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帕洛诺司琼联合小剂量氟哌利多止吐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QT间期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研究帕洛诺司琼联合小剂量氟哌利多止吐对患者QT间期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妇科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氟哌利多组(F组)和帕洛诺司琼联合氟哌利多组(P+F组),每组50例。F组患者在气管插管后5 min静脉注射1 mg氟哌利多,P+F组患者在气管插管后5 min静脉注射0.075 mg帕洛诺司琼和1 mg氟哌利多。记录两组患者给药前(T 0)、给药后5 min(T 1)、给药后10 min(T 2)、给药后20 min(T 3)时的MAP、心率、BIS以及12导联ECG,测量QT间期并根据矫正公式计算出校正QT间期(correct QT interval, QTc间期)。记录患者术后24 h恶心呕吐的严重程度以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两组患者年龄、BMI、ASA分级、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T 0~T 3时,两组患者心率、MAP、BIS、QTc间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各时点两组间QTc间期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T 0时点比较,两组患者T 1时点QTc间期略微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P+F组术后24 h恶心呕吐严重程度低于F组( P<0.05),两组患者术后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与单纯使用氟哌利多相比,帕洛诺司琼联合小剂量氟哌利多止吐并没有进一步延长患者的QT间期,且两种药物合用发生恶心呕吐的严重程度较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帕洛诺司琼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术后恶心呕吐预防效果的遗传相关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影响预防性使用帕洛诺司琼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手术术后恶心呕吐(PONV)效果的遗传相关因素。方法:75例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患者,诱导前抽取外周全血,对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进行评分,54例患者术后完全未发生恶心呕吐即为CR组,21例患者出现恶心或呕吐即为NV组。外周全血DNA进行Sanger测序,对SLC6A4 rs1042173,ABCB1 rs1045642和CYP3A5 rs776746 3个位点的等位基因进行分型,使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两组患者3个等位基因携带频率,评估遗传位点多态性对使用帕洛诺司琼预防PONV效果的影响。结果:突变型rs1042173 C→A基因型显著富集于CR组,携带等位基因A的术后患者对帕罗诺司琼的完全有效有效率高于野生型,为野生型的11.36倍[比值比( OR)=11.36, P<0.01];突变型rs1045642 G→A基因型显著富集于NV组,野生型G/G的患者对帕罗诺司琼的完全有效有效率高于携带等位基因A的患者,为后者的20.16倍( OR=20.16, P<0.01);突变型rs776746 C→T基因型显著富集于NV组,野生型C/C的患者对帕罗诺司琼的完全有效有效率高于携带等位基因T的患者,为后者的7.91倍( OR=7.91, P<0.01)。 结论:腹腔镜子宫切除术预防性使用帕洛诺司琼的效果受SLC6A4 rs1042173、ABCB1 rs1045642和CYP3A5 rs776746多态性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5-羟色胺3受体拮抗剂相关心脏毒性文献病例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5-羟色胺3(5-HT 3)受体拮抗剂相关心脏毒性的临床特点。 方法:检索国内外有关数据库(截至2023年6月20日),收集5-HT 3受体拮抗剂致心脏毒性的病例报告文献,提取患者相关信息、用药情况(药品名称、用法用量、用药指征、联用药物)、心脏毒性发生情况、5-HT 3受体拮抗剂与心脏毒性的关联性评价、干预措施及转归,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结果:纳入分析的病例报告共23篇,其中英文文献22篇,中文文献1篇;涉及患者26例,包括男性6例、女性20例;年龄8~ 60岁,平均年龄40岁;用药原因为围手术期止吐19例,化疗止吐2例,其他原因5例;使用昂丹司琼者19例,多拉司琼4例,格拉司琼、托烷司琼和帕洛诺司琼各1例;除1例自行过量服用外,25例患者的用药剂量均在说明书推荐范围内。26例患者共发生心脏毒性50例次,主要为心动过速(12例次)、心电图改变(11例次)、心动过缓(9例次)、心搏骤停和心肌梗死(各1例次)等。