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中断预防及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总结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中断预防及管理最佳证据,为防范肠内营养喂养中断提供指引.方法 以循证护理方法学构建护理问题,按照"6S"证据模型检索BMJ Best Practice、UpToDate、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欧洲临床营养与代谢学会、美国肠外肠内营养学会、医脉通(指南版)、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等数据库中关于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中断预防及管理相关主题的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6月10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评价和证据提取.结果 共纳入34篇研究,总结了 23条最佳证据,包括肠内营养中断定义、肠内营养启动时机、肠内营养评估与监测、肠内营养中断原因、肠内营养中断时机、预防和管理肠内营养中断策略、培训与教育7个方面.结论 本研究总结的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中断预防及管理的最佳证据,可为临床医护人员分析肠内营养中断原因、制定临床肠内营养中断干预方案提供循证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个体化医学营养干预联合抗阻训练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和血脂指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究个体化医学营养干预联合抗阻训练对 2型糖尿病(T 2DM)患者血糖、血脂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 2022年 4月—2023年 11 月高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 86例T 2DM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观察组采用个体化医学营养干预联合抗阻训练,对比两组血糖、血脂代谢及营养指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 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为(5.11±1.03)mmol/L、(7.02±1.06)mmol/L、(6.12±0.52)%,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高密度脂蛋白相较对照组更高,甘油三酯、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相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总蛋白、转铁蛋白分别为(40.14±2.51)g/L、(129.06±5.33)g/L、(68.33±3.62)g/L、(2.76±0.71)g/L,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医学营养干预联合抗阻训练能够有效改善T 2DM患者的血糖、血脂代谢指标,调节机体营养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电磁导航鼻肠管置入技术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观察电磁导航鼻肠管置入技术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收治的60例神经外科重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采用电磁导航鼻肠管置管技术留置鼻肠管,对照组采用盲插法留置鼻肠管,比较两组的总置管成功率、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用时、置管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分析并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10 d后营养指标[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结果 试验组总置管成功率为96.7%,对照组为80.0%;试验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3.33%,对照组为73.33%;试验组置管用时为(16.20±5.65)min,对照组为(34.13±13.60)min;以上数据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置管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方面,试验组鼻黏膜出血1例、呛咳1例,对照组鼻黏膜出血4例、呛咳5例、恶心呕吐3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36);两组均未发生气胸、穿孔、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在营养指标方面,两组患者比较置管后10 d营养指标改善情况无统计学差异,试验组患者置管前后营养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电磁导航鼻肠管置管技术为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留置鼻肠管的成功率高,操作用时短,能够为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提供早期营养支持,且置管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较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以运动障碍专科医生为主导、社区医生为中心的帕金森病管理模式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背景 帕金森病(PD)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增加了医保的疾病负担,目前的慢性病管理模式在PD患者的社区管理中没有发挥作用.目的 探讨以运动障碍专科医生为主导、社区医生为中心的PD管理模式的效果,以期提高社区医生的PD综合管理能力,提高PD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选取 2022 年 1 月—2023 年 5 月在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接受诊治的 102 例P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主动干预组各 51 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社区管理,主动管理组患者接受以PD为亚专业的社区医生的主动管理,管理内容包括用药调整、运动康复、饮食营养、认知功能障碍和精神功能障碍管理等.分别于患者回归社区的 1 周内(管理前)和 6 个月时(管理后)对患者开展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单日左旋多巴等效剂量、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四部分(UPDRS-Ⅳ)、Hoehn-Yahr(H-Y)分期、39 项帕金森病生活质量调查问卷(PDQ-39).结果 管理 6 个月时,主动管理组患者的左旋多巴等效剂量高于管理前,UPDRS-Ⅲ评分、UPDRS-Ⅳ的其他并发症维度得分、PDQ-39 得分低于管理前(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主动管理组患者管理前后的PDQ-39 得分差值与其精神健康、屈辱感、认知、社会支持、交流、身体不适维度得分差值呈正相关(rs值为 0.651~0.893,P<0.05),与UPDRD-Ⅳ得分差值呈正相关(rs=0.338,P<0.05),而与UPDRS-Ⅲ得分差值不相关(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主动管理组患者PDQ-39 降低的可能性是对照组患者的 11.769 倍(95%CI=4.340~31.918,P<0.001).结论 以运动障碍专科医生为主导、社区医生为中心的PD管理模式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这为PD社区管理提供了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食管癌患者多联预康复干预效果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通过meta分析评价多联预康复在食管癌患者术后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关于多联预康复应用于食管癌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范围设定从建库起至 2023 年 10 月 1 日,纳入文献在质量学评价后,用RevMan 5.4 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 10 篇文献共 930 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多联预康复相对于常规护理可降低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对危险度(RR)=0.62,95%CI 0.47~0.82],缩短住院时间[均数差(MD)=-6.15 d,95%CI-7.87~-4.43 d]及降低住院费用(MD=-1.78 万元,95%CI-2.76 万元~-0.81 万元),增加术后 6 分钟步行距离(MD=93.35 m,95%CI 36.19~150.51 m),提高术后血清白蛋白含量(MD=6.18 g/L,95%CI 4.08~8.28 g/L)和免疫球蛋白(Ig)G含量[标准化均数差(SMD)=1.21,95%CI 1.01~1.42].