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合并抑郁症临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合并抑郁症主要采用内治、外治及内外联合治疗,多围绕脏腑辨证和气血痰瘀辨证,治以疏肝理气、调和肝脾为主。内治多自拟方药或以加味逍遥散、当归芍药汤、温胆汤等经典方化裁,外治主要有普通针刺、耳针、头针、腹针、穴位贴敷等,均可改善抑郁症状并控制血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的《普济方》乳痈治疗用药规律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分析《普济方》中治疗乳痈方剂的用药特点、组方规律,为现代中医临床治疗乳痈提供参考。方法:筛选《普济方?妇人诸疾门》“乳痈”“妒乳”两部分中治疗乳痈的处方,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3.5对处方数据进行用药频次、药性、药味、归经、功效分析,对高频用药进行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纳入处方141首,涉及中药201种,使用频次排名前10位的药物依次为甘草、芍药、大黄、当归、黄芪、乳香、瓜蒌、人参、黄芩、皂角刺。用药药性以寒性为主,药味以甘味为主,归经以脾经为主,功效以清热解毒为主。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可得3类,分别为人参-黄芪-当归-大黄、黄芩-芍药-甘草、瓜蒌-乳香-皂角刺。对高频药物进行关联分析,发现黄芪与芍药、当归、甘草、人参之间的关联性较大。结论:《普济方》中乳痈的病机以湿热毒瘀、气血亏虚为主,治疗扶正重在补益肝脾气血,祛邪重在除湿清热解毒,化痰散结消瘀,另据病情,随症加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杨正望教授运用金匮温经汤辨治月经后期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2周前
杨正望临证擅于将经方理论体系与妇科辨治体系相结合,尤在应用《金匮要略》温经汤时,明确常用加味药物为鸡血藤、香附、葛根、陈皮、柴胡、白芷、仙鹤草等,联合组方为逍遥散、当归四逆汤、当归芍药散,通过总结温经汤组方及随证加减用药规律,以期为中医临床运用金匮温经汤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加味当归芍药散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作用机制及实验验证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加味当归芍药散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痛经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人类孟德尔遗传在线数据库(O MIM)、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s)、人类疾病相关基因与突变位点信息数据库(DisGeNET)、疗效靶点数据库(TTD)等数据库分析组方活性成分及潜在作用靶点,构建加味当归芍药散活性成分-EMs痛经靶点网络,并对核心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应用分子对接vina(Autodock vina)软件对组方潜在活性成分及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及蛋白免疫印记法初步验证组方对EMs小鼠模型子宫内膜预测靶点mRNA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组方筛选出活性成分86个,其治疗EMs痛经对应的交集靶点共64个,其中度值较高的靶点包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肿瘤抑制基因p53(TP53)、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TGS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白细胞介素6(IL-6)、基序趋化因子配体8(CXCL8)、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等.GO功能富集分析共得到1990个条目,KEGG通路分析涉及雌激素、黏着斑等127条通络.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组方核心成分槲皮素与VEGFA、AKT1、低氧诱导因子1A(HIF1A)等关键靶点具有良好的结合力.验证实验显示,加味当归芍药散可显著下调EMs小鼠模型VEGFA、CXCL8、TP53等mRNA及MMP9、环氧合酶-2(COX-2)蛋白表达水平.结论:加味当归芍药散的核心成分可调控EMs痛经的多个靶点,其作用机制可能和调控细胞侵袭、雌激素、免疫、炎症反应等信号通路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加味当归芍药散联合针刺治疗肾虚血瘀证月经过少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目的:观察加味当归芍药散联合针刺治疗肾虚血瘀证月经过少的疗效.方法:选取 180 例肾虚血瘀证月经过少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加味当归芍药散组、针刺组、联合组各 45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现代医学治疗,加味当归芍药散组采用常规现代医学联合加味当归芍药散治疗,针刺组实施常规现代医学联合针刺治疗,联合组采用常规现代医学联合加味当归芍药散和针刺治疗.4 组均治疗 3 个月经周期.观察4 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月经量和子宫内膜厚度、性激素水平的变化,比较 2 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4 组中医症状评主症评分、次症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加味当归芍药散组、针刺组、联合组上述 3 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上述 3 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加味当归芍药散组、针刺组(P<0.05).治疗后,4 组月经量、子宫内膜厚度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加味当归芍药散组、针刺组、联合组月经量及子宫内膜厚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月经量、子宫内膜厚度均高于对照组、加味当归芍药散组、针刺组(P<0.05).治疗后,加味当归芍药散组、针刺组、联合组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临床疗效优于加味当归芍药散组、针刺组、对照组(P<0.05).治疗后,4 组血清雌二醇(E2)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加味当归芍药散组、针刺组、联合组血清E2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加味当归芍药散组、针刺组、联合组血清FSH、LH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血清E2水平高于其他 3组(P<0.05),血清FSH、LH水平低于其他 3 组(P<0.05).