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肝病专科随访护士主导的医院-社区-家庭延续护理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肝病专科随访护士主导的医院-社区-家庭延续护理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9年6月—2020年12月在新乡市中心医院肝病专科住院的代偿期肝硬化患者156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延续护理,观察组实施肝病专科随访护士主导的医院-社区-家庭延续护理,为期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水平和再次入院率的差异。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干预后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各维度得分及总分较干预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再次入院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5.125, P<0.05)。 结论:肝病专科随访护士主导的医院-社区-家庭延续护理可以提高肝硬化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能力,降低再次入院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北京天坛医院-丰台区智慧家医工作室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家庭医生工作室是推进家庭医生服务的重要形式和载体。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与丰台区1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遴选26名社区全科医生,与其他专科合作,借助信息化手段开展北京天坛医院-丰台区智慧家医工作室,为签约居民提供全程、一体化的健康管理,通过云平台实现患者的远程预约和信息共享,同时开展线上与线下结合的继续教育培训,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松散型区域医疗联合体合作等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5G+“三早”糖尿病健康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糖尿病高风险人群的筛查和生活方式干预是糖尿病防控的关键。生活方式干预需要长期坚持和持续行为改变,否则将影响服务对象的依从性和干预效果。持续葡萄糖监测(CGM)能提供血糖实时变化的可视化数据,被视为激励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有效教育工具,基于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的糖尿病健康管理能有效控制血糖,提高糖尿病高风险人群的自我管理能力。本共识提出构建5G+“三早”(早筛查、早评估、早干预)糖尿病健康管理模式,包括依托数字化健康管理系统,整合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个体智能监测终端形成“医院-社区-家庭/个人”健康信息多端数据共享云平台;应用5G智能可穿戴设备实施连续、动态、实时的健康指标居家监测和糖尿病风险预警;对糖尿病高风险人群实施早筛查和风险评估,将基于CGM的24 h平均血糖作为一种可供参考的糖尿病风险评估指标;在遵循糖尿病健康教育、饮食、运动、心理和药物干预的综合性干预原则基础上实施分层管理,根据CGM技术提供的连续、动态、实时的血糖监测结果制定个体化的饮食和运动干预方案,联合智能应用程序实施个体化的精准健康管理,建立糖尿病的“三早”健康管理服务模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以家庭为单位的家庭-社区-医院联动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模式探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服务模式是目前亟须解决的公共健康问题。以家庭为单位的家庭-社区-医院联动的全生命健康管理模式是在家庭医生签约制下建立的以家庭为单位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模式,结合家庭结构、功能及家庭资源,充分发挥家庭成员间的支持、监督和协管作用。该模式以社区家庭医生团队为主导,完成健康信息收集、建立家庭健康档案、进行健康评估与干预、亚健康管理、疾病管理、健康动态追踪,三级医院全科协调医院各种优质医疗资源并依托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多学科专业师资团队对需要专科疾病诊治及重点健康管理人群进行专业指导及治疗。采用以家庭为单位的家庭-社区-医院联动的全生命健康管理模式,是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模式,可真正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医院-社区-家庭护理网络平台在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家庭护理网络平台在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该院需转至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2型糖尿病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实验组行医院-社区-家庭护理网络平台干预,为患者提供在线监测与管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血糖控制情况、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均明显低于干预前( P<0.05),且实验组血糖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饮食控制、运动管理、足部护理、监测依从性等自我管理能力得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 P<0.05),且实验组各项得分均高于对照组( 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及治疗维度等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 P<0.05),且实验组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在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中应用医院-社区-家庭护理网络平台干预能够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并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患者护理满意度也得到明显提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健康教育模式对胰岛素废弃针头居家处置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对胰岛素居家注射患者进行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健康教育模式管理,探讨其对医疗废物知识知晓情况及废弃针头规范处置情况的影响。方法:于医院门诊利用自编问卷对胰岛素居家注射患者278例进行医疗废物相关知识和胰岛素废弃针头处置情况的调查,针对存在的共性问题,开启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健康教育管理模式,同步进行相同问题的健康教育,1、3、6个月后观察胰岛素废弃针头处置情况、医疗废物知识知晓情况、锐器盒回收等情况。结果:健康教育1、3、6个月后,胰岛素废弃针头最终混入生活垃圾的比率分别为51.8%(144/278)、15.1%(42/278)、4.7%(13/278),与首次结果99.6%(277/27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73.046、406.136、502.346, P<0.01);首次调查发现,患者回答医疗废物知识各条目的正确率较低,健康教育1、3、6个月后,医疗废物相关知识各项目的正确率均明显高于首次调查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OR=3.016~3 548.810;95% CI 2.108~917.869,4.315~19 777.062; χ2 =25.180~524.895; P<0.01);健康教育1、3、6个月后,医疗废物知识合格率分别为82.4%(229/278)、75.9%(211/278)、97.1%(270/278),较首次结果6.5%(18/278)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24.328、273.712、453.832, P<0.01)。