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味理中汤联合背俞穴位埋线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观察加味理中汤联合背俞穴位埋线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柳州市中医院消化科就诊的118例NASH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复方甘草酸苷胶囊),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药联合埋线(加味理中汤联合背俞穴位埋线),疗程12周.检测人体学指标体重、腰围、身体质量指数(BMI);观察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基酸转移酶(AST)、谷氨酰胺转肽酶(GGT)、总胆红素(TBil)、血脂指标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肝脏硬度值(LSM)、受控衰减参数值(CAP)、和肝/脾CT比值等变化,治疗结束后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2周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体重、腰围、BMI、血清ALT、AST、GGT、TBil及TG、TC、LDL-C、HDL-C、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及胰岛素抵抗指数、LSM、CAP、肝/脾CT比值均有所改善(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理中汤联合背俞穴位埋线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减轻肝功能损伤,调节血脂、胰岛素抵抗及肝脏脂肪变性,效果优于西药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砂半理中汤加味治疗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长阳"患者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探讨砂半理中汤加味治疗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长阳"患者(简称"长阳"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 2022 年 11 月 14 日至 12 月 14 日就诊于重庆市江北区石子山方舱医院的"长阳"患者 184 例,按Excel随机函数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最终纳入 169 例,其中试验组 85 例,对照组 84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中药汤剂协定方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砂半理中汤加味治疗.两组患者均给药至连续 2 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呈阴性,采样时间间隔 24 h.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 92.9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82.14%(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量表主要症状、次要症状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试验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 2 次核酸平均转阴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出现腹泻 1 例和 2 例,对症处理后均好转.结论 砂半理中汤加味治疗"长阳"患者的临床疗效良好,可缩短"长阳"患者的核酸转阴时间,改善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理中汤加味配合腹针治疗脾胃虚寒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效果及其对血清炎症因子、胃肠激素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 探讨理中汤加味配合腹针治疗脾胃虚寒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效果及其对血清炎症因子、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136 例脾胃虚寒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8 例.给予对照组四联疗法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理中汤加味配合腹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血清炎症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胃肠激素(血浆生长抑素、血浆胃动素、血清胃泌素)水平,以及两组的中医证候疗效、胃镜疗效、幽门螺杆菌(Hp)清除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胃镜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中医证候总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TGF-β1、血清IL-8、血浆胃动素、血清胃泌素水平较治疗前降低,血浆生长抑素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血清TGF-β1、血清IL-8、血浆胃动素、血清胃泌素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浆生长抑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Hp清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四联疗法基础上采用理中汤加味配合腹针治疗脾胃虚寒型十二指肠溃疡,能改善患者的症状,促进溃疡愈合,调节胃肠激素、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痞满从湿论治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10/14
痞满是临床常见的脾胃系疾病,湿是导致痞满发生的常见病理因素.湿邪所致痞满有寒湿和湿热的不同,临床常见脾胃湿热、肝郁湿热、脾虚湿热、阴虚湿热、寒湿困脾及阳虚寒湿6种证型,治疗可分别采用清热祛湿、和胃消痞,疏肝行气、清热化湿,健脾益气、清热利湿,滋阴以清热祛湿,健脾燥湿、散寒除痞及温补脾肾、散寒祛湿之法.临证处方时,脾胃湿热常用藿朴夏苓汤、三仁汤、连朴饮等加减治疗;肝郁湿热常用柴胡疏肝散、逍遥散、四逆散等加减;脾虚湿热常用六君子汤、藿朴夏苓汤等加减;阴虚湿热可用七味白术散、益胃汤等加减治疗;寒湿困脾常用藿香正气散、加减正气散、厚朴温中汤等加减治疗;阳虚寒湿常用附子理中汤、吴茱萸汤、金匮肾气丸等加减治疗.同时需注重日常起居、饮食及情志调摄,日常调护尤需顾护脾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14
