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改进型遥感生态指数的干旱区生态环境评价:以阴山北麓内蒙古武川县为例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实时评估干旱半干旱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对我国干旱半干旱区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阴山北麓典型地区内蒙古武川县为研究区,利用谷歌地球引擎,耦合绿度、湿度、干度、表土粒度、热度5个指标,构建表土遥感生态指数(TRSEI),对武川县1990-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并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多元回归残差分析以及Hurst指数等方法揭示生态环境质量的时空演变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TRSEI的第1主成分贡献度超过70%,特征值均值达0.148,表明TRSEI能有效集成各生态指标信息,引入的表土粒度指标对干旱半干旱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有重要意义.1990-2020年,研究区TRSEI波动范围在0.289~0.458,整体呈轻微恶化趋势;耕地及退耕区生态环境质量有所改善,改善区域面积占总面积的47.9%,而草地、裸地、城建区恶化,恶化区域面积占总面积的52.1%.未来,36.9%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将持续改善,而41.4%区域可能持续恶化.人类活动是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面积占比88.6%;气候变化同样有显著影响,面积占比11.4%.TRSEI能够有效评估干旱半干旱区生态环境质量,可为干旱半干旱区生态保护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整合结构连通与功能提升的黄土高原县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以延安市安塞区为例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生态安全格局是维持生态过程和保障生态系统功能稳定的重要空间途径.随着景观规划和决策的开始实施,亟需考虑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的差异化方法及其空间输出的一致性,以及研究对象的匹配性和适用性.本研究从整合视角出发,以黄土高原退耕还林工程主要实施区域延安市安塞区为对象,结合地域地形地貌和景观特征,融合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和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评价结果识别生态源地,构建安塞区生态安全格局.结果表明:结构型与功能型构建方法在空间保护优先级识别上的一致性较低,面向整合集成的方法可形成互补,能实现结构连通与功能提升双重目标;研究区共有202个生态源地,总面积391.58 km2,约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3.3%,整体呈现碎片化分布特征,主要分布于北部和南部;研究区共有110条生态廊道,总长度599 km,主要围绕河道分布,呈现出"南北部短窄密集、中部长宽疏朗"的分布特征.本研究提供的结构-功能整合方法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工作提供新见解,并能推进景观格局、过程和服务的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增强MRI全域直方图鉴别儿童星形细胞瘤和室管膜瘤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深入探究T1全域灰度直方图分析在儿童后颅窝星形细胞瘤与室管膜瘤鉴别诊断中的实用价值.方法 本研究对我院数据库中记录的51例经MRI检查及病理确诊的儿童后颅窝肿瘤病例进行了详尽的回顾性剖析.在这51例病例中,星形细胞瘤占26例(男性12例,女性14例),室管膜细胞瘤占25例(男性13例,女性12例).患者年龄分布在1至1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5±2.3)岁.我们运用Mazda软件,在两组MR增强T1矢状位图像的每一层肿瘤层面上,精确地勾画出感兴趣区域,并进行全面的灰度全域直方图分析.接着,我们对这两组直方图参数特征进行了详尽的统计学对比,旨在深入剖析各参数在鉴别诊断中的统计意义,以期为儿童后颅窝肿瘤的精确诊断提供更为有效的辅助手段.结果 在深入分析通过增强T1全域灰度直方图所提取的九个参数时,我们发现其中四个参数——变异度(Variance)、偏度(Skewness)、第一百分位数(Perc.01%)以及第10百分位数(Perc.10%)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差异(P均<0.05),这一发现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撑.特别是Variance这一参数,其灵敏度高达73.3%,特异度也达到了61.9%,且其曲线下面积(AUC)为0.731,展现出优秀的鉴别效能.进一步地,我们确定了Variance的最佳临界值为740.71,这一具体数值为我们的诊断提供了明确的参考标准.结论 增强的T1全域灰度直方图分析在儿童后颅窝星形细胞瘤和室管膜瘤的鉴别诊断中,展现出了不容忽视的价值.