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边文会教授从湿虚瘀论治盆腔炎性后遗慢性盆腔痛的临床经验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盆腔炎性后遗慢性盆腔痛(sequelae of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chronic pelvic pain,SPID-CPP)是妇科临床常见病和疑难病,发病率逐年增加,因其病程长、治疗难、复发率高,从而成为妇科疾病的诊治重点之一.边文会教授认为该病的病因病机为湿邪为先导、肾虚为根本、瘀血为其标,运用中医理论并根据自己三十余年临床经验,总结出应用健脾祛湿、补肾温阳、化瘀止痛法,结合调周法,外治法,并加强日常调护治疗SPID-CPP,取得较好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延伸护理干预对盆腔炎患者健康行为及复发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延伸护理干预对盆腔炎患者健康行为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菏泽家政职业学院实习教学医院2017年7月至2018年3月92例住院的盆腔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出院时采用隐匿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常规门诊治疗,定期门诊随访和观察组患者采用奥瑞姆自我护理理论结合家庭健康促进模式的延伸护理干预,干预前、干预后6个月采用自行设计的《慢性盆腔炎患者健康行为调查问卷》评价健康行为,比较两组患者6个月盆腔炎复发率。结果:观察组干预后药物治疗、饮食调节、运动锻炼、生活作息四项行为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且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后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对照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内复发率为17.39%,再入院率10.87%,明显高于观察组的4.34%和2.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延伸护理干预可促进盆腔炎患者的健康行为,对降低复发率和再入院率有显著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慢性子宫内膜炎与生殖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慢性子宫内膜炎(chronic endometritis,CE)的诊断标准是子宫内膜间质异常的浆细胞浸润。但因CE患者大部分无明显症状,部分有症状者又常常被混淆为盆腔炎性疾病、阴道炎等对症处理,所以CE在临床中常常被忽视。近几年来,随着人类微生物计划和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进展,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CE与生殖相关疾病(复发性流产、反复种植失败、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存在潜在联系。本文就CE与生殖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沙眼衣原体异常网状体在体外不同诱导条件下的变化特点及可能机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沙眼衣原体泌尿生殖道持续感染可能导致女性盆腔炎、异位妊娠和输卵管性不孕,男性尿道炎、附睾炎等诸多并发症,是国内外疾病控制的热点和难点。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表明沙眼衣原体异常网状体可能是导致持续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本综述通过不同体外条件下诱导的沙眼衣原体异常网状体,分析其基因组学及蛋白质组学特征,以期确立异常网状体在治疗抵抗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对异常网状体相关因素的识别,为亚临床难治性慢性感染的检测提供新的诊断目标,是找到治疗沙眼衣原体感染并发症的适当方法的先决条件,对于识别后基因组时代的新靶点至关重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化瘀宁坤液灌肠加药渣外敷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化瘀宁坤液灌肠加药渣外敷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妇产科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06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53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化瘀宁坤液灌肠加药渣外敷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症状评分,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 GQOLI-74)评价患者生活质量,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CRP、TNF-α水平;记录不良反应,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2%(51/53)、对照组为83.0%(44/5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970, P=0.026)。治疗后,观察组中医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 t=8.205, P<0.01);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社会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7.503、8.786、7.798、9.353, P值均<0.001);血清CRP[(4.52±3.46)g/L比(8.23±3.35)g/L, t=5.608]、TNF-α[(1.00±0.35)μg/L比(1.52±0.28)μg/L, t=14.551]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1)。 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化瘀宁坤液灌肠及药渣外敷可有效改善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护理效果量化评价在中药保留灌肠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应用中医护理效果量化管理评价护士在中药保留灌肠时的中医护理质量。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8月采用中药保留灌肠的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患者36例作为观察组,行中医护理效果量化管理评价;将2016年3~11月的患者36例作为对照组,按常规中医护理管理进行评价。结果:应用护理效果量化评价后,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对本病护理方案的评价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在中药保留灌肠时,应用中医护理效果量化管理能提高中医护理质量,提升患者的护理效果、依从性及满意度,对开展中医护理管理工作具有积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微能量医学在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是泌尿外科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具有发病机制不明,病程较长,治疗后易复发的特点。