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种充填用流动性复合树脂的耐磨性能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比较5种充填用流动性复合树脂的耐磨性能,为临床选择适用于 力承担区直接充填治疗的流动性复合树脂提供参考。 方法:以可压实复合树脂(Majesty)为对照组,选用5种充填用流动性复合树脂(A组:Filtex 350 XT Flow;B组:Beautifil Flowable Plus;C组:Clearfil Majesty LV2;D组:Unifil LoFlo Plus;E组:Sonic Fill组)为研究对象,每组材料制备6个半球形试件。在微摩擦磨损实验机下,树脂试件垂直加载20 N,与牛牙釉质往复对磨1万次后测量球头磨斑直径并在扫描电镜下观察磨斑微观形貌。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磨斑直径差异。结果:对照组、A、B组磨斑直径[分别为(1 033±43)、(1 068±48)、(1 237±86) μ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C、D、E组磨斑直径[分别为(1 550±150)、(1 384±222)、(1 525±81) μm ]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和A组( P<0.05)。扫描电镜显示,对照组、A、B组填料粒度范围较大,磨耗面可见填料的碎裂和局部缺损;C、D、E组填料颗粒较小,并可见多处整块填料脱落的痕迹。 结论:填料粒度范围大的流动性复合树脂的耐磨性能与可压实复合树脂相当,有望用于 力承担区直接充填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90Y树脂微球治疗患者尿液中 90Y放射性活度检测和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患者接受 90Y树脂微球选择性内放射治疗(SIRT)后48 h内所排泄尿液中 90Y的放射性活度,为术后患者排泄物的管理提供建议。 方法:收集3名患者在术后0~24 h和24~48 h两个时间段内排泄的尿液,并对尿液中的 90Y放射性活度进行检测和分析。 结果:3名患者术后0~24 h和24~48 h尿液中的 90Y放射性活度排泄量分别为(1 266±258)kBq/GBq和(140±106)kBq/GBq, 90Y放射性活度浓度分别为(640±113)kBq/L和(53±12)kBq/L。 结论:90Y树脂微球治疗术后肝癌患者0~24 h排泄尿液中的 90Y放射性活度比24~48 h高。术后患者可通过增加排泄尿量的方式来加速排出体内游离的 90Y;患者住院期间的排泄物应按照HJ 1188-2020《核医学辐射防护与安全要求》的要求处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钇-90树脂微球经动脉放射栓塞治疗初始不可切除肝脏恶性肿瘤的安全性和短期疗效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钇-90树脂微球经动脉放射栓塞(TARE)治疗初始不可切除肝脏恶性肿瘤的安全性和短期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例初始不可切除肝脏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均为男性,年龄为(57±4)岁。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x±s表示,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 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M( Q1, Q3)或 M(范围)表示,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占比表示。 结果:(1)治疗前评估情况。10例患者均完成治疗前评估,其中8例行1次锝99-聚合蛋白( 99mTc-MAA)灌注试验、2例行≥2次 99mTc-MAA灌注试验;10例患者 99mTc-MAA的肿瘤组织摄取值/周围正常组织摄取值、肝肺分流率、钇-90树脂微球治疗需要量分别为5.8±1.2、4.8%±0.8%、(1.10±0.20)GBq。(2)钇-90树脂微球TARE治疗策略。10例患者中,采用全肿瘤放射栓塞、主要靶病灶放射栓塞+非靶病灶射频消融术治疗、主要靶病灶放射栓塞+非靶病灶碘-125粒子植入、肝叶或肝段放射栓塞分别为6、2、1、1例。治疗期间,1例高龄患者因不能耐受,未行靶向及免疫治疗,其余9例均联合靶向及免疫治疗。10例患者中,行1次和2次钇-90树脂微球TARE治疗分别为7例和3例。(3)随访情况。1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4.5(3.0~12.0)个月。