21例患者心脏毒性反应发生在初次用药后,其中8例发生于初次用药后即刻,5例发生于≥2次用药后。出现心脏毒性后,26例患者均停用5-HT 3受体拮抗剂,其中24例立即停药并给予对症治疗,1例8 d后停药未予其他干预,1例用药至症状加重后停药并进行对症治疗。经停药和/或对症治疗后,25例患者的前述症状消失、心电图恢复正常,其中22例恢复时间≤48 h,另3例分别在1周、2周及2个月时心电图恢复正常;1例因心室颤动治疗无效死亡。 结论:5-HT 3受体拮抗剂所致心脏毒性多发生在初次用药后,主要表现为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心电图改变等;及时停药并对症治疗后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但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BIS指导下全麻对腔镜胃肠肿瘤切除术老年患者术后睡眠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BIS指导下全麻对腔镜胃肠肿瘤切除术老年患者术后睡眠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腔镜胃肠肿瘤切除术患者90例,年龄65~80岁,BMI 18~25 kg/m 2,ASA分级Ⅰ~Ⅲ级,无术前睡眠障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 n=30):对照组(C组)和不同BIS值组(B1组和B2组)。采用静吸复合全麻。B1组术中BIS值维持40~49,B2组术中BIS值维持50~60,C组维持心率和血压波动幅度不超过基础值的20%,必要时给予血管活性药物。术后采用舒芬太尼+地佐辛+帕洛诺司琼行PCIA,VAS评分>3分时,口服氨酚羟考酮片5 mg或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 mg进行补救镇痛。分别于术前1 d和术后1、3、7、30 d时,采用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量表评估睡眠质量,以PSQI评分≥6分为术后睡眠障碍的判定标准,记录术后睡眠障碍发生情况。分别于术前1 d和术后1、2、3 d夜晚,采用体动监测仪(荣耀手环5)记录睡眠情况。记录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记录术后48 h镇痛补救情况;分别于术后1、3和7 d时行术后恢复质量评分(QoR-15)。分别于术前1 d和术后1 d时,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PR)浓度。 结果:与C组比较,B1组和B2组术后1和3 d时PSQI评分降低,术后3 d睡眠障碍发生率降低,术后1和2 d夜晚睡眠时间延长,睡眠得分和快动眼睡眠比例升高,术中丙泊酚用量减少,术后各时点QOR-15评分升高,术后住院时间延长( P<0.05);与B1组比较,B2组术后1和3 d时PSQI评分降低,术后1和2 d夜晚睡眠时间延长,睡眠得分和快动眼睡眠比例升高,术中丙泊酚用量减少,术后各时点QOR-15评分升高( P<0.05),术后各时点睡眠障碍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3组各时点CPR浓度和术后补救镇痛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BIS指导下全麻可改善腔镜胃肠肿瘤切除术老年患者术后睡眠质量,术中BIS值维持50~60改善术后睡眠质量的效果更明显,更有利于术后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BIS指导下全麻对腔镜胃肠肿瘤切除术老年患者术后疲劳综合征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BIS指导下全麻对腔镜胃肠肿瘤切除术老年患者术后疲劳综合征(POFS)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腔镜胃肠肿瘤切除术患者90例,年龄65~80岁,BMI 18~25 kg/m 2,ASA分级Ⅰ~Ⅲ级,无术前疲劳。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 n=30):对照组(C组)、BIS值40~49组(B1组)和BIS值50~60组(B2组)。采用静吸复合全麻。B1组术中BIS值维持40~49,B2组术中BIS值维持50~60、C组术中维持HR和MAP波动幅度不超过基础值的20%,必要时给予血管活性药物。术后采用舒芬太尼+地佐辛+帕洛诺司琼行PCIA,VAS评分>3分时,口服氨酚羟考酮片5 mg或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 mg进行补救镇痛。分别于术前1 d和术后1、3、7、30 d时行Christensen疲劳评分,记录POFS(Christensen疲劳评分≥6分)发生情况。记录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用量;分别于术前1 d和术后1 d,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记录术后48 h内补救镇痛情况;记录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3 d内发热、呕吐和谵妄的发生情况。分别于术后1、3和7 d时行15项恢复质量量表(QoR-15)评分。 