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糖类物质对癫痫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19
癫痫一种由大脑异常放电引起的慢性神经性疾病,具有反复性和短暂性的特点,并伴有学习和记忆功能受损.目前常见的癫痫治疗药物多为巴比妥类、苯二氮(卓)类和脂肪酸类等,但这些药物存在胃肠道反应、肝损伤甚至造血功能障碍等一系列不良反应.多糖作为一种绿色、无毒的天然产物,具有抗炎、抗氧化、调节机体免疫和抗癫痫等多种生理功能,目前多糖在癫痫的治疗方面已有大量研究.本文从多糖类物质对癫痫的治疗作用机制方面进行综述:①抗炎和抗感染:多糖可通过调节TLR4/NF-κB通路,减少细胞因子TNF-α,IL-6和IL-1β含量,降低炎症反应的发生,缓解癫痫的发作程度和提高学习记忆能力.②抗氧化:多糖类物质可提高大鼠体内GSH-Px和SOD活性,降低MDA含量,降低脂质过氧化水平,保证神经细胞完整性.③抑制神经元细胞凋亡:多糖可通过激活PI3K/Akt/GSK-3β通路,上调TREM2或调节p38/MAPK和ERK1/2 通路,减轻癫痫神经元凋亡.④作用于离子通道:多糖能够有效抑制神经细胞内的钙离子内流,促进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Ⅱ)的表达,保护癫痫神经元.此外,还可通过增加脑中Cu2+含量,降低Zn2+含量,减少神经细胞的变性和坏死.⑤调控基因表达:多糖可调节MDR1b和MVP mRNA,降低相关蛋白表达,减轻海马组织的损伤,上调BDNF和NGF基因表达,改善学习记忆能力,来缓解癫痫发作.⑥ 改善肠道菌群:多糖可以有效改善双歧杆菌、乳酸菌等肠道菌群的种类和数量,重塑肠道菌群生态,最终产生抗癫痫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9
-
p62/Nrf2信号途径在细胞保护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机体内外各种因素导致的氧化应激,破坏细胞内氧化还原平衡,激活或抑制许多信号通路和一些信号介导分子.Keap1-Nrf2-ARE信号通路是机体维持氧化还原平衡和消除有毒有害物质损伤作用的重要通道之一,通过诱导具有细胞保护功能的基因表达,应对氧化应激和有害化学物质的破坏作用.一般认为,维持Nrf2信号通路及其细胞保护作用是预防肿瘤发生的一种方式,但如果控制Nrf2降解的基因突变使Nrf2持续活化也可能促进肿瘤发生,或促进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产生抵抗作用.自噬过程也与复杂的细胞功能相关,通过降解和去除细胞内有害的蛋白质和受损的细胞器,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已有研究显示,Keap1-Nrf2-ARE信号通路与自噬通路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是由自噬适配子蛋白p62与Keap1的直接作用完成的.自噬作用失调则以p62依赖的方式增强Nrf2的活性,与多种疾病特别是恶性肿瘤的发病及治疗有关.本文就p62介导的Nrf2通路激活的调控机制及其与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的关系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Helsmoortel-Van der Aa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总结Helsmoortel-Van der Aa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分子生物学特点,为该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分析2017年9月该院儿科收治的1例确诊为Helsmoortel-Van der Aa综合征患儿的病例资料,对该患儿及其父母进行遗传学分析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患儿男,18个月龄,存在运动、语言、智力发育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乳牙萌出早,有行为问题,外貌畸形,身材矮小,听力障碍,便秘,反复呼吸道感染等临床表现,基因检测发现定位于20号染色体上的功能活性依赖神经保护蛋白(ADNP)基因存在移码突变.其父母均未携带该突变.结论 该例患儿有Helsmoortel-Van der Aa综合征共同的表现:运动、语言、智力发育障碍和孤独症谱系障碍,典型的外貌特点,标志性的特征乳牙萌出早,同时有以往文献未报道过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减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吴茱萸次碱对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脑组织病理、免疫失衡和氧化应激的调节作用及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究吴茱萸次碱(Rut)对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脑组织病理,免疫失衡和氧化应激的调节作用及机制研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空对照(Control)组,局灶性脑缺血模型(CI/R)组,Rut 5、10、20 mg/kg组,经过对应剂量的Rut灌胃处理后,除Control组外其余各组建立大鼠CI/R模型,进行神经功能评分,记录大鼠双侧贴纸去除时间,平衡木过杆时间,HE染色检测脑组织病理性改变,TUNEL染色检测脑组织细胞凋亡,RT-PCR检测Bax、Bcl-2基因表达,试剂盒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IL-1β、IL-4、IL-10浓度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氧(ROS)浓度,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3、核因子E2相关因子(Nrf2)、血红素氧化酶1(HO-1)、依赖还原型辅酶Ⅰ/Ⅱ醌氧化还原酶1(NQO1)蛋白表达.