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皮经肝十二指肠乳头肌扩张顺行排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诊治规范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胆总管结石是一种常见疾病,经皮经肝十二指肠乳头肌扩张顺行排石术(PTPBD)是国内新近兴起的一种治疗方法。与现有治疗手段相比,已被证实具有一定的优势。为适应临床工作需要,推广PTPBD技术在胆总管结石中的应用,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组织国内胆总管结石治疗领域的多学科专家讨论、制定了本规范,旨在规范PTPBD技术的适应证、禁忌证、操作流程和并发症处理原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经皮经肝十二指肠乳头肌扩张顺行排石术联合双频双脉冲激光碎石治疗大直径胆总管结石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经皮经肝十二指肠乳头肌扩张顺行排石术联合输尿管软镜引导双频双脉冲ND:YAG激光碎石术(PTPBD-FREDDY)治疗巨大(直径>1.5 cm)胆总管结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21年10月在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和山东颐养健康集团新汶中心医院收治的26例大直径困难胆总管结石患者,其中4例患者无法耐受外科手术或内镜治疗,6例患者内镜治疗失败,另外16例患者拒绝接受内镜或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接受了PTPBD-FREDDY治疗,首先在输尿管镜监视下应用FREEDY激光将结石粉碎,然后应用球囊将结石推送入十二指肠内。主要研究终点为技术成功率,次要研究终点包括结石复发率以及相关并发症。结果:26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技术成功率为100%。胆色素结石的平均碎石频率和手术时间显著高于混合结石和胆固醇结石( P<0.01)。术后主要并发症包括轻度发热3例、腹痛3例、恶心2例和呕吐1例,1例患者出现胆管出血,经保守治疗后好转,未观察到胰腺炎、败血症或胆管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2年,未观察到结石复发的病例。 结论:PTPBD-FREDDY技术对于巨大胆总管结石患者来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它为无法耐受手术、内镜治疗失败的巨大胆总管结石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手段,具有良好的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治疗儿童胆总管结石并发急性胰腺炎一例(附内镜下视频)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在儿童胆总管结石并发急性胰腺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1例胆总管结石并发急性胰腺炎患儿的诊断与治疗经过,分析ERCP在儿童胆管结石诊治中的作用。结果:患儿,男,13岁11个月,因间断腹痛、呕吐1个月,加重2 h就诊,确诊为胆总管结石并发急性腹腺炎接受ERCP治疗。球囊扩张十二指肠乳头扩约肌,应用取石网篮取石,取出胆总管结石及大量泥沙样结石。术后置入鼻胆引流管一根,于术后1周改为内支架引流,患儿病情好转。结论:ERCP治疗儿童胆总管结石并发急性胰腺炎可快速缓解临床症状,改善实验室检查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儿童慢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与内镜治疗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儿童慢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及内镜治疗方法。方法:收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普外科2020年8月至2022年6月治疗的12例慢性胰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例,女8例;平均年龄为9.46岁,范围在4.42~14.42岁。临床症状均以腹痛为主,无脂肪泻或糖尿病发生,生长发育基本正常,影像学多以胰管迂曲扩张、胰管结石等胰管改变为主要表现。12例慢性胰腺炎患儿中的11例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1例因结石较大行外科手术治疗,共行内镜治疗20次,主要治疗方式为胰管支架置入,同时辅以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或球囊扩张、胰管结石去除等以解除梗阻、保持胰液引流通畅,降低胰管内压力。结果:12例慢性胰腺炎患儿中有7例存在遗传及先天性解剖变异,包括基因异常、胰腺分裂、胰胆管合流异常、环状胰腺等。其中3例临床症状完全缓解,随访超过1年无任何临床症状,余8例近期临床症状得到控制,仍在后续治疗中。术后胰腺炎1例,高淀粉酶血症2例,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儿童慢性胰腺炎病因与成人不同,多以遗传因素及解剖变异为主,内外分泌功能不足表现少见,磁共振胰胆管造影为儿童慢性胰腺炎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治疗儿童慢性胰腺炎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儿童十二指肠膜式狭窄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和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在儿童十二指肠膜式狭窄治疗中的疗效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12月间上海市儿童医院采用ESD技术进行手术治疗的5例十二指肠膜式狭窄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例,女3例;年龄8月龄至2岁;十二指肠乳头位于隔膜上方者3例,位于隔膜下方者2例。