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中双瓣缝合与单瓣缝合的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比较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中双瓣缝合与单瓣缝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对照研究。武汉大学附属爱尔眼科医院2021年1至12月行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的197例(197只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双瓣缝合组(99例)和单瓣缝合组(98例),分别进行泪囊瓣与鼻黏膜瓣的双瓣缝合与单瓣缝合。记录并比较术前Munk分值,术中吻合口直径,术后Munk分值、泪道冲洗结果、功能性内镜染色试验(FEDT)结果、吻合口直径、吻合口上皮化程度及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术后6个月单瓣缝合组( Z=-7.85)及双瓣缝合组( Z=-8.99)Munk分值均小于术前(均 P<0.001)。术后3周双瓣缝合组Munk分值低于单瓣缝合组( Z=-3.64, P<0.001);双瓣缝合组吻合口上皮化优良率为94.95%(94/99),高于单瓣缝合组的86.73%(85/98)( Z=-2.20, P<0.05)。术后3周、3个月及6个月双瓣缝合组吻合口直径均大于单瓣缝合组( Z=-4.10、-5.08、-4.62,均 P<0.001),且术后6个月,双瓣缝合组大直径吻合口率高于单瓣缝合组( Z=-4.49, P<0.001)。双瓣缝合组手术有效率为95.96%(95/99),高于单瓣缝合组的81.63%(80/98)( Z=-4.22, P<0.00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1.000),并发症主要为吻合口周围肉芽组织增生、泪小管豁裂及中鼻甲黏膜与鼻腔外侧壁黏膜粘连。 结论:与单瓣缝合相比,双瓣缝合在临床效果上改善患者溢泪症状更快,早期吻合口上皮化优良率更高,更容易获得大直径吻合口,手术有效率更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间充质干细胞在鼻黏膜损伤缺失后再生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鼻黏膜是上呼吸道系统的第一道防御屏障,在抵御外来不良刺激,维持鼻腔正常生理功能方面起到重要作用。鼻黏膜广泛损伤缺失后,其愈合常受到各种生长因子、细胞因子及蛋白酶等因素的干扰而导致再生鼻黏膜的功能障碍。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具有归巢性、免疫调节功能,分泌细胞因子和促进生长因子增殖等优势,可通过分泌生长因子、细胞因子及白介素等,加快再上皮化过程和纤毛再生的速度,从而促进鼻黏膜损伤缺失后的再生过程。将MSC运用到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或鼻颅底外科手术产生的缺损中,可提高鼻黏膜的再生活性。目前MSC在鼻黏膜再生治疗方面仍处于探索阶段,本文就此作一综述,为将来临床上该方法的进一步研究和运用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数字化技术联合内窥镜矫正歪鼻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数字化技术联合内窥镜矫正歪鼻-鼻中隔偏曲一期手术的效果。方法: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成形外科和耳鼻喉科完成32例(男21例,女11例;年龄18~45岁,平均27.34岁)骨性歪鼻伴鼻中隔偏曲患者一期矫正手术。术前后通过3D数字化成像技术、CT扫描等测量,用视觉模拟量表(VAS)、鼻整形效果评估(ROE)量表、鼻塞症状评估量表(NOSE)、功能性鼻整形术后调查(FROI-17)等量表,对手术外形修复和功能改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3D成像测量显示歪鼻的偏曲距离、偏曲角度有明显改善( t=8.191、7.760;均 P<0.05),长期手术稳定性较好。患者外形VAS评分和ROE评分较术前显著升高,NOSE评分和FROI-17评分评估鼻塞症状较术前好转。 结论:该方法修复歪鼻伴鼻中隔偏曲能达到同期修复鼻外形和改善鼻功能目的,手术微创、效果稳定,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慢性鼻-鼻窦炎手术前后鼻腔细菌学研究及药敏试验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慢性鼻-鼻窦炎(CRS)患者手术前后鼻腔细菌感染状况的变化及药敏试验分析。方法:实验组来自50例CRS患者术前中鼻道分泌物、鼻息肉组织和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术后1、3、6个月复诊时的中鼻道分泌物;对照组选取30例单纯鼻中隔偏曲或鼻出血患者的中鼻道分泌物。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中鼻道分泌物细菌检出率分别为63.3%、92.0%、94.0%、9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实验组术后6个月中鼻道分泌物细菌检出率分别为63.3%和68.0%,无统计学差异。实验组术后6个月与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中鼻道分泌物细菌检出率分别为68.0%、92%、94.0%、90.0%,组间有统计学差异。慢性鼻-鼻窦炎不伴鼻息肉与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术前中鼻道分泌物细菌检出率分别为92.9%和90.9%,无统计学差异。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鼻息肉组织细菌检出率为13.6%(3/22)。