结果:与Control组比较,CI/R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双侧贴纸去除时间、平衡木过杆时间增加,脑组织发生明显病理性改变并且细胞凋亡增加,IL-6、IL-1β浓度升高,IL-4、IL-10浓度降低,SOD浓度降低,MDA、LDH、ROS浓度升高,Nrf2/HO-1/NQO1通路受到抑制;与CI/R组比较,Rut 5、10、20 mg/kg组神经功能损伤、病理性改变得到明显缓解,细胞凋亡减少,IL-6、IL-1β、MDA、LDH、ROS浓度降低,IL-4、IL-10、SOD浓度升高,Nrf2/HO-1/NQO1通路激活.结论:Rut对局灶性脑缺血具有脑组织保护作用,并缓解免疫失衡和氧化应激,其机制可能是通过Nrf2/HO-1/NQO1通路激活实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通心络胶囊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研究通心络胶囊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通过网络药理学探讨通心络胶囊治疗脑缺血的作用机制.方法:C57BL/6小鼠采用改良线栓法制作小鼠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通心络低、中、高剂量组(1,2,4g·kg-1,灌胃给药)、阿司匹林组(2.055 g·L-1,腹腔注射),于小鼠脑缺血再灌注24,48,72 h参照Longa评分法对小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脑组织病理学变化情况,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测定小鼠脑梗死面积.首先从BATMAN-TCM数据库中筛选通心络胶囊化学成分并分析作用靶点,然后分析靶点富集的信号通路,之后构建中药-活性成分-靶点网络,最后预测通心络胶囊治疗脑缺血的多维药理作用机制.结果:Longa评分法,HE染色和TTC染色法都提示通心络胶囊可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小鼠的脑损伤,并且通心络胶囊对脑损伤的改善程度随着通心络胶囊剂量升高而逐渐升高.在通心络胶囊所含12味中药中筛选得到132个有效活性成分及环磷酸腺苷(cAMP)依赖性蛋白激酶催化亚基(PRKACA),腺苷酸环化酶1(ADCY1),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Akt1),多巴胺受体D2(DRD2),Discs大同源物4(DLG4)等240个交集靶点.基因本体(GO)富集于阳离子通道活性、离子门控通道活性、门控通道活性、神经递质受体活性、离子通道活性等.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于cAMP信号通路,钙信号通路,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环磷酸鸟苷(cGMP)/蛋白激酶G(PKG)信号通路、多巴胺能突触信号通路.结论:通心络胶囊可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小鼠的脑损伤,其通过多靶点、多环节实现脑保护作用;网络药理学揭示了通心络胶囊治疗脑缺血的有效成分、靶点及通路,为通心络胶囊治疗脑缺血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积雪草总苷对老年消化不良模型大鼠胃肠动力及肠神经系统的保护作用量效关系及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究积雪草总苷对老年消化不良(FD)模型大鼠胃肠动力及肠神经系统(ENS)保护作用的量效关系及机制.方法:将16月龄老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积雪草总苷低、中、高剂量组(15、30、60 mg/kg),每组8只.采用夹尾刺激联合不规则饮食法持续4周以建立老年大鼠FD模型.