随访期间,无患者发生与钇-90树脂微球TARE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10例患者经钇-90树脂微球TARE治疗前肿瘤长径、甲胎蛋白(AFP)、异常凝血酶原、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谷氨酰转移酶(GGT)分别为96(72,135)mm、26(6,833)μg/L、290(56,2 997)Au/L、(36±13)IU/L、(41+16)IU/L、(40±4)g/L、(15.3±4.1)μmol/L、(99±68)IU/L;治疗后90 d上述指标分别为63(43,97)mm、4(3,357)μg/L、38(25,142)Au/L、(40±16)IU/L、(51±28)IU/L、(39±4)g/L、(14.4±1.2)μmol/L、(134±93)IU/L;治疗前与治疗后90 d肿瘤长径、异常凝血酶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2.08,-2.24, P<0.05),AFP、ALT、AST、Alb、TBil、GG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Z=-1.27, t=0.63、1.69、1.73、0.67、1.30, P>0.05)。10例患者随访期间达到临床完全缓解5例、临床部分缓解4例,1例患者于钇-90树脂微球TARE治疗后30 d内发生非靶病灶进展,患者疾病缓解率、疾病控制率均为9/10,随访期间无患者死亡。 结论:钇-90树脂微球TARE治疗初始不可切除肝脏恶性肿瘤安全、可行,联合其他治疗方法可获得较为满意的短期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90Y树脂微球选择性内放射治疗放射防护检测与剂量评估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对 90Y树脂微球选择性内放射治疗过程进行放射防护检测和剂量评估,为放射防护工作提供参考。 方法:对 90Y树脂微球介入手术治疗各操作环节和患者体表的外照射水平进行检测,估算相关人员的受照剂量水平。 结果:90Y树脂微球分装及转运过程的剂量率水平为1.12~454 μSv/h,手术操作过程为2.06~58.2 μSv/h;3名患者术后0.5 h,体表5 cm和1 m处的剂量率分别为22.7~64.1和0.82~2.55 μSv/h。按照每年200例患者的工作量, 90Y树脂微球药物操作对工作人员年个人有效剂量贡献为0.12~1.03 mSv/年,术后患者对公众、家属及陪护志愿者的个人有效剂量贡献为0.02~0.24 mSv/年。 结论:在患者治疗、护理和出院过程中,工作人员、陪护志愿者和公众的照射剂量均低于(GB 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中的剂量限值和医疗机构设定的管理目标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原发性肝癌和肝转移瘤的治疗:第一部分——核医学技术
编辑人员丨4天前
90Y微球选择性内放射治疗越来越多被用于原发性肝癌和肝转移瘤。了解此技术相关的物理特性、剂量相关问题和影像技术特点,对介入科医师和核医学科医师来说尤为重要。尽管该治疗方法确实存在并发症的可能,但 90Y微球选择性内放射治疗技术总体还是有效且安全的。该文对 90Y微球选择性内放射治疗的适应证进行了全面深入地分析,回顾了术前血管造影技术和 99Tc m-大颗粒聚合人血清白蛋白(MAA)显像的作用,比较了不同的给药技术及药物载体(树脂和玻璃微球),并阐述了可能存在的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90Y树脂微球治疗在临床应用中的放射防护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 90Y树脂微球治疗在临床应用中的放射防护措施。 方法:模拟 90Y树脂微球治疗手术流程,通过监测术前药物分装准备、药物转运、术中药物操作和输注、术后患者住院观察各个阶段周围剂量当量率水平,分析临床应用中所应采取的放射防护措施。 结果:活性室周围剂量当量率水平为0.12~0.42 μSv/h,通风橱周围剂量当量率为1.04~3.32 μSv/h。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室在 90Y+DSA扫描时最高为0.78 μSv/h,在 99Tc m+DSA时最高为0.36 μSv/h;透视防护区在 90Y药物时在第一术者位155 cm高度为13.19 μSv/h,而在 90Y+DSA扫描时最高为80 cm高度处315.01 μSv/h。第二术者位在 90Y药物时最高为155 cm高度为6.28 μSv/h, 90Y+DSA扫描时最高为155 cm高度处291.03 μSv/h。患者病房周围剂量当量率为0.11~0.58 μSv/h。 