这一方法不仅能够为医生提供新的诊断视角,而且有望成为一种针对这两种儿童后颅窝肿瘤的有效辅助诊断工具,为我们的医疗实践带来积极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森林资源优势地区的生态系统生产总值变化及其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以江西省资溪县为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森林是最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之一,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研究独具森林资源优势地区的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变化及其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对促进该类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江西省资溪县为研究区,基于生态系统价值核算理论和方法,在调节服务通用指标体系(水源涵养、土壤保持、氧气提供、碳固定、气候调节、洪水调蓄、水质净化、空气净化、物种保育)及文化服务通用指标体系(景观游憩、教育)基础上,增加负氧离子、康养等指标,并引入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修正系数,构建独具森林资源优势的GEP指标体系和方法,评估了研究区2010、2017和2020年GEP的时空变化特征,采用弹性指数及价值损益分析方法量化了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对GEP的影响.结果表明:2010、2017和2020年资溪县GEP分别为167.88、268.17和384.07亿元.各生态系统GEP占总GEP比例依次为森林>湿地>农田>草地>城镇.研究期间,GEP增加值主要来源于森林生态系统.土地利用变化对GEP产生了重要影响.2010-2020年,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总面积为8501.88 hm2.各土地利用变化幅度依次为草地(-2811.17 hm2)>城镇(1428.06 hm2)>森林(1357.67 hm2)>湿地(1031.05 hm2)>农田(-1005.01 hm2).各类用地的绝对变化主要发生在2017-2020年.各测算指标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弹性指数明显高于其他生态系统,说明GEP对林地面积变化的敏感性最高.价值损益分析表明,城市开发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 GEP,林地、湿地的保护促进了 GEP增加.2010-2020年,资溪县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转化导致GEP增加18.65亿元,说明资溪县土地利用变化整体上对生态的影响是正向的.研究结果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资溪县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之后的绿色发展成效,也为研究区今后高质量发展、高水平保护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了决策支持,并可为其他类似地区的GEP核算提供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治疗指腹缺损的长期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指腹缺损行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术后8年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采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腹缺损患者19例,均为单指受伤.示指7例,中指8例,环指3例,小指1例.结果 所有的皮瓣以及植皮区域均有色素沉着.15例患者对皮瓣修复满意,2例一般,2例不满意.均无寒冷不耐受情况.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15例,良4例.伤指远指间关节周径,伤指近、远指间关节主动活动度,皮瓣静态两点分辨觉对比健侧同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感觉恢复评定S3有7例,S3+有12例.结论 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是指腹缺损的修复选择之一,具有血运可靠、操作简单等特点.虽然随访时感觉恢复略差,但可以接受.术后需要加强功能锻炼以解决关节活动受限的问题.如何解决色素沉着也是需要关注的问题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一例胎儿羊水15号染色体两个额外小标记片段重复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应用传统G显带技术对1例胎儿羊水细胞及其父母外周血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进一步用染色体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nt,CNV)技术明确胎儿额外小标记染色体(small supernumerary marker chromosome,sSMC)的来源.胎儿羊水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结果为47,XY,+mar;羊水CNV-seq显示dup(15)(q11.2q13.2)区域重复和dup(15)(q13.2q13.3)区域重复,片段大小分别为7.64 Mb和1.58 Mb,为致病性.胎儿父亲未检出染色体非整倍体,母亲3号染色体q13.13处缺失0.28 Mb区域,临床意义未明确.通过CNV技术可以确定sSMC的来源,可作为传统核型分析的补充,为临床产前诊断和遗传咨询提供可靠的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ASPECTS分区的烟雾病CT灌注与DSA侧支代偿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烟雾病患者CT灌注和DSA侧支代偿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影响其大脑半球灌注的危险因素.方法 研究纳入115例成年烟雾病患者,共230个大脑半球,收集其DSA和CT灌注数据.ASPECTS分区用于划分大脑区域,对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和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CBV)这4项灌注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评分,并对DSA显示的脑血管侧支代偿进行评分.