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疗过错的认定规则及完善路径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医疗过错的认定是医疗侵权责任成立的核心要件。常见的医疗过错包含医疗伦理过错、医疗技术过错、病历书写/保管过错与组织协调过错,有类型化探讨之必要。实践中医疗过错认定规则的司法适用出现了偏差,主要体现为:医疗水平认定标准模糊、诊疗规范适用绝对化、医疗过错的免责事由存在争议及司法过度依赖医疗损害鉴定意见等。完善医疗过错的认定规则应遵循如下路径:明确医疗水平判断的“理性医生”标准;限缩法律上诊疗规范的范畴,排除其绝对适用效力;规范医疗过错的免责事由,认可紧急医疗措施的免责性,重视患者的个体差异;审慎对待医疗损害鉴定意见,明确其只能作为案情判断的辅助证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人脸识别技术在医疗领域应用的法律风险初探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在"互联网+医疗"和人脸识别技术研究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人脸识别产业不断成熟,人脸识别在医院管理、辅助医疗、疫情防控等医疗领域得到初步应用。与此同时,人脸识别技术在实践中带来了误差风险、技术破解风险、隐私风险、平等风险、滥用风险等问题,严重威胁群众的人身及财产权益,亟需法律界对此作出回应。作者在总结人脸识别技术在医院具体应用方向的基础上,对我国有关人脸识别法律规制的路径进行梳理,并提出应当立足技术研发、强化医疗机构"守门人"责任、健全法律体系与加强司法引领的建议,以完善人脸识别技术的法律规制,减少医疗机构在应用人脸识别技术中的侵权风险,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民营医疗美容机构医疗纠纷的特点及对策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随着越来越多人接受医疗美容服务,相应的医疗纠纷接踵而来。通过民营医疗美容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特点,分析该类型机构医疗侵权纠纷的内因及特征。民营医疗美容机构应适度营销、合理承诺、不超范围执业、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制定更合理的法律法规,尽量减少医疗纠纷甚至非法医疗美容事件,促进民营医疗美容行业的良性发展,保障美容就医者的美丽需求、安全需求、心理需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民法典》医疗损害责任立法变化的学习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已于2021年1月1日实施。《民法典》中涉及临床医学诊疗工作法律规范以及法律责任除对《侵权责任法》“医疗损害责任”部分关键内容进行了修订外,大部分沿用原有规定。为了使医疗机构的管理者、医务人员全面了解《民法典》的有关规定及其临床应用,本文分10个部分进行全面系统解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涉及手术机器人医疗损害纠纷案例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6/1
目的:研究涉及手术机器人医疗损害纠纷案件的基本特征及责任承担情况,为未来手术机器人侵权纠纷案件的责任厘清提供参考.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23年9月中国裁判文书网中涉及手术机器人医疗损害纠纷案件63例,对案件的年份、科室分布、鉴定种类和情况、鉴定人出庭质证情况、责任比例、赔偿金额等进行分析.结果:2019年和2021年案例最多(20.6%);发生纠纷较多的科室为泌尿科(39.6%)、胃肠科(23.8%)及妇产科(11.1%);主要鉴定方式为医疗过失司法鉴定(76.1%);鉴定人出庭质证仅占20.6%;鉴定责任为次要责任最多(39.7%),判决责任比例31%~50%最多(30.2%);责任类型集中在医疗损害责任;赔偿金额集中10万~50万元(60.3%).结论:对手术机器人临床应用扩大,产生纠纷的可能性提高,应当正确适用产品责任和医疗损害责任,加强针对性技术鉴定,为医患双方提供合理保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
-
我国手术机器人设计者侵权责任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相较于普通医疗器械,手术机器人具有更高的自主性和复杂性.研发手术机器人的软件和系统的设计者在设计、生产到使用的整个流程中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其地位与生产者、运输者、仓储者、医疗机构等有显著不同.然而,目前手术机器人设计者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没有得到充分重视.通过梳理现有法律法规,发现设计者在手术机器人侵权责任承担上面临诸多挑战,如设计者地位的争议、设计缺陷难以认定、责任类型不适用等.对此,应确定手术机器人设计者地位,将其列为侵权责任承担的主体之一,可以采用"风险-效益"的设计缺陷认定标准,明确产品责任的适用类型,完善侵权责任承担规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68件医疗机构违反告知义务审判案例鉴定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目的 探讨医疗机构未尽告知义务的风险环节,指导临床.方法 回顾分析 68 件医疗机构违反告知义务的审判案例,统计分析违反告知义务重点环节、鉴定与审判情况.结果 68 件案例涉及 73 所医院,29 所医院存在单独违反告知义务过错(39.73%);违反告知义务101次,无告知68次(67.33%),告知不充分25次(24.75%),知情同意书瑕疵 8 次(7.29%).结论 鉴定意见是法院认定医疗机构违反告知义务的主要证据,落实告知义务需在病历中合法体现,但过度要求有形告知形式会加重医疗负担和医患矛盾.医务人员履行告知义务是对患者及生命的尊重,应重视告知、讲解环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
智能医疗机器人伦理风险:类型、成因与防控策略
编辑人员丨2023/8/12
智能医疗机器人颠覆性技术广泛应用于现代医疗场景中,然而其发展与应用过程中引发的伦理风险不容忽视.智能医疗机器人的伦理风险主要包括隐私泄露风险、主体权利认定风险、责任归属风险以及公平公正风险.产生上述诸多伦理风险的原因为技术不完善、算法黑箱和算法歧视、伦理价值缺失以及法律法规不健全.为使智能医疗机器人更好地为人类服务,提出通过负责任创新、道德能力建设、侵权责任合理分配以及制定法律细则等防控策略来规避医疗机器人的伦理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2
-
《法医医疗损害鉴定欧洲指南》简介
编辑人员丨2023/8/6
医疗损害案件中当事人提出法律诉讼目前已成为难以避免的状况,医疗损害寻求司法途径解决已成为当事人的重要选择.医疗诉讼涉及新技术的临床运用、医生自主权的丧失和防御性医疗的发展而变得复杂[1-3].医疗损害是指患者或者其代理人与医疗卫生、预防保健、医学美容等具有合法医疗资质的医疗机构在形成法律关系的基础上,就医疗行为需要实施的诊疗措施、预期结果及对各方权利义务认知产生分歧,并以损害赔偿为主要诉求的民事案件.医疗损害属医患纠纷的主要形式,即医疗服务的提供者与接受者之间对医疗行为及其后果是否侵权及是否存在侵权责任的争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侵权法视角下医疗责任保险模式分析与优化——以福建省为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我国医疗损害赔偿领域已经形成了侵权责任、责任保险相互补充的格局,侵权法视角下医疗责任保险各利益主体法律关系具有特殊性,使得医疗责任保险制度更加复杂.通过分析福建省各具特色的医疗责任保险模式,结合考察侵权法对医疗责任保险的影响,得出:医疗责任保险存在承保范围狭窄、理赔服务弱化及防控风险不足等问题.据此提出完善我国医疗责任保险服务的具体策略:确立政府为主导的强制医疗责任险,构建医疗责任保险理赔制度及优化预防激励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