造模完成后隔日,给药组大鼠灌胃相应剂量积雪草总苷药液,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灌胃等容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15 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大鼠血清中胃动素(MTL)、血管活性肠肽(VIP)的含量;测定大鼠胃排空率和小肠推进比;采用免疫荧光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胃窦组织中ENS标志物[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的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胃窦组织中S100β、胶质细胞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蛋白基因产物9.5(PGP9.5)、GDNF、磷酸化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p-MEK)以及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p-ERK1/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和积雪草总苷低、中剂量组大鼠胃排空率和小肠推进比以及血清中MTL含量和胃窦组织中PGP9.5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血清中VIP含量和胃窦组织中S100β、GFAP、GDNF、p-MEK、p-ERK1/2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积雪草总苷各剂量组大鼠胃排空率和小肠推进比均显著升高(P<0.05);除积雪草总苷低剂量组GFAP蛋白表达水平变化不显著(P>0.05)外,各剂量组大鼠血清中MTL含量和胃窦组织中PGP9.5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血清中VIP含量和胃窦组织中S100β、GFAP、GDNF、p-MEK、p-ERK1/2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上述胃肠动力指标含量和相关因子蛋白表达水平有部分或大多数在积雪草总苷不同剂量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且高剂量组各指标可恢复至与空白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的水平(P>0.05).结论:积雪草总苷能剂量依赖性地改善老年FD模型大鼠的胃肠动力不足、ENS功能异常,且以高剂量组(60 mg/kg)的作用效果最明显;其机制可能与促进内源性MTL释放并抑制VIP分泌、抑制GDNF及下游信号通路激活并促进ENS和肠神经元修复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六君子汤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六君子汤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靶点和信号通路,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从中药网络药理学数据和分析平台(TCMSP)搜索六君子汤6味中药的化学成分,并筛选出可能活性成分;在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查询活性成分的对应靶点;使用DrugBank、TTD和OMIM数据库收集AMD的疾病靶点;Venny分析得到活性成分和疾病的共同靶点;从String数据库获取共同靶点的蛋白相互作用信息,使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和活性成分-靶点相互作用网络;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共同靶点基因功能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SD大鼠制备含药血清,通过ARPE-19细胞,验证六君子汤对关键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 获得六君子汤活性成分154个、对应靶点934个,AMD疾病靶点266个,两者共同靶点92个;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分析得到37个主要靶点,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分析获得39个关键活性成分;GO分析获得277个生物过程条目,主要富集在转录因子结合、丝氨酸/苏氨酸激酶活性、蛋白质磷酸化、蛋白激酶C活性、蛋白激酶活性、蛋白脱乙酰酶活性、蛋白自磷酸化、肽-丝氨酸磷酸化、NAD依赖的组蛋白脱乙酰酶活性、MAP激酶活性等.KEGG通路分析产生107个条目,主要富集在VEGF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NOD样受体信号通路、催乳素信号通路、神经营养素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炎症介质对TRP通道的调节等;六君子汤对氧化损伤ARPE-19细胞有保护作用,能下调VEGF、AKT、ERK1/2及p38蛋白表达.结论 六君子汤是通过多组分、多途径、多靶点发挥治疗AMD的作用,潜在机制是影响细胞增殖和迁移、细胞凋亡、血管形成、炎症过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四氢姜黄素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姜黄作为姜科植物姜黄(Curcuma longa L.)的干燥根茎,其主要化学成分有姜黄素(CUR)和挥发油等,其药理活性广泛,而四氢姜黄素(THC)作为姜黄素在生物体内的主要代谢产物,近年来也颇受关注.报道发现四氢姜黄素具有神经保护、抗癌、降血糖、降血脂等药理学作用,而关于四氢姜黄素在神经保护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越多.