十二指肠乳头位于隔膜上方者在保护乳头前提下直接行ESD切除治疗;十二指肠乳头位于隔膜下方者在球囊扩张完成后使用超细内镜探查乳头开口位置,确定位置后再行ESD切除治疗。术后定期随访,观察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体重增长变化及有无术后并发症等。结果:5例患儿手术均成功施行,术中及术后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5~26个月,患儿可正常进食,无呕吐、腹胀及皮肤巩膜黄染表现。5例患儿术前体重为(6.78±1.39)kg,术后3个月时体重为(9.34±1.68)kg,体重平均较前增长38.5%,生长发育逐渐恢复正常。结论:采用ESD切除十二指肠隔膜具有安全性高、临床效果良好、创伤小及恢复快等特点,值得在儿外科临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球囊扩张术和大球囊扩张术对奥狄括约肌的影响及术后并发症比较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随着消化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内镜下胆道手术已成为治疗胆管结石的主要选择。内镜下胆道手术方式主要包括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球囊扩张术(EPBD)和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大球囊扩张术(EPLBD),尽管3种术式的取石效果均良好,但其对奥狄括约肌的影响及可能的并发症不尽相同。现总结分析EST、EPBD和EPLBD对奥狄括约肌的影响,并比较3种术式在术后并发症方面的差异,旨在为临床医师提供更准确的指导和决策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内镜下隔膜切开术治疗儿童先天性十二指肠隔膜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内镜下十二指肠隔膜切开术治疗儿童先天性十二指肠隔膜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2年5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消化科住院确诊的8例十二指肠隔膜并接受内镜下十二指肠隔膜切开术治疗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患儿一般情况、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内镜治疗及随访情况等。结果:8例患儿中男4例、女4例,发病年龄为0~12月龄,病程为6~18个月,确诊年龄为6~20月龄,主要表现为反复腹胀、非胆汁样呕吐及营养不良。1例合并顽固性低钠,首诊于本院内分泌科,考虑非典型性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曾予氢化可的松治疗,血钠恢复正常,呕吐仍反复。1例在外院经历腹腔镜下十二指肠菱形吻合术,术后仍反复呕吐,内镜下发现十二指肠双隔膜。8例均无合并其他畸形,十二指肠隔膜均位于十二指肠降段,十二指肠乳头均位于隔膜下方。3例先用球囊扩张隔膜,探查十二指肠隔膜开口范围后切开隔膜,5例导丝探查隔膜口后直接实施隔膜切开术,8例均经内镜下隔膜切开术成功治疗,手术时间为12~30 min。术中无肠穿孔、活动性出血、十二指肠乳头损伤。术后1个月随访,术后体重比术前体重增加0.4~1.5 kg,增长了5%~20%。术后随访时间2~20个月,8例十二指肠梗阻均获解除,未再出现呕吐和腹胀,正常进食。3例术后2~3个月复查胃镜,十二指肠球腔无变形,原十二指肠隔膜切口黏膜光滑,直径6~7 mm。结论:内镜下十二指肠隔膜切开术治疗儿童先天性十二指肠隔膜安全、有效,创伤小,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全身麻醉ERCP术中胆心反射相关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回顾性分析全身麻醉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术中胆心反射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全身麻醉下行ERCP的患者1 358例,根据是否发生胆心反射,将符合入选标准的1 242例患者分为发生胆心反射组(181例)和未发生胆心反射组(1 061例)。对患者年龄、性别、手术时机、气管插管、冠心病、心律失常、术前应用阿托品、术中应用山莨菪碱注射液(654-2)、过敏史、ERCP史、手术时间分级、ASA分级、内镜医师分级等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将单因素分析中 P<0.05的因素进一步纳入多重共线性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乳头柱状球囊扩张时、取石时、十二指肠乳头插管时及其他时段胆心反射发生率。 结果:1 242例患者中181例(14.6%)发生胆心反射,其中乳头柱状球囊扩张时和取石时胆心反射发生率高于十二指肠乳头插管时和其他时段。多重共线性分析结果显示,急诊手术、冠心病、心律失常、无ERCP史、术前未应用阿托品、术中未应用654-2、高龄之间无多重共线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急诊手术、心律失常、无ERCP史、术前未应用阿托品、术中未应用654-2、高龄是发生胆心反射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 结论:急诊手术、心律失常、无ERCP史、术前未应用阿托品、术中未应用654-2、高龄是发生胆心反射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应用阿托品、术中应用654-2能有效减少胆心反射的发生,且胆心反射高发时点为乳头柱状球囊扩张时和取石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单中心慢性胰腺炎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模式10年变迁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慢性胰腺炎(CP)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模式变迁。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22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05例CP患者的临床资料;男575例,女230例;年龄为52(10~87)岁。