对4项CT灌注血流动力学指标和DSA侧支代偿评分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在115例烟雾病患者中,MTT评分(r=0.41,P<0.01)与DSA侧支代偿评分呈正相关.DSA侧支代偿评分(β=0.31,P=0.02)、性别(β=1.20,P=0.01)、临床分型(β=2.94,P<0.01)和卒中史(β=-1.19,P=0.02)是脑灌注改变的独立影响因素,女性患者的灌注优于男性患者(P=0.02),出血性患者的灌注优于缺血性患者(P=0.01),无卒中史的患者灌注优于有卒中史的患者(P=0.03).结论 DSA侧支代偿评分与MTT评分相关.DSA侧支代偿评分、性别、临床分型和卒中史是大脑半球灌注的独立影响因素.在评估旁路血管、新血管形成和术后预后时需要注意CT灌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眼动检查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筛查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眼动检查的视觉空间记忆眼球追踪实验(visuospatial memory eye-tracking task,VisMET)在社区老年人群中进行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筛查的适应性及其应用价值.方法 本研究以杨浦区认知症友好社区60岁以上老人为研究对象,按照MCI的诊断标准筛选病例组及对照组,每组各70例.通过对病例组及健康对照组两组老人进行眼动检查的视觉空间记忆眼球追踪测验,并对两组老人眼动检查中的"关键区域"的眼球运动指标的差异,即"关键区域"的注视点数及注视时间百分比进行比较分析,与MCI的Petersen诊断标准进行对比,绘制ROC曲线,得到眼动检查的VisMET范式任务进行MCI筛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及界值.结果 对照组的"关键区域"的注视点数及注视时间百分比均高于病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测试对象在"关键区域"的注视点数及注视时间百分比与MoCA-B评分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79、0.516,P均<0.01).用"关键区域"的注视点数对两组进行区分时,其曲线下面积(AUC)为0.974,灵敏度为88.6%,特异度为89.7%.用"关键区域"的注视时间百分比对两组进行区分时,其曲线下面积(AUC)为0.929,灵敏度为87.1%,特异度为86.8%.结论 眼动检查的VisMET范式测试在进行MCI的筛查中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老人与正常老人进行区分时具备效果显著的特征,且对操作者要求低、简便、高效,可作为社区老年人群MCI初步筛查的一种简易、敏感的工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成像的2型糖尿病患者大脑灌注特征网络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利用MR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分析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大脑微循环血流灌注及灌注特征模式的改变,并分析这些变化与生化指标间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选取就诊于我院符合T2DM诊断标准的患者28人,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HC)组26人,进行ASL成像,进行基于体素水平的分析及主成分分析,比较两组间大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及灌注特征网络的改变.结果与HC组比较,糖尿病患者两侧中央旁小叶、左侧补充运动区、两侧扣带回中部、左侧岛盖部额下回、左侧颞中回、左侧颞下回等区域的灌注明显较低(P<0.05,GRF多重比较校正).与疾病相关的两个灌注网络的方差组分占总方差的比率分别为17.6%和11.7%(位于95%置信区间)具有显著性.第一个灌注网络特征表达值与空腹血糖明显正相关(r=0.32,P=0.001),以第二个灌注特征网络为模板提取的糖尿病组CBF与患者空腹血糖负相关(r=0.12,P=0.03).结论糖尿病患者部分脑区血流灌注降低,基于主成分的灌注特征能够区分T2DM患者与HC,其灌注模式的改变反映了大脑血流灌注的重塑,为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及干预提供了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深度学习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智能诊断应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具有高传染性,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快速筛查可以实现快速治疗、防止肺炎进展.目前COVID-19检测诊断方法的金标准为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但是由于核酸检测存在耗时且假阴性率偏高的问题,而影像医生对医学图像的诊断存在主观性且工作量巨大,因此借助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对实现COVID-19的快速诊断至关重要.随着AI在医学领域的成功应用,深度学习技术成为辅助诊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有效方法.近年来许多学者使用深度学习技术来构建对医学图像进行智能诊断的模型,本文的主要内容就是对这类模型进行总结和分析,介绍了分割肺部区域的模型、实现二分类或多分类的分类模型以及模型在临床上的应用.与此同时,在文章中分析了COVID-19患者的影像学特点,COVID-19患者多双肺受累,其中磨玻璃影是最常见的影像征象.对COVID-19研究的最新进展也进行了介绍,主要是关于提高AI模型准确性的开发和"长新冠"综合征的相关研究.因此,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常态化管理下,模型准确性的提高可以借助数据集的扩大或模型结构轻量化等方面实现;"长新冠"综合征作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学者可以在临床症状、预后随访和结合深度学习技术等方面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