结果:与C组相比,B1组和B2组术后1、3和7 d时Christensen疲劳评分降低,术后7 d时POFS发生率降低,术后各时点QoR-15评分升高,住院时间缩短,术中丙泊酚用量减少( P<0.05)。与B1组比较,B2组术中丙泊酚用量减少,术后各时点QoR-15评分升高( P<0.05),术后各时点Christensen疲劳评分、各时点POFS发生率和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3组间各时点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术后补救镇痛率、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和发热、呕吐、谵妄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BIS指导下全麻可减轻腔镜胃肠肿瘤切除术老年患者POFS,促进术后早期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全身糖皮质激素联合地塞米松玻璃体腔植入剂治疗替雷利珠单抗相关葡萄膜炎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者女,43岁。因双眼视力下降1周,于2021年6月1日到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就诊。患者2020年9月10日因降结肠癌,在外院行手术治疗。2021年4月15日因癌症腹部转移,接受,静脉注射奥沙利铂200 mg、帕洛诺司琼250 mg联合替雷利珠单抗200 mg化学药物治疗(以下简称为化疗)。2021年5月18日接受第2次化疗,1周后双眼视物模糊,不伴眼红眼痛,不伴头痛、耳鸣。患者自幼视力差,诊断为"双眼先天性白内障",未经治疗。否认外伤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及其他全身病史。眼科检查:右眼、左眼视力手动,矫正不能提高。右眼、左眼眼压分别为13.6、14.2 mm Hg(1 mm Hg=0.133 kPa)。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双眼晶体大量点片状混浊(图1A,1B)。间接检眼镜检查,双眼后极视网膜水肿,视盘水肿,边界欠清(图1C,1D)。B型超声检查,双眼视网膜水肿,脉络膜弥漫水肿增厚(图1E,1F)。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双眼脉络膜水肿增厚、脉络膜褶皱、视网膜层间积液伴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图1G,1H)。诊断:类原田病、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葡萄膜炎、先天性白内障、降结肠癌伴腹部转移。给予甲强龙500 mg静脉冲击治疗,1次/d,共3 d;改为口服醋酸泼尼松50 mg/d治疗,1周后减量至45 mg/d;同时给予保胃、补钙、补钾等治疗。开始治疗后第3周复查,OCT检查,双眼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及视网膜层间积液进一步加重(图2A,2B)。口服醋酸泼尼松,同时给予双眼玻璃体腔植入地塞米松缓释剂。植入后1个月复查,OCT检查,双眼脉络膜水肿及渗出性视网膜脱离显著减轻(图3A,3B),右眼、左眼眼压分别为34、35 mm Hg。给予布林佐胺噻吗洛尔滴眼液、酒石酸溴莫尼定滴眼液点眼降眼压1周,复查右眼、左眼眼压分别为18.0、18.5 mm Hg。双眼"晚霞样"眼底改变(图3C,3D)。治疗半年后复查,OCT检查,脉络膜萎缩变薄,视网膜外层结构紊乱(图3E,3F)。治疗1年后复查,OCT检查,视网膜外层结构逐步清晰,椭圆体带可见,嵌合体带缺失,视网膜色素上皮增生(图3G,3H)。治疗后1年半复诊,患者眼压稳定,右眼、左眼矫正视力均为0.2。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福沙匹坦双葡甲胺联合帕洛诺司琼预防及治疗妇科腹腔镜手术术后恶心呕吐的疗效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与评价注射用福沙匹坦双葡甲胺联合帕洛诺司琼预防治疗妇科腹腔镜手术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1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60例):帕洛诺司琼组(A组),福沙匹坦双葡甲胺组(B组),福沙匹坦双葡甲胺联合帕洛诺司琼组(C组)。A组用药帕洛诺司琼0.075 mg,B组用药福沙匹坦双葡甲胺150 mg,C组用药福沙匹坦双葡甲胺150 mg加帕洛诺司琼0.075 mg。观察患者术后2 h、术后第1天和术后第2天PONV发生情况,术后第1天和术后第2天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镇痛满意度评分,术后2 d内因呕吐不耐受需追加紧急补救止吐药物(甲氧氯普胺/地塞米松)(PONV补救)的例数和镇痛补救的例数。记录患者手术时间、瑞芬太尼用量、出血量、输液量以及药物相关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2 h,与A组比较,C组PONV 0级患者例数增加,PONV 1、2、3级患者例数降低(均 P<0.05)。术后第1天和第2天,与A组和B组比较,C组患者PONV 0级患者例数增加,PONV 1、2、3级患者例数降低(均 P<0.05);与A组和B组比较,C组术后镇痛满意度评分增加(均 P<0.05)。