各组间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厌氧菌构成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需氧菌对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和三代头孢(头孢曲松)敏感率较高,药物敏感率分别为94.6%(229/242)、84.7%(205/242)和81.4%(197/242);二代头孢(头孢呋辛)中等敏感,药物敏感率为74.0%(179/242),青霉素的敏感性低,药物敏感率为39.7%(96/242),厌氧菌(12株)最敏感的抗生素是万古霉素,其药物敏感率为91.7%(11/12)。结论:细菌感染是引起CRS的重要因素,亦可能是引发鼻息肉的病因之一。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术后鼻腔、窦口引流通畅,手术可以减少细菌的生长,使鼻腔内细菌谱恢复至正常。手术可以减少细菌的生长,使鼻腔内细菌谱恢复致正常。CRS是否伴有鼻息肉对细菌的生长及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厌氧菌的分布无重要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鼻窦药物缓释支架在难治性鼻窦炎中的短期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 探讨功能性鼻内窥镜术中植入鼻窦药物缓释支架治疗难治性鼻窦炎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难治性鼻窦炎患者60 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观察组在术中植入鼻窦药物缓释支架治疗,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围手术期药物治疗.术后 4 周,所有患者进行鼻腔鼻窦结局测试(sino-nasal outcome test-20,SNOT-20)评分进行主观症状评估,行鼻内镜检查及鼻窦CT,以鼻窦Lund-Kennedy及CT Lund-Mackay评分进行客观评估鼻腔黏膜的恢复情况.最后观察两组的短期临床疗效、并发症及术后复发的情况.结果 术后4 周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86.67%),而SNOT-20 评分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2);观察组Lund-kennedy及Lund-Mackay评分较低(P=0.04,0.03);两组复发率没有统计学意义(P=0.27).结论 功能性鼻内窥镜术中植入鼻窦药物缓释支架治疗难治性鼻窦炎短期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鼻黏膜形态,提高生活质量,且并发症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根治性鼻内镜手术和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治疗嗜酸性粒细胞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效果对比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 探讨根治性鼻内镜手术(radical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RESS)应用于嗜酸性粒细胞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eosinophilic chronic 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EosCRSwNP)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天津市北辰医院耳鼻咽喉科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EosCRSwNP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接受功能性鼻内镜手术(FESS)和RESS,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3、12个月鼻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Lund-Kennedy评分,并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6个月嗅觉阈值、纤毛清除速度、纤毛清除率和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35、鳞状细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SCCA)水平,比较两组术后12个月复发率.结果 术后12个月,观察组VAS、Lund-Kennedy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6个月,观察组嗅觉阈值、血清IL-1β、SCC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纤毛清除速度、纤毛清除率、血清IL-35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12个月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RESS有利于降低鼻部VAS、Lund-Kennedy评分,减轻鼻腔炎症,恢复嗅觉功能和鼻黏膜功能,降低术后复发率,可作为EosCRSwNP优选手术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中七氟醚或丙泊酚行控制性降压对局部脑氧饱和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9/16
