.05±8 276.58) mm 3,(47 447.66±14 047.00)、(49 645.73±9 527.73)、(51 181.96±16 836.97) mm 3,PDS型患者的胃腔气体量高于EPS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24, P=0.038)。 结论:FD患者胃肠道气体量高于健康对照者。PDS型患者胃腔气体积聚较EPS型显著。CT法可辅助医师更准确地计算FD患者胃肠道(特别是胃腔)气体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阿戈美拉汀联合低剂量奥氮平对184例伴抑郁、焦虑和睡眠障碍的餐后不适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阿戈美拉汀联合低剂量奥氮平(AO)治疗伴抑郁、焦虑和睡眠障碍的餐后不适综合征(PD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9年4月至2020年9月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伴抑郁、焦虑和睡眠障碍的PDS患者,分为AO组和氟哌噻吨美利曲辛(FM)组。AO组口服阿戈美拉汀25 mg和奥氮平1.70 mg(均1次/d),FM组口服FM 10.5 mg(1次/d),2组均同时服用伊托必利50 mg(3次/d),总治疗疗程均为8周。采用尼平消化不良指数-症状(NDIS)、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分别评估患者治疗前和治疗2、4、8周后消化道症状、抑郁、焦虑和睡眠状况。根据治疗前后消化道症状评分的变化评估疗效,并记录患者服用药物后的不良反应。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和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共纳入184例伴抑郁、焦虑和睡眠障碍的PDS患者,其中AO组98例,FM组86例。AO组和FM组治疗2、4、8周后NDIS、PHQ-9、GAD-7、PSQI评分均分别低于同组治疗前[AO组:(13.73±0.53)、(10.13±0.44)、(7.87±0.31)分比(27.08±0.84)分,(6.04±0.35)、(4.70±0.31)、(3.81±0.22)分比(10.04±0.50)分,(6.36±0.30)、(5.29±0.28)、(4.21±0.19)分比(10.71±0.51)分,(6.64±0.37)、(5.27±0.35)、(4.09±0.30)分比(11.14±0.42)分。FM组:(15.33±0.58)、(11.58±0.50)、(9.80±0.35)分比(25.10±0.79)分,(6.79±0.35)、(5.71±0.32)、(4.86±0.30)分比(9.11±0.46)分,(7.27±0.31)、(6.51±0.32)、(5.21±0.27)分比(9.79±0.44)分,(8.01±0.33)、(6.76±0.32)、(5.78±0.32)分比(10.44±0.3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O组: tNDIS=13.470、17.930、21.530, tPHQ-9=6.488、8.991、11.300, tGAD-7=7.361、9.315、11.031, tPSQI=7.088、9.736、12.550。FM组: tNDIS=9.921、14.400、17.640, tPHQ-9=4.032、6.106、7.781, tGAD-7=4.638、5.993、8.840, tPSQI=5.289、8.199、10.310。 P均<0.05)。AO组治疗2、4、8周后NDIS、GAD-7和PSQI评分均分别低于同期FM组[NDIS:(13.73±0.53)分比(15.33±0.58)分、(10.13±0.44)分比(11.58±0.50)分、(7.87±0.31)分比(9.80±0.35)分。GAD-7:(6.36±0.30)分比(7.27±0.31)分、(5.29±0.28)分比(6.51±0.32)分、(4.21±0.19)分比(5.21±0.27)分。PSQI:(6.64±0.37)分比(8.01±0.33)分、(5.27±0.35)分比(6.76±0.32)分、(4.09±0.30)分比(5.78±0.3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NDIS=2.018、2.225、4.156, tGAD-7=2.097、2.869、2.536, tPSQI=1.951、2.359、3.099, P均<0.05)。治疗8周后AO组总有效率高于FM组[94.9%(93/98)比84.9%(73/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205, P=0.026)。AO组便秘和嗜睡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FM组[2.0%(2/98)比9.3%(8/86)和1.0%(1/98)比8.1%(7/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4.699、5.582, P=0.047、0.027)。 结论:AO方案是伴抑郁、焦虑和睡眠障碍PDS的一种可能治疗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南京市一起涉及婴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家庭聚集性传播报告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流行期间,南京市大约70%的COVID-19患者为家庭传播。本文回顾性调查分析了南京市第二医院汤山分院收治的一起家庭聚集性传播的COVID-19患者案例,其中包含1例9个月大的婴儿。结果表明,家庭成员间容易通过聚餐传播,所有人群都易感。患儿感染后症状轻,肺部可以没有症状,但病毒核酸检测持续时间较长,可能作为传染源被忽视。除了常规的发热、咳嗽等不适外,少数COVID-19病例可以出现周围神经受损症状。因此在临床中,我们要仔细询问流行病学史,做好密切接触者的筛查和隔离。同时要关注轻症状感染者,尤其儿童作为传染源的危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治疗新诊断合并代谢综合征的2型糖尿病患者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报道1例就诊于华东师范大学附属芜湖医院(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新诊断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的患者,经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后转化为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治疗的诊疗经过及后期随访结果。患者为43岁男性,因消瘦3年,多尿、口干1个月,发现血糖升高1 d入院。患者体重指数(BMI)29.1 kg/m 2,腰围94 cm,糖化血红蛋白(HbA 1c)为11.10%,甘油三酯3.52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83 mmol/L,诊断为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脂肪肝。入院后以空腹血糖4.4~6.0 mmol/L、餐后2 h血糖<8.0 mmol/L为目标,予以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血糖控制稳定后遂换用德谷胰岛素注射液14 U(1次/d)皮下注射,联合门冬胰岛素注射液(早10 U、中6 U、晚8 U)及二甲双胍缓释片0.5 g(2次/d)口服。