观察指标:(1)人口学特征。(2)收治科室分布、住院及治疗情况。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和百分比表示。期望频数是否符合经验分布采用拟合优度 χ2检验。 结果:(1)人口学特征。805例患者中,依据主要诊断标准和次要诊断标准确诊CP分别为435例和370例,首次就诊年龄为52(10~87)岁,其中0~10岁、11~20岁、21~30岁、31~40岁、41~50岁、51~60岁、61~70岁、71~80岁、81~90岁的男性和女性患者分别为1和0例、16和14例、45和26例、82和30例、122和39例、157和51例、119和46例、31和21例、2和3例。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收治的0~14岁、15~34岁、35~64岁和≥65岁患者分别为0、6、28和9例,1、21、34和10例,1、8、38和7例,0、7、52和10例,0、11、35和9例,1、15、72和23例,0、9、55和11例,2、19、58和16例,0、20、79和18例,0、25、73和22例。805例患者中,来自陕西省、甘肃省和其他地区分别为702、48和55例;汉族和回族患者分别为802和3例;已婚、未婚、离婚和丧偶患者分别为732、64、7和2例;病例资料中有血型记录为682例,其中A型、B型、AB型和O型占比分别为26.10%(178/682)、34.46%(235/682)、9.97%(68/682)和29.47%(201/682),以2022年陕西省人口血型分布特征(A型28.43%、B型30.50%、AB型9.83%和O型30.50%)为期望频数,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 =0.50, P>0.05)。(2)收治科室分布、住院及治疗情况。805例患者中,肝胆外科,消化内科和其他科室(老年外科、感染科、普通外科等)收治入院分别为594、121和90例,收治患者例次分别为771、121和94例次,同1例患者可能多次收治入院。805例患者住院时间为11(1~67)d,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肝胆外科、消化内科和其他科室收治患者的住院时间分别为16(2~48)d、11(5~19)d和24(12~35)d,18(2~63)d、10(3~29)d和14(7~30)d,9(1~35)d、11(2~16)d和10(5~33)d,10(1~55)d、9(4~16)d和16(4~27)d,9(2~38)d、10(4~20)d和11(5~27)d,12(3~46)d、11(2~26)d和13(7~27)d,11(1~33)d、9(3~23)d和14(4~17)d,11(1~67)d、7(1~23)d和16(4~27)d,10(1~35)d、8(1~32)d和14(1~29)d,9(1~42)d、12(3~17)d和11(1~22)d。805例患者中,选择外科手术治疗、胰腺体外冲击波碎石(P-ESWL)治疗、内镜治疗和其他治疗分别为258、117、194和236例。258例选择外科手术治疗患者共计行260例次手术,236例患者首选外科手术治疗,22例因其他治疗失败后行外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胰十二指肠切除术79例次,胰体尾切除术(联合或不联合脾脏切除、Peustow术)35例次,胰头部分切除、胰管切开取石、胰肠吻合术77例次,单纯胰管切开取石+胰肠吻合术58例次,胰腺假性囊肿内引流术4例次,胰腺坏死组织清除引流术7例次。术后58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包括出血、感染、胃瘫、胰瘘和肠漏分别为9,19,2,21和7例,患者经对症治疗后均好转出院。117例行P-ESWL治疗患者中,治疗次数为(1.3±0.7)次/例,共行154例次P-ESWL治疗,其中,行1次碎石治疗患者89例,≥2次碎石治疗患者28例。194例行内镜治疗患者中,治疗次数为(1.2±0.6)次/例,共行238例次内镜治疗,包括支架置入术103例,鼻胰管/鼻胆管引流术43例,胰管球囊扩张术7例,胰管取石术71例,十二指肠乳头肌切开术58例,其中,行1次内镜治疗患者168例,≥2次内镜治疗患者26例。患者未发生术后并发症。 结论:CP患者中男性占比较高,且随着年龄增长至51~60岁占比逐渐升高,患者血型分布与陕西省人口血型分布无差异性。微创治疗(胰腺体外冲击波碎石和内镜治疗)在CP治疗中的占比呈上升趋势,患者住院时间呈下降趋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内镜超声引导下胆管结石移除术治疗孕妇胆管结石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内镜超声引导下胆管结石移除术治疗妊娠期有症状的胆管结石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21例妊娠期有症状的胆管结石患者,采用非放射性(即内镜超声引导)的ERCP手术治疗。术中采用选择性胆管插管,置入内镜导丝,观察十二指肠乳头的形态,再行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沿导丝置入腔内超声检查(intraductal ultrasonography,IDUS)的超声小探头,观察记录胆总管结石情况,取出探头后,通过网篮或球囊取石,再用无菌生理盐水匀速低压冲洗胆总管,并再次置入探头以确认胆总管结石取净。结果:2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ERCP治疗,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丙氨酸转移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术前与术后48~72 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13例患者ERCP后经取石网篮和取石球囊取出结石,取除结石数量与IDUS探头扫查及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相符,术毕放置鼻胆引流管。8例患者因结石较大,需行柱状球囊乳头扩张或机械碎石术,而孕妇不能采用常规镇静或麻醉,故予留置胆道塑料支架,待分娩后再予相应治疗。6例患者发生ERCP术中并发症,其中5例程度较轻。3例患者ERCP术后出现腹痛,无淀粉酶和脂肪酶升高,24 h内疼痛消失;2例患者出现轻度胰腺炎,保守治疗效果良好;1例患者术后出现中度迟发性出血,及时发现后予内镜下钛夹夹闭止血治疗后好转。 结论:非放射性ERCP治疗妊娠期胆总管结石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