目的 探讨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FESS)中应用七氟醚或丙泊酚行控制性降压对患者局部脑氧饱和度(rSO2)的影响.方法 将于我院择期行FESS的60例患者应用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术中分别用七氟醚(S组,30例)和丙泊酚(P组,30例)行控制性降压,分别于入室时(T0)、麻醉诱导时(T1)、手术/控制性降压开始时(T2)、手术开始后10 min(T3)、手术开始后30 min(T4)、手术结束时(T5)、复压后10 min(T6)监测患者血流动力学(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的变化和左右两侧区域rSO2,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术野质量评分.结果 在T3~T5时点,S组平均心率明显小于P组(P<0.05).在T3和T4时点,P组左右两侧rSO2与T0时基线rSO2的差值均明显高于S组,P组rSO2下降更多(P<0.05).2组比较,T4时点的术野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与丙泊酚相比,FESS中应用七氟醚行控制性降压,能够在保证术野清晰的同时维持相对较高的rSO2,具有脑保护作用,且血流动力学更稳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上气道相关性手术治疗儿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临床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6
儿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ppen air-waycough syndrome,UACS)是临床常见病,它和哮喘、胃食管返流性疾病是导致慢性咳嗽的三大主因,占到慢性咳嗽的85%~98%,其发病率高达22.0%~57.6%[1],在我国多中心研究中发现UACS在儿童慢性咳嗽常见病因中排第二位[2],在临床工作中常会遇见一些儿童UACS经规范内科药物等保守治疗后,效果不佳且迁延不愈或容易复发,经检查发现,这些患儿多存在腺样体肥大、慢性扁桃体炎(肥大)、鼻息肉、咽舌根淋巴滤泡增生等明显局部病变因素,通过腺样体和(或)扁桃体切除,鼻息肉摘除,咽、舌根淋巴滤泡消融以及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等治疗后很快治愈或好转.我们总结和分析了儿童UACS中鼻咽喉局部病变情况及开展相关性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探讨上气道相关性手术治疗儿童UACS的效果和临床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儿童先天性喉裂评估方法与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回顾性分析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诊治的30例先天性喉裂患者的病历资料,通过对其诊断和评估方法的研究以及疗效的分析,制定出有效的评估方法和治疗方案.方法 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喉裂患者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范围1d至8岁,中位年龄3.5个月.喉裂评估方法:清醒状态下电子纤维喉镜检查、功能性内镜下吞咽功能评估、全麻下保留自主呼吸的显微喉气管硬镜检查、气管内插管透气实验,以及核素的吞咽正向肺吸入检查,比较各种客观检查方法的优势.根据不同的喉裂分型以及合并的畸形、功能异常等给出相应的治疗方案.术后1~3个月行症状评分和客观检查评估.结果 0型喉裂2例,Ⅰ型喉裂19例,Ⅱ型喉裂3例,Ⅲ型喉裂3例,Ⅳ型喉裂3例.其中合并吞咽功能异常4例,合并声门下狭窄6例,其中误吸阳性7例.治疗方案:2例0型喉裂患者予以非手术治疗;19例Ⅰ型喉裂患者中6例予以非手术治疗,4例合并吞咽功能异常者予以气管切开,4例予以非手术治疗后无效行喉裂修补,5例合并喉软化症无误吸者,行声门上成形术;Ⅱ型喉裂3例,2例行喉裂修补,1例行喉裂修补合并气管切开;3例Ⅲ型喉裂中1例行开放性喉裂修补,2例行气管切开;3例Ⅳ型喉裂因合并多发畸形,死亡.治疗有效率:0型为100%;Ⅰ型为94.74%;Ⅱ型为100%;Ⅲ型为66.67%;Ⅳ型无治疗经验.结论 显微喉气管硬镜检查合并气管内插管透气实验联合吞咽功能评估是对喉裂分级、吞咽功能以及相关气管畸形等为最有效的评估手段.对于0~Ⅰ型喉裂不合并其他畸形和吞咽功能异常者,多数经非手术治疗有效,无效时行修补手术,Ⅱ~Ⅲ型喉裂需通过手术修补;Ⅳ型喉裂多合并多发畸形,死亡率极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地佐辛联合小剂量右美托咪定辅助全身麻醉用于鼻内窥镜手术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地佐辛联合小剂量右美托咪定(Dex)辅助全身麻醉用于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择期行功能性鼻内窥镜鼻窦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n=20)单纯静脉全身麻醉;B组(n=20)地佐辛联合Dex辅助全身麻醉.记录两组麻醉诱导插管及拔管不同时点 HR(心率)、MAP(平均动脉压)、SpO2(氧饱和度)和注药60 s内有无呛咳发生及苏醒期躁动评分.结果 两组对应时点, B组插管时、拔管时及拔管后,HR、MAP 明显低于 A 组(P <0.05);B 组呛咳发生率为5%,明显低于 A 组55%(P<0.05);B组在全麻苏醒拔管时,有效减少躁动,效果理想,优于单纯全身麻醉.结论 对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患者,静脉联合注射地佐辛及小剂量Dex辅助全身麻醉,有效预防呛咳发生,诱导插管及拔管时血流动力学变化更平稳,苏醒期躁动减少,患者满意度增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