患者服用二甲双胍缓释片后出现上消化道不适,并且不愿接受每日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最终换为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16 U(1次/d)皮下注射,血糖控制满意后出院。患者3个月后随访,体重为78 kg,BMI为26.7 kg/m 2,腹围下降4 cm(目前90 cm)。HbA 1c为6.5%。复查胰岛素分泌功能得到了改善,腹部脂肪减少,治疗效果满意。对于伴有代谢综合征的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使用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治疗,在降糖的同时还有助于胰岛功能恢复和体重减轻,腹部脂肪囤积减少,且注射次数少,患者依从性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外用消胀贴治疗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外用消胀贴治疗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餐后不适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随机对照试验设计。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本院128例气滞型FD餐后不适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64例。2组均口服枸橼酸莫沙比利片,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外用消胀贴,对照组给予安慰剂贴。2组均治疗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证候评分及症状严重程度与发作频率评分,采用SF-36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估生活质量,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估焦虑、抑郁程度;采用ELISA法检测生长激素释放肽(Ghrelin)、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水平;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88%(62/64)、对照组为81.25%(52/6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8.02, P<0.05)。治疗后,治疗组胃脘痞闷、胃脘胀痛、两胁胀满、纳呆积分及总分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38.43、32.39、38.43、32.87、33.74, P<0.01),症状严重程度与发作频率评分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61.42、33.46, P<0.01),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 t=8.26, P<0.01),HADS评分低于对照组( t=38.06, P<0.01);治疗后,治疗组CGRP、G-17水平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6.22、29.51, P<0.01),Ghrelin水平及PGⅠ、PGⅡ水平高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23.85、13.26、19.53, P<0.01)。 结论:在口服枸橼酸莫沙比利片基础上结合外用消胀贴可提高气滞型FD餐后不适综合征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胃肠激素水平及焦虑、抑郁状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反流高敏感和功能性烧心患者临床特征比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ERD)、反流高敏感(RH)和功能性烧心(FH)患者的临床特征,为三者的鉴别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方法:连续选择2016年10月至2019年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内镜检查无异常的持续烧心患者64例,包括NERD患者26例(NERD组)、RH患者12例(RH组)和FH患者26例(FH组)。比较3组患者的性别、年龄、BMI、有无食管裂孔疝、PPI治疗效果、就诊前1个月内胃食管相关症状评分和发生率,以及重叠功能性消化不良(FD)、餐后不适综合征(PDS)和上腹痛综合征(EPS)的发生率。统计学方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最小显著性差异法、Kruskal-Wallis H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和卡方检验。 结果:NERD组、RH组和FH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和有无食管裂孔疝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 NERD组的BMI高于FH组[(23.74±3.10) kg/m 2比(21.26±2.75) kg/m 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066, P=0.003);NERD组的PPI治疗有效率高于RH组和FH组(分别为19、4、11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5.428、5.042, P=0.020、0.025)。NERD组上腹烧灼感症状评分和发生率均低于FH组[0分(0分,0分)比0分(0分,5分)、7.7%(2/26)比38.5%(10/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2.756, P=0.006; χ2=6.933, P=0.008);NERD组、RH组和FH组烧心症状评分和胸痛、反流、癔球症、咽喉部烧灼感、咳嗽、上腹痛、早饱或餐后饱胀感、嗳气、恶心呕吐症状评分和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NERD组、RH组和FH组重叠FD、重叠PDS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但FH组重叠EPS发生率高于NERD组[46.2%(12/26)比11.5%(3/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7.589, P=0.013)。 结论:NERD、RH和FH患者的临床特征有所不同,主要体现在PPI治疗反应和是否重叠EPS两个方面,FH重叠EPS发生率较高进一步强化了功能性胃肠病存在共同病理生理学机制的假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吻合与管型胃食管吻合手术后生活质量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对行近端胃切除双通道吻合与近端胃切除管型胃食管吻合的手术安全性和术后生活质量进行比较。