结论 多联预康复有利于食管癌患者术后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部分运动、营养和免疫功能指标,缩短住院时间且减少住院费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家庭赋权方案联合吞咽操在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家庭赋权方案联合吞咽操在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新乡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2019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107例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4例)与对照组(5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与吞咽操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家庭赋权方案联合吞咽操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微型营养评定法简版(MNA-SF)、吞咽障碍特异性生存质量量表(SWAL-QOL)评分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MNA-SF评分、SWAL-QO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SSA评分、误吸、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家庭赋权方案联合吞咽操应用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可改善患者吞咽功能及营养状况,降低误吸、吸入性肺炎发生风险,促进患者生存质量提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思维导图引导健康宣教对长期鼻饲患者的干预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思维导图引导的健康教育宣教对长期鼻饲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胸科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长期鼻饲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进行干预,研究组采用思维导图引导的健康教育进行干预。干预4个月后,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吸入性肺炎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肺功能及营养状况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吸入性肺炎[15.00%(6/40)]、胃肠道并发症[25.00%(10/40)]、机械并发症[10.00%(4/40)]及代谢并发症[20.00%(8/40)]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35.00%(14/40)、47.50%(19/40)、27.50%(11/40)、37.5%(15/40)](χ 2=4.27、4.38、4.02、5.40,均 P < 0.05);研究组血清总蛋白(TP)[(67.86±10.13)g/L]、血红蛋白(HGB)[(119.21±16.48)g/L]、白蛋白(ALB)[(39.68±5.71)g/L]、淋巴细胞数(TLC)[(2.29±0.48)×10 9/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63.05±10.72)g/L、(110.94±16.73)g/L、(36.15±6.20)g/L、(2.03±0.42)×10 9/L]( t=2.06、2.23、2.65、2.578,均 P < 0.05);研究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 1)[(2.72±0.45)L]、用力肺活量(FVC)[(3.17±0.73)L]、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70.69±6.53)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49±0.38)L、(2.85±0.64)L、(65.78±6.47)L]( t=2.47、2.08、3.38,均 P < 0.05)。 结论:思维导图引导的健康教育能够明显降低长期鼻饲患者吸入性肺炎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肺功能及营养状况,值得临床推广。该研究设计思维导图应用于长期鼻饲患者的健康教育,具备显著创新性和科学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早期运动安全管理方案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评价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应用早期运动安全管理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历史对照的观察性研究方法,选择2019年4月至6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ICU收治的45例重症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早期运动安全管理方案,包括:联合ICU医生、ICU护士、呼吸治疗师、康复师、营养师和心理咨询师组建多学科安全管理团队,共同制定患者早期运动计划;配置运动及安全防护设备;评估早期运动风险,制定早期运动处方;制定营养处方和心理处方;开展患者早期运动宣教并与患者及时交流;加强团队成员培训。从2019年1月至3月入院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重症呼吸衰竭患者中,选择45例性别、年龄和人工气道方式与观察组相匹配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该组患者机械通气常规护理包括:病情监护、用药护理、环境管理和常规检查协助等。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抑郁焦虑情绪、舒适度、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和人工气道方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实施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抑郁焦虑情绪、舒适度、肺功能和生活质量比较无明显差异。给予不同护理方案干预后,两组患者上述情况均明显改善,且以观察组改善更为显著,表现为:观察组干预后患者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评分和用力肺活量(FVC)明显低于对照组〔HAD评分(分):10.80±2.54比17.51±3.66,FVC(L):1.81±0.42比2.23±0.39,均 P<0.01〕,舒适状况量表(GCQ)评分、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比值、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和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各个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GCQ评分(分):110.87±5.33比96.93±3.02,FEV1(L):1.99±0.37比1.71±0.15,FEV1/FVC比值:0.88±0.04比0.84±0.03,FEV1%:(88.98±8.57)%比(80.41±4.45)%,心理功能评分(分):49.74±9.88比40.17±8.95,躯体功能评分(分):27.65±9.46比20.32±9.53,社会关系评分(分):62.14±6.33比50.28±8.76,一般健康评分(分):38.61±8.48比30.63±8.93,均 P<0.01〕。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4.44%比57.78%, P<0.01)。 结论:对ICU机械通气患者应用早期运动安全管理方案,可以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可以进一步规范医护人员的行为,保证早期运动顺利开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肺康复慢性病管理模式在COPD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肺康复慢性病管理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宁德市闽东医院收治的COPD稳定期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肺部康复延续护理,观察组随访护理期间给予肺康复慢性病管理模式干预,对比干预前及干预1年后的BODE指数、健康行为、自我管理能力、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干预1年后,两组第1秒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硬地上快速步行的距离(6MWT)相比干预前有显著性增加( P<0.05);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mMRC)评分、BODE指数相比干预前有显著性降低( P<0.05);两组HPL量表中关于躯体活动、心理健康、健康责任感、人际关系、营养及压力管理共6个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 P<0.05);两组关于COPD自我护理能力量表中症状管理、信息管理、情绪管理、日常生活管理、自我效能共5个方面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 P<0.05);两组PSQI总分相比干预前有显著性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SGRQ评分相比干预前有显著性升高( P<0.05);观察组以上指标变化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 P<0.05)。 结论:肺康复慢性病管理模式应用于COPD的延续护理中,能明显改善肺部功能,利于患者健康行为形成和自我管理能力提升,并有效改善其睡眠质量和生存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整体健康管理的“3+X”多学科老年健康管理模式探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老年人整体健康管理涉及慢性病风险评估及预防干预、已患慢性病的院外治疗及护理、老年综合征的评估及干预、功能评估及功能维持与修复、营养评估及干预、心理健康评估及干预等,包含多学科相关疾病的预防、治疗及护理问题。依靠健康管理师单一健康管理方式难以满足老年人整体健康管理需求。“3+X”多学科老年健康管理模式以健康管理师、老年医学专业医生和老年护理专业护士组成的核心团队(“3”)为基础,以营养师、精神心理医生、康复治疗师、临床药师及内外科各亚专科医生组成的辅助团队(“X”)为重要支撑,采用定期集中健康指导与常态化随访指导相结合的方式,为老年人提供最佳个体化健康指导,使老年人整体健康得到连续的动态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