-
理中汤加味联合替普瑞酮胶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及对血浆生长抑素、胃泌素含量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分析替普瑞酮胶囊+理中汤加味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疗效,研究这种治疗方式对患者胃泌素、血浆生长抑素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CAG患者108例,根据随机数字分组原则分成西医组与中西联合组各54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西医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替普瑞酮胶囊,中西联合组在西医组基础上加用理中汤加味治疗,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治疗效果、氧化应激状态、血浆生长抑素、胃泌素、胃动素水平以及不良反应.结果:中西联合组治疗有效率为96.30%,高于西医组(83.33%),两组比较有差异(P<0.05);中西联合组治疗后的SOD、NO水平高于西医组,MDA则比西医组低,两组氧化应激水平有差异(P<0.05);中西联合组治疗后的胃泌素、胃动素以及血浆生长抑素低于西医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普瑞酮胶囊+理中汤加味治疗能进一步改善CAG患者症状,减轻氧化应激水平,纠正血浆生长抑素低水平状态,降低胃泌素、胃动素含量,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舒兰教授治疗小儿腹泻证方用验
编辑人员丨2023/8/6
本文通过阐明中西医对小儿腹泻的相关理论及治疗,分析舒兰教授分别运用藿香正气散加减、葛根芩连汤加减、七味白术散加减及附子理中汤加减辨证论治治疗小儿风寒泻、湿热泻、脾虚泻、脾肾阳虚泻的3个代表性验案,总结舒兰教授治疗小儿腹泻的理法方药特点,为中医药治疗小儿腹泻提供经验借鉴.小儿腹泻的发病病因及病机有其特点,中医药治疗小儿腹泻具有独特优势,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根据病机寒热虚实变化加减用药不仅能提高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还能减少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病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赖氏"通元针法"结合附子理中汤加味治疗卒中后麻痹性肠梗阻
编辑人员丨2023/8/6
麻痹性肠梗阻是卒中后一种常见并发症,属中医学"肠结"范畴."通元针法"为赖新生教授所创,包括通督调神、引气归元两大法则,其以人体元气为调治核心,以任、督二脉为调节阴阳的重要环节,从而达到安脏腑、调气机、阴平阳秘的效果.附子理中汤为《伤寒论》理中丸加附子,由炮附子、党参、白术、干姜、甘草组成,是补肾温阳、益气健脾的要方.本文介绍1例采用赖氏"通元针法"结合附子理中汤加味治疗卒中后麻痹性肠梗阻,总结临床取穴、用方经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推轴运轮”法治疗虚寒型血管神经性头痛
编辑人员丨2023/8/6
虚寒型血管神经性头痛的基本病机是正气虚衰,涉及气、血、阴、阳等多种因素,其中尤以脾胃损伤为主,临床多见一派虚寒之象,治疗当以彭子益先生“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理论为指导,以“推轴运轮,轴轮并用”为法则,以“首重中气,再顾四维”为治法,温补脾胃,调理中气,方选理中汤合吴茱萸汤加味,使阴升阳降,气机调和,则头痛自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理中汤加味联合隔物灸治疗脾胃虚寒型萎缩性胃窦炎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理中汤加味联合隔物灸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共纳入60例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窦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胃复春片口服,观察组采用理中汤加味联合隔物灸治疗,疗程均为12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Ⅰ、PGⅡ和促胃液素-17水平及PG Ⅰ/PGⅡ比值.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第12周末与治疗前比较,PG Ⅰ水平升高,PG Ⅱ水平降低,PG Ⅰ/PG Ⅱ比值增高,促胃液素-17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2周末,观察组较对照组PG Ⅰ水平升高,PG Ⅱ水平降低,PG Ⅰ/PG Ⅱ比值升高,促胃液素-17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理中汤加味联合隔物灸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窦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加味理中汤联合韦氏整脊手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胃虚寒证临床疗效观察及对患者血清MTL、CCK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加味理中汤联合韦氏整脊手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胃虚寒证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胃动素(MTL)和胆囊收缩素(CCK)的影响.方法:将168例功能性消化不良(FD)脾胃虚寒证患者随机分为口服中药组、韦氏整脊手法组和联合治疗组,分别采用口服加味理中汤、韦氏整脊手法以及以上两种方法结合治疗,疗程均为6周.比较各组患者6周内接受不同治疗前后的症候疗效,用ELISA法检测其治疗前及治疗后外周血胃动素(MTL)及胆囊收缩素(CCK)的含量变化,并随访3个月.结果:治疗后中药内服联合手法治疗组临床证候疗效有效率为91.8%,高于中药内服组(84.9%)和手法治疗组(80.0%),(P<0.05);患者血清MTL含量高于中药内服组和手法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K含量则低于中药内服组和手法治疗组(P<0.05).结论:加味理中汤联合韦氏整脊手法可通过促进血清胃动素的分泌和抑制胆囊收缩素的分泌,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胃虚寒证患者的临床症状,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