结论:核医学科及介入室等原有屏蔽措施能够满足 90Y树脂微球治疗的放射防护要求,但仍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科学评估,同时应加强药物操作中的放射防护及表面污染处理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不同类型大块树脂固化深度、硬度及对乳牙微渗漏影响的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比较3种类型大块树脂的固化深度、硬度及应用于乳牙的微渗漏情况,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对照组为A组(常用复合树脂Filtek TM Z350 XT)和B组(树脂复合体Beautifil Ⅱ);大块树脂组分别为C组(高黏型Filtek TM Bulk Fill)、D组(黏度可变型SonicFill 2)和E组(低黏型SDR ? flow+)。扫描电镜观察各组材料固化后微观形貌;制备各组树脂固化试件(每组6个),显微硬度计测量各组试件表层及不同深度的维氏硬度值并计算固化深度;分别用各组树脂充填离体乳磨牙(每组5颗),切片、老化、银离子染色、显影,扫描电镜下观察各组标本微渗漏情况,对5组银离子渗漏占比评定分级,采用了Jonckheere-Terpstra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扫描电镜观察显示:A、C组填料颗粒呈球形且分布均匀;B、D和E组填料颗粒为多角形且分布不均匀。A、B、C、D、E组表面硬度分别为(84.97±6.30)、(65.04±5.95)、(57.80±1.18)、(60.77±2.34)、(33.32±1.83)MPa,A组硬度最高,E组硬度最低,A、E组与其他各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B、C、D组硬度相似,3组间总体比较及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A、B、C、D和E组的固化深度分别为2.6、3.4、5.8、3.8和7.8 mm。E组微渗漏最严重[0级占2%(1/50)、1级占22%(11/50)、2级占30%(15/50)、3级占24%(12/50)、4级占22%(11/50)],其微渗漏分级分布与其他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他各组间微渗漏分级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高黏型和黏度可变型大块树脂硬度和微渗漏与树脂复合体相似,固化深度更大,可作为乳牙充填的一种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90Y PET/CT显像技术初探:1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患者男,49岁,身高170 cm,体质量60 kg,2021年12月肠镜检查提示结肠癌,遂行结肠癌根治术,术后病理示结肠中分化腺癌淋巴结转移(3/46),术后行辅助化疗4次,后口服卡培他滨3个疗程。2022年5月本院复查CT示右肝门脉右支及腔静脉之间结节灶;MRI示下腔静脉前方占位,考虑为转移灶,诊断为结肠癌肝转移。入院行 90Y树脂微球治疗。为预测微球在肿瘤病灶和肺内的分流情况,治疗前行 99Tc m-聚合白蛋白(macroaggregated albumin, MAA;上海欣科医药有限公司提供)SPECT/CT(美国GE Discovery 670型)显像,结果显示右肝肿瘤高度摄取,平均靶/本底比值为17.47;两肺弥漫轻度摄取,提示存在肺分流,肺分流分数为6%;余脏器未见异常摄取(图1),表明可以行经动脉内 90Y树脂微球放射治疗转移性肝癌。该治疗方法经浙江省肿瘤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批件号:IRB-2022-17号(医)]。经动脉内 90Y树脂微球(0.4 GBq;Sirtex Singapore Manufacturing Pte Ltd.提供)放射治疗后3 h,行PET/CT(美国GE Discovery 710型)显像:患者取仰卧位,头先进,视野包括肺和肝脏3个检查床位;先行螺旋CT扫描(管电压120 kV、自动管电流150~250 mA、螺距0.984∶1,采用迭代法重建,窗位40、窗宽400、扫描视野50 cm、层厚3.75 mm),再行三维PET显像[步进式扫描,每个床位采集20 min,床位重叠(overlap) 11 mm、扫描视野70 cm,采用迭代法重建,重建算法为VUE Point,2次迭代、12个子集、矩阵192×192、截止频率7.0 mm],利用CT数据对PET图像进行衰减校正、同机融合得到融合图像。PET/CT融合图像示肝右叶下腔静脉前方软组织肿块内见显像剂明显浓聚,周围肝组织可见极少量显像剂分布,余肝脏及两肺未见明显显像剂浓聚(图2)。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成熟恒牙因龋露髓行生物陶瓷材料直接盖髓术的临床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用生物陶瓷盖髓剂对因龋露髓成熟恒牙行直接盖髓术的临床疗效和影响因素,探讨对此类患牙行活髓治疗的可行性及适应证选择。