对照组、加味当归芍药散组、针刺组、联合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 4.76%、6.98%、7.14%、14.29%,4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当归芍药散联合针刺可缓解肾虚血瘀证月经过少的临床症状,增强疗效,改善性激素水平,安全性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当归芍药散加味联合甘遂臌胀贴对血瘀水停证乙肝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目的 考察当归芍药散加味联合甘遂臌胀贴对血瘀水停证乙肝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85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当归芍药散加味联合甘遂臌胀贴,疗程3个月.检测临床疗效、NO、ET-1、LPS、血氨、肝功能指标(ALB、ALT、AST、TBIL)、超声检查指标(脾脏厚度、腹水深度、门静脉内径)、住院时间、腹围、24 h尿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NO、ET-1、LPS、血氨、ALT、AST、TBIL、超声检查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ALB更高(P<0.05),住院时间更短(P<0.05),腹围、24 h尿量改善程度更优(P<0.05).2组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当归芍药散加味联合甘遂臌胀贴可安全有效地改善血瘀水停证乙肝肝硬化腹水患者肝功能情况,加速腹水消退、病情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加味当归芍药散抑制组蛋白乙酰化酶p300/血清环加氧酶-2通路调控核因子E 2相关因子2在黄褐斑形成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加味当归芍药散抑制组蛋白乙酰化酶p300(p300HAT)/血清环加氧酶-2(COX-2)通路调控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在黄褐斑形成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健康人表皮黑素细胞及30只雌性小鼠纳入研究,采用不同浓度加味当归芍药散处理健康人表皮黑素细胞,肌肉注射黄体酮及紫外线照射建立黄褐斑小鼠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低剂量组及高剂量组各10只,分别给予常规剂量0.9%氯化钠注射液、低剂量及高剂量加味当归芍药散处理,检测不同浓度处理下细胞活力、细胞黑素含量及细胞中p300HAT、COX-2及Nrf2的RNA及蛋白表达量,同时检测治疗前后3组小鼠皮肤及肝脏的p300HAT、COX-2及Nrf2的RNA、蛋白质表达量.结果加味当归芍药散浓度为1.0 mg/mL时健康人表皮黑素细胞活力较对照组明显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味当归芍药散处理的健康人表皮黑素细胞p300HAT、COX-2的RNA及蛋白表达量和黑素相对含量较对照组明显低,Nrf2的RNA及蛋白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高,且随着加味当归芍药散浓度增加,健康人表皮黑素细胞p300HAT、COX-2、Nrf2的RNA及蛋白表达量降低、升高越明显,健康人表皮黑素细胞黑素相对含量降低越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仅低剂量、高剂量组p300HAT、COX-2的RNA、蛋白表达量较治疗前明显降低,Nrf2的RNA、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且治疗后高剂量组各项指标变化较低剂量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味当归芍药散治疗黄褐斑的机制可能与其抑制 p300HAT/COX-2通路调控Nrf2表达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强力生发丸质量标准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为建立强力生发丸的质量标准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制剂中五味子和当归进行定性鉴别;参照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标准对水分和溶散时限进行检查;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有效成分芍药苷的含量,色谱柱为Dikma Diamonsil C18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15:85),流速为1 mL/min,柱温为35℃,检测波长为230 nm.结果 五味子和当归的薄层色谱图成分斑点清楚,阴性无干扰,分离度良好;芍药苷进样量在0.119~4.760 m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6(n=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56%,RSD为1.22%(n=6).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切实控制强力生发丸的产品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当归芍药散加味方对慢性紧张型头痛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当归芍药散加味方对慢性紧张型头痛(CTTH)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的临床效果.方法:58例CTTH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萘普生钠片联合盐酸阿米替林片治疗;观察组给予当归芍药散加减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头痛发作次数(P)、持续时间(T)、疼痛程度的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整体疗效的MSQ评分在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P、T、VAS评分、MSQ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观察组改善更明显,两组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归芍药散加味方对慢性紧张型头痛患者生活质量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采用正交设计析因分析法对当归芍药散治疗慢性盆腔炎模型大鼠的组方优化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分析当归芍药散中各味中药所起作用的主次,从而估计最佳的药物配伍方案优化该方剂的组成.方法:选取SD雌性大鼠为试验对象,采用混合茵液加机械损伤造模法制备慢性盆腔炎(CPID)大鼠模型,利用正交设计表L8 (27)分成8组不同给药组和正常组,分别用药14天后,应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组大鼠子宫病理组织形态学改变;运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的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白介素10(IL-10)的含量;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子宫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含量.结果:通过正交设计实验数据的分析,发现正交设计模型中B芍药、C川芎、D白术、E茯苓、F泽泻五味中药具有显著性意义,其最佳药物配伍配比为B芍药:C川芎:D白术:E茯苓:F泽泻=10:5:4:4:5.结论:提示当归芍药散中,B芍药、C川芎、D白术、E茯苓、F泽泻五味中药可能通过改善机体免疫状态,发挥抗炎作用达到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