①阿尔茨海默病(AD):Ras/ERK信号通路是细胞生存、分化、增殖、代谢和运动受细胞外信号控制的主要机制,并与细胞周期中的G1/S转换直接相关.THC可以上调Gab2和K-Ras的表达,减轻Ccnd2的下调,通过Ras/ERK信号通路减弱G1/S阻滞的发生以及抑制小胶质细胞的细胞周期;THC下调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上调TGF-β1表达,发挥出抑制细胞周期停滞和凋亡的联合作用.另外THC还能降低活性氧的水平进而保护海马细胞,以及抑制胱天蛋白酶被激活,发挥抗AD的作用.②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ERK信号通路在I/R损伤中具有重要作用,其参与生长和分化,由生长因子受体介导,在某些病理条件下还被氧化应激、脑缺血和神经递质释放激活.在目前的研究中,缺血小鼠的p-ERK水平和p-ERK/ERK比率显著增加,而THC可以抑制I/R损伤诱导的ERK途径的激活,并且这种效应是剂量依赖性的,而且还使GRASP65的磷酸化剂量依赖性降低,这为THC的神经保护特性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③创伤性脑损伤(TBI):在脑损伤模型中,自噬与凋亡同时发生,而自噬是一个高度调节的过程,细胞成分在饥饿过程中被降解和回收,THC通过降低细胞色素c的同型半胱氨酸化来改善自噬.细胞质中受损的细胞器和功能失调的蛋白质在自噬过程中被包装成膜泡,然后被蛋白酶体处理并最终降解,THC通过激活自噬,达到神经保护的作用.④脊髓损伤:PI3K/Akt/mTOR信号转导途径是受体信号转导细胞的重要途径,可调节细胞分化和增殖,并抑制细胞凋亡.在正常生理条件下,PI3K的细胞内表达往往较低.当细胞受损时,其表达迅速增加,导致磷脂酰肌醇磷酸化生成磷脂酰肌醇3,4-二磷酸,该通路被激活,发挥抗细胞凋亡作用.在大鼠脊髓损伤模型中,THC抑制脊髓中的水积聚,并降低炎症因子.此外,THC还可抑制氧化应激和凋亡(抑制胱天蛋白酶3活性和Bax蛋白水平),有效降低基质金属蛋白酶3和13以及环氧化酶2的基因表达,促进Akt磷酸化,增强(FOX)O4蛋白表达,达到保护脊髓的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灵芝酸通过髓样分化蛋白2调控小胶质细胞活化改善小鼠脑缺血损伤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灵芝酸是灵芝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之一,具有免疫调节及抗炎的作用.本研究旨在观察灵芝酸对小鼠脑缺血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线栓法缺血60 min再灌注制备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假手术给药组、模型组和灵芝酸治疗组.灵芝酸(1.25,5和20 mg·kg-1)于再灌同时ip给药.体外实验应用经典的脂多糖(LPS)诱导小胶质细胞神经炎症损伤模型.结果 灵芝酸可呈剂量依赖性改善小鼠脑缺血后神经功能缺失、减小脑梗死体积、减轻脑水肿程度.与模型组相比,灵芝酸治疗组可显著抑制脑缺后神经元的凋亡,抑制小胶质细胞过度激活,减少损伤侧脑组织中炎症相关蛋白iNOS,COX-2和TNF-α的表达,NF-κB及MAPK信号通路的蛋白(ERK,JNK和P38)磷酸化水平也显著降低.体外实验结果表明,灵芝酸同样可呈剂量依赖性地减少LPS诱导后小胶质细胞炎症相关蛋白iNOS,COX-2和TNF-α的表达水平,并抑制NF-κB及MAPK信号通路.我们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灵芝酸的组成,并将含量较高的单体进行提取和纯化,通过ELSIA法筛选有效的抗炎单体,应用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蛋白芯片技术、分子对接技术以及免疫共沉淀等方法对筛选出的灵芝酸可能的作用靶点进行检测和验证.结果 表明,灵芝酸混合物主要由19种灵芝酸单体组成,其中含量较高的8种单体均可抑制小胶质细胞炎症因子的分泌,并且髓样分化蛋白2(MD2)可能为灵芝酸抑制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的关键靶点,灵芝酸单体可通过与MD2结合,抑制其与TLR4形成复合物,进而影响下游的NF-κB及MAPK信号通路.在8种灵芝酸单体中灵芝酸K的抗炎活性最为突出,且与MD2亲和力也最强.MD2基因敲除及MD2基因敲除后给予灵芝酸对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及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结果表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损伤侧脑组织中MD2的表达明显升高,MD2基因敲除后显著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小胶质细胞的过度激活.并且MD2基因敲除可抑制LPS引起的小胶质的炎症反应,减少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梗死体积,在MD2基因敲除基础上给予灵芝酸,以上作用无显著差异.表明灵芝酸发挥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依赖于MD2.结论 灵芝酸具有抗脑缺血损伤的作用,其机制主要是通过与MD2结合,抑制MD2与TLR4形成复合物,下调MAPK及NF-κB信号通路,进而抑制小胶质细胞过度激活,减少炎症因子的表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