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就诊的57例龋源性露髓患者(57颗患牙),所有病例的术前诊断均为深龋或可复性牙髓炎,且上橡皮障去腐露髓后出血鲜红,经2.5%次氯酸钠棉球轻压3 min内可止血;显微镜下以生物陶瓷盖髓剂(iRoot BP Plus)行直接盖髓术后即刻或2周复诊时行复合树脂粘接修复。术后12~50个月(平均30个月)复查,通过患者症状、临床检查及根尖X线片进行疗效评价。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统计治疗成功率,Log-Rank检验分析各种因素对疗效的影响。结果:50例患者[年龄(32±13)岁(13~68岁),男性12例,女性38例]接受了1年以上的复查,总体成功率为90%(45/50);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术后1、2年及≥3年的成功率分别为98%、89%和81%。分析发现年龄、性别、是否有牙髓刺激症状、牙位和洞形、露髓孔大小以及冠方修复材料等因素对疗效均无显著影响( P>0.05)。 结论:对诊断为深龋或可复性牙髓炎的露髓成熟恒牙以生物陶瓷作为盖髓剂行直接盖髓术可获得良好疗效,年龄、性别、是否有牙髓刺激症状、患牙牙位与洞形、露髓孔大小等因素不影响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钇-90树脂微球经动脉放射栓塞治疗初始不可切除肝脏恶性肿瘤的安全性和短期疗效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讨钇-90树脂微球经动脉放射栓塞(TARE)治疗初始不可切除肝脏恶性肿瘤的安全性和短期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例初始不可切除肝脏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均为男性,年龄为(57±4)岁.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1,Q3)或M(范围)表示,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占比表示.结果 (1)治疗前评估情况.10例患者均完成治疗前评估,其中8例行1次锝99-聚合蛋白(99mTc-MAA)灌注试验、2例行≥2次99mTc-MAA灌注试验;10例患者99mTc-MAA的肿瘤组织摄取值/周围正常组织摄取值、肝肺分流率、钇-90树脂微球治疗需要量分别为5.8±1.2、4.8%±0.8%、(1.10±0.20)GBq.(2)钇-90树脂微球TARE治疗策略.10例患者中,采用全肿瘤放射栓塞、主要靶病灶放射栓塞+非靶病灶射频消融术治疗、主要靶病灶放射栓塞+非靶病灶碘-125粒子植入、肝叶或肝段放射栓塞分别为6、2、1、1例.治疗期间,1例高龄患者因不能耐受,未行靶向及免疫治疗,其余9例均联合靶向及免疫治疗.10例患者中,行1次和2次钇-90树脂微球TARE治疗分别为7例和3例.(3)随访情况.1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4.5(3.0~12.0)个月.随访期间,无患者发生与钇-90树脂微球TARE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10例患者经钇-90树脂微球TARE治疗前肿瘤长径、甲胎蛋白(AFP)、异常凝血酶原、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谷氨酰转移酶(GGT)分别为 96(72,135)mm、26(6,833)pg/L、290(56,2 997)Au/L、(36±13)IU/L、(41+16)IU/L、(40±4)g/L、(15.3±4.1)μmol/L、(99±68)IU/L;治疗后 90d 上述指标分别为 63(43,97)mm、4(3,357)μg/L、38(25,142)Au/L、(40±16)IU/L、(51±28)IU/L、(39±4)g/L、(14.4±1.2)μmol/L、(134±93)IU/L;治疗前与治疗后90 d肿瘤长径、异常凝血酶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08,-2.24,P<0.05),AFP、ALT、AST、Alb、TBil、GGT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27,t=0.63、1.69、1.73、0.67、1.30,P>0.05).10 例患者随访期间达到临床完全缓解5例、临床部分缓解4例,1例患者于钇-90树脂微球TARE治疗后30 d内发生非靶病灶进展,患者疾病缓解率、疾病控制率均为9/10,随访期间无患者死亡.结论 钇-90树脂微球TARE治疗初始不可切除肝脏恶性肿瘤安全、可行,联合其他治疗方法可获得较为满意的短期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