乙型肝炎患者的锐器盒回收情况相对良好。 结论: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健康教育模式可以提高教育对象的广度和深度,既可提高胰岛素居家注射患者医疗废物相关知识,又可提高胰岛素废弃针头规范处置能力,随着时间推移,健康教育效果持续良好,这种一体化健康教育模式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医联体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对核心医院全科医生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认识情况的调查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调研医联体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对医联体核心医院全科医生参与家庭医生签约(家医签约)服务的认识情况。方法:该研究为横断面调查。采用典型抽样法抽取北京市丰台区、密云区为调查现场,2023年11—12月对医联体覆盖的共3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家医签约工作的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进行线上问卷调查。主要调查医联体核心医院全科医学科建设及参与基层医疗工作情况、核心医院参与家医签约工作情况,以及基层医生对核心医院全科医生参与家医签约服务的态度、需求、问题与建议等。结果:共回收问卷234份,有效问卷211份,问卷回收有效率90.17%。其中女性147名(69.67%),年龄≤35岁者110名(52.13%)。71.56%(151/211)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知道医联体核心医院参与家医签约服务工作,签约地点多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2.05%,139/151),参与原因主要为医院工作安排(60.93%,92/151),参与形式主要是作为团队成员加入家庭医生团队(57.62%,87/151)。48.82%(103/211)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认为综合医院医生应该参与家医签约服务,希望参与的工作排前3位的分别是作为联络基层和综合医院的纽带负责安排转诊等工作(46.45%,98/211)、作为团队成员参与(43.13%,91/211)和作为专家指导复杂问题处理(33.65%,71/211),最大的担心在于综合医院医生不能保证时间和精力因而影响工作(45.97%,97/211)。建议采取的措施排前3位的分别为绩效支持(78.20%,165/211)、政策支持(72.04%,152/211)和配备更多的人员(58.77%,124/211)。结论:目前医联体核心医院全科医生到基层参与家医签约服务工作开展不理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对相关情况的认识程度不一,可建立多层面机制推进工作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联动管理干预模式对冠心病PCI患者术后疾病管理能力及心功能恢复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家庭联动管理干预模式对冠心病PCI患者术后疾病管理能力及心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冠心病PCI患者92例,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及观察组(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各4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性健康教育,观察组实施医院-社区-家庭联动管理干预模式,干预时间为6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疾病管理能力、心功能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疾病知识管理、急救管理、日常生活管理、不良嗜好管理、症状管理、治疗依从性管理、情绪管理及疾病管理总评分高于对照组,任务代谢当量(MET)、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试验(6-MWT)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评分及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医院-社区-家庭联动管理干预模式能有效提高冠心病PCI患者术后疾病管理能力,改善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大型综合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合开展慢性肝病综合管理的探索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慢性肝病是常见病、多发病。为使慢性肝病患者得到有效诊疗与管理,四川省人民医院联合成都市双水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探索建立以大型综合医院技术为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场所,在专家指导下,以社区全科医生为骨干,患者及患者家属参与的“医院-社区-患者-家庭”四位一体分层递进的慢性肝病管理模式。通过阐述团队内大型综合医院专科医师、社区全科医生联合开展特色慢性肝病综合管理的措施及初步实施效果,以期为其他地区开展慢性肝病诊疗与管理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空巢老人高血压健康管理现状及需求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调查分析空巢老人高血压健康管理现状及需求。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方便抽样法连续选取2022年3月1日至6月30日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677例患有高血压的空巢老人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高血压健康管理现状及需求。共发放问卷677份,收回问卷677份,其中有效问卷675份(99.7%)。根据《高血压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将平均收缩压控制在90~139 mmHg(1 mmHg=0.133 kPa)且平均舒张压控制在60~89 mmHg者分为血压正常组(257例),平均收缩压≥140 mmHg和(或)平均舒张压≥90 mmHg者分为血压异常组(418例),比较空巢老人高血压管理现状及需求差异,采用 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空巢老人高血压健康管理水平的影响因素。 结果:空巢老人血压监测频率为1次/周者居多(40.30%),年门诊复查频次≤1次者居多(40.89%),血压控制方法以药物为主(48.30%),非常规律服药者过半(51.84%),血压异常者比例远高于血压正常者(61.93%比38.07%);相比于与子女同住或在子女附近居住,空巢老人更希望独居或与配偶同住(63.11%比15.85%、21.04%),希望子女照顾比例远低于社区照顾和老人间互相照顾(7.70%比58.07%、34.22%),希望倾诉对象则以子女为主(53.19%);在社区服务方面,空巢老人医疗服务需求高于养老保障和文化娱乐需求(43.11%比36.15%、20.74%),社区医疗需求集中在血压测量(89.04%)。血压异常组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家庭高收入、规律服药、每天监测血压、希望经常获得子女照顾比例均显著低于血压正常组(34.91%比58.35%、5.17%比24.16%、34.89%比63.72%、28.47%比44.75%、3.35%比10.12%),无医保比例显著高于血压正常组(8.13%比3.11%)(均 P<0.05)。有医保(职工医保, OR=1.986,95% CI:1.130~3.492;居民医保, OR=1.291,95% CI:1.044~1.598)与空巢老人高血压健康管理水平呈正相关,血压监测频率低(1次/周, OR=0.243,95% CI:0.101~0.583;≤1次/月, OR=0.210,95% CI:0.067~0.661)、服药不规律(偶尔忘记, OR=0.430,95% CI:0.186~0.996;经常忘记, OR=0.361,95% CI:0.147~0.886)与空巢老人高血压健康管理水平呈负相关(均 P<0.05)。 结论:空巢老人高血压健康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社区照顾、医疗服务及子女沟通是其主要需求,医保类型、血压监测频率和服药情况与空巢老人高血压管理水平存在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