3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VAS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3组患者手术时间、瑞芬太尼用量、出血量、输液量、PONV补救例数、镇痛补救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3组患者术后药物相关不良反应事件未见发生。 结论:福沙匹坦双葡甲胺联合帕洛诺司琼能够有效、安全用于预防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我院肿瘤化疗患者止吐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 为肿瘤化疗患者合理使用止吐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医院信息系统收集2022年10月1日-11月30日我院肿瘤科、放疗科、妇科、消化科等9个科室使用止吐药物的肿瘤化疗患者资料,统计患者化疗药物和止吐药物的使用情况,并分析止吐药物不合理用药情况.结果 共纳入520例患者,有248例患者(47.69%)使用的化疗药物致吐风险等级为中度,135例患者(25.96%)为高度.520例患者共使用5-羟色胺3受体拮抗剂461例次(73.06%),包括帕洛诺司琼333例次、昂丹司琼106例次、托烷司琼15例次、格拉司琼7例次,其中优先使用国采药品及国家基本药物的患者仅148例次(32.10%);使用神经激肽1受体拮抗剂共170例次(26.94%),包括福沙匹坦112例次、阿瑞匹坦58例次.162例患者(31.15%)的止吐药物使用不合理;不合理用药类型中,以止吐方案不合理最多(22.40%),其次为药物经济性不合理(19.13%).结论 我院肿瘤患者使用的化疗药物致吐风险等级主要为中、高风险,在止吐方案、药物经济性等方面存在不合理情况.建议医生、护士、临床药师及医院相关部门应多团队协作,加强止吐药物用药标准化全程监管,根据抗肿瘤药物致吐风险等级合理选择止吐药物,提高对指南的遵循度,以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诊断相关分组付费下奈妥匹坦/帕洛诺司琼用于预防卡铂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的药物经济学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4/6/1
目的:为奈妥匹坦/帕洛诺司琼预防化疗所致恶心呕吐及医院诊断相关分组(DRG)药物精细化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医保结算时间为2022年5月1日至2023年2月28日江苏省肿瘤医院收治的入组分组编码RE13(恶性增生性疾患的化学治疗和/或其他治疗,伴并发症或合并症)和RG13(恶行增生性疾患的靶向、免疫治疗,伴并发症或合并症)的病例164例,A组使用福沙匹坦双葡甲胺、帕洛诺司琼、地塞米松进行预防(128例)卡铂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B组使用奈妥匹坦/帕洛诺司琼、地塞米松进行预防(36例).对2组预防方案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并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A组和B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预防方案的成本分别为2 017.911元和1 575.751元,B组预防方案更经济,敏感性分析支持上述结果.结论:"奈妥匹坦/帕洛诺司琼+地塞米松"和"福沙匹坦+帕洛诺司琼+地塞米松"预防卡铂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相当,前者的经济性稍优于后者,但后者可用于吞咽困难等不能口服药物止吐的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
-
小剂量瑞马唑仑复合丙泊酚对无痛胃肠镜检查老年肥胖患者快速康复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分析小剂量瑞马唑仑复合丙泊酚对行无痛胃肠镜检查的老年肥胖患者快速康复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无痛胃肠镜检查的老年患者 80 例,年龄≥65 岁,体质量指数(BMI)28~40 kg/m2,分为舒芬太尼+丙泊酚组(P组)与舒芬太尼+丙泊酚+瑞马唑仑组(R组)每组 40 例.分别记录麻醉诱导时舒芬太尼、丙泊酚、瑞马唑仑的用药量,丙泊酚追加次数及总用药量;记录麻醉诱导到置入胃镜的时间,胃肠镜检查总时间、肠镜撤出到患者苏醒时间、患者入麻醉恢复室到离院时间;记录给药前,胃镜检查后 1、3 min,检查结束时和清醒后 5 min平均动脉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记录鼻咽通气道、帕洛诺司琼、麻黄碱和阿托品的使用情况.结果 与P组比较,胃镜检查后 1、3 min,R组平均动脉压和血氧饱和度升高,镇静时间、恢复时间缩短,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小剂量瑞马唑仑复合丙泊酚用于老年肥胖患者行无痛胃肠镜检查能减少丙泊酚用量,缩短离院时间,血流动力学更稳定,不良反应更少,促进老年患者快速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