微能量医学是利用体外设备产生机械波或电磁波对疾病或亚健康状态进行预防和治疗的医学,本文对近年来发展较快且潜力较大的微能量医学在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中的应用现状及其可能的机制进行归纳与总结,为以后的研究提供思路与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多维度协同健康教育模式对慢性盆腔炎患者心理状态和自我管理能力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多维度协同健康教育模式对慢性盆腔炎患者心理状态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丽水市中心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72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多维度协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干预满意度,干预前后心理状态和自我管理能力,及干预后遵医行为。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94.44%(34/36)]高于对照组[72.22%(26/36)](χ 2=6.40, P < 0.05)。观察组干预后慢性盆腔炎患者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41.23±2.61)分]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40.14±1.98)]分均低于对照组[(46.73±3.25)分、(45.65±3.71)分]( t=7.92、7.86,均 P < 0.05)。观察组干预后慢性盆腔炎患者健康知识[(46.73±3.78)分]、自护技能[(35.54±3.69)分]、自我概念[(22.08±2.65)分]和自护责任感[(24.76±3.12)分]均高于对照组[(41.38±3.54)分、(29.65±3.10)分、(17.65±2.08)分、(19.35±3.58)分]( t=6.20、7.56、7.89、6.84,均 P < 0.05)。观察组慢性盆腔炎患者正确服药[91.67%(33/36)]、心态良好[94.44%(34/36)]和健康生活方式[88.89%(32/36)]均优于对照组[66.67%(24/36)、61.11%(22/36)、66.67%(24/36)](χ 2=6.68、11.52、5.14,均 P < 0.05)。 结论:多维度协同健康教育模式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且患者满意度良好,具备显著创新性和科学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短波治疗仪联合热敏灸治疗在慢性盆腔炎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短波治疗仪联合热敏灸治疗在慢性盆腔炎(CPI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21 年 5 月 1 日~2022年 3 月 31 日 41 例CPID患者设为对照组,给予热敏灸治疗及常规护理;选取 2022 年 4 月 1 日~2023 年 1 月 31 日 41 例CPID患者设为研究组,在热敏灸治疗基础上联合短波治疗仪干预;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水平,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干预后生存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RP水平低于治疗前(P<0.01),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干预后SAS、SDS、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生存质量中生理、社会、环境、自身健康状况评分及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短波治疗仪联合热敏灸治疗CPID,疗效相比于单独热敏灸治疗更好,患者CRP 浓度更低,可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提升护理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早期妊娠药物流产结局的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分析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早期妊娠药物流产结局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3年12月北京市通州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妇产科因意外妊娠需药物流产的272例早期妊娠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药物流产结果分失效组和有效组.收集体重指数、妊娠次数、停经时间、避孕方式、哺乳期早孕、既往流产史、剖宫产次数、子宫位置、慢性盆腔炎史、孕囊直径、孕囊与瘢痕间距、距前次剖宫产时间、促卵泡素(FSH)、促黄体素(LH)、雌二醇(E2)、孕酮(P)、瘢痕愈合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早期妊娠药物流产结局的影响因素并建立Logistic(P)回归方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Logistic(P)对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早期妊娠药物流产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 完成有效调查的孕妇共252例,药物流产结果显示,药物流产失效41例、有效211例,占比分别为16.27%、83.73%.与有效组比较,失效组哺乳期早孕例数、剖宫产次数≥2次例数、子宫位置非水平位例数、慢性盆腔炎史例数、孕囊直径、血清P水平、瘢痕缺损例数升高,孕囊与瘢痕间距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囊与瘢痕间距、瘢痕缺损是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早期妊娠药物流产失效的独立保护因素,血清P水平是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早期妊娠药物流产失效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根据变量回归系数表建立回归方程模型,Logistic(P)=-4.033-0.546 ×孕囊与瘢痕间距+0.192×P-1.125×瘢痕缺损,拟合度良好,绘制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早期妊娠药物流产结局的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效能的ROC曲线,结果显示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 0.875,95%CI 为 0.828~0.913,敏感度为 85.37%,特异度为72.04%.结论 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早期妊娠药物流产失效率较高,在制定药物流产方案时需考虑孕囊与瘢痕间距、瘢痕缺损、血清P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