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南京大学附属鼓楼医院2016年1月至2021年9月期间收治的99例行近端胃切除术的近端胃癌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根据吻合方式的不同,分为双通道吻合组(50例)与管型胃食管吻合组(49例)。其中双通道吻合是在离断近端胃后,行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再在残胃与空肠之间侧侧吻合,建立抗反流屏障从而减少术后胃食管反流;而管型胃吻合是在离断近端胃后,远端残胃行管型胃塑形,使用直线吻合器在食管后壁与胃管前壁之间直接吻合。主要观察指标为两组患者术后1年生活质量,评价标准参考胃切除术后综合征评估量表;体质量变化、每餐摄入的食物量、用餐质量分量表和躯体健康及心理健康总测量项目分数越高,表示情况越好,其余指标均为分数越高,表示情况越差;次要观察指标为术中术后情况、术后远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术后1、3、6和12个月的营养状况变化。结果:双通道吻合组男性35例(70%),女性15例(30%),<65岁者33例(66.0%),体质指数18~25 kg/m 2者37例(74.0%);管型胃食管吻合组男性41例(83.7%),女性8例(16.3%),<65岁者21例(42.9%),体质指数18~25 kg/m 2者34例(69.4%)。除年龄外( P=0.021),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住院时间和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后1年时,与管型胃食管吻合组比较,双通道吻合组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更低[4.0%(2/50)比26.4%(13/49),χ 2=13.507, P=0.009],但在吻合口狭窄、肠梗阻和胃排空障碍方面,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双通道吻合组患者在食管反流[2.8(2.3,4.0)分比4.8(3.8,5.0)分, Z=3.489, P<0.001]、进食不适[2.7(1.7,3.0)分比3.3(2.7,4.0)分, Z=3.393, P=0.001]、总症状[2.3(1.7,2.7)分比2.5(2.2,2.9)分, Z=2.243, P=0.025]等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管型胃食管吻合组;双通道吻合组患者在术后症状[2.0(1.0,3.0)分比2.0(2.0,3.0)分, Z=2.127, P=0.033]、用餐[2.0(1.0,2.0)分比2.0(2.0,3.0)分, Z=3.976, P<0.001]、工作[1.0(1.0,2.0)分比2.0(1.0,2.0)分, Z=2.279, P=0.023]和日常生活[1.7(1.3,2.0)分比2.0(2.0,2.3)分, Z=3.950, P<0.001]等方面评分优于管型胃食管吻合组。管型胃食管吻合组患者在肛门排气[3.0(2.0,4.0)分比3.5(2.0,5.0)分, Z=2.345, P=0.019]方面评分优于双通道吻合组。两组患者术后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和血清总蛋白水平以及术后1年体质量下降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近端胃癌行双通道吻合手术的安全性与管型胃手术相当。与管型胃手术相比,双通道吻合术后患者食管反流更少,生活质量更好,是近端胃癌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经皮穴位电刺激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症状和胃容受性的相关机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索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中餐后不适综合征(PDS)的疗效和机制。方法:采用双盲、随机、对照研究,前瞻性选择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就诊、满足罗马Ⅳ诊断标准中的18~70岁的PDS患者40例,患者知情同意后随机分入TEAS组和模拟TEAS组,分别接受经皮电针刺激足三里、内关穴和其相对应的模拟穴位治疗4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胃容受性[初始饱腹量(ISV)、最大耐受量(MTV)]、固体胃半排空时间( T1/2)和心率变异(高频段、低频段、低频段与高频段的比值)。采用PCR检测PDS患者和24名健康志愿者的十二指肠黏膜炎性因子表达,并比较TEAS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因子变化。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卡方检验。 结果:共26例PDS患者纳入研究,TEAS组和模拟TEAS组各13例,2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以及治疗前健康调查量表36(SF-36)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消化不良症状严重程度指数(DSSI)评分、ISV、MTV、 T1/2和心率变异参数(高频段、低频段、低频段与高频段的比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治疗后TEAS组患者DSSI评分低于模拟TEAS组[(13.5±5.3)分比(19.9±9.3)分],ISV、MTV均高于模拟TEAS组[(180.0±44.6) mL比(121.9±61.0) mL,(480.4±200.7) mL比(338.5±108.8)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18、2.77、2.24, P均<0.05)。治疗后TEAS组患者的 T1/2与模拟TEA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TEAS组患者治疗前后的 T1/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TEAS组的高频段较治疗前增加(5.3±1.2比4.0±0.9),低频段与高频段比值降低(1.0±0.2比1.3±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3.31、3.73, P均<0.01)。PDS患者十二指肠球部和降部黏膜组织中 IL-6的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健康志愿者[0.68(0.11,6.74)比0.03(0.02,0.25)、6.46(1.35,12.62)比0.86(0.32,2.9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2.24、-2.03, P=0.02、0.04)。TEAS组患者经TEAS治疗4周后十二指肠球部黏膜组织中 IL-6的mRNA表达水平较治疗前下降[0.04(0.01,0.06)比0.23(0.09,3.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2.07, P=0.04)。 结论:TEAS能改善PDS患者胃容受性和消化不良症状,其机制可能与迷走神经通路介导、调节十